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次新股基本面之:威迈斯【2023年7月17日申购】
股痴谢生
2023-07-15 14:17:38

一、主营业务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 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包括车载电源的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 换器、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电驱系统的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以及液冷充电桩 模块等。

自 2013 年以来,公司在电梯电源和通信电源业务基础上,逐步专注于发展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品。2017 年,公司成功量产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成为业 内最早实现将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和其他相关部件集成的厂商之一。 公司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是公司车载电源产品业务的主要构成,产品在功率密度、 重量、体积、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磁集成控制解耦技 术、输出端口电路集成控制技术等磁集成相关技术已获得欧洲、美国、韩国、日 本等 13 项境外专利。公司 800V 车载集成电源产品已获得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岚图汽车等客户的定点,其中小鹏 G9 车型已于 2022 年第三季度上市,为国内 首批基于 800V 高压平台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之一。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电驱 系统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公司积极向电驱系统领域进行拓展和产 业布局,已取得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长城汽车、三一重机等多家境内外知名企 业的定点,实现了电机控制器、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和“电源+电驱”电驱多合 一总成产品的量产出货,其中电驱系统产品 2022 年出货量达到 6.25 万台。

公司在车载电源行业深耕多年,取得了领先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大量具有战 略合作关系的整车厂客户资源。根据 NE Times 数据,2020-2021 年期间,公司连 续两年在中国乘用车车载充电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公司积极践行“进口替代”战略,已成为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合众新能源、零 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以及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众多知名 车企的核心供应商,与之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成功开拓东风日产、上 汽通用等合资品牌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多次获得了理想汽车、合众新能源、上 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主要客户颁发的各项奖项荣誉。在海外市场,公司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向海外知名车 企 Stellantis 集团量产销售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并取得雷诺、通用汽车等海外车 企定点,是行业内最早实现向境外知名品牌整车厂商出口的境内厂商之一。

公司及子公司深圳威迈斯软件、上海威迈斯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有 CNAS 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产业化工程实验室以及深圳市级博士后创 新实践基地,并参与起草《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 GB/T 40432-2021》和 《电动汽车 DC/DC 变换器 GB/T 24347-2021》等国家标准。公司先后承担并完 成了“大功率、高效率、高可靠碳化硅双向车载充电机开发”、“重 2021020 新 能源汽车高压电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高功率密度高可靠车 载电源”、“电动汽车车载双向充电机产业化”等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新 能源汽车高功率密度高可靠车载电源项目”获得了 2018 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形成了 16 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 心技术,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取得授权专利 301 项(其中境内发明专利 39 项、境外发明专利 13 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94 项。

(二)主要产品情况

1、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介绍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要体 现是:燃油车以石油产品作为能源,通过内燃机产生动力;新能源汽车通过车载 电源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作为动力来源,由电驱系统驱动行进。燃油车的油箱、 发动机、变速箱等被新能源汽车的电源、电池、电驱等所取代。

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产品主要指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减速器, 电源产品主要指车载充电机(OBC)和车载 DC/DC 变换器等。新能源汽车核心 零部件简介及对应的燃油车部件比较情况如下表所示:

image.pngimage.png2、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介绍

(1)总体情况

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中的车载充电机和车载 DC/DC 变换器,一般被统称为 车载电源,其安装位置及主要功能原理示意如下:

image.png

(2)车载充电机

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OBC)是指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 机,实现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其输入端口与交流充电口相连,输出端口 与动力电池相连,车载充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示意如下:

image.png车载充电机主要应用于交流电充电方式的场景中,即通过交流电源给新能源 汽车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车载充电机依据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控制信号, 将单相交流电(220V)或三相交流电(380V)转换为动力电池可以使用的高压 直流电,从而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包括交流电充电和直流电充电两种,一是当新能 源汽车使用交流电充电时,由于动力电池输入端口要求为直流电,需使用车载充 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二是当新能源汽车使用直流电充电时,直流电可直接适配动力电池输入端口,此时无需使用车载充电机。新能源汽车两种充电方式 示意如下:

image.png其中,交流电由于充电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点灵活,配电要求低、安全 性高等优点,且占据了日常充电场景的绝大多数,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从整车 厂的角度而言,为满足用户充电场景的多样性,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仍为重要 充电方案。

(3)车载 DC/DC 变换器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 DC/DC 变换器是电压变换装置,主要是将动力电池高电 压侧能量转换为低电压侧能量,给全车低压用电设备及低压蓄电池供电。

车载 DC/DC 变换器的输入端为动力电池,输出端口连接整车低压用电设备 和低压蓄电池,工作原理及功能示意如下:

image.png

新能源汽车低压用电设备运行时无法直接从高压动力电池取电,而是从低压蓄电池取电或通过 DC/DC 变换器从高压动力电池取电;低压蓄电池中储存的能 量亦是通过 DC/DC 变换器从高压动力电池取电获得。

