登录注册
中国太保公司交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4-11 22:20:32

会议要点

1. 经营情况与目标

一季度业务表现良好,负债端寿险和产险均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资产端受市场固定利率下行和股票市场调整影响,但压力较去年有所减轻。

 

2024年经营目标不对外披露,但关注净利润、营业利润、新业务价值等指标,并重视长航转型下的代理人渠道和保单质量等。

 

2. 分红策略与市值管理

公司重视股东长期价值回报,累计分红额达1089亿元,保持高分红水平,2024年分红方案为1.02元/股。

 

未来分红策略将综合考虑业务经营、资本约束、可持续发展和战略实施要求,努力保持分红水平稳定。

 

3. 长航行动二期工程

长航行动是战略性选择,旨在解决寿险行业瓶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期工程重点推动多元渠道建设、客户中台建设、价值管理闭环,提升组织能力,实现从保姆式经营向管理式内勤建设转型。

 

4. 代理人队伍改革

通过新基本法推动代理人队伍高质量转型,提升核心人力产能和收入水平,形成正向循环。

 

监管新规对代理人管理提出新要求,中国太保已通过长航转型提前适应,代理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高。

 

5. 银保渠道与产品结构

银保渠道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业务体量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深化与股份制银行合作,提升高价值客户服务。

 

产品策略注重客户需求,推动分红险等非刚性成本产品发展,实现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合。

 

6. 车险及非车险业务

车险业务受新车销售和新能源车险政策影响,公司积极探索精准定价和风险管控。

 

非车险业务增速亮眼,公司聚焦健康险、责任险、农险等国家战略相关领域,强化风险管控。

 

7. 资产端管理

投资收益率假设调整基于宏观经济和行业实践,不影响长期战略资产配置。

 

非标债权投资审慎,地产行业投资敞口控制在4%左右,风险可控。

 

高股息策略为公司重要投资方向,关注股息率、低估值和中长期盈利前景。

 

Q&A

Q:公司一季度的业务表现如何?

 

A:一季度的核算工作还在进行中,无法提供具体的数量化指引。但从定性角度来看,负债端寿险公司继续推动长航行动,保持常态化销售和招募,市场需求对储蓄型产品保持旺盛,寿险销售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产险业务也保持稳健节奏,符合开门红的预期。资产端受到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影响,固定市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股票市场仍在调整中,但资产端压力相比去年三、四季度有所减轻。公司投资策略注重长期,对短期波动不会过度关注。

 

Q:2024年公司整体的经营目标是什么?

 

A:公司每年会制定经营目标,但具体目标不对外披露。关注的重要指标包括净利润、营业利润、新业务价值的增速和行业相对情况。在长航转型下,关注代理人渠道、核心人力情况、产能和保单质量等。产险板块则关注保费增速和承保盈利情况的综合成本率。

 

Q:公司在分红策略和市值管理方面的安排是什么?

 

A:公司一直重视股东长期价值回报,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额达1089亿元,分红水平保持较高。2024年分配方案保持1.02元,体现对股东回报的关注。未来分红策略会综合考虑业务经营情况、资本约束要求、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战略实施需求,在尊重股东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保持分红水平稳定,并考虑营运利润情况。

 

Q:长航行动二期工程的进展如何?未来有哪些推动举措?

 

A:长航行动是一个战略性选择,旨在解决寿险行业面临的瓶颈,如队伍质量、产品和运营支持等问题。行动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战略转型,旨在从粗放式经营升级为精细化管理。具体进展和未来举措未详细透露。

 

Q:公司的长航转型计划的进展和未来规划是什么?

 

A:长航转型是一个耗时五年的工程,自22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已经完成了18个月的路线图。第二期从去年年中开始规划,将继续推动2023年和2024年的方案。重点包括多元渠道建设,如代理人渠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培育,以及银保渠道的价值导向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度融合。同时,将拓展BBE模式,即团体业务开拓,以发挥公司在团体业务上的优势。客户中台建设也将加强,以提供更全面的运营支持和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公司将探索财富管理和养老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在组织能力提升方面,将进行架构调整和能力转型,包括提升分支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和总部的赋能型角色,以促进内勤改革和外勤改革的成果。

 

Q:公司代理人队伍改革情况及核心人力表现如何?

 

A:公司代理人队伍的改革主要得益于新基本法的推出,该基本法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实施,没有进行试错。新基本法强调季度奖与月均FIC直接相关,产能越高的代理人获得的季度奖系数越好。年终奖鼓励持续绩优,要求至少六个月达到核心人力标准。虽然具体数据未详细披露,但实施新基本法两年以来,队伍质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人力减少至不到20万,核心能力保持稳定。公司更关注核心人力的产能,剔除了低效人员,核心人力的FYP和FYC同比分别增长了26.6%和46.3%。核心人力的月人均税前收入达到1万5至5000元,是当地社平工资的1.5倍以上,能够自给自足。

 

Q:新基本法对核心人力产能和收入提升的影响如何?

 

A:新基本法的实施证明了其高效性,代理人改革成效显著。经过22年最困难时期后,数据显示向好态势,队伍和机构中对高质量人力和核心能力的重视已形成共识。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升核心人力产能,并在团队中形成更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优秀人才,实现核心人力规模的稳定增长。

 

Q:代理人考试重启和分级政策对公司经营有何影响?

 

A:监管的新指引和代理人分级政策本质上是规范市场、重塑经营模式的重要举措,对行业的长期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太保的长航转型与监管思路一致,强调专业化、职业化销售人员。通过长航转型,我们已淘汰了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人员,因此面对代理人考试和分级政策,我们具备专业优势和头部优势,能够适应监管政策并形成新的先发优势。

 

Q:公司在团队招募和增援脱退方面的表现如何?

