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光伏-技术创新主导超额盈利,成本优势巩固龙头地位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21 10:23:30

会议要点

1. 业务及转型发展概述

同兴环保转型发展:公司主营脱硫脱硝,并转型向CCUS和储能关键材料研发,2022年投入运行的新能源关键材料研发基地进一步支撑技术创新。

经营情况和历史表现: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40%,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主要合作伙伴为非电行业头部客户,如宝武钢铁、冀中能源。

生产基地与研发规模:现有三个生产基地,总生产能力包括2万吨环保设备、6000立方催化材料;公司年研发投入超过5%,拥有强大研发团队支持

2. 科技创新与市场扩展

同兴环保技术创新成果丰富,拥有5个首台套、13个高新技术产品、187项授权专利,荣获多项省部级奖项,技术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在工程承包领域拥有最高顶级资质,业绩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多个行业,拥有500余套合作项目。

钠离子电池材料处于中试阶段,计划年产2万吨,与多家院校合作研发,性能指标处于市场前列,未来市场前景看好。

3. 钠电池与大气治理市场展望

钠电池具有成本优势: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在材料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提供了4毛钱以下每度电的成本,而锂电池为7毛,成本相差三毛,显示出其市场竞争力。

大气治理市场挑战:受宏观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影响,下游市场整体萎缩,大气治理成为一个存量市场。面临下游客户经营困难与市场收缩,公司正在提高竞争力、解决客户痛点、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对2024年表现有信心。

中航项目及其影响:公司正在关注大气治理技术与解决方案,后续会有人介绍这部分内容。

4. 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

统一环保在中韩政府间污染物控制及CCS项目中担任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管理及工程化落地。

公司技术能使每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降低100~150元,且基于现有公用工程电价,有降成本潜力。

公司烟气源CCS技术日趋成熟,成本较传统技术低,吸收剂环保性好,技术及成本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5. 新增长与成本控制

同兴环保新业务增长点:公司推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先免费给用户更换催化剂,通过节能的方式与客户分成,得到市场认可,成为新的增长点。

低温脱硝投资回报期短:公司的低温脱硝材料可以稳定运行并节能40%,具有竞争优势,理论上投资回收期为一年半。

CCS利用与盈利潜力:CCS(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的发展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但在政策推动和技术革新下,有各个行业应用潜力,未来能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盈利。碳汇价格目前已超过80元。

6. 技术领先挑战与应对

公司在脱硝催化剂产业中属于国内领先地位,而且拥有解决行业痛点的核心技术,提高了吸附剂的长周期稳定运行能力。

目前市场竞争者主要包括大型国企和高校合作项目,但公司并非处于直接竞争态势,而是以合作为主。

公司目前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如在低温超低排放条件下有更低的运行温度和稳定运行案例,和核心催化剂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服务,增强了竞争力及总成本优势。

公司催化剂产能增加,但受疫情与宏观经济影响,产能尚有较大未释放空间。

公司在非电行业如造纸、工业硅等拓展了新订单,但对付款能力差的行业采取谨慎态度,注重降低成本和提高经营质量。

7. 痛点及定位策略

同兴环保所在的大气治理行业竞争不充分,市场混乱,行业集中度低,存在数据真实性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公司选择与重视产品质量和项目品质的客户合作,不与仅重视底价的客户竞争,强调品质和价格的平衡。

公司追求的是有质量的收入,而不仅是收入规模,重点是利润及其对投资回报的贡献。

Q&A

Q:公司在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有哪些亮点?

 

A:同兴环保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5个首台套、13个高新技术产品、187项授权专利,包括14项发明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公司还获得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并且在2023年获得了浙江省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技术成果上,公司具备三个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鉴定和两项国际先进成果鉴定,主要集中在焦炉烟道气的脱硫脱硝领域和烟气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发。同兴环保的低温s脱硝催化剂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技术国际领先,拥有1.8万立方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DNS脱硝生产线。

 

Q:公司在环保行业中的资质荣誉和业务布局情况如何?