(4)车载电源集成产品

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是指将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等独立式车载电 源产品进行综合性集成的车载电源系统产品,以实现降本、降重和降体积的集成 化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轻量化和优化空间布局等指标上要求越来越高,车载 电源集成产品逐步成为车载电源系统的主流产品。

3、新能源汽车电驱类产品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产品主要包括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又称为 “电驱动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及功能是电机控制器基于整车控制指令和实时 响应的软件算法,高频精确地控制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开关动作,实现对驱动电机 的控制,最终通过减速器中精密机械零部件实现对外传输动力。新能源汽车电驱 类产品图例如下:

image.png

(1)电机控制器

电机控制器是电驱动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将来自动力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 三相交流电,根据整车控制指令来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转,或者将电机制动时的动 能转换为直流电,为动力电池充电。电机控制器主要由主控板、驱动板、功率器件、薄膜电容、电流传感器等构成,本质是集成电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 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等进行工作,包含了大量的控制理论、 滤波算法、空间矢量控制、PID 控制器、传感器理论、电磁兼容等技术。电机控 制器是电驱系统产品中的核心部件。

(2)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电能转化为转子转动的机械能,并通过减速器向下 传导,进而驱动车辆行驶。驱动电机主要构成包括定子、转子以及传感器、连接 件、壳体等,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定律,利用通电线圈(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 场并作用转子,形成磁电动力,从而产生旋转扭矩驱动车辆行驶。

(3)减速器

减速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齿轮组降低输出转速、提高输出扭矩。减速器也被 称为传动系统,主要由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轴、轴承、差速器、箱体及其 附件组成,一般安装于驱动电机后方,或与驱动电机集成为“驱动+传动”二合 一集成产品。

(4)电驱系统集成产品

电驱系统集成产品是指将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等产品进行综合性 集成而形成的“驱动+传动”集成的电驱二合一产品、“电机控制器+驱动+传动” 集成的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与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等车载电源产品进行功能集成,从而实现“电驱+电源”的电驱多合一总 成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轻量化和优化空间布局等指标上要求越来越高,电驱 系统集成产品逐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4、发行人产品系列

(1)公司产品总体情况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现有主要产品矩阵图如下:

image.png

目前,公司在车载电源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在新能源汽车车载 电源、电驱系统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公司积极向电驱系统领域进 行拓展和产业布局,已取得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长城汽车、三一重机等多家境 内外知名企业的定点,实现了电机控制器、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和“电源+电驱” 电驱多合一总成产品的量产出货,其中电驱系统产品 2022 年出货量达到 6.25 万 台。

(2)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情况

①车载电源

公司车载电源产品可分为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和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其中,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系在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等前期独 立式产品研发、量产的基础上,通过集成设计、共用变压器、散热装置等零部件, 达到减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等目的。公司围绕车载电源集 成产品成功研发了 3.3kW、6.6kW、11kW、22kW 不同功率等级的系列产品,以 及 144V、400V 和 800V 不同电压等级的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客户、不同车型的 应用需求。

image.png

其中,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是目前代表行业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趋势的行业 主流产品,也是公司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产品。在集成化方面,公司车载电 源集成产品在功率密度、重量、体积、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多功能化方面,公司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支持逆变输出功能,可应用于 V2X 对 外供电场景。

②电驱系列

目前,公司电驱系列包括电机控制器、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和电驱多合一总 成产品,均实现了量产出货。

image.png

③其他产品

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其他产品包括液冷充电桩模块和 EVCC 等,具 体如下:

image.pngimage.png其中,液冷充电桩模块系公司针对直流充电市场开发的创新产品,与现有交 流充电的车载电源产品形成一定的互补性,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多样化的充电需 求。

(3)其他业务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通信电源、电梯电源等。在设立后的业务起步之初, 公司以电梯电源和通信电源为起点,目前仅保留少量客户,销售收入规模较小, 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通信电源、电梯电源等产品的收入分别为 10,048.66 万元、 5,093.83 万元和 5,917.11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5.33%、3.01%和 1.55%。

5、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配套车型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产品的销售, 合计收入分别为 55,495.87 万元、163,978.12 万元和 376,099.30 万元,占比分别 为 84.67%、96.99%和 98.45%。

其中,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是目前代表行业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趋势的行业 主流产品,也是公司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车载电源集 成产品收入分别为 39,902.26 万元、137,028.67 万元和 325,985.49 万元,占主营 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0.88%、81.05%和 85.33%,收入及占比均呈快速增长趋 势,主要原因是:公司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在功率密度、重量、体积、成本控制等 核心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所属行业及确定所属行业的依据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应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C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归属于 制造业中的“C36 汽车制造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鼓励类的第十六大类“汽车”中的第 3 小类“新能源汽车关 键零部件”和第 4 小类“车载充电机(满载输出工况下效率≥95%)、双向车载充 电机、非车载充电设备(输出电压 250V~950V,电压范围内效率≥88%);高功 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适用性无线充电、移动充电技术及装备,快速充电及换 电设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为“新 能源汽车产业”之“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之“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 “新能源汽车 DC/DC 转换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等。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公司属 于 “节能环保领域”中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

