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23年必须关注大储!
周期合伙人
满仓搞的大户
2023-03-01 21:57:07

储能中的大储是公认的高增速行业,2022年,全球及国内大储的出货量在2021年的基础上预计实现了翻倍,预计到2025年都会保持高增长态势,到2025年,全球大储新增总量超过250GWh,年均增长率预计在80%以上。

正因为行业增速高,所以前两年预期打太满,涉及的核心公司股价都在东北方向,我一直没公开推过。今年,大储行业的基本边际变化有点大,早晚都会启动行情,就借此机会初略讲一讲大储的行业方向,不展开分析。

2023年,大储的收入端和成本端都有边际改变。

1.收入端

收入端决定了大储的经济性,前两年(包括现在)国内大储都不具备经济性,所以靠国家强制配储能来实现装机。而国外市场因为电力市场化程度高+政策引导,大储的经济性已经跑通;

但是今年慢慢能够感受到代表大储未来的独立储能的收益模式框架已经搭好经济性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阶段。

独立储能

收益模式

容量租赁

将部分容量出租给新能源场站,满足其配储需求,收取租赁费用。

辅助服务

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获取辅助服务收益。

峰谷套利

利用日内电价差异,通过高峰放电低谷充电来获得价差收益。

容量补偿

部分地区按容量给予独立储能电站的补贴。

 

根据国泰君安测算,容量100MW/20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其年度收益达到6000万元时,IRR可达7%。由此可见,几个主要省份独立储能电站在理论上已经可实现经济性

虽然目前独立储能电站的模式还需要政策拉动,我认为国内大储在2023年之后大概率会逐步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2.成本端:

主要是来自光+储各自部分的成本下降,2023年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成本的降价之路将继续:

其次,美国的ITC新政的补贴预期:2022年8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发布ITC新政,在储能方面的主要政策为延长ITC十年和提升基础抵免比例。核心区别1:过去储能只能跟着光伏配套享受,新政中独立大储或户储均可享受;核心区别2:过去最高抵税比例为26%,无额外补偿条款,新政中最高比例提高到70%。

 

大储发展的收入端和成本端条件在2023年都有明显的边际变化,决定了大储行业从2023年开始在有意义的绝对值数值上体现高增速。

 

如何寻找大储投资标的?

 

1.价值量角度看:看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供应商

1)电池和储能逆变器是价值量最大的两个环节,分别占比60%和20%。
2)另外EMS和BMS主要也是由电池企业或者逆变器企业提供(海外则出于安全考虑,主要由业主自己提供或指定海外供应商)。

 

2.从竞争壁垒角度看:好看从核心部件(电芯或储能PCS)出发做集成业务的厂商

1)集成商虽然仅是对各组成部分的组装和集成,挣辛苦钱,毛利率不如单独提供核心部件,但因为整个储能系统的功能全部以最终产品储能箱/柜及其集群方式实现,业主以储能系统作为安全性考核和一致性考核的载体,尤其是海外市场,认证要求严格,违约罚金重;

2)单独做集成业务难以对核心部件有足够的konw-how,且毛利更低,因此在系统集成商中应挑选从核心部件(电芯或储能PCS)出发做集成业务的厂商。

以上两点带来从核心部件(电芯或储能PCS)出发做集成业务的厂商高壁垒的特点

3.从行业α来看:推荐液冷温控系统提供商

储能系统的电池数量比动力电池更多,电池容量和功率也更大,容易造成产热不均匀、温度分布不均匀、电池间温差较大等问题,而储能温控是防止储能系统容量衰减、寿命减短、热失控的关键

目前,温控系统主要形成了以液冷和风冷为主的技术路线,但是演变方向较为明确,随着系统的发展低功耗、高集成度、高换热效率的液冷逐渐占据主要热管理市场。

因此,液冷系统在享受大储行业增速的同时能享受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额外增速。预计储能温控市场的复合增速为83%,高于储能的77%,在储能细分赛道中具有α。

 

以上,仅仅是对行业的初略看法,没有涉及具体标的,因为市场对大储的核心企业预期打太满,现阶段大部分股价很高,怕大家上头,就不贴出来了,等价格胜率合适了,再细品,当然现在有感兴趣的可以私下交流。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可能择机卖出。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阳光电源
S
同飞股份
S
科陆电子
S
固德威
S
南网科技
工分
4.9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7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03-09 09:15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