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美亚柏科
柴尔德
满仓搞的剁手专业户
2023-03-09 12:56:35
基本面更新
一、分享环节
2022 年业绩快报,营业总收入 25.73 亿,增长 1.5%;营业利润 1.63 亿,同比下降了 54%;归母净利润 1.43亿,同比下降 54%左右。2022 年,公司面临挑战,整个行业承压较大。12 月份,因为客户和职工感染,导致部分订单和收入确认有所延期。在报告期内,公共安全大数据的商机明显增加,而数据安全、智慧城市等新业务的布局也基本成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在手订单较 2021 年同期,保持了比较显性的增长。

2021 年12 月底,在手订单是 10 亿出头,22 年底有 13.8 亿。所以对于 2023 年来讲,公司的存粮是比较充足的。另外,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培育新型智慧城市、新网络、空间安全等新赛道。要加大在大数据智能化还有身份的电子化、数据安全以及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的研发以及市场拓展的投入,所以对利润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 2023 年的预期来看,过去的一月份整个市场的修复比较明显,2022 年 1 月份新签订单是 8000 多万,2023 年 1 月份是 1.4 亿。

2 月份数据还没出来,但一些显性的标都在几千万级,所以 2023 年是市场修复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公司 2017年设立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心,2018 年在西安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于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化的实际业务需求,美亚柏科在整个人工智能业务布局较早。2015 年开始,公司组建相关 AI 团队,运行人工智能方向的业务投入。随着整个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公司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人工智能安全的方向,都陆陆续续有相应的产品和能力去解决。业务和产品包括电子数据取证、人工智能、公共安全、大数据智能化,以及舆情监测、舆情服务、智慧城市等方向。我们的能力体现在整个的电子数据使用过程中,有对各类不良信息的检测、识别、分析、审核的产品。针对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的布局,特别是针对深度伪造的视频和图像,包括将来 AIGC 相关的生成类的文本,多媒体信息的监管要求、审核要求等等,都会推出相关的产品。公司累计在人工智能方向的业务支撑,通过内部统计,人工智能赋能到整个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和大数据智能化的相关业绩,累计已经超过了 1 亿元。AI 能力非常好的提升了在电子数据取证产品和大数据的智能化,以及舆情监测的相关的业务方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在行业产品中的技术壁垒,真正赋能和提升了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力。针对于业务应用,推出了文本的智能理解分析,观点的发掘、识别不良信息的检测、视频图像之类的构化人脸的识别和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安全相关的深度伪造视频和图像的检测、识别鉴定,以及人工智能犯罪相关的取证溯源分析相关的产品,都在集团有不同的产品线布局。


二、问答环节

Q:现在针对 GPT 之类的监管是什么样的判断和思路?
A:对于 ChatGPT 技术,核心是通过自然语言文本的理解,和人类的交流之后,可以创作生成我们所要知道的文本类或者知识内容。对这方面的内容监管,国家在去年就已经关注到针对于深度合成、AI 生成这一类应用的使用监管。在去年年底,国家的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对于像类似于 ChatGPT 这一类的文本的生成、创作和编辑等等这一类的能力,明确规定属于深度合成的范围。公司去布局相关的技术、产品和能力,主要是依据监管要求。监管对于像类似 ChatGPT的深度合成技术的使用者、提供方、服务商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对模型的安全性、生成内容的标识性以及生成内容本身的负责。不能违反国家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相关的规定。

Q:怎么判断大模型的安全性?

A:第一就是模型本身的安全,以及模型所依赖的系统的安全,或者叫 AI 模型的延伸的安全,比如算法是不是安全的,会不会被外界通过某种方式去攻击,这是方向的安全。模型本身和系统本身有没有漏洞,模型设计上有没有缺陷等等。第二,对于 AI 本身的算法和模型的安全的评价,是根据所生成内容或者 AI 辅助之后所应用的场景本身的安全性去做评价。比如 ChatGPT 这样的一个大模型,在使用过程当中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所生成的内容是不是带有模型的偏见?所提供的内容是不是违反了相关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对于文本内容等等这方面的管理规定。
公司依据管理规定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比如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等等去做相应的产品,或者建设相关的平台,来实现对这些内容本身的一个评估。公司提供产品能力,具体的评估评判由执法层的相关的业务部门或者我们的客户单位去具体操作。

Q:下游的主要使用方?