 

A:公司具备环境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这些都是工程承包范围内的最高级别资质。在开拓CCUS(碳捕捉、利用和存储)和压力容器方面,也已成功申报化工石化医药行业资质和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资质。此外,同兴环保已获得众多知名荣誉,如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和安徽省低温脱硝工程研究中心。公司的烟气治理业绩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合作项目超过500套,业务涉及焦化、钢铁、电力等20多个行业。我们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工程、采购、施工(EPC)和合同能源管理(EMC)等。

 

Q:公司在CCUS领域有哪些进展和规划?

 

A:同兴环保在CCUS业务方面具有全流程服务设计能力,可以承包整个工程。公司拥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能力,并且已经开发了二氧化碳捕集吸附剂,具备关键材料生产和供货能力。我们已经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CCUS实验室,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相关技术。去年获得的成果包括开发出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碳钴基吸收剂。公司还完成了两个CCUS示范项目,未来将继续发展CCUS业务,并成立以吕文斌为首的CC元事业部,加强CCUS业务的拓展。

 

Q:关于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开发以及含山产能项目的进度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A:同兴环保在2022年9月与科大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协议,目前钠离子正极材料已进入中试阶段,中试产线具备百吨级规模,生产基地占地3000平方。公司与安徽省含山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投资协议,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用地180余亩,年产能2万吨。我们还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发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科研,并在2023年成立了合资公司“合肥号称新能源”。关于产能落地,我们已经确立了产品稳定性和成本优势,土地已购,接下来将进行详细规划。至于未来收益和利润,尽管现在无法给出具体数据,但我们对该市场的判断非常乐观,相信它将是锂电的良好补充和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Q:钠离子正极材料的中试效果及下游客户对接进度?

 

A:钠离子正极材料中试仍处于调试阶段,预计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在数据稳定后,我们将向下游客户提供样品并进行检测。当前虽然有所沟通,但未有正式数据公布,故客户对接尚需时日。对于产线设备的选型,将基于实际数据进行最终决定。

 

Q:钠电池的具体应用产品、与锂电池相比的发展前景如何?

 

A:锂电池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技术成熟。在成本方面,虽然锂电池的价格在下降,目前碳酸锂的价格大约是10万元一吨,但钠电相比锂电在材料成本上有明显优势,大约为锂电的1/7。从我们实验室的数据来看,如果使用我们的材料,钠电池的电价成本应该在4毛钱以下每度电,而当前较低成本的锂电池是7毛每度电。钠电池一度电比锂电便宜约三毛钱,这样的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选择满足需求的同时价格更优的产品,所以钠电池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Q:公司在烟气治理方面的业务状况如何?

 

A:目前整个大气治理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呈现收缩趋势,客观上是一个存量市场。能源结构调整和碳中和政策下,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会逐渐减少,这意味着市场不再是一个增量市场。对于我们来说,大气治理作为一个存量市场,需要提高竞争力。我们正在努力研发新技术,解决客户的痛点,并降低成本。尽管目前市场情况具有挑战性,但我们对24年的表现抱有信心,相信通过调整后的业绩会超过23年,因为23年的确是我们有些措手不及,与预期出现较大差距。

 

Q:脱硫脱硝领域下一步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A: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实现降本增效,对此我们已经启动了一些优化项目。在C6S工程方面,我们正在与中韩政府进行合作,并推进具体的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对推动技术发展和降低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Q:公司在中海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技术从中试到工程化过程中公司是如何参与的?

 

A:同兴环保在中海项目中的角色是牵头单位,联合浙江大学、环境科学院、山西建龙组成了一个申报中韩政府污染物控制以及CCS项目的团队。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把控,包括工艺工程放大过程中的模拟到工程装备化优化研究,以及全方位掌控工程化落地。整个EPC总包服务从技术研发、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最后的验收运营均以公司为主导。

 

Q:公司目前有哪些具体的示范项目?它们的效果和成本是如何的?

