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辉丰股份:被严重低估的绿色氢能源投资项目达800亿
孤勇者2022
2023-12-01 10:35:51

近日,辉丰股份公告,全资子公司辉丰石化与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氢氨醇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协议》,就液氨和甲醇产品的储运销项目进行战略合作。

辉丰就中能建开发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提供价格指数、供应链、物流和贸易方面的开发建议,助力后者贯通供应链体系。

而中能建在绿氨醇生产布局广、产能大,两者可利用大丰港独特区域优势、铁路及港口交通优势,打造国内重要的液氨、甲醇贸易供应商。同时以液氨贸易为支点,利用中能建先进的氢氨一体化技术,进一步贯通绿氨新能源产业的上下游。

未来具体业务将由双方共同设立由辉丰股份控股的合资企业承接,比如承接中能建在吉林松 原、甘肃兰州、酒泉、山东青岛及内蒙古、四川、河北、新疆等地产出的液氨、甲醇产品的储运销业务需求。

据公告资料,中国能建氢能公司自2022年起陆续开发投资吉林松原、甘肃兰州、酒泉、内蒙古等多地可再生能源氢氨醇一体化绿色能源项目,总投资额高达800亿元。

此前,辉丰已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未来以液氨储运销为支点,积极打通绿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

此举公布与中能建的战略合作,印证了公司加速转型新能源产业、快速切入未来前景巨大的氢能产业想法。

值得关注的是,辉丰在氢能产业的开局“牌面”“规格”甚高,首度登场即与在氢能产业布局深广的实力强大的大型央国企中能建达成战略合作,同时这也是国内氢氨融合技术路径上首次发布的上市公司合作公告。

实际上,辉丰股份未来基本上要承接的是中能建在全国多地投建的氢氨醇一体化绿色能源项目所带来的液氨、甲醇产品的储运销需求,从而构成该公司的业绩增长点。

而在22年报资料显示,公司油品、化学、仓储及贸易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了42.98%,可见该公司主营业务有望与氢能产业链逐渐“挂钩”,从而达到转型目标。

作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具有零碳、可储存等显著优势,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理想解决方案,氢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25%。

当前,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各国普遍对氢能寄予厚望。

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氢气生产国,生产的氢气在炼油、合成氨、冶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在的氢能应用市场规模超过万亿,要以氢能带动产业链低碳转型,首要突破点是降低用氢成本。

近年来,氢氨融合技术路径的应用逐渐受到热捧,国内外氢氨融合产业项目布局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已公布的氢氨一体化相关项目至少有20个,总投资额近1500亿元,绿氨年产能超过260万吨。

为什么要投资发展绿氨?用一句话来解答则是:氨作为零碳燃料和氢能载体,可解决氢能大规模储运难题,拓宽氢能产业应用场景。

当前制约氢能使用主要有几大痛点,首先面对的是成本问题。

中金研报指出,目前,绿氢的生产成本约为每公斤20元人民币,而煤制氢的成本为每公斤10元,天然气制氢的成本为每公斤17元。绿氢成本还需要努力追赶煤和天然气,但已经距离天然气平价时代已经不远了,也意味着大规模的应用,在制作成本上已经不存在制约。

然而,持续降低制氢成本只是第一环,因为算上储运成本,目前氢气终端价格依然高达80-90元/公斤,从中可看到,亟待解决的还有氢气的储运难题。

一般来说,储氢技术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以及固态储氢。由于氢气分子量小,分子间隔较大,技术上要压缩乃至液化氢气都是十分困难的。

目前储运方式以高压气氢运输为主,液氢运输作为试点进行推广,其运输成本远远无法达到经济性推广的要求。

正因为氢气“制”“用”两端地理分布不均,管道被用于承接长距离的氢气运输工作,藉此有了“西氢东输”,依赖风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电制氢,再由管道输送到用氢需求更高的东部地区。今年4月,中石化启动了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输氢管道项目,全长400多公里。