A:公安、网信、工信三个部门从不同的监管角度都会有各自的要求,也会采购不同方向的产品,会针对于不同的监管需求有不同的产品和能力。三个部门都会采购相关的产品。

Q:是当前对 AIGC 包括类 ChatGPT 方面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了,还是之后会有进一步的更加全面的法规将要出台?

A:实际上目前相关的法规已经比较完善。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如个人隐私保护法、信息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等这些法律,再加上深度合成的规定,相对来说法律法规层面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法律和法规是相对宏观层面的东西,在具体业务部门进行法规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还会有所补充,形成更细化的、可操作的、可执行的业务部门管理规范,甚至以后可能会颁布类似司法解释的文件,结合业务的发展去进一步细化。因为之前虽然管理规范颁布之后,包括了文本相关的规定,但是实际上对于生成类文本本身内容的界定,比如什么样的内容是违反个人隐私保护法的,什么样的内容可能是违反数据安全法的等等,这些可能还需要在业务过程中进一步的依据规定和法律细化或补充。实际上会随着新出现的 AI 的发展去动态补充、调整和完善。

Q:法规出台之后,目前各个部门对类似的相关产品的采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A:实际上几个部委都有在采购,开始进行相关的能力的建设。

Q:最近这段时间主要是启动阶段是吗?

A:实际上在这个法规开始实施之前,市场业务部门已经开始规划和启动相关的建设工作,甚至今年可能会进入加速进行能力建设的阶段。

Q:之前提到的产品是和原有的如公安部的数据融合平台等产品融合在一起销售,还是采用其他的采购方式?

A:是和平台一起采购,因为平台实际上还是美亚的主要业务方向,客户看中美亚在长期服务政府执法部门的过程中,体现的这种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能力,基于原有的成功经验去新增或者采购新的相关产品。

Q:目前来看,整个类似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是什么样的?






A:因为工作才在小范围里面逐步开展起来,目前还没有看到或者形成比较有规模的企业来做这个事情,更多是一些科研院所来进行长期的针对内容技术的预言性研究和落地。美亚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突出整个业务的最终落地能力,比如从研发到推出能力建设的产品。在产品实际落地方面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相关企业,其他的参与者像科研院所会比较多。
企业层面,比如讯飞本身就具有做音频的相关能力,而且做得非常好。美亚主要是针对视频图像,之后可能也会往针对文本的方向发展。

Q:人工智能对公司相关业务的赋能,带来的收入约有 1 亿体量。这个体量从结构上大概怎么拆分?

A:从公司整个产品的内部结算上,人工智能能力主要还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大数据智能化当中的一个能力。对外美亚没有单独推出某个人工智能产品,更多是在大数据平台中搭载很多人工智能功能,或者作为子产品。1 亿体量这个数据是对近 2 年内部各个产品线之间 AI 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粗略的估算,估算 AI 能力在产品体系中体现的内部结算的价值,没有单独对外在能力上做出区分。

Q:关于大模型安全问题,现在对国外一些大模型在国内的使用,是什么样的监管态度?

A:目前没有针对这一类 AI 模型的监管规定,因为它本身就类似于 ChatGPT 这种,国内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他能不能用,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监管要求。但是大的原则还是依据数据出境管理要求,以及数据安全法等相关要求,和司法相关要求去参考和支持。没有专门针对大模型的明文部分。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类大模型本身在形成的时候,也没有办法监管到。在大模型的学习过程当中,它的数据来源和数据信息,不论从监管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可能都比较难做到有效监管。

Q:关于训练数据,是不是从监管层面来讲,数据都必须留存在国内,不允许数据流出?