三、行业情况

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类型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增程式电动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及燃料电池汽车(FCEV),主要区别情况如下:

image.png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 式电动车为辅的市场结构。

(2)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工业革 命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增 大,迫使世界各国必须认真考虑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 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目标之一。使用绿色电能替代化石燃料是实现“碳中和” 的有效途径,已经被众多国家采用,其主要思路是在供能端、用能端以电能替代 热能和机械能,一是在供能端使用清洁能源发电替换化石燃料供能,二是在用能 端使用电力设备替换热机与燃油燃气设施。

新能源汽车是用能端电能替代的重要形式。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交通出行领域 电能对化石燃料的替换,实现出行领域的零碳排放。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 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控制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汽车电动化成 为各国家在交通领域长期支持的方向。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政 策支持新能源车发展,包括对传统燃油车的禁售设定了时间表,其中德国、荷兰、 爱尔兰、以色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计划于 2030 年禁售汽油、柴油车,英国、 法国计划分别于 2035 年、2040 年禁售汽油、柴油车。

在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以及跨国汽车企业加 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的背景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 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 EV Volumes 数 据,2018-2022 年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208 万辆、227 万辆、324 万辆、677 万辆和 1,052 万辆。其中,2020 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全球 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达到 324 万辆,同比增长 42.73%。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上升至 640 万辆,同比增长 108.89%。

image.png在全球各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随着新能 源汽车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消费者习惯改变、配套设施等不断普及, 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1 年 5 月发布全球碳中 和路线图,从 2020 年到 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将增长 18 倍,2030 年全球销量 将达到 5,500 万。

(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 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主要情况如下:

image.pngimage.png其中,2012 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确立“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 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规划方针;2020 年, 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继续强调以纯电动 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 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 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发展,我国汽车整车厂商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逐步实现新 能源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改变了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长期落后于外资品牌的现 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 能源汽车电池、电驱系统和车载电源等核心零部件,与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减 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传统汽车厂商过去多年积累的研发及供应 体系无法发挥显著的先发优势,使得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与海外发达 国家厂商在时间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二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培育发展了较 为成熟的电力电子产业,特别是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层面,积累形成了庞大的 工程师群体,成功开发各类产品应用于电机、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风电光伏新 能源等众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高效、领先的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为新能 源汽车及其电力电子部件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应用经验和工程师红利。三是 我国车企在传统燃油汽车方面长期处于落后的市场地位,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 方面具有更强的积极性。我国在早期阶段即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来孕育 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产业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 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供应链企业和产业人才,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在国务院 2012 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确立的“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 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方针指引下,相关产业支持和 补贴政策支持下,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 成就。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8-2022 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 为 125.6 万辆、120.6 万辆、136.7 万辆、352.1 万辆和 688.7 万辆。其中,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25.6 万辆,在 2013 年 1.8 万辆的基础上实现 133.75% 的年度复合增长率。2019 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国六”标准实施、新能源车 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销售受到冲击,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首次下滑, 同比下滑幅度为 4.00%;2020 年,国内汽车市场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冲击,新 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继续放缓,但随着市场对补贴退坡政策的逐渐消化、“双积分” 政策的落地,叠加特斯拉上海工厂量产以及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成熟优质车型 发布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实现逆势增长 13.35%。进入 2021 年,随着 终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叠加“双积分”政策的约束,各 大传统车企纷纷扩大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352.1 万辆,同比增长达到 157.57%。2022 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对新能源汽车行 业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但随着工信部等四部门部署的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下 乡活动落地、“双积分”政策对整车厂的持续激励作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主流 整车厂推出多款优质车型等积极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继续保持高增 长趋势,销量达到 688.7 万辆,同比增长 95.60%。

image.png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 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2020 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 增长,从 1.81%上升至 5.40%。进入 2021 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 速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尤为明显,从 2020 年 5.40%的水平大幅上 升至 13.40%。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5.64%,已提前实现《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规划的 2025 年新能源汽车 20%市场份 额的目标。

image.png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5-2022 年期间,我 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平均 达 50%以上。

image.png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估计,我国新 能源汽车销量 2025 年将在 700 万辆-900 万辆之间,2030 年在 1,700 万辆-1,900 万辆之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战略、产业 政策推动、整车厂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消费者 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等因素。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国家战略

发展新能源汽车符合我国能源和环保战略。汽车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国内 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根据公安部统计,2020 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机动 车 3,328 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 3.72 亿辆,其中汽车 2.81 亿辆。汽车保有量 中,约 98.25%为燃油车,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原油消费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

其中,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考量因素。我国能 源供给消费与现代化建设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能源结构不合理、石油天然 气自给能力不强等。我国化石能源占比过高,2020 年煤炭消费占比仍达 56.7%,石油、天然气分别为 19.1%和 8.5%,非化石能源仅为 15.7%。我国是油气进口第 一大国,2020 年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 73%和 43%,对能源安全构成一定的隐 患。

