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TMT传媒】中国电影业绩交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5-10 21:03:06

中国电影业绩交流


2021年,公司出品并投放市场各类影片24部,累计票房239.60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60.01%。市场份额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提升了27%和42%。在年度观众满意度调查高分榜的18部影片中,9部为公司出品影片。公司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节点,推出了《我和我的父辈》《悬崖之上》《峰爆》《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优秀影片,取得了全年三个重要档期的票房冠军,领跑市场。出品的亲情题材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我的姐姐》唤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参与出品《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主流影片,取得好的市场。

 

【发行】

中影电影发行平台是国内最大的发行品台。通过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把发行业务打造的更为优质、精准、快捷,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合作基础和业务竞争优势。2021年,公司共发行影片711部,实现票房近328.96亿元,约占全国票房总额的76.74%,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提升了27%和34%。其中,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619部,累计票房近286亿元,约占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78.59%。在全年重要档期中,公司发行影片票房均排名前三。

 

【放映】

因疫情持续的影响,影院业务的经营压力比较大。公司加强对已签约影院的评估与监控,精抓存量影院管理,控制费用支出。2021年,影院亏损逐步缩小,放映业务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7月,公司建设的党史馆配套工程中影国际影城正式开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技术标准、高规格配置,是一座非常有代表性的旗舰影院,为多部重点影片举办了首映礼和观影活动。截至2021年末,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0,687块银幕和260.15万席座位,公司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7.44%。

 

【科技】

2021年公司确立了电影科技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完成对CINITY相关公司的股权收购,将高格式电影业务纳入产业布局。全国已开业CINITY影厅60余家,上映CINITY版影片102部,CINITY science已进驻多家科技场馆。中影巴可保持在国内放映机市场的领先优势,在全国新增银幕中占比为50.8%NOC网络中心接入影院6,024家,覆盖银幕3.5万块,为全国影院运营提供了服务和保障。


【服务】

中影基地持续推进虚拟棚、混录棚、云制作、数字化生产线等改造升级,提升制作能力与服务质量2021年,中影基地为689部影视作品提供了制作服务。

中影云票务平台已完成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开发测试,拓展功能已正式上线。平台注册用户约1,318万,接入影院10,643家,超过全国电影市场总影院数的85%

中影融资向99家影院提供融资近3亿元,有效推动了放映市场的装备升级。

 

Q&A】

Q:公司创作板块保持稳健发展,2021年出品影片票房市占率创新高,同时1Q22毛利率增长,是否主要源于制片业务?

A:公司出品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在2021年12月底上映,获得元旦档票房冠军,总票房近10亿元,这是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Q:2022年公司在创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作品?未来内容创作在题材类型上会有哪些特征?

A:公司目前推进的是“大创作”模式,不局限于某一题材,原创与参投并进,在每个时点上在不同创作阶段推进的项目基本在50部以上,主要有三条创作主线:

1)聚焦重点题材,书写人民的创造和发展历程的影片。正在创作中的影片包括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伟大历程的影片《伟大的战争·抗美援朝》;反映“两弹一星”科研精神及中国科学家精神传承的影片《群星闪耀时》;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等。

2)聚焦现实题材,展现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包括根据“马兰花合唱团”真实事迹创作,反映中国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儿童电影;根据“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真实经历创作,讲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等。

3)青春、悬疑、歌舞、喜剧、动画片、纪录片等多题材多类型创作。包括近期即将上映的青春爱情电影《暗恋·橘生淮南》,科幻题材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开发中的动画影片《龙与地下铁》、青春歌舞片《无人伴奏》等。

 

Q:2021年“中国叙事”成为国产电影的核心主题,围绕建党百年、抗击疫情等公司推出了多部精品影片。公司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

A:中影在选择和开发项目的标准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作讴歌时代、礼赞人民、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为标准。在主题上,要在时代性、民族性上下功夫,无论任何题材的作品,都是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风貌的角度去创作,这样才能和观众产生共识、共情和共鸣。中影未来会继续在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剧本创作这个层面上做得更加扎实。

 

Q:从年报看公司近两年显著加大了电影投资。对单个电影项目进行重点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很大,分散投资虽然可以分散风险,但是也会错过爆款收益,请问公司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这个问题是所有投资领域都面临的问题。不论是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还是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凡是对创造性、成长性的投资,都是风险收益对应的。

 

电影创作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投资项目多、题材类型丰富,各种资源的合作方也非常广泛。有别于其他项目公司的压爆款、赌高回报,公司更注重机制,通过专业的创作体系去筛选、提高作品质量,通过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去降低可预见风险,通过共赢合作的理念和模式形成长期良性循环。中影的创作是更有规模性、广泛性和长期性,通过机制优化带来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带动整体盈利提升,这也是公司创作业务的基本逻辑。

 

Q:公司《流浪地球2》《抗美援朝·伟大的战争》的拍摄进度?公司有什么影片将在暑期档上映?

