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充电桩系列电话会(2)- 华为液冷超充和光储充一体化趋势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1-06 22:15:52

1. 华为液冷超冲和光储充一体化趋势

(1) 华为液冷超冲技术趋势和应用情况

华为液冷超充采用液冷超出的架构,相比市面上的充电枪业采用全直流母线的一个插排的技术。华为液冷超冲主机免维护,寿命长,对合作方提供技术保障。华为液冷超冲还可以融合光储的一个优势,在公路高速公路沿线、景区的一些示范场站中可以提升周转率和充电量。

 

(2) 华为液冷超冲模块问题

华为液冷超冲进线的模块分成两组,一组是交流转直流acdc它里面放的是5个120千瓦的全页的模块,另一组是dc直流的12块60千瓦的全液的模块。华为液冷超冲的模块采用的是全业态的技术,而不同于市面上的液能超通。

 

(3) 市面上液冷充电堆和华为液冷超充的差异和液能操控的区别

市面上液冷的最低起步是480千瓦,华为液冷超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了全业态的技术。华为液冷超冲可以按照60千瓦为单元来充电,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SOC和电池包的需要进行智能的切割分配。

 

2. 华为液冷超充和光储充一体化的技术架构和市场前景

华为液冷超充和光储充一体化的技术架构,充电桩最多可以同时充12个60千瓦的电池。华为提供产品和技术架构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不进行任何投资业务。华为充电桩由华为自己生产,模块全部是自己做的。华为的充电桩供应商包括永年氢充电、特来电、盛虹、万马科斯达、科华、利润汇通等企业。华为液冷超充的入市速度较快,生态合作伙伴不断壮大,市场占有率也在提高。

 

3. 华为液冷超充和光储充一体化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截止到今年底将达到2150万辆。广州、深圳、上海、重庆等城市积极提出建设超充之城的目标,其中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启动了建设计划。华为预计,在2025年左右,市场将迎来比较大的一个爆发式增长。

 

4. 华为液冷超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华为液冷超充的供应商或客户相关公司包括日升股份和光迅科技。华为已经在50多个城市进行了液化为液能操控的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与钻石经销商紧密联系,提供适配性的帮助,并和合作伙伴进行接洽。

 

5. 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和市场前景

光储充一体化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及云平台管理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绿色发电、人员补给、智能管理及高端服务的综合体验。可以在白天利用光伏发电,储存多余电力,在风电时段供应给充电桩或园区使用,形成发电、储电到充电的闭环,支撑零碳应用场景。

 

Q&A

Q:华为充电桩现在已经在50多个城市实际运营了,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A:华为计划明年准备突破100个城市,场站规模接近600个,但这取决于核心合作伙伴的落地能力。华为更想和拥有资源的巨头合作,如国网南网、博望、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华为在液冷超通方面也有不俗进展,它的整个生态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壮大越来越下场,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华为整个的服务服务体系也比其他充电厂家好,能够及时的将对他感兴趣的一些潜在客户进行全程的一个服务。华为今年潜在的框架性的协议应该在6个亿到8个亿之间,明年大概会超过这个数值。

 

Q:国内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政策方面的现状。

 

A:光伏冲它是光伏家族人加充电一体化的技术的产业的简称,它是当下国内储能领域行业的焦点。光储充一体化液冷超充的网络,全面整合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及云平台人员管理的业务场景,为用户带来绿色发电,人员补给,危亡族人智能管理及汽车后市场高端服务的一个综合体验。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以在白天利用光伏车棚顶端进行发电,储能系统在古建时段吸收多余电力,实现储能。在风电时段将储存的电力供应给充电桩或园区使用,甚至可以反哺城市的电网端的需求,形成发电、储电到充电的一个完整闭环,从而支撑最终的零碳的一个应用场景。关于政策方面,目前国内光储充一体化的政策还比较不稳定,但是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支持力度增大,相信未来政策会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

 

Q: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如何实现小型微电网和公共电网智能互动并实现本地能源的生产的?

 

A: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以通过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构建一个小型微电网,并根据实际需求与公共电网进行智能互动,实现本地能源的生产,用人负荷基本平衡,不仅可以缓解充电桩大电流充电,对区域局部电网的冲击,还形成对公共电网的一种补充和延展作用。

 

Q:政策方面对于光储充一体化有怎样的推动措施?