针对前述能源结构、能源依存度问题,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以清洁低碳为 导向,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 能源供应体系,使非化石能源逐步成为消费增量的主体,能源体系到 2030 年前 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 年 12 月 18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 一步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目标。2020 年 12 月 21 日国新 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指出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进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中国政府的一系列表态和措施是我国国家战略在能源 供给和消费方面的重要体现。

综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既是改善能 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符合国家战略。

B.“双积分”产业政策的推动作用

C.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

为了满足“双积分”政策的要求和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契机,传统汽 车厂商和造车新势力积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和创新。其中,包括自主品 牌以及外资品牌在内的传统汽车厂商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车型,2020 年在国内 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达到 70%以上。基于现有强大的汽车 生产架构和平台,较强供应商合作关系以及销售渠道、客户群体等优势,传统汽 车厂商希望厚积薄发,正加速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已 经建立了较强的先发优势,正积极抓住“弯道超车”的产业机遇,打造更有竞争 力和性价比的产品。

在车型方面,前述整车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策略,积极创新推出新 产品,既存在从中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拓展的情形,也存在从中低端车型向中 高端车型升级的方案,使得国内市场量产上市的优质新能源汽车车型涌现,从供 给端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总体上推动新能源车主力市场从中高端车型向 中低端车型逐步下探,使得市场区域逐步从大中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 扩展,有利于从供给端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

D.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智能化 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引导和提升下游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的最佳载体,是智能汽车的必备条件,因为新能源 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才让车第一次实现完整的控制、读取、写入、升级的系 统能力。传统燃油汽车在实现智能化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机械系统和电控 系统之间的配合。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能够拓展车用功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融 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 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进而开拓出面向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一系列车用功能,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其中,智能驾驶是指新能源汽车综合 利用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定位系统和高精度地图,基于机器学习、智能控制、 大数据和车联网技术进行无人驾驶控制,颠覆传统汽车操作模式,极大提升消费 者个人体验,同时极大提升社会价值,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 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座舱 则向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自然、更加定制化的人机交互功能,无需用户耗费 大量脑力体力即可满足需求,极大的提升用户便利性、舒适性。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并已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特别 是激发了年轻消费者的购车兴趣,推动了市场销售。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 平不断提升,汽车智能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

E.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受到技术进步、政策引导、用户口碑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 接受度不断提高,而对新能源汽车的顾虑担忧则不断减少。

在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方面,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是基于补贴激励、免 限购/免限行等原因考虑,而开始逐渐关注到新能源汽车在产品性能、成本等方 面的优势。其中,在产品性能上,一是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一代纯电动车型的平 台在内部构造上更简约,纯电动车型相较于同级别燃油车型座舱空间更大,行李 舱扩展空间更多;二是电动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和振动远小于传统燃油发动机, 驾驶的平顺性和静谧性明显更佳;三是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逐 步积累,引导需求,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在成本上,一是动力电池、车载电源和 电驱系统技术快速迭代,推动整车生产成本下降,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不断提升; 二是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电耗成本远低于油耗成本,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优势凸 显。

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和基 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 虑也有所减弱。在续航里程方面,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目前 市场已出现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 260Wh/Kg 的量产电池包,可实现更高的续航 里程,极大的降低了消费者的续航里程焦虑。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覆盖率不断上升,政策也在鼓励和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 汽车的信心。

F.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的整车制造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汽车的人均保有量依旧较低。 2019 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约 170 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 500-800 辆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国内汽车需求仍 存在较大的市场容量。

image.png在此背景下,受益于产业政策推动、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将不断扩容,销量有望持续 高速增长。

2、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市场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

充电是新能源汽车能量补充的主要方式。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多种不同的划 分标准和维度,包括充电电流、充电地点、充电桩安装方式等。

①按照充电电流划分情况

按照充电电流划分,新能源汽车充电主要包括交流电充电和直流电充电两种, 一是当新能源汽车使用交流电充电时,由于动力电池输入端口要求为直流电,需使用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二是当新能源汽车使用直流电充电时, 直流电可直接适配动力电池输入端口,此时无需使用车载充电机。

在按照充电电流类型划分方面,新能源汽车交流电充电和直流电充电的不同 方式各有优缺点,其对比情况主要如下:

image.pngimage.png

根据上表,交流充电由于充电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点灵活,配电要求低、 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占据了日常充电场景的绝大多数;直流充电则占地面积大, 建设成本较高,而且配电要求高,需要大型变压器,一般应用于高速服务区快充 站、公交车和出租车集中充电站等专用充电站场景。