A:电影《流浪地球2》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伟大的战争·抗美援朝》正在筹备中,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开拍。公司影片的生产计划可查阅年度报告的经营计划章节。近期上映的电影信息可查询“中国电影通”APP。

 

Q:根据年报,发行板块营业收入18.47亿元,占主营收入比例31.77%,为公司第一大收入业务板块。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胶着的大背景下,全国院线经营持续受到影响。请公司介绍,在发行业务板块,未来是否有线上拓展规划或其它应对措施?

A:文化产业是国家支柱产业,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相信疫情影响是短期的,长期来看电影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公司来讲:

1)公司会立足于当下,把业务打磨好,为疫情后的市场恢复做好准备,如发行服务平台的技术升级、资源整合,宣发领域的线上线下渠道合作等;

2)面向多样化观影需求,公司会做一些探索性的模式创新,如二级放映市场、分线发行、网络院线、数字藏品等。

 

Q:公司在电影新技术领域有哪些探索和发展方向?

A:近几年,音视频领域的新技术不断创新,在影院应用领域和互联网流媒体领域都有新的发展。公司主要推动两个方面的技术发展:

1)高格式电影技术,代表产品是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CINITY影院放映系统,该系统突破创新性的综合应用了电影领域最前沿技术,在观影体验方面应该说是市场非常好的产品。在制定高格式电影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单机放映系统和科教场馆放映系统,目前正在向前端的拍摄和制作环节探索和扩展。如公司出品影片《流浪地球2》的部分内容即采用CINITY技术指标和流程拍摄制作,同时也在与国际知名摄影器材厂家联合研究CINITY摄影设备方案。

 

2)在电影制作方面,公司旗下的中影基地是国内电影声画制作重地。近年来国内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制作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公司也针对高水准制作需求,建成了LED全数字虚拟摄影棚,改造升级了混录棚、云制作、数字化生产线。此外,“中影·幻境”全数字虚拟拍摄系统、“中影·神思”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系统、全景球幕虚实结合数字电影制作技术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应用成果。

 

Q:根据年报,公司在2021年完成对CINITY相关公司的股权收购,将高格式电影业务纳入公司科技板块。请公司介绍CINITY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公司产品特点说明CINITY相关技术具备哪些竞争优势及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

A:CINITY影院放映系统是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综合应用了3D、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对比度、广色域、沉浸式声音七大技术特点,在高帧率、高亮度等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CINITY放映系统能使电影的画面更清晰、色彩更绚丽、影像更流畅、细节更丰富、动作更连贯、声音更逼真,大幅度提升了影片的放映质量,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沉浸感体验。

 

相较于市场其他产品,CINITY是目前唯一支持 4K/3D/120帧1250Mbps内容解码播放的放映系统,2D、3D放映亮度分别达36fL和20-28fL,是目前国际上综合技术指标和观影体验最好的放映系统。目前,国内已开业CINITY影厅将近70家。北京、上海的CINITY影厅都位列国内特殊厅前列,吸引了很多对电影技术、观影体验非常热衷的年轻影迷。同时,科普放映品牌CINITY science已进驻中国科技馆、河南科技馆等多个项目

 

CINITY系统是高技术格式电影的放映端产品,公司目前也在与国际知名摄影器材厂家联合研究CINITY摄影设备方案,向前端的拍摄和制作环节探索和扩展。高格式技术是贯穿全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升级方向,对公司来讲是属于战略性业务,目前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相信未来能够为公司业绩带来长线增量。

 

Q:公司能否介绍介绍一下中影云平台、中影融资的具体运作、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空间?

A:这两项业务都属于公司的服务板块,是立足于公司在细分领域的专长,服务于产业上下游,提供的是面向产业端的专业服务。

 

中影云平台是在线票务平台,主要连接观众、影院票务系统和其他平台方,提供影票、卖品、衍生品、卡券等产品的线上购买与结算服务,以及相关的信息统计服务。截至一季度末,平台注册用户1,330.33万人,接入影院10,643家,超过全国可统计票房影院总数的85%。在公司的产业链体系中,希望这项业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特点和连通枢纽作用,结合公司发行业务的统计结算优势,让电影票务、市场结算更透明、高效、便利。

 

中影融资是面向电影行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主要为了促进CINITY系统、放映设备的推广应用。因为中国电影市场从数字化到现在,在设备技术方面已经迫切需要升级换新了,而由于疫情影响等原因,院线、影投公司还是有一定的资金压力。中影融资主要是针对这个产业需求,提供融资服务,促进放映设备升级和放映质量的提升。设立以来,中影融资服务了UME、卢米埃等影投公司,已签约百余家影院。

 

Q:公司如何看待头部影片聚焦效应的现象,这一现象会持续吗?原因何在?