A:其实没有办法限制,因为比如 ChatGPT,它所使用的 GPT3.5 和之后要发布的 4.0 版本,用几万亿的数据量去学习和训练,这些数据是从互联网爬取的,不存在数据留不留存在国内的问题。如果 OpenAI 只在美国爬取数据,它的数据流量就很少。国内也是一样的,比如百度等国内的企业要做类似的东西,要达到符合训练要求的数据集,数据收集下来可能也会存在爬取的类似数据。关于数据,可能要更多的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因为这些数据本身是公开的,本身就在互联网上,是可以被爬取的。

Q:现在 2 月份的整体订单恢复情况如何?

A:2 月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从中标的情况来看,应该比 2022 年 2 月份的情况好。

Q:公安今年需求如何?

A:因为客户其实是从 2022 年 11 月份开始报 2023 年的预算,那么从目前预算的申报情况看,预算和需求已经恢复到 2019 年疫情之前的水平。特别是公共安全的大数据建设,疫情之前还是 4G 模式,现在使用的平台还属于省级。而这几年随着 5G 的推广和落地,急需建设世界级的 5G 平台,所以从需求端看很多建设需求是比较迫切和意愿强烈的。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今年的预算批复情况。正常预算的正式批复会在 3 月底到 4 月初的时候,到那个时候预算和需求会比较明朗。

Q:去年在人员的增长上是什么情况?今年大概有什么样的人员规划?AI 方面大概有多少相关人员?

A:公司总体情况:2021 年底大约 4200 人,在 2022 年底大约是 3800 人左右的规模。其实 2022 年有针对市场情况做人员优化和平时增效的改革,2023 年整体的人员策略也还是保持稳定状态。对于一些创新赛道的布局,可能会做人员的调整,比如 ChatGPT 相关技术的提升,可能会解放公司的技术支持团队,现在技术支持团队有大几百人,同时公司可能会招聘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些专家和人才来做补充,所以总数可以保持稳定,但结构会更优化、更合理。关于人工智能团队的人员情况也一定是动态的。现在美亚的人工智能整体团队,包括整个集团几条产品线上的独立人工智能团队,目前规模维持在大概
60-70 人。主要是做算法研发的团队。从学历水平占比看,基本上公司团队中的算法工程师 80%以上是毕业于国内 985 和 221 学院的硕士及以上学历。

Q:公司的团队是不是主要在北京?

A:赵博士人工智能团队主要是在西安,除了有专门的做 AI 算法的 60 多人团队,在厦门、北京、武汉均有团队。武汉我们是一个依托于武汉大千视频的人工智能团队,在厦门是研究电子数据取证技术的人工智能团队。

Q:去年整个公安相关需求带来的订单大概是怎样的水平?

A:从去年收入端来看,公共安全大数据业务应该有 12 亿的体量,较 2021 年近 10 亿的收入有所提升,主要源于公司贴近客户需要,研发像天竺之类的疫情防控平台。因为很多公安原有的预算转到抗疫相关业务中,所以研发出的抗疫相关的产品能够保证大数据收入保持增长。比如像科信的汇聚融合平台,或是固网和移动网带宽增长建设实际上有所放缓,今年会加速推进。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业务增速应不低于 15%(正常增速应该为 20%)。
今年会把公司业务分成传统基础业务以及创新赛道。传统业务就是像电子数据取证这样的业务,2021 年大概收入近 11 个亿,去年因为预算减少大概在 9 亿左右,但是取证业务已进入更换周期:从 2011 年开始,2011-2013 年收入为 2-3 亿,2014 年是 4.85 亿,2014-2016 年是 5 亿,2017-2019 年大概是 7-8 亿。2020年时突破 10 亿。2020-2022 年又是一个周期。所以在 2023 年,预计因为设备迭代更新带来的增长应该有12 亿的规模。
大数据智能化、公共安全相关业务去年收入 12 亿,今年预计有 20%左右增长。在这两块业务上提取数据操作系统的能力可以标准化输出到新型智慧城市板块。去年下发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指南,今年在后疫情时代政务要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在政务的建设也是刻不容缓。原来在公安相关业务中做各个品种数据的汇聚融合,在政务相关业务中是各个部门的融合,所以很多技术的逻辑相通。这块业务的目是在 30%以上,甚至能翻番更好,但主要基于整体规划和后续预算下达情况。但是从各地政策来看,这块业务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网络空间安全的业务是基于取证事后往事中事前的赛道去拓展,发展比较平稳。去年上海数据安全的事件后,基本上一个亿的平台建设都要配套 1000- 1500 万的安全建设,其中数据安全至少要 500-800 万。所以总体来看,今年网络空间安全也属于创新赛道,也要求 30%以上,正常 50%甚至翻番的增长规划。