在使用时间和对电网的影响方面,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有利于充分发挥新能 源汽车移动储能特性,实现对配电网负荷的优化调整,合理利用谷期容量,降低 峰期负荷,减少配电网容量的配置。其中,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方式可在夜间停 驶状态时进行充电,可降低白天用电负荷,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是“车-桩-网” 良性互动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家电网、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于 2018 年 7 月发布的 《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影响及效益分析》,电动汽车的聚集性充电可能会导致 局部地区的负荷紧张,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叠加或负荷高峰时段的充电行为将会 加重配电网负担。由于已有的公共配电网和用户侧配电设施在当年建设时没有考 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部分地区的局部配电网产生了增容改 造的需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属于大功率、非线性负荷的设备,且布局分散,会 产生很高的谐波电流和冲击电压,给电网公司配电侧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综上, “车-桩-网”互动能够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特性,实现削峰填谷,消纳新能源, 减少对配电网供电服务、增容改造的影响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②按照充电地点划分

按照充电地点划分,新能源汽车充电主要包括公共充电桩充电和私人充电桩 充电两种。其中,公共充电桩充电是指建设在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上提供公共充 电服务的充电方式,私人充电桩充电是指建设在个人自有车位为私人用户使用的 充电方式。

目前,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中,公共充电桩主要采用直流充电和交流 充电两种方式,而私人充电桩则主要采用交流充电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image.png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情况

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充电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新能源 汽车电动汽车至关重要。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 的里程焦虑,有利于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2015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 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5-2020 年)》,指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 设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2020 年 5 月,《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充电基础设施正式纳入七大“新基建” 产业之一。2022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国 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 施意见》,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 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已基本明确了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补能格局,按 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 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 2,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 电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保有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 充电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受益于前述国家支持和鼓励政策,充电桩建设保有量也 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公安部,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1,310 万辆,较 2018 年末保有量 261 万辆的基础上增长 5.02 倍。根据中国电动 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 电桩保有量达到 520.90 万台,较 2018 年末保有量 77.68 万台的基础上增长 6.71倍。

image.png②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为交流充电桩

鉴于交流充电桩占据了日常生活、工作的绝大多数场景,我国新能源汽车充 电桩主要为交流充电桩。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2018-2022 年期间, 交流充电桩(包括私人充电桩和公共交流充电桩)保有量占全国充电桩保有量的 比例分别为 85.85%、82.36%、81.59%、82.02%和 85.39%。其中,私人充电桩 47.70 万台、70.30 万台、87.40 万台、147.00 万台和 341.20 万台,占全国充电桩 保有量的比例分别为 61.41%、57.65%、51.98%、56.16%和 65.50%,是充电桩建 设的主要构成,均为交流充电桩;公共充电桩中交流充电桩分别为 18.98 万台、 30.12 万台、49.80 万台、67.70 万台和 103.60 万台,占全国充电桩的比例分别为 24.44%、24.70%、29.62%、25.86%和 19.89%。

image.png近年来,交流充电桩在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中的占比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达 到 80%以上,且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 2022 年 12 月末,我国交流桩保有量为 444.80 万台,直流桩保有量为 76.10 万台。根据中国 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我国将构建“慢充普 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预计 到 2035 年,我国将建成慢充桩端口达到 1.5 亿端以上(含自有桩及公用桩)、公 共快充端口含(专用车辆域)达到 146 万端,支撑 1.5 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

(3)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市场规模

①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惯例

基于交流充电与直流充电的特征对比、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以交流充电桩为主 的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规划情况等因素考虑,交流充电在可预见的未 来仍然是最常用的充电方式,直流充电场景的占比相对较小。

目前,新能源汽车配备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等交流充电装置是行 业惯例,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流充电桩在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中的占比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达到 80%以上,且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我国将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 体充电体系。

三是汽车作为运输工具的充电用电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使用过程中用 户日常既可能面对直流充电设施,也可能仅面对交流充电设施,也可能面临应急 状态下的逆变用电需求,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充电多样性、 便利性以及逆变功能等需求。

②车载电源产品和电驱系统产品的市场空间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等车载电源 产品以及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机等电驱系统产品,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 车市场的快速扩容。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估计,我国新 能源汽车销量 2025 年将在 700 万辆-900 万辆之间,2030 年在 1,700 万辆-1,900 万辆之间。

基于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惯例的情形考虑,按照车载 电源集成产品 2,200 元/台测算,预计到 2030 年中国车载电源产品市场规模为 374 亿元-418 亿元。

电驱系统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必要且核心零部件,按照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 8,000 元/台测算,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电驱系统产品市场规模为 1,360 亿元-1,520 亿元。

(4)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是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 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国产化“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造车新势力 崛起带来的供应链机遇、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在境内设厂带来的供应链机遇 等因素。

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

受益于国家战略、产业政策推动、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与创新、新 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市场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情况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五节 业务与技术” 之“二、(三)1、(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之相关内容。

②新能源汽车国产化“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相较于欧美日韩,我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仍然处 于落后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在市场换 技术的过程中未能实现技术和品牌突破。在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子控 制单元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自主品牌在与全球汽车巨头及其配套零部件供应 商的竞争中难以胜出。

