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可控核聚变系列上市公司交流之二-安泰科技(000969)公司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16 19:27:00

会议要点

1. 可控核聚变材料孵化

公司基本情况:安泰科技为中国钢联控股的地方企业,主营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核心主业为稀土永磁和难熔金属材料,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

营收与业绩:自2020年起,公司经营业绩呈稳定增长态势,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可控核聚变业务情况:虽目前在公司营收利润中占比不高,仍处孵化阶段,但未来发展空间大,公司早在2008-2009年关注,并参与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

2. 投资交流纪要

安泰科技擅长无铜复合材料生产,与国际核能项目有合作,未来商业化应用潜力较大。

公司产品已被用于合肥等离子设施,有效运行记录突破120秒,展现出商业应用前景。

国家对可控核聚变研究注资,安泰科技在这一赛道有竞争优势且领先。

3. 商业化探索与合作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发展提速,资本参与明显增加,中科院和中广核等主要研究机构及资本如红杉资本等已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全球有33家公司从事相关研究,融资规模已达60亿美元,核聚变技术商业化探索加速,中科院和中广核预计在2027年至2030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安泰科技作为基础材料供应商,积极参与核聚变项目,有望从中获得长期合作与收益增长。

4. 战略布局及未来预期

公司在钨加工深度加工技术领域具备高技术含量,但相关业务收入规模有限,最高不超过5000万。

商业化模式正在转变,预测至2025年前不会有显著变动,后续有望通过招标、资本合作等实现规模化发展。

公司占全球某材料市场份额60%以上,如市场规模实现100亿至500亿,公司有望获取10亿至20亿的订单,相当于重塑一个核心产业。

5. 子战略布局

安泰科技子公司参股业务:子公司安泰河源新材料依靠公司在贵重金属(乌金)领域的后期加工技术,配合河源市场的核电材料需求,研发中子吸收材料及相关核电应用材料。

核电市场发展:受福岛影响,国内新核电项目申请不多,但公司所投项目如CP1400/AP1000在核电领域有所应用,且随政策开放将进一步增加。

研发能力及投入:公司依托强大的科研体系(含7名院士、50位博士),将持续在基础材料领域进行研发和创新,虽迭代速度不如消费电子领域,但会有稳步的科学探索和技术提升。

6. 持续科技创新铸未来

安泰科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每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即便在经营困难或转型初期仍保持一定比例,反映出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维持7%~8%以上的研发投入增长速度,用于承接国家课题项目,表明公司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参与和技术先进性。

新产品投入确保每年15%至20%的增速,在现有产品基础上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调整,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需求增长。

7. 转型布局及市场前景

行业增速快,竞争性增强,下游应用领域内卷严重。营收快速增长,但利润增速不及营收

公司年营收突破5亿,利润预计超过3千万,力争提升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公司转型方向偏向半导体领域,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的材料和切割线应用

8. 调整股权促发展

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将环保工程公司股份从32%降至18%,由控股变为参股,避免了资本大量投入对上市公司产业发展的拖累。

安泰科技是基础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不断投入研发,营收稳步增长,从50亿增至预期超过74亿,净利润持续增长。

产能发展潜力巨大,稀土永磁产能目标2.5万吨,南绒木加工能力5000吨,非晶带材和纳米晶带材产能目标5.6万吨。公司未来3~5年发展方向明确,自信可实现营收突破百亿目标。

Q&A

Q:"安泰科技"主要提供哪种配件材料?其特点是什么?

 

A:安泰科技主要提供无铜复合材料,用于制作偏离器等部件。这种材料与石墨相比,能够承受主导高温撞击,有较好的吸收特性。尤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无铜复合材料被认为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和运行效果,且是保持在高温撞击下有效性的首选材料。

 

Q:国际上的核聚变项目在材料上选择了什么转变?无铜复合材料能否完全取代石墨?

