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小米造车&新能源汽车最新跟踪
慢就是快123456
超短追板
2021-04-01 00:41:17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交流会

电动车正式立项,公告的内容:

1)全资子公司,由我们来负责所有的投资,这个方式才能最好利用所有现有的技术;

2)首期投资100亿元(注册资本);

3)雷军兼任汽车业务CEO,让小米的资源给到电动汽车的业务上。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1)市场的机会,是手机市场的十倍(十万亿)

2)渗透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增长的潜力很大

3)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全景智能生活

 

 

小米为什么能够进入这个市场?

1)电动汽车时代,造车难度大大降低,电动汽车更接近电子产业

2)小米的产品经验、业务模式及技术可以复用

硬件+软件融合;互联网商业模式;品牌、用户优势;销售网络;技术能力可复用;现金储备1080亿,资源的优势。

【交流环节】

1、 汽车的定位和时间点上的规划?

今天只是一个对市场的宣布,决心要对市场提供电动汽车,还需要一段时间仔细研究产品策略和打法。今年1月15号开始认真研究可行性,充分的论证,但还需要很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计划和产品规划,以及产品的布局。

我们可能比纯电车的对手晚了一些,但是我们会尽力赶上,哪一类的产品现在还没有定论,哪种方法去做还是要等更成熟的时候再分享。


2、 2022年130亿的研发投入有没有包括汽车这块?

只是针对手机+AIOT战略的投入,不包含汽车。

目前可决策的是未来几年内,100亿元的投入。


3、 汽车对财务方面的影响?

要继续深入调研,未来一年投入不会特别快,再往后团队会定下来,再决定怎么去资本投入。根据小米过去10年成长历程,我们一直都是非常高效的研发效率,汽车领域也是同样的。


4 、10年100亿美金目前有没有初步的拆分?生产方面是自己造还是代工?

未来会做更多调研,细节还无法公告。今天主要给大家汇报公告和为什么做车,具体细节还无法透露,产品规划是很复杂的事情,我们会全力研究再去决定做什么样的产品,也无法透露怎么去生产、和什么车企去合作。

我们前期也考察和调研了几乎所有优秀的车企,我们正在找最适合我们的模式。包括要做什么价位的车、要用谁去做、小米有什么技术可以复用、如何去打造一个爆品;汽车的投入和周期和风险都比手机大得多,所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 、汽车业务会不会影响到手机和AIOT方面的投入?

我们对外承诺的130亿的投入完全是手机+AIOT,汽车会做一个单独的新的业务来做战略投入,不会算入手机和AIOT业务里面,未来手机和AIOT还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业务。


6、 能否分享一下研究过程中的思考?

困难肯定是会遇到的,有几个问题刚才也提到过,究竟做什么价位的车、怎么去生产等等,也是小米主要的思考问题。困难的地方在于,车跟电子行业还是有很多的不一样,投入也是巨大的,周期比手机长很多,错的概率和要赔的钱是非常大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确信去做,因为我们认为有一些明显和独特的优势,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有非常成熟的智能生态可以用,关键技术可以复用,有品牌有用户有销售网络基础,最后也有很充分现金储备。


7 、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属于算法的公司,比亚迪等在电池领域比较强,小米对于造车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小米在造车领域有什么相关的投资布局?

内部有两个团队,一个是产业投资基金,投了很多和汽车相关的企业和项目;我们的战略投资部也投了一些电动车领域企业,比如智能座舱等等。所以我们对汽车和智能互联网融合有独特的认识,我们会更往提高用户体验方向去发展,也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硬件+软件的公司,我们决定造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车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终端,这和我们AIOT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我们未来会重新定义一些用户需要的功能在里面。


8、 小米是做车还是智能驾驶呢?

我们想了很久,最后定了这个版本(公告)是智能电动车。我们的第一辆车可能没有达到全智能驾驶的阶段,那么未来是不是所有的车都是智能驾驶,路还是很漫长。达到L3的水平或者真正的全智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不会等到那一天才推出产品,我们会跟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来逐步推出产品。


9 、在评估中,哪些是潜在的最大风险?