 

A:国家层面对于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的推动,明确了目标和方向,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发展,以进一步加快全国范围内光储存一体化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早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已明确提出鼓励光储充放一体站建设的政策之一。

 

Q: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成本收益情况如何?

 

A:根据目前运营收入,光伏储能加充电,三者综合的年收入是144.5万元。按照目前当下以及后面每年的叠加加权来说,整个的成本应该在五到六年左右可以完全收回。

 

Q: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充电设施参数如何?

 

A: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配备了液冷超充装和10个双枪的快充终端,其中最大充电功率可以达到250千瓦,选配的是两个单枪液冷终端和5个双枪的快充终端。使用永联充电装置。

 

Q: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示范应用中为何选择很低的服务费定价?

 

A: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示范应用快速建设,目前还在通过实际运营的数据来进行改进和优化,且还需要在交通控股集团其他应用场景中进行落地。因此,低服务费定价是为了快速获得运营数据和实际应用经验。

 

Q: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投资动机是什么?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和碳综合目标有何重要意义?

 

A: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投资动机主要来自国家层面、实用性方面和政策方面。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步,充电需求快速增加,光伏加储能加充电组合在市场中应用越来越多,对实现碳综合和碳达标目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Q:目前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主要由国企投资,还是由运营商投资?

 

A:目前投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主要是国央企业、运营商和能源龙头企业。例如特来电已在160多个城市投资了差不多300多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在建设大型示范站。

 

Q:全国范围内大约有多少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A:目前全国大约有1000多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Q:光储充一体化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A: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最大难点包括: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充电桩利用率较低,新能源车的数量有限,对电力消纳不稳定;无序的充电市场竞争导致产业生态崩溃;建设成本较高,后期维护和运营需要一定成本;场地变压器容量限制和负荷接入对电网产生冲击。

 

Q:光储充一体化能作为虚拟电厂的节点参与电力市场运营吗?

 

A: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以作为虚拟电厂的节点参与电力市场运营。虚拟电厂实现地基储能系统、可控负荷和电动汽车等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特殊电厂的形式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以作为虚拟电厂的新载体,在充电网和微电网储能网的需求响应调度中,降低电网峰值负荷,促进新能源消纳。

 

Q:未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通过参与本地化电网的辅助服务以及进行需求响应来获得更多收益,与传统的光伏发电上网储能和充电桩服务费相比,是一种更有投资收益性的选择吗?

 

A:是的,未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将通过参与本地化电网的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以作为小型虚拟电厂的支点,以设备厂商与运营商结合方式,在充电网和微电网储能网的需求响应调度中降低电网峰值负荷,促进新能源消纳,从而产生更多的投资收益。

 

Q:对于充电站来说,仅仅通过充电服务费难以维持高速发展,所以它的出路是进入微电网的调控平台来获得综合收入。请问储能和充电桩一体化对设备有没有新的要求?

 

A:目前来看,光储充一体化对设备没有新的特殊要求,现有的元器件都可以满足需求。未来可能会看技术标准是否能达到统一,但目前没有使用一体化的需求。

 

Q:在投资上面政府有没有一些关于超冲上的补贴?

 

A:目前的补贴它每个省份都不太一样,这个要根据它的当地的新能源基础设施的现有布局的情况来看待,但是整体全国性的它的补贴是一个下滑的过程。比如说江苏的苏州,2022年投资的建设充电厂,在2023年已经全部拿不到了。将来一个是有补贴。也是从建设端往运营端。来进行分配。比如说安徽合肥的合肥充电,上海的年年它更加注重于后续的运营端的一个一个运营商的投入。

 

Q:有单独针对超充的补贴吗?

 

A:因为现在我们了解到针对充电站的建设还有运营补贴,确实各地都会有一些。针对操纵的准确来说是有的。但是这是部分城市它不具有普遍性。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思源电气
S
和顺电气
S
众业达
工分
5.1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交易者奋斗
    全梭哈的散户
    只看TA
    2023-11-07 09:24
    液冷超充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