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逐步实现 了“弯道超车”。在政策方面,补贴政策的退坡和“双积分”政策的出台,标志 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型为市场驱动,而对比同期世界各地,我国 在政策周期上领先于其他海外发达国家。按照 2022 年最新补贴政策,国内每台 新能源汽车补贴在 12,600 元左右,约等于 2,000 美元,对比欧洲六七千欧元的补 贴、美国希望将 7,500 美元的税收优惠加码到 12,500 美元,表明中国市场对补贴 的依赖大幅度降低,市场化竞争能力取得显著进展。整车市场中,自主品牌比亚 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的销量分别列居 2021 年全球厂商销量排名中第 2、 3、7 名,自主品牌比亚迪、理想汽车和长安汽车的 6 个车型入围 2021 年全球车 型销量排名前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厂商在电池、电驱系统、车载电源等 众多领域均实现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代表企业宁德时代已处于国 际领先地位。在车载电源领域,根据 NE Times 数据,2022 年市场份额排名前十 的境内厂商包括威迈斯、弗迪动力、富特科技、铁城科技、欣锐科技、英搏尔、 华为等,合计份额达 81.5%。

综上,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厂商将充分利用技术积累、客户优势、 成本优势等本土优势,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商,巩固并 扩大“弯道超车”优势。

③造车新势力崛起带来的供应链机遇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的过程中,国内造车新势 力的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的新业态。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包括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厂商两种类 型。其中,国内造车新势力主要包括先行的蔚来、小鹏、理想、合众、零跑等以 及目前正积极介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智能手机公司等。

其中,以蔚来、小鹏、理想、合众、零跑等为代表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厂商, 凭借先发优势、创新的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已经成功获得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和 可观的市场份额。2020 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厂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6.9 万辆, 较 2019 年同比增长 156.06%,市场份额达到 13%。在前述市场份额的基础上, 国内造车新势力成功切入传统国产燃油汽车多年未及的中高端车型市场。在新能 源汽车行业,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厂商,已经建立了较强的先 发优势。一是在其他厂商仍然在“从 0 向 1”探索之际,造车新势力已抓住行业 快速发展的机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二是智能驾驶需要海量数据以迭代升级,造 车新势力已经拥有众多客户群体,积累了真实行驶情况的大数据优势,为智能驾 驶的开发建立了领先性;三是市场的发展为先行的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提供了便利 性,在前期积累的先发优势的基础上,有利于获得较为充裕的资金。

在智能手机厂商参与新能源汽车方面,2021 年,小米、创维、OPPO、苹果、 富士康等科技公司先后宣布或传出切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 市场供给端进一步呈现多元化趋势。智能手机厂商投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以下 优势,一是该类厂商积累了电子领域快速的迭代升级和大规模生产的丰富经验, 具有强大的电子制造和供应链整合能力;二是手机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载体, 该类厂商通过智能手机积累的人工智能经验可以向新能源汽车迁移或形成交互 应用;三是该类厂商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品牌积累和客户群体等资源,有利于 延续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产销过程。

在互联网科技公司参与新能源汽车方面,谷歌、百度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是最 早一批探索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公司,也同样是最早一批借助人工智能探索智能 驾驶的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投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以下优势,一是相较于新 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其他参与主体,互联网科技公司具有丰富的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的经验积累;二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擅长系统构建,尤其是从底层搭建智能驾 驶、智能座舱等操作系统;三是该类厂商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品牌积累和客户 群体等资源,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科技赋能有较好的背书作用;四是互联网科技公 司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选择方式多样,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与其他车企合资, 亦可以为其他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④ 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在境内设厂带来的供应链机遇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业务贡献主要来自于国内整车厂 商,尚未深度切入传统外资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主要原因是:一是传统 外资车企在燃油汽车市场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和市场份额,在新能 源汽车方面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相对较弱,希望避免过早切换至新能源汽车而导致 现有产线被过早废弃,以达到现有投资和积累的利益最大化,故存在等待新能源 汽车市场发育成熟而避免成为市场的“试验品”的动机,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的业务机会相对较少;二是受传统燃油汽车研发路径依赖的影响或者担心影响现 有燃油汽车核心部件供应体系,外资车企倾向于在原有供应体系中进行同步开发, 给予国内供应商的产业链机会相对较少。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家对外资品牌的限制逐渐放开,明 确提出保障内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同等市场准入待遇。在此 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特斯拉在上海独资设厂投产,为国内新能源汽 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原有供应链远离国内市场的背景下, 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迅速扩张的产能,将推动特斯拉产生一定的本土化采 购需求,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二是目前欧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 场仍处于补贴政策驱动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外资整车厂将面 临较大的降本压力,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三是经过多年的发展, 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积累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品质优势和成本优势,在 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将获得更多的参与外资车企新能源汽车的业 务机会。