 

A:年初以来,我们在不降低增援门槛的基础上适度放开了招募人数限制。长航转型初期,我们暂停招募以优化队伍姿态。2022年下半年,我们对认同转型理念的主管逐步放开招募,但保持高标准和控制流程。我们通过激励措施引导主管提高招募质量,限制招募人数,提升留存率。随着团队质量提升,我们探索对准主管和绩优人员适度放开招募限制,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团队增长。

 

Q:在沿海发达城市的试点情况如何?

 

A:在沿海发达城市如深圳、江浙沪一带的试点取得了积极效果。在大盘核心人力去年一年相对企稳的状态下,试点地区的机构仍实现了核心人力人数的增长,这对其他机构探索发展路径做出了积极贡献。

 

Q:新招募人员的留存率和学历占比情况如何?

 

A:新招募人员的留存率有了显著提升,从原先的七个月留存率到现在的13个月留存率,相较于2022年和2023年的数据,留存率提升了7到8个百分点。此外,新招募人员的高学历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他们的收入情况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Q:留存率提升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A:留存率提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达到了核心人力的标准,他们认为这份工作能够职业化并带来收入。留存率背后反映的是收入的提升和取值情况的好转,这与他们的活动率和公司内部激励政策是正相关的。

 

Q:银保渠道竞争格局是否有边际变化?

 

A:自去年9月份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业务体量和规模受到一定影响。市场上低级的、纯粹靠费用的竞争方式已走到尽头,监管不允许,银行也认为无利可图。这促使银保渠道提出更高要求,转向价值引导、战略渠道和高质量队伍建设。目前保费收入相对较低,但与股份制银行合作深化,专注于留住高端客户,提供健康和养老服务,有助于价值增长。

 

Q:产品结构调整及分红险产品销售情况如何?

 

A:产品策略的核心在于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逻辑,精准洞见客户需求并转化为销售行为。客户需要的不仅是传统险,还包括价值型产品和财富管理。产品结构应更加理想化,风险更可控。短期内,公司将继续探索产品多元化和负债成本管理,设计分红险产品时考虑客户需求和资产负债管理要求,突出分红险的长期优势。同时,将深化服务供给,实现服务与产品的深度融合,提升客户体验。尽管分红险销售需要时间,公司正在不断探索和升级,一季度业务仍以传统险为主。

 

Q:汽车贷款新规对车险业务的潜在影响是什么?

 

A:汽车贷款新规是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如果政策发挥作用,汽车销量上升将对车险保费增长产生积极支持作用。尽管新车销售对整体拉动的效应可能逐渐减弱,但新车业务仍对保费增长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Q:新能源车险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方向如何?

 

A: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政策上支持产业发展,如研究调降新能源车险费率,旨在减少用车成本,增加汽车销售。新能源车出险率较高,成本率也较高,导致保费相对燃油车更高,但目前行业和公司在新能源车险方面仍处于承保亏损状态。希望通过数据积累和风险评估,实现与风险相适应的保费定价,促进新能源车险业务长期健康发展。同时,公司将努力精细化定价,为风险低的用户给予更优惠的保费。

 

Q: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一年后,车险业务的自主定价系数有何变化?

 

A: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后,整体系数使用略有下降,但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由于上限和下限都扩大,对高风险车辆保费有一定提升,同时为低风险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保费。年初至今,同比去年同期未实施范围扩大时,保费系数略有下降,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Q:家用车和营运车辆的车均保费表现如何,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A:车均保费表现基本平稳,营运车保费明显高于家用车。未来车均保费可能受到监管政策影响,如果监管方面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车均保费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Q:公司在非车险业务方面的增长和承保表现如何实现?未来在非车险经营方面有哪些计划?

 

A:公司在非车险业务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前瞻性布局,涉及农业险、责任险和健康险等多个领域。未来将继续关注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如政保类业务、健康险、责任险和农险等,同时聚焦科技制造、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和区域发展等趋势,做出相应的贡献。公司将推进全流程风险管控,确保风险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Q:调整投资收益率假设对公司的战略和战术资产配置有何影响?

 

A:调整投资收益率假设是基于宏观行业层面的考虑,与公司经营实际相符。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调整至4.5%,风险贴现率从11%调至9%。资产端的整体目标和大类资产配置不会因为假设调整而变化,而是根据负债特性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

 

Q:公司非标债权敞口的行业分布情况如何?地产行业占比多少?万科相关投资的敞口和到期日情况如何?

 

A:公司非标债权投资占投资资产的18.6%,其中基础设施占41.7%,不动产占14.2%。地产行业投资敞口约为4%,且持续下降。公司在地产行业的投资主要针对国企央企背景的交易对手,认为风险可控。万科相关投资占比非常小,不会对公司投资端产生影响。

 

Q:公司对高股息策略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A:公司偏好高股息资产,这是公司重要的投资策略之一。特别是新准则下,高股息资产如果归入FVOCI类别,可以帮助公司平滑权益市场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公司内部定义高股息资产时,不仅看重股息率,还注重资产是否低估值且在中长期有良好的盈利前景。权益类投资旨在在固收类资产基础上,为公司贡献更好的投资回报。具体的股息率标准不对外披露。

 

Q:目前高股息策略的规模大概是多少?

 

A:截至2023年底,权益类金融资产中计入FVOCI的比例大约在20%左右。

 

Q: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和未来规划有哪些亮点?

 

A:公司被视为授权改革的排头兵。公司已经实现了五年长周期的战略规划,过程指标得到改善,结果指标持续改善,新业务价值(NDV)实现连续六个季度的正增长,验证了公司过程的正确性和推动的可持续性。在财产保险方面,公司表现出色,承保盈利超预期。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中国太保作为改革排头兵的核心焦点。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太保
S
中国铝业
工分
0.7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