Q:之前公安科信固网和移动网的建设是怎样的状态,现在加速是基于怎样的驱动力?

A:公司其实是根据十四五规划中一些建设规划进行布局。固网和移动网的带宽增长的建设在五年规划里预算是 225 亿,主要由四家合格供应商在做,也就是美亚、烽火、瑞安和太极。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基本上美亚和烽火布局各占十多个省。如果按 1/ 3 的市场份额来保守估算,美亚未来 5 年也有比较确定的 75亿建设机会。

过往移动互联网带宽的增长是由网安部门来负责,也就是之前的十一局,科信来牵头做数据汇聚融合,是智慧警务技术设施的建设。这块目前 26 个省已经建设完备,还有 6 个省没有建设,正常省级的汇聚融合平台初次建设规模一般在 1 亿左右,所以后续这 6 亿的市场空间很确定。而前期的完成建设的 26 个省正常都要迭代,因为各地建设基础不一样,没有办法一次性实现所有的汇聚,所以还要进行陆续的补充。补充建设的投入大概至少 1500 万左右。就市这一级的建设而言,300 多个地级市才建设完成 100 多个,还有 200多个没有建设。省级和市级的建设应当属于同一家供应商。市级初次建设费用大概在 3000 万左右,所以总的未建和升级的费用加起来五年支出至少九十亿,美亚至少占一半,即 45 个亿,一年 9 亿的空间也是很确定的。

智慧安防,即视频中台,之前基本上都是海康、大华这些摄像头厂商在布局前端业务,但是后面发现海康的摄像头数据和大华的摄像头数据是不相通的,AI 能力也是不能相通的,需要第三方来建立一个汇聚融合的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决策。美亚是最合适的,因为视频的数据单独孤立不能发挥很好的效用。在疫情防控期间,美亚柏科有通管的数据,但是一个人可能有好几部手机,而且卫计委、核酸的数据也有可能会出错。所以定义密接人员时会有较大偏差,视频能够很好弥补这些不足。比如通管的数据可以划定某一范围的一些人,但是有一些人其实在马路对面,且都戴着口罩,故这些人可以排除密接的情况。所以视频的数据对提升效能、精准定位很有帮助。对于视频中台的建设也有明确的规划,5 年 300 亿。按 10%的保守市场占有率来算,美亚有五年 30 亿,每年 6 亿的确定建设机会,所以公司在原有基础传统赛道上的布局很清晰。美亚近年也擅长在不确定的事项中寻求确定的机会,所以这些都是美亚在接下来可以看得见和落地的机会。

Q:在不同的品种上,哪一块可能是建设速度最快的?
A:年初确实有很多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预算。原来认为可能 5G 建设会比较急迫一些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国投智能
工分
4.0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5)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04-12 05:49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4-11 22:33
    感谢分享,辛苦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柴尔德
    满仓搞的剁手专业户
    只看TA
    2023-04-11 22:11
    重温下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