⑤独立第三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迎来良好的供应链产业机遇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自产自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主要为特斯拉、比亚迪等,此类整车厂由于从事新能源汽 车业务较早,在早期缺乏第三方供应商的行业背景下,形成了垂直一体化的供应 链模式,随着第三方供应商的发展,该类整车厂已逐步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二 是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整 车厂资源,积极开发产品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为法雷奥、大陆集团 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三是电力电子领域厂商,凭借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 其它应用领域的市场经验,逐步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威迈斯、 欣锐科技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为市场中第三方独立核心零部件供 应商提供了良好的供应链机遇,特别是有利于从电力电子领域厂商转型的国内供 应商。一是第三方独立供应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一般会面向多个整车厂商 的多款车型,有利于快速积累技术和方案储备,在进行新车型同步开发时可快速 的进行模块拆分重组、迁移延伸改造,从而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二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增长,成本将逐步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第三方独立 供应商同时面向众多下游客户,有利于成本分摊,从而拥有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三是造车新势力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相对缺乏产业链积累或路径依赖,同时新能 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的重叠度较小,更倾向于寻找开 发新的供应商体系,将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交由具有行业经验、资源优势、成本 优势的第三方核心零部件厂商。

四、竞争对手

1、发行人所属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属于汽车制造产业链。该产业链主要包括:一是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负责提供功 率半导体、芯片、阻容器件、磁元件等各类原材料;二是中游的电力电子产品供 应商,主要包括车载电源产品和电驱系统产品等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力电子产品供 应商等;三是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负责生产并销售新能源汽车。

其中,公司属于中游的电力电子产品供应商。在汽车制造产业链中,公司需 对电路拓扑、软件控制算法和产品结构进行研究和创新,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满足下游客户要求的最佳性能、功率密度、体积、重量等指 标的产品设计方案。

2、发行人所属行业与上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发行人所属行业的上游主要为提供功率半导体、芯片、阻容器件、磁元件等 各类原材料的供应商,其中与发行人所属行业关联度较为紧密的是功率半导体和 芯片等半导体材料。功率半导体和芯片产业对发行人所属行业的重要影响在于: 在由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厂商供应的供应背景下,一旦出现供应紧张问题,将对发行人所属行业产品的成本控制、甚至是供应链稳定性带来较大不利影 响。

(一)所属细分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自产自用为主 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主要为特斯拉、比亚迪等,此类整车厂由于从事新能源汽 车业务较早,在早期缺乏第三方供应商的行业背景下,形成了垂直一体化的供应 链模式,随着第三方供应商的发展,该类整车厂已逐步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二 是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整 车厂资源,积极开发产品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为法雷奥、大陆集团 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三是电力电子领域厂商,凭借在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 其它应用领域的市场经验,逐步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威迈斯、 欣锐科技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为市场中第三方独立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供应链机遇,特别是有利于从电力电子领域厂商转型的国内供 应商。具体情况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五节 业务与技术”之“二、(三)2、(4) ⑤独立第三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迎来良好的供应链产业机遇”。

(二)行业内主要企业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车载电源的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车 载电源集成产品,电驱系统的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以及液冷充电桩模块等。 其中,车载电源的主要行业厂商包括欣锐科技、富特科技、英搏尔、汇川技术、 台达电子、法雷奥等,电驱系统的主要行业厂商有英搏尔、精进电动、汇川技术、 台达电子等,其基本情况如下:

image.pngimage.png(三)发行人产品的市场地位

自 2013 年以来,公司在电梯电源和通信电源业务基础上,逐步专注于发展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品。2017 年,公司成功量产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成为业 内最早实现将车载充电机、车载 DC/DC 变换器和其他相关部件集成的厂商之一。 公司车载电源集成产品是公司车载电源产品业务的主要构成,产品在功率密度、 重量、体积、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磁集成控制解耦技术、 输出端口电路集成控制技术等磁集成相关技术已获得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 13 项境外专利。公司 800V 车载集成电源产品已获得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岚图 汽车等客户的定点,其中小鹏 G9 车型已于 2022 年第三季度上市,为国内首批 基于 800V 高压平台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之一。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电驱系统 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公司积极向电驱系统领域进行拓展和产业布 局,已取得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长城汽车、三一重机等多家境内外知名企业的 定点,实现了电机控制器、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和“电源+电驱”电驱多合一总 成产品的量产出货,其中电驱系统产品 2022 年出货量达到 6.25 万台。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源产品是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构成,占比分别 为 80.75%、87.79%和 88.90%。根据 NE Times 数据,报告期内,中国乘用车车 载充电机主要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如下:

image.png

报告期内,公司在中国乘用车车载充电机市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17.30%、 20.90%和 20.40%,排名分别为第 1 名、第 1 名和第 2 名。其中,2020-2021 年期 间,公司连续两年在中国乘用车车载充电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

五、发行人报告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

                                    2023年一季度                                                                   2022年度

营业总收入(元)                  10.44亿                                                                           38.33亿  

净利润(元)                        8815.74万                                                                         2.95亿

扣非净利润(元)                 7370.05万                                                                          2.69亿

发行股数 不超过4,210.00万股

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2,095.71 万股

行业市盈率:26.27倍(2023.7.8数据)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估值(不扣非):-(欣锐科技)、222.98(英博尔)、41.40(汇川技术)、-(精进电动)去除极值41.40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估值(不扣非):39.92(欣锐科技)、-(英博尔)、59.85(汇川技术)、-(精进电动)去除极值49.89

image.png公司EPS静态不扣非:0.7008

公司EPS静态扣非:0.6390

公司EPS动态不扣非:0.8377

公司EPS动态扣非:0.7003

公司EPSTTM不扣非:0.7741

公司EPSTTM扣非:0.6598

拟募集资金133,230.33万元,募集资金需要发行价31.65元,实际募集资金:19.91亿元.

