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硅片交流会议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6-07 23:40:10

硅片交流会议纪要

1,硅片的分类方法?

1)可以按照尺寸来分类,5-6-12寸;

2)根据掺杂程度可以分类为轻掺和重掺硅片;轻掺一般是12寸主要是用在消费电子里,例如存储器、逻辑芯片、图像传感器芯片等;重掺一般用来IGBT,功率芯片里面;

3)根据工艺分类,抛光片、外延片,SOI片,退火片等;

4)根据应用场景,分类为正片,假片,测试片;假片是用来稳定下游设备气氛、在工作中保护正片、暖机、填补空缺、测试某个工艺的生产状况;假片比测试片还更低端一些。

2,新昇在这些细分中的定位是什么样的?

新昇什么都可以生产,但是我们的重点目标是轻掺的正片,正片里是包括抛光片和外延片,还有一个SOI片,但是SOI片我们还在研发过程中,还没有量产,研发出来还要送样,周期会比较长。我们的抛光片和外延片,下游一个是用在存储,一个是逻辑。

新昇生产的所有硅片中,测试片占比20-30%,主要还是在正片这边,正片占比50-60%,10-20%是假片;这三个价格,正片一块12寸的硅片,平均价格是600-1200人民币之间,正片还分为抛光片和外延片,外延片比抛光片更贵一些;测试片在300人民币左右,假片150人民币左右;

SOI片价格很贵,工艺复杂,他是一个正片上面长一些氧化层,然后再加一个硅片结合,然后再注入,工艺就更加复杂;首先SOI片的硅片就用了2片,然后又有一些工艺叠加。

3,目前新昇生产12寸硅片,产能利用率比较低,21年大概是80%(这个是全年平均还是12月的),22你那您估计是76%(这个是全年平均吗)?

产能利用率方面,我们订单其实是不缺的,但是因为机台买过来的导入需要一些时间,需要有调试阶段,然后做一些基础的工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调试等方面,包括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导入,产品的磨合需要一些时间;导入的时间段,他是算了产能的,因为机台你买了就会有成本分摊,产能没有满主要是调试时间;比如说达到30万片产能了,但是我现在不能生产,我还有4-5万片的设备在调试阶段;

4,如果硅片需求很强,为什么我们不全部做正片,还要做测试片和假片?

谁都想做正片,关键是做不出来这么高的良率(良率不达标的产品就成为了测试片和假片),如果有这个良率我们就不得了了。原因就需要从拉晶开始,拉出来的晶棒,不是说从头到尾整个晶棒,都是可以去做正片的,会有一些不达标的部分。然后切磨抛洗和后道工艺,也会对良率有影响,比如颗粒度不好,金属度不好,平坦度不好,这些都会带来良率损失,分拣机台会把这些过滤掉,留下来的才是可以出货的产品;我们现在的良率是60%,另外40%就只能去做正片和假片的,所以我们也是要不断提升良率;

5,其他国内公司做12寸硅片的公司,有良率不错的吗?

中环股份,他12寸是做出来了,他还是做重掺比较多,轻掺主要是做假片和测试片;重掺主要是用在功率器件比较多,这个都不在IC里面了;重掺做起来更简单一些,因为他的制成偏成熟,他可能会到60nm以上;我们其实也开始在导入重掺,为什么一开始不做,因为一开始战略是轻掺的,例如说客户是长城存储等,另外重掺拉晶会有一些污染,上海市政府申请比较难,不过我们已经批下来了可以有少量的生产。

从下游需求来看,21Q4全球对12寸的硅片需求是750万/片,重掺需要只有20%,轻掺80%,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提升,未来可能重掺比例会上升,不过也就是30%这样。

6,跟海外5大硅片公司比,我们的60%良率算什么水平?

跟海外5大的差距比较大,他们比我们早发展了15年,我们的目标良率肯定是越来越好,我们希望22年可以达到70%以上,最少达到70%;明年是希望可以达到80%,最终希望可以达到5大厂的水平,他们是90%以上,他们也不是100%;他们不是100%,因为他们先进制程偏多,先进制程难度非常大,我们目前先进制程是做不出来的,先进制程是14nm以下,我们目前主要还是做12寸,40-28nm成熟制程的硅片;我们14nm也可以做出来,但是良率不好,良率在35%左右。

5大厂如果看成熟制程的话,他们的40-28nm的12寸硅片良率可以到95-98%,7nm-28nm之前他们可以达到90%以上。我们跟他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7,同样的产品,我们的良率比他们目前低35%左右,跟100%差了40%,这个差距如何去拆解和弥补?

1)多晶硅提纯是我们公司做的吗?这个影响如何?