A:疫情以来,票房收入前三、前十影片的集中度确有上升趋势2021年票房收入最高的10部影片占据全年总票房的53%。

 

电影有很强的公共文化属性。电影上映后的话题性、口碑效应一直是推动观影人次和票房成绩的关键因素。公司认为,这个现象在疫情期间较为凸显,原因在于:

1)由于高品质、大制作影片的摄制工作受到影响,生产时间拖长,导致市场供给相对减少,好影片的口碑效应被放大;

2)由于疫情频发,上映档期随之频繁变动,部分影片宣发较为仓促或是费用有限,无法充分传递和引导观影需求;

3)从观众来讲,由于疫情期间去影院观影的次数减少,更重视每一次去影院的观影选择,所以在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更倾向于选择口碑集中、传播度广的影片。

 

公司认为,随着疫情过去,电影市场繁荣复苏,这个现象应该会逐渐弱化。头部影片发挥引领作用,腰部影片更需要提供支撑力量。如《“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到,除了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还需要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能达到50部,这样才能更好满足观众的多样化观影需求,促进中国电影市场健康发展。

 

Q:前两年进口片票房因海外疫情、流媒体同步上映、引进政策等原因表现不佳,公司预期2022年进口片票房的表现如何?不利因素是否有所改善?

A:由于疫情影响是全球性的,所以进口影片从生产到上映各环节都不可避免受到较大影响。如大体量、大制作进口影片的生产周期拉长,上映时间因变动而推延,导致在国内上映也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公司在进口影片发行方面也做了很多积极应对,如加强候选影片储备,做好提前沟通和对接工作,完善影片译制工作流程等。

 

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上映了30部进口影片。其中,《新蝙蝠侠》等影片取得了相对较好的观影口碑和票房表现。但目前对电影票房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疫情。公司认为,随着疫情稳定,进口影片的供应量和市场占比会逐渐恢复。公司很重视这项工作,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会积极协调片源,做好影片的宣传推广、排片排映工作。

 

Q:疫情持续三年,是否会长久性改变观影需求?疫情后复苏时代如何抓住观众需求?

A: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多发散发给全球、全社会都带来很大影响,不光是电影行业,旅游、餐饮等行业都受到很大冲击。疫情结束后,观影需求、观影习惯是否被长久性改变,如何改变,不好下结论,但会有变化,公司一直在关注变化趋势,积极研究应变。

 

从电影的产品特性来看,除了电影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外,影院所提供的观影体验、观影氛围也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电影还具有很强的公共文化属性,一个好的电影上映时,会成为观众交流、抒发、共享观影感受的重要话题。正因为电影具有多重属性,观众通过网络平台、流媒体观影,获得感与在电影院观影是不完全一样的,在疫情防控特殊条件下,观众选择网络和流媒体是很正常的。

 

疫情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网生内容的观看便利、消费成本较低,在看信息、看内容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无法取代影院所提供给观众的观影体验、氛围和公共交流属性。因此,后疫情时代,观众对于院线电影的品质要求会更高,更重视影院的放映设备、质量和环境,这也对公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内容和科技将是电影发展的核心要素,公司会着手于这一点,推动高格式电影成为市场主流,为观众提供有别于网络内容的视听效果和观影体验。

 

Q:目前国内电影市场面临的现状严峻,公司认为目前电影行业从业者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加快推动行业复苏?

A:疫情确实对电影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和影响,相信随着疫情稳定,电影市场会逐渐复苏繁荣。在此期间,公司会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1)做好电影创作,为后续的市场供应创作优质内容;

2)做好发行平台建设,为电影市场宣发服务打好基础;

3)精细化影院管理,提质增效;

4)打造电影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升级。

此外,公司也会通过融资租赁业务,帮助影院、影投公司解决资金压力,与行业共渡难关。

 

Q:最近市场非常关注发挥独立董事作用、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话题。我们看到公司独董都有比较资深的专业背景,在多家央企上市公司任职。请独董介绍一下,电影企业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在财务表现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对投资者而言,哪些财务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

A:个人担任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多为制造、化工或经贸行业,中国电影是本人任职的第一家文化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其他行业,电影行业的经营模式确实非常有特色。从个人体会来讲,有几方面:

1)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内容创作型产品,相较于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个性化、定制化开发的特点,并且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在成本控制、筹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2)在电影放映端,影院是文化消费场所,在正常经营时,票房带来的收入比较大,相对应的经营成本也很大。这两年在疫情影响下,票房收入有限,对压降成本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对投资者来讲,看一个电影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可以多关注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尤其是近期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所有企业都面临经营和流动性压力的考验。如果上市公司具备持续良好的现金流、财务风险比较低,并且公司治理是健全规范的,对于短期抗风险、长期进一步投资开发产品,都能提供比较好的基础和保障,相对竞争力也就比较强。

 

Q:公司有无股票回购计划

A:截至目前(2022年5月6日)公司未有股票回购计划。

 

Q:请问公司高管为何没有持有中国电影的股票?

A:国有企业对于高管持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作为公司高管,首先会努力做好主营业务,为公司创造价值。关于股权激励政策,公司也会积极关注和研究,适时推进对公司有益的实施方案,届时会按照信息披露规则进行公告。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电影
工分
1.7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