募集资金用途: 1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2龙岗宝龙新能源汽车电源实验中心新建项目3补充流动资金

7月发行新股数量18支。6月发行新股数量28支。

汽车 -- 汽车零部件 --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

所属地域:广东省

主营业务: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产品名称:电机控制器  、驱动电机 、减速器  、车载充电机  、车载DC/DC变换器  、动力电池    

控股股东:万仁春 (持有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27.90%)

实际控制人:万仁春 (持有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27.90%)

   

你是否有战略配售: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 842.00 万股,约占本次发行 总数量的 20.00%。

股是否有保荐公司跟投:本次获配股数 126.8767 万股。

关键字:(1)电机控制器(2)驱动电机(3)减速器(4)电驱系统集成产品(3)其他业务(通信电源、电梯电源)

车载电源产品(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变换器)→车载电源集成产品

电驱i系统产品(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电驱三合一产品

电驱多合一总成产品(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电驱三合一产品)

其他(液冷充电桩模块、EVCC)

车载电源集成产品(单相集成产品(3.3kW OBC + 2.5kW DC/DC)、单相集成产品(6.6kW OBC + 2.5kW DC/DC)、单相集成产品(6.6kW OBC + 1.5kW DC/DC)、三相集成产品(11kW OBC + 3kWDC/DC)、三相集成产品(22kW OBC + 3.5kW DC/DC))

独立式车载电源(车载充电机(OBC)、车载 DC/DC 变换器)

①车载电源②电驱系列③其他产品

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144V)、双电机控制器、低压电机控制器(48V))、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电驱多合一总成产品。

汽车一级细分行业: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摩托车及其他、乘用车。

汽车零部件二级行业细分: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其他汽车零部件、轮胎轮毂、底盘与发动机系统、车身附件及饰件。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三级行业细分:软件开发商、汽车饰件、汽车空调、汽车电子软件行业、汽车电子、连接器、计量仪器、工控自动化、多元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电控系统、电机、地图导航及应用。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三级行业:科博达、均胜电子、新泉股份、华阳集团、奥特佳、航天科技、信质集团、松芝股份、欣锐科技、云意电气、徕木股份、索菱股份、路畅科技、英搏尔、香山股份、通达电气、光庭信息、威帝股份、卡倍亿、上声电子、菱电电控、华安鑫创、沪光股份、合兴股份、豪恩汽电、维科精密、威迈斯。

汽车电子四级行业:伯特利、科博达、道通科技、华阳集团、航天科技、启明信息、欣锐科技、云意电气、索菱股份、德宏股份、苏奥传感、奥联电子、威帝股份、上声电子、沪光股份、日盈电子、合兴股份、豪恩汽电、维科精密、威迈斯。

(科创板)

行业市盈率:26.27倍(2023.7.8数据)

行业市盈率预估发行价:16.79元,可比公司预估市盈率发行价静态:26.45元,可比公司预估市盈率发行价动态:31.88元。

实际发行价:47.29元,发行流通市值:19.91亿,发行总市值:199.07亿

价格区间41.79元,最高50.14元,最低33.44元.是否有炒作价值:无

动态行业市盈率预估发行价:22.01元。

上市首日市盈率:56.45(动)、61.09(TTM)倍.行业市盈率是否高估:  可比公司市盈率是否高估:

公司EPS动态不扣非:0.8377公司EPSTTM不扣非:0.7741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盈率估值(不扣非):39.92(欣锐科技)、-(英博尔)、59.85(汇川技术)、-(精进电动)去除极值49.89

EPSpe

疑似概念:汽车电子、电梯、小鹏、理想、高压快充、减速器、其他(液冷充电桩模块、EVCC。

是否建议申购:汽车相关的,应该是问题不大。

上市首日开盘价:溢价%,市盈率。是否破发:

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发行公告可比公司:威迈斯、欣锐科技、英搏尔、汇川技术、精进电动-uw。

车载电源领域竞争对手:威迈斯、欣锐科技、富特科技、英搏尔、汇川技术、台达电子、法雷奥。

电驱系统领域竞争对手:威迈斯、英搏尔、精进电动、汇川技术、台达电子。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感谢点赞+关注,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风险揭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直接买卖建议,投资者须对其投资行为进行独立判断。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平安银行
工分
6.2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11-12 19:21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7-15 19:5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