所有的风险都是比较实在的,也没仔细想过哪个更大,在综合评估之下,也是跟手机有一些不一样,复杂程度很大。

什么是最大的挑战,第一,最重要的事情是组建最优秀的团队,我们能否迅速的吸引和集合一批电动车领域的人才,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风险;第二,做智能手机,即使100万台的库存可能几个仓库就搞定了,但是有车了之后,仅20万辆车就是很大挑战,汽车和手机在库存和供应链方面都不一样。


10、在给出这两个数字(100亿元和100亿美元)的想法?

以我们今年的规模和目前的盈利能力,以及产品能力,也就是小米今天所具备的全部能力。我们用100亿美元可能是一个非常安全和保守的说法,不会伤及核心业务的发展这是一个维度吧。


11 、现在团队这边有没有大概的规划?目前相比新势力的相对优势(除了资金优势之外)?

很明显的就是人才的积累和优势,我们有近三万名员工,基本都是软件工程师,除了电池、底盘、电机以外,(智能汽车)很大部分的工作量集中在软件,这就体现出来我们的优势。我们有很多的软件和AI领域的工程师,现有条件下再去吸引汽车领域的人才,来补充团队,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积累的东西很多,实际上我们做云服务、互联网服务,很多软件的架构和技术上的东西是相通的,技术上是可以复用的。我们的规模也是优势,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十年来打造出来的能力,作为一个新的造车企业来讲,是一个从头搭建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有一个比较好的能力和基础。


12 、投资的公司是否有产业协同?

肯定是,我们过去投过的这些企业都是我们过去可以用到的资源,现有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都希望参与到小米造车的事业中来,本身就涵盖很多的汽车部分。比如镜头和模组部分,本来是给手机做的,肯定能用到未来汽车这方面,很多供应链是相通的。


13、雷总个人身份投了小鹏和蔚来,会不会相互竞争呢?他的时间怎么分配?

我们问雷总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说这几个人都是他的好朋友。现在的电车渗透率还只是10%,大家现在要把饼做大,而不是去抢生意,他们也都很支持雷总做车。

雷总的时间挺多的,他既然要下决心去做这个事,他也知道没有他的话很难动用公司层面的资源,如果把车做好的话,也会带动我们手机×AIOT业务的发展,当然会辛苦一点,但是手机×AIOT的策略比较明确,我们的电动车对核心业务也会带来正面的作用。

新能源乘用车排产数据跟踪

4月与3月环比微增,3月强于1月,终端需求旺盛,行业排产强劲

新能源汽车产销及排产数据Q1总结和4月展望

1月:

产量18.6万,同比376%,环比-13%

销量17.3万,同比310%,环比-23%

2月:

产量12万,同比1233%,环比-35%

销量10.6万,同比863%,环比-39%

3月:

排产(预测)18.8万,同比327%,环比57%

销量(预测)17.5万,同比272%,环比2月65%,环比1月1.2%

Q1合计:

排产(预测):49.4万,同比436%,环比-10%

销量(预测):45.4万,同比354%,环比-19%


主流车型Q1排产数据:

Tesla:Q1排产近8万辆,M3 3月同比增长134%,环比增长24%,MY环比增长40%

蔚来:Q1排产约2万辆,尽管受芯片影响,3月依然环比增长24%

理想:Q1排产1.5万辆,3月排产同比增长172%,环比增长72%

小鹏:P7 Q1排产近万辆,3月排产环比增长100%

五菱mini:Q1排产近10万辆,3月排产环比增长60%


4月展望:

排产(预测)19万,同比167%,环比1%

销量(预测)17.7万,同比180%,环比1%

当前汽车行业主要矛盾:缺芯!

在进入2021年后芯片短缺愈演愈烈,再加上日本地震、瑞萨电子工厂着火、北美寒潮等使得原本短缺的芯片危机进一步加剧,并对其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造成影响。日本瑞萨电子近日表示,工厂的火灾破坏程度远超于预期,该公司目前估计这次火灾影响到17台机器,而不是最初统计的11台。该厂生产的三分之二的芯片是供汽车行业使用的,这可能加剧目前全球车企面临的芯片供应危机。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京泉华
S
宝明科技
S
普路通
工分
3.9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4-05 21:32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4-05 13:01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