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欣锐科技交流纪要 20211109
无名小韭38250923
2021-11-11 21:26:33
核心观点:

公司专注的高压电源模块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一是跟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电解水等应用增长而增长;二是集成化、无线充电等有望为公司单车匹配价值量带来4倍以上的增长。公司在高压电源模块技术方面优势和经验明显;研发经验和量产经验最长,过去20%的份额;最早做碳化硅的应用;尤其在高压方面。22年在手订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游碳化硅器件的供应情况。

目前招商预测21年近10亿收入,0.48亿的利润(股权激励费用今年5200万,22年4200万)。按照22年80万套对应约20亿左右的收入,近2个亿的净利润。目前78亿市值。

市场目前对公司后续不确定的点包括:之前未大规模量产导致公司过去收入利润上增速一般,公司与华为、汇川、联合电子的竞争情况有待跟踪,未来高集成的技术方案也尚待明确。

公司情况:

创始人华为电气出身,2012年开始做碳化硅的应用,研发团队近400人,占比40%多。CREE碳化硅芯片公司是第一个应用的,也是CREE目前在海外最大的需求方。公司实验室目前已经通过吉利、比亚迪等主机厂的认证。公司是极氪001的独供,小鹏P7独供,与比亚迪弗迪动力一起供应比亚迪DMI,是北汽/塞力斯的二供(华为是一供),后续本田纯电动,通用、戴姆勒也在接触。

公司在IGBT的应用上未必有多领先,但是在碳化硅上有比较强的领先优势。

公司的产品主要有DCDC、车载充电机、高压接线盒的三合一产品,不涉足主驱的电机控制器。

壁垒在于硬件的稳定性和软件的适配性,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出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公司为比亚迪DMI供应的二合一产品单车2000多,为极氪001等供应的三合一产品单车4000多。

公司产品除了电动车上,燃料电池动力方面市占率很高,国内所有的乘用车和大部分商用车都是公司的高压电源模块(单车1万多到3万,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1亿左右的收入;公司的功率已经达到250KW,客户涵盖潍柴动力、亿华通、捷氢等主流氢燃料动力的主机厂)。

竞争情况:

公司的优势在于做的早,经验积累的多。过去近100万辆电动车的高压电源模块中公司占比约20%。公司主要定位中高端车型,通用五菱的技术方案最开始也是公司提供的,但是因为主机厂报价太低所以公司没有批量化供应。公司目前在高压电源模块这块拿的是二级资质(说是国内只有其一家),22年初会拿到三级资质,就可以供应特斯拉、宝马等一线车企。

小鹏科技日的充电8分钟行驶200KM背后就是公司的技术。

国内能与公司竞争的有联合电子、汇川技术、华为三家,其他都是低端的。联合电子主要针对外资,其技术稳定性好,但是技术革新慢;外资中的传统车企比较倾向于选择联合电子,激进性的车企选择公司,如现代。

华为做这一块的是新团队,华为Inside的品牌基本都是华为,但是给了公司一个二供的口子。

汇川在电机控制器方面竞争力很强,尤其是商用车方面做的不错,近两年新势力的带动下乘用车做的也不错。但是其DCDC团队是收购的海外团队,研发能力强,但量产能力还有待观察。

未来发展前景:

目前纯电动车上3个应用点:主驱动的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

燃料电池:升压DCDC/DCF,单车1-3万;空气压缩泵,转速高,10万转/分钟,需要用碳化硅。

地面:超级快充,无线充电。

欣锐科技在6个点上全球领先。除了电机控制器(这一块汇川技术领先),主驱这一块公司不涉及。

未来加上无线充电等六合一产品,单车价值量可以到1.3-1.5万,目前海外的近1万美金。

公司认为带有自动泊车功能的电动车适合匹配无线充电。目前无线充电的问题是成本和安全问题(掉到里面的人和物的影响很大),公司已经技术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觉得无线充电可能不是公共服务,而是高端私人定制,只要家里有一个充电位就可以安装无线充电。

国内车企对公司的认知度比较高,外资认知度很低,所以公司与李尔合资,李尔负责渠道这块,提升公司在外资品牌中的知名度。

22年展望:

今年及之前很多都是小批量的,现在大量的企业退出后明年有望开始规模化量产。22年会逐步切换到G6代规模化量产产品,毛利率有望回升至25%左右(前三季度毛利率21%,20年2%,19年18%)。

22年不缺订单,目前有80万套,最缺的是产能。一是碳化硅器件,CREE、英飞凌、安森美。国产的不能用于车,只能用于地面上。比亚迪需求有80-100万套的需求(公司这边大概20-50%,具体份额目前还没有锁定)。

产品路线:

公司目前的三合一产品是DCDC充电器、车载充电机OBC、高压接线盒。四合一是在三合一的基础上集成无线充电或者加热器(保时捷的下一代产品就是集成了加热器)。五合一是三合一基础上集成无线充电和加热器。六合一是五合一基础上集成域控制器。公司的问题是不做主驱的电机控制器,所以无法将电机控制器进行集成。

高集成的优势是缩小体积、降低成本。但问题是修理成本高,且不同地区电源的标准不同。

与特斯拉技术方案比较:

特斯拉最早认识到11KW充电的价值,充电效率高;最先认识到快充的重要性,目前国内高压快充是70-80KW,特斯拉是120KW,下一代是300KW(公司在氢燃料上的产品已经做到350KW)。

特斯拉的问题是没有V2G双向充电技术,没有无线充电技术。而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刚好与特斯拉匹配。14-15年本来与ModelS探讨过合作开发,但后来没有持续下去(特斯拉自身产品更新换代)。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欣锐科技
工分
6.3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11-17 09:10
    感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12 13:48
    机构强推,电驱+电充,已经开始启动,周末各机构研报就会出来!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