管道运氢是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氢的最优方式,但是作为国家基建工程,整体铺设难度较大,需要的初始投资成本也非常高,要真正的落地使用尚需较长的时日。

氢氨融合的技术路径,实际上为了绕过这一难题而开发的新思路。

通过绿电生成氢气,接着由氢气制取合成氨,再以液氨的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

与液氢相比,液氨的储存和运输更加方便,安全,且体积载重能力大于液氢,因此相同体积下的运氢成本要远低于液氢,且后者所要求的极端低温条件可以不再考虑。

最后只需将液氨再度转化成氢气,即可实现氢气的应用。

目前无论是氢气合成氨还是氨转氢,国内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且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自2022年起陆续开发投资吉林松原、甘肃兰州、酒泉、内蒙古等多地可再生能源氢氨醇一体化绿色能源项目的中能建,是大力推动氢氨融合路径产业化的先锋代表企业之一,不得不说,在此等技术路径,中能建的先发优势充足,同时其已构建起的竞争性壁垒是较高的。

随着辉丰的入局,围绕绿电—绿氨—绿氢制备运输的环节才算真正打通了。

笔者认为,市场应该要重新评估辉丰股份在氢能赛道所拥有的卡位优势,包括可提供便捷的安全的、相对低成本的储存及运输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等难以复制的客观硬件因素。

比如,据公告资料,在辉丰股份旗下子公司江苏辉丰石化有限公司的石化仓储物流项目,占地390亩,配套有液体库和固体库,合计储运规模每年可达300万吨,该项目现已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油品和化学品原料基地。

按照液体库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总库容量30万立方米可推算,辉丰股份的氨储能力将近30万吨,在国内已建成的同类项目中,若仅比较氨储规模,辉丰约占据了半壁江山。

同时,国内新增危化项目审批严苛,短时间难以扩张。因此要走氢氨融合的路径,就很难撇开辉丰来谈推动产业发展等问题。

这是大型央国企中能建纵使在其建立起先入优势之后,仍然需要跟辉丰达成战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先入为主,卡位优势暂时更为关键。

辉丰股份在氢氨融合技术路径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中占据了较好的卡位优势。而产业从0到1的爆发阶段,率先崛起的往往是具有卖水人身份的公司,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一方面,辉丰将以液氨储运为支点,为产业链降本带来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辉丰与中能建的合作项目规模接近千亿,对产业链而言也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

给辉丰股份提供“氨转氢”技术支持团队是业内赫赫有名的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福州大学、紫金矿业、海新能科合作共建,核心团队凭借合成氨及“氨-氢”转化催化技术国际领先优势——合成氨催化剂研究位列世界第一、合成氨专利数世界第二。

辉丰与中能建达成的战略合作,双方无论发挥先入优势还是卡位优势,都为破局氢能储运难题而来,也为氢能产业的持续降本,挖掘应用场景以及未来氢能大规模应用,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探索最佳的实践路径而来。

一旦随着合作深化到了应用端,两者有机会合力打开价值万亿的下游市场,只有持续扩大的需求才能让绿氢的产业链发挥规模效应,真正开启降本和商业化的正循环。

毫无疑问,接下来将会是氢能发展的“大年”,看到很多的标志性事件及突破已陆续出现。

回归到资本市场,更可总结出,每一轮氢能行情的开启,对应的都是,制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的“枷锁”被解开。这次辉丰与中能建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同样具备类似意义,因而有机会成为再度点燃氢能热潮的“星火”。
辉丰股份  能分别和中能建,中国宝武在氢能产业布局深广的实力强大的两大央国企达成战略合作,打通绿氨新能源产业上下游,解决氢能源运输和存储最难的痛点,将会打开万亿氢能蓝海市场!目前刚刚转型的辉丰股份股价才2元多,处于历史的底部区间,从传统产业转向氢能源阳光产业,相信十倍起步值得期待!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惠发食品
S
威帝股份
S
南京商旅
S
晋拓股份
S
东安动力
工分
1.6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