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华为联手车企, 谁先奔赴“星辰大海”?
风口研社
只买龙头的老司机
2023-12-01 10:57:27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

  11月28日,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智界S7发布会上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就在前两天,长安汽车公告称,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以下称《备忘录》)。经双方协商,华为计划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剥离车BU业务,意味着华为作出了“不会在内部另起炉灶”的承诺,也打消了车企关于“失去灵魂”的顾虑,推动行业建立电动化、智能化的生态平台。

  此番动作,于华为,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华为联手车企,最后谁先奔赴“星辰大海”?

  ●南方日报记者拱千舒许隽

  助力车企造车

  实现双方共赢

  《备忘录》显示,甲方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这也意味着,华为车BU业务将独立出来,华为不再参与汽车相关业务。

  华为为什么要剥离车BU?

  探其核心原因,一是及时“止损”,二是彻底打消合作伙伴关于“失去灵魂”的顾虑。

  数据显示,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三年时间超过200亿元的投入,换来的只有“2022年华为汽车业务营收21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0.3%”这样不对等的成绩;2023年上半年,车BU收入仅约10亿元。

  车BU“叫好不叫座”,营收增长遭遇瓶颈,一度成了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这也让华为开始考虑车BU的出路。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华为车BU“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这也意味着, 华为车BU将集中力量,尽快实现盈利。

  这也是华为选择将该业务线剥离的核心原因之一。华为相信,通过调整航向,未来一心一意做好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才能从“投入与回报不匹配”的困局中走出来。

  另一方面,过去的华为太过强势,让不少车企“望而却步”。此前,华为与车企有三种合作模式:一是作为“增量部件提供商”,为智能汽车直接提供软件和核心零部件;二是提供包括鸿蒙车机与自研车载计算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HI)模式。还有一种“智选车”模式,是华为深度参与整车定义、研发、设计等全流程,并提供线下门店等销售网络协助车企卖车。

  其中,在HI和“智选车”两种模式下,华为掌握了越来越高的主导话语权,这一度让车企合作伙伴难以接受。比如,整个工厂的生产流程都需严格按照华为的制度进行,这对车企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消息称,为确保品控,某合作华为的工厂生产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华为的制度进行,一线生产人员需要实行两班倒模式,质量管控也必须达到华为标准,否则就不能出厂——“整车厂沦为华为‘代工厂’”的说法由此发酵。

  一些大型传统车企,并不能接受华为的“高傲”姿态。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华为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成了躯体。”

  因此,在多种考虑下,华为剥离车BU业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华为在汽车行业的竞争阻力,也让华为能够更好地成为智能技术方案提供者。有华为相关人士表示,华为不足以支持汽车业务的投入,但是地方政府欢迎华为,地方政府投资车企,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才能实现共赢。

  剑指中国“博世”

  成为行业“火车头”

  《备忘录》显示,目标公司将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汽车智能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

  这是否意味着,华为要当中国的“博世”?

  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无论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中国车企、欧洲车企还是美国车企,都无法绕开其核心零部件。其员工人数超过42万,遍布50多个国家,2022年销售额达到884亿欧元。

  近年来,华为智选车业务发展迅速,以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形式,扩大“造车”的朋友圈,范围包括极狐、赛力斯、长安、奇瑞等车企。此次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公司,也意味着华为的“野心”更大,眼界更远,力争要当中国的“博世”。

  华为不仅要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更想要推动建立电动化、智能化的生态平台,打造一个与车企合作的模板,让更多车企参与进来,推进整个行业智能化转型。

  “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余承东如是说。很显然,华为想当整个行业智能技术发展的“火车头”。

  在华为这辆“火车头”的带领下,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一个疑问,未来会有“华为联盟”吗?

  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7.8%,较去年同期30.2%的渗透率提升7.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全面走高,“内卷”加剧,行业淘汰赛全面提速。车企为全力生存,正在积极思考新方向。

  因此,华为“变身”智能技术供应商,也将搅动行业竞争格局。那么,分拆车BU和“鸿蒙智行”与车企进行合作,未来是否会形成“华为联盟”?是否会形成“华为系品牌”与“非华为系品牌”?

  一些在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上缺位的传统车企,对华为的智能技术展现欢迎的姿态。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愿意加入,赛力斯发布声明称,将持续探索跨界合作的创新之路,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

  江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对于华为拟设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独立公司的有关事项,正在高度关注,积极与华为共同探讨参与投资及合作的相关事宜。

  华为为阿维塔强势赋能,也让长安汽车对合作更加积极。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合资公司将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共享化发展,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引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而这种新模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不少车企依旧在观望,毕竟大手笔的投资,对于一些传统车企也是一场“豪赌”。例如,强调全栈自研的新势力品牌尚未加入,但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依旧要面临华为强势的冲击。

  华为联手车企,最后谁能奔赴“星辰大海”,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不过,双方联手,为汽车行业智能化聚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从单一的智能方案到成立生态联盟,发挥各自优势、深度协同合作,将加速智能化技术规模商用,中国企业合力向上,以全新的姿态创新与突破,也将会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方向。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机认检
工分
1.6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12-16 08:50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