 

A:国际上例如伊特尔项目以前主要采用石墨材料,但从去年开始,转向使用由我们提供的无铜复合材料。在实验领域与石墨相比,无铜复合材料和石墨都可行,但考虑到未来商业发电使用场景,无铜复合材料的表现预期会更好。虽然石墨在价格上稍便宜,但无铜复合材料在效果和长效运行方面更有优势。

 

Q:您能否提供关于配件和材料市场的情况?例如订单量预期和价值量?

 

A:目前,除了我们公司外,也有日本的企业供应偏离器和石墨等材料给国际核聚变项目。在国内,我们是唯一一家成功供货无铜复合材料的公司。就目前而言,一台套配的无铜复合材料大约价值超过1000万元。至于订单量的预期,如果实验进展增加,我们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需求。

 

Q:目前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注为何突然增加?

 

A:首先,资本市场找不到很多吸引人的投资题材,而可控核聚变技术因其新颖性和讲述的潜力得到关注。其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过去20年的可控核聚变项目都是国家政府主导,但资金和其他因素的束缚限制了商业化的推进。近年来,随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快速进展,如已经有两个院士产生,并在申报第三个,显示了核聚变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这些因素综合推动了对这一技术的高度关注,激发未来商业化进展的潜力和预期。

 

Q:目前全球对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关注度和投资情况怎么样?

 

A:全球对可控核聚变的关注度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有33家公司参与其中,相较于过去20多家公司,近年来新增了10多家。在融资方面,截至2023年,全球此领域的累计融资规模已接近60亿美元。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由科研院所向资本介入的商业化模式转变,而中国下半年也有一些政策上的变化,中广核和中科院都希望通过合作模式进行研发,他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至2030年尝试实现商业化应用。

 

Q:"安泰科技"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角色和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A:"安泰科技"长期保持与中广核和中科院的合作,积极参与项目,并获得支持。公司已中标并希望在未来能提供包括无铜偏离器材料在内的一系列基础材料。公司高度关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正配合其商业模式和项目的扩展,加大关注力度,并在技术上不断跟进和改进,比如正在研发诬告扩散技术以及靶片等材料。尽管如此,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之路仍存在挑战,并且在资本嗅觉灵敏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和研究机构对进展的关注提供了更详尽的信息。不过,国家尚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因此公司在商业化方面的推进还需关注未来的发展。

 

Q:可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化的前景及"安泰科技"在其中的潜在业务机会如何?

 

A:虽然公司认为,无论是预计在2027年还是到2030年可控核聚变实现商业化都存在一定难度,主要问题在于融资、科研向商业化的转变、项目的安全性和最终的应用验证,但方向是明确的。预计在未来20到30年里可控核聚变的探索将会加速,公司将有机会获得更多参与的机会。当前“安泰科技”在基础材料方面已有所布局,特别是,在无铜偏离器材料等方面积极参与,期待随着合作项目的不断扩展能为公司带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Q:公司在粉末工艺方面的收入情况如何?公司如何看待该领域的商业化前景?

 

A:安泰科技在粉末工艺方面的收入规模较小,一般在1000万到3000万之间,极个别情况下会超过5000万。对于这个数据,在过去几年,即便公司总收入达到六七十亿,这部分的收入也很有限,因此这不是公司的主要产业。不过,我们对该领域的商业化前景持积极态度。目前我们预计到2025年之前,该领域的变化不会很大,一切规划都在2025年之后。我们估计在2025到2030年间,无论市场规模是否能达到100亿或500亿,都有潜力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甚至可能意味着重新塑造一个核心产业。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市场规模,安泰科技有机会获得10亿到20亿乃至更多的市场订单。

 

Q:公司在提供的材料方面有什么优势?未来有何发展计划?

