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6.4 周日复盘
柴尔德
满仓搞的剁手专业户
2023-06-04 17:53:12
01

上周五盘面很热闹,两市成交额只有9400亿多,比不上昨日的量大,但是从情绪修复上看更有意义,外汇同步升值,北上恢复流入超85亿,好像一切都在变好,就看到底是拐点还是拐骗?

行情的驱动有两个因素:一是海外风险偏好回暖,个别美联储官员表达了6月份暂停加息,甚至下半年可能降息的观点,VIX指数触及19个月低点;二是5月份经济数据陆续披露,市场开始博弈稳增长政策预期,小作文不少;新能源车免税政策延续已经坐实,下周预计还有反弹。股市涨、汇率升、债市跌,大类资产之间表现相对比较吻合,说明市场的预期相对比较一致,港股因为双重受益,所以涨幅更大。

当前市场最大问题是需求不足,整体跟去年十月有点像,外资流出,人民币贬值,去年反转也是靠政策房地产和YQ政策转向。现在YQ已经放开了,消费和投资还很弱,关键抓手就是消费刺激,地产如果有更大刺激就是超预期(尤其是一线)。此前对经济悲观预期过度交易,市场买账只差一个爆点。昨天青岛楼市政策出台,加上上周五的小作文给了炒作政策预期的一个爆点一点雨点也是希望。不过持续性还有待观察,现在说拐点尚早,至少得等五月社融数据出来看看,再差就等等政策验证(也要看政策的层级),按此前的经验,挤牙膏的概率比较大。  短期看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交易已经转向政策预期,如果政策真来,那TMT肯定会有负向影响,所以上周五应用端获利了结的需求比较大,硬件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只能说硬件端前期涨得少,还可以再观察,一切看政策持续性。如果市场转向复苏链、高景气交易,中特估可能也有负面影响.

关于地产 — 因为如果一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再大幅增加,会出现集中度提升的情况,但是为什么市场并没有交易的逻辑?

核心还是要看业绩什么时候兑现

房地产板块的业绩确认是后置的,相当于你去年销售不好,对今年的业绩就是向下拖累,它是个结算周期的问
题。今年一季度龙头地产的销量开始大幅改善,你要传导到业绩上面,很可能是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



02

关于市场的趋势性,在过去几年逐渐增强,也许是量化的交易结构,也许是长线资金的暂时撤离,在目前这种市场的背景下,“股价向价值均值回归型”的投资方法面对暂时困难。


关于一轮比较大的主升浪或者创新浪潮的主升浪出现在渗透率快速越过5%~10%,直至40%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观察渗透率很低的方向有没有一个爆款的应用和爆款的产品?

     如果有,它能带来某一种渗透率的加速提升。在加速提升的过程当中,势必就会有某个方向的大牛市,这就是赛道投资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把大牛股分为四类。 

  第一个就是找到入口或者交互提供的公司,比如纳达克指数那一波就是微软;这次就是做大模型的公司

  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这一次的基础设施需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云端的中心算力,像芯片、服务器,光模块。

     此外,这次硬件变革方面有一个边缘算力的需求,这块才刚刚开始,大家还没有充分的预期。 

    接下来是硬件,这次是智能终端,就是各种形态的消费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公司,相 关配套的硬件公司都是可以的

    最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无论AI软件新势力,还是传统软件向AI的转型,都是可以重点考虑的。

科技产品跟传统产品一样,具有极强的库存周期。AI确实加剧了半导体周期的波动,现在是处在增速非常低的时候,经过了一定的去化,一旦需求边际改善,库存周期很有可能回到上行周期。)

  第三有爆款应用的公司。我们尽可能选择那些很难被替代、有门槛或者壁垒的公司,更容易走出持续的大牛市。提估值的逻辑一般就是产业趋势,要么就是政策主题,所以今年是一个产业趋势和政策主题的大年。


TMT的业绩的拐点大概在什么时候?拐点到来需要有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个就是如果减持规模过大,那很可能就不行。因为如果减持规模过大,可能会造成减持覆盖不了净流入。

第二个信号就是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就是科技进入下行周期,现在很显然没有到,明确的上行拐点还没有出现,更不用说下行,也就是基本面恶化,这是最终极的信号。

第三个就是流动性层面。如果机构配置的比例过高,比如公募基金配置TMT超过30%,那肯定也是个见顶信号。再就是宏观流动性,比如收缩货币政策,或者房地产销量大幅改善带来边际改善

可能会促进市场企稳乃至上行的变量因素,也就是现在造成市场比较大调整的三个原因,

一、经济有一些环比动能削弱的情况,这需要等待经济自身的企稳信号。

二、美国比较强的加息预期,这就需要美联储“投鼠忌器”这个逻辑开始演绎,六月份实际上是不加息的。

三、AI+大产业趋势还在,市场的活跃度又开始重新回升,这个变量也出现拐点。



03

数据要素,真正的中特估

国内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数据产量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0.2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2017 年到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从 2.3ZB 增长至 8.1ZB,全球占比 10.5%,位居世界第二。
• 数据作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2020年4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3.1   实现路径:法律层的权属->市场层的定价+估值->会计层的入表->资产金矿

政策“特色” :数据要素写入国家战略,企业数据资产加速入表

 

制度“特色” :三权分置的产权制度,淡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


组织“特色” :国家+地方数据局,数据监管从分散到统一

 

 模式“特色” : 国内以政府为主导的交易所开展数据交易


3.2 数据通过资源化、资产化、商品化实现要素转化

数据权属:法律角度确定数据权属,各市场主体的权益保障

数据资产评估:为企业未来总资产增厚带来“想象空间” 

 


3.3  商业模式:交易所为关键, “撮合交易”向“数据增值”升级

 

 

 

 


3.4 市场空间:数据资产入表是开启万亿级市场的“金钥匙”

以上资料来源:华金证券




04

边缘计算

AI从云到边的大趋势确立:边缘AI是产业趋势,具身智能是内在逻辑(AI自我提升需要人与环境的交互数据集中在终端),机器人是终极应用。谷歌大力进军终端大模型市场,终端AI成为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AI边缘部署已经走进现实;大模型作为AI时代的终极操作系统,ChatGPT超级APP只是第一步,生成式AI由云向端的迈进仍在加速。上周,英伟达、高通、中科创达等公司都发布相关产品加快边缘AI落地速度,下周华为、苹果发布会预计终端AI均是核心看点。

 

作者在2023-06-04 18:18:07修改文章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虹软科技
S
浙数文化
工分
2.4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9)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06-04 23:16
    感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6-05 07:45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6-04 22:50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加内特
    买买买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3-06-04 22:30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6-04 22:22
    谢谢老师,老师威武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6-04 20:3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我炒股养花
    互相伤害的站岗小能手
    只看TA
    2023-06-04 18:49
    谢谢老师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6-04 18:05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6-04 17:5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