多晶硅提纯不是硅片厂做的,他们是硅片的供应商,卖多晶硅的公司去做提纯,最后达到11个9的纯度给到我们,国内做这块公司一个是新华半导体,一个是黄河水电,他们卖给我们的多晶硅的纯度号称是11个9,多晶硅是一个大宗商品,你达到11个9就可以做12寸的硅片,9个9的纯度杂质比较多,只能做8寸的硅片,8寸的硅片一般就是用来做成熟制程的芯片,不能做先进制程。

多晶硅的供应商,国外的产品比国内更好,虽然说国内供应商也可以提供11个9的精度的多晶硅产品,但是我们做下来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用国内的多晶硅做出来的硅片的良率比用国外供应商的低,虽然他们都达到了11个9,但是稳定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具体也没有太明确的答案,但是就是我们最终拉晶拉出来的晶棒,参数稳定性等就是更低,国内公司的产品有一些波动,国外做出来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超标,包括金属率、电阻率、碳含量、氧含量的分布等。供应商说的11个9的纯度,至于具体怎么样其实还是要自己去测试的,国内就是不确定性比较多。

如果用国内的多晶硅,vs国外的多晶硅产品,最后的良率差异在10%左右。但是我们也不是说就完全不买国内的多晶硅产品,可以扬长避短,例如说你的客户是做40-55nm的制成,那用国内多晶硅生产的差距也没有这么大,客户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买国内的多晶硅做的硅片,我们就先跟客户讲好说我们这个是拿国内的多晶硅做的,你不要去做40-28nm的制成,你去做更成熟的。在多晶硅提纯方面,我们国内也是需要进步的。

我们多晶硅采购上,80%是从海外买的,20%国内买的。

2)拉晶过程,我们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设备都是自己研发的还是?拉晶对良率的影响如何?

行业里面拉晶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直拉法,一个是区熔法;我们都是直拉法,区熔法主要是做小尺寸6寸8寸的,区熔法做不出来12寸的硅片。

拉晶过程,到底晶棒能不能拉好,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设备,一个是人的经验积累,这两个综合起来,才能拉出一个合格的晶棒。我们现在良率60%,距离100%有40%的差异,这个40%里面,有20%是拉晶环节导致的,有20%是切磨抛环节导致的。从各个环节来看,拉晶环节我们的良率是75-80%,切磨抛的良率也是75-80%,相乘以后就大概整体是60%左右的良率。新昇的直拉法设备80%都是海外购买的,主要是跟韩国的公司;设备方面其实对良率我觉得不是影响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团队的经验积累,还在不断提升中,未来相信会越来越完美。

3)负责拉晶的人是什么岗位?属于什么团队?

负责拉晶的人是研发工程师,或者工艺工程师;这个是一个部门,部门里面又有很多工程师,拉晶的技术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他是一个团队来攻克拉晶难题;如果非要压缩到一个人,那就是工艺部门的经理,研发部门的经理。

在新昇负责拉晶的部门的人有30个左右,光技术这一块,等于我们有20%左右的良率的提升目标就压在他们身上,需要他们去提升,不过我们设备也是可以再升级和改造,如果我们发现一些欠缺,工艺部门的人会去跟设备部门的人去沟通,看看哪里需要改造来提升良率。这30个人,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有,985起步,海外大厂工作的人,包括韩国人也是有的,老中青合作,一起来攻克难题。

4)公司的研发的文化大概是什么样的?

我们研发中心目前是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出发进行研发,专心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另外,我们也提倡越快越好,掌握时间,根据客户的要求,尽快做出一个合格的满足客户的产品。我们新昇目前不是很大的公司,不能要求说引领行业什么的,我们目前就是客户为主。

5)公司董事长李炜主要负责什么?

李炜是硅产业集团那边过来的,他主要是负责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研发他不管的,他更多是引入更多资源等。

6)研发老大是什么样的人?

研发老大,很严谨的人,工作非常努力;他也是非常积极一直在推动我们的产品能力,研发出来之后就是马上送样,然后马上交给客户,然后尽快通过验证,所以我们可以在短短2-3年内,我们28nm以上制程的产品可以全部验证通过。他这样做的是对的,我们现在大概假设说200多种产品,他其实很快就把这些产品都拿过给到客户,然后现在200多种都验证通过了,这样我订单就不愁了,就可以很积极去投入产能,因为验证周期一般比较长,9-18个月,如果一个一个验证的话太慢了。他就是说以客户为宗旨,客户提供的希望的参数给到我们,我们就研发出来,然后把产品导入产线-验证通过。

研发老大工作时间比较久的,管理经验也有,技术管理都有优势。

7)公司的研发团队经常去夜总会吗?

不太可能的,我们这边都是走技术路线,背负了国家的希望,大家都是希望半导体这个产业链是可以国产化的,团队也是非常希望自己可以做出成绩来,团队也经常会收到政府的一些要求,当然政府也给了大家很多帮助,大家都是绑在一起的,研发团队的氛围效率都是非常好的,否则不会发展这么快。

8)假设3年以后,整体良率还是在60%-70%左右,没有达到90%的目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情况不太可能,如果真的出现了,原因可能是在:

A、研发核心技术人员一整个团队离开;这个不太可能,一方面都有原始股的,另外薪酬水平很不错,而且都给了他们房子了,低价出售给核心人员了,他们低价买了以后要求6年内不能离职,10年以后才可以交易流通。

B、资金不足,先进设备没有到位,无法实现一些先进工艺提升良率;第三期厂房也因为没钱没开起来;

C、因为疫情原因,一年没开工;

目前对3年以后28nm 12寸硅片90%以上良率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前面其实也不是无人区,海外已经做得不错了

8,12寸硅片,还有谁家做得比较好?

西安奕斯伟;

立昂微;他收购了国晶半导体;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立昂微
S
沪硅产业
S
神工股份
工分
3.2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6-10 20:00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6-08 03:01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6-08 00:22
    辛苦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6-07 23:52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