 

A:我们的材料在抗冲击性和耐高温能力上有显著优势,尤其是钨材料。安泰科技一直致力于深度加工领域技术的研发,我们的材料已在核电领域及其他高科技应用中被证明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我们将会继续保持与国家项目的合作,如核聚变项目,同时探索新的商业化应用和资本合作机会。我们背靠的是国家队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并且在过去的多年中,我们的技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我们预计在实验室之外的商业化应用,以及未来潜在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发展。我们认为材料市场规模有理论上的可能达到百亿级别,并且安泰科技在这个市场中能够占据至少60%以上的份额。

 

Q:公司在乏燃料相关的业务上有哪些应用和展望?合资子公司在这一块的市场规模和未来的规划怎样?

 

A:安泰科技的合资子公司成立于2015到2016年,主要为核电市场提供配套服务。公司曾期待利用在乌木领域的技术,为河源的发燃料市场提供中子吸收材料和运输服务,但自2016年成立以来,受到日本福岛事件的影响,国内核电市场并未有明显变化,导致这块业务的市场规模有限。我们主要生产的是铝基和不锈钢基的碳化硼材料以及碳化硅材料,但这些材料的应用目前相对较少。过去两年,我们围绕国内核电新项目,包括CAP1400和AP1000,以及散裂中子源项目提供了一些合作,但涉及量不大。未来可能会有所改观,因为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开始审批和开放第三代半核电站,我们的技术可能会得到更广泛认可和市场合作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技术在核电材料领域获取更多的认可,以及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Q:公司的科研实力如何,未来的研发投入情况将会怎样?

 

A:安泰科技的科研能力较强,目前拥有7名院士和50位博士。过去作为中国钢研的一部分,公司专注于基础材料的研发,但转入市场化之后,我们依然依托于科研体系发展。由于材料科学特别是在金属材料端,不像消费电子产品那样更新迭代速度快,因此感觉上进展较慢。但在材料科学领域,创新是建立在对现有基础的持续探索性提升和改变上的。由于整个物理学领域还未有超越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的突破,我们在基础材料上的创新只能是逐步发展。未来我公司会继续推进基础材料和应用科学的探索,实现慢但稳定的发展。

 

Q: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如何?公司的研发方向是什么?

 

A:安泰科技在研发投入方面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公司保持了一定的研发投入比例,无论是在经营困难或转型期间。我们每年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维持在7%~8%以上,并且在新产品开发上每年保证了15%到20%的增速。这些研发主要集中在现有产品的工艺改进和技术调整上,对未来市场应用的提升至关重要。

 

Q:公司对于技术创新是如何布局的?

 

A:公司围绕着技术创新成立了新的平台,并聘请了5名院士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10名材料利用和智能化领域的专家。我们在两个核心产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与上下游同行业合作。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三个创新平台,整体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具体的技术研发情况将在公司年报中披露。

 

Q:今年在难熔金属钨钼领域的经营状况如何?是否签订了新的合同?

 

A:今年公司在各个领域表现都不错,两大核心主业同比都保持了增长,尤其在稀土永磁领域。尽管整个行业受到稀土价格波动的影响,但我们依旧保持了增长。在难熔金属钨钼材料领域,新签合同额也比去年更高。综合来看,公司整体保持了增速,新签合同在过去两年均超过18亿,今年预计将超过这个数字。

 

Q:CT球管产品国内市场包括竞争格局和公司所处地位如何?

 

A:对于CT球管产品,公司与国际市场的主要合作伙伴有所合作,其中70%的产品选用了我们的材料。国内领域进行这项业务的企业并不多,因而我们能够保持较稳定的毛利率。虽然有一些竞争对手可能在做类似的产品,但因为材质不同,从应用角度来讲,我们在影像和放疗的供应方面合作众多。我们不再使用独家供应商这个概念,而是进行多方合作。

 

Q:非晶与纳米晶以及取向硅钢和铁氧体材料相比有何优势或竞争力?

 

A:非晶和纳米晶材料与取向硅钢和铁氧体材料相比,在性能上节能效果更好,有较低的损耗和更优越的性能,但价格上稍贵。应用领域广阔且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近年来,非晶带材和纳米晶带材的市场增长速度迅猛,公司在此领域的收入从2019年的亏损转向2021年的近3亿,2022年接近5亿,并预计2023年的增速将超过去年,体现了强劲的业绩增长态势。

 

Q:目前安泰科技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何?

 

A:行业增速较快,但同时竞争性也在增强。尤其是在下游应用领域,内卷现象较为严重。虽然营收增速很快,但利润增速没有营收那么显著。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产成率、产品应用率以及向下游延伸等方面的表现。

 

Q:公司的财务表现及利润率有何展望?

 

A:公司预计今年营收突破5亿元,净利润大约能突破3000万元。以往年份的利润通常只有几百万到1000万,较为有限。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利润率,并不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实现产品更健康的发展。

 

Q:公司在超硬工具和工具钢方面的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A:在超硬材料和钢材方面,业务是稳定的,但增速和增幅并不大。它们主要用于切割及建筑行业耗材的应用,因此这一块的毛利率不高。

 

Q:公司的转型方向有哪些?

 

A:我们正在向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和调整,特别是在更多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加工领域的切割线方面。这种转型能够带来新产品的应用。

 

Q:半导体领域的业务表现如何?

 

A:半导体行业的工艺比较复杂,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正在进一步探索。虽然目前没有形成规模化,但我们针对半导体相关领域能够供应20多种产品,拥有约5-6亿元的稳定收入。2023年受2022年的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较为低迷,尤其是国内。我们的产品包括MACD、蓝宝石展厅炉和正在探索的等离子路等,都在不断适应行业的整合和发展。

 

Q:在特种雾化制粉领域的业务发展如何?

 

A:特种雾化制粉业务的规模较小,年收入仅有两三亿,利润约两三千万。我们主要生产软质金属粉末,为下游电感和磁粉芯等产品提供材料。目前的生产规模大约在两三千吨。我们使用的是物化雾化及气流冲击技术。

 

Q:公司在环保工程方面有哪些调整?公司后续计划如何进行?

 

A:今年,安泰科技在环保工程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通过在11月份的董事会和12月份的股东大会上的决议,公司进一步出售了14%的股权。这使得公司的控股比例从32%降至18%,使之从控股公司转变为参股公司。此策略调整是因为环保行业的发展缓慢且需要较高的投资。针对上市公司产业发展的整体考虑,过高的投入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拖累,尤其考虑到环保工程的贡献相对较低,每年在3到5亿元之间,对我们的归母净利润贡献约一两千万元,但所需的投入却非常巨大。因此,安泰科技增资2.2亿元并引入了新股东,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通过撬动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其发展。公司愿意放弃控股权以寻求更大的增值和投资价值,并认为这对上市公司是有利的。

 

Q:公司目前的业务发展状况如何?

 

A:安泰科技是一家在基础材料行业具有70年历史的企业。70年来,公司一直围绕着新材料领域的应用进行持续的研发和投资。作为国内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我们正在经历工业革命的大潮流。从营收角度分析,安泰科技的营收稳步增长,从之前的50多亿元增长到60多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74亿元甚至更高。同时,公司的规模净利润也在不断增长,扣非后的净利润与总净利润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公司的多个产业部门发展空间巨大,包括在稀土永磁领域目前产能不足1万吨,目标为2.5万吨;在南绒木加工领域,目前加工能力稳在3000吨左右,设计产能能达到5000吨以上;非晶带材和纳米晶带材设计产能为5.6万吨,实际产能却只有大约2.2万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四五”规划期间,公司发展的潜力巨大。长远来看,在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电力电子等关键新兴产业中,公司将提供技术支持和领导力,为国家转型升级和新材料应用贡献价值。因此,对于未来3至5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并相信公司能够实现突破百亿收入的目标,向更高目标迈进。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安泰科技
工分
2.6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