 

A:我们有两个万吨级以上的工程装置项目,在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再用于矿化或炼钢厂。通过将二氧化碳替代炼钢厂中的惰性气体,可以降低成本约300~400元每吨。我们的核心技术在于捕集端,相比传统技术,每吨CO2能够降低100~150元的成本。这主要依赖于各企业的电价波动情况。总体成本来看,以捕集烟气为源头到液态二氧化碳的整体成本,我们的技术可以做到300~350元,传统技术则需要400元以上。如果终点是气态二氧化碳,成本会降至250~300元之间。总体上,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成本上,同兴环保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Q:目前降本措施具体是怎样的?新的产品和材料有哪些?如何激励员工提高效率?

 

A:我们针对大气治理业务正在进行全面的预算和降本分析,包含设计、采购、制造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工程板块和催化材料板块都在推出新的工艺和配方,降本幅度相比之前有显著提高。从组织层面,我们成立了事业部,进行了分权,并调整组织结构。我们模仿一些先进企业的做法,把销售、技术、施工整合在一起,形成较小的经营单位,以激励员工提高整体的组织效率。

 

Q:公司在当前经济情况下,脱硫脱硝和低温脱硝的市场空间与需求是否缩减?如何获取订单并维持增速?

 

A:同兴环保开发了具有自主技术优势的EMC催化剂,为用户节能后进行分成。公司通过这种模式去年实施了七八个项目,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公司目前的低温脱硝能在180度以下运行,节能效果显著,例如与沙钢的合作节能率达到了40%。这种业务模式,即先免费更换催化剂再节能分成,大幅节省了客户的成本。对于销售策略,同兴环保将着重拓展这部分业务,并致力于减少成本,以优质客户为目标,提高订单数量。

 

Q:公司通过免费更换低温脱硝材料获取客户资源的商业模式回收期是多久?这部分业务能带来的收益水平如何?

 

A:该商业模式的理论回收期约为一年半,即通过节省的能源成本,免费更换的成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回收。公司通常与客户签订约三年的合同,分成比例从37:63到28:72不等。这表明,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完全能够覆盖成本,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获得盈利。

 

Q:CCS(碳捕捉和封存)业务的盈利情况如何?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来看,公司如何判断未来的盈利空间?

 

A:关于CCS业务,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非纯粹的生产型装置,而更像是环保装置。公司计入了全部成本,包括运行成本、人员管理和设备折旧。CCS装置将被正式定性为环保设备,而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尽管碳捕捉后的利用并不能覆盖所有排放量,但是在技术发展和政策支持下,关于二氧化碳减排,我们还是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国内的碳汇价格已经超过80元,未来在政策推动下,直接封存二氧化碳也是一条可行并具有经济效益的道路。在美国,相关补贴政策使得封存项目有盈利空间。综合这些因素,CCS业务的未来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请注意,这些答案已经精简并去除了会议中的客套话,直接提取了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

 

Q:公司在国内CLA水平属于什么位置?当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市场空间有多大?

 

A:同兴环保的CLA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当前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五大国有电力企业与两桶油公司,这些国企通常会采用自身的技术路线进行操作,而且他们的业务体系相对封闭。另外,竞争对手还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它们的背后是大学的支持和背书。但我公司从多个方向开展工作,我们的合作并不局限于外部支持。事实上,公司自行开发的技术已在两年前的六七月份得到鉴定,为国内最领先,我们解决了行业的一个主要痛点:吸收剂的长周期稳定运行问题。虽然在宣传时我们保持了适度,并没有过于张扬我们的领先优势,我们还是保持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表述。总的来说,我们面对的竞争更多的是与国有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关系而非纯粹的市场竞争。

 

Q:脱硝催化剂的年产能有何变化?受疫情影响产能是否饱和?对催化剂市场的前景怎么看?

 

A:脱硝催化剂的年产能,在新的低温生产基地建成之后,将从原来的6000立方米增加至20000立方米。去年的实际出货量大概为10000立方米左右,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产能没有被释放。由于疫情和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情况相对低迷,但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催化剂的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因为我们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低温下能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我们有150度的运行案例和160多个工业实际运行案例,稳定达到超低排放。因此,我们有信心在催化剂市场进行良好的表现。

 

Q:2022年在钢铁行业大获烟气治理标的订单,后续新订单情况如何?在烟气治理的竞争挑战中,公司有何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A:2022年,我们确实在钢铁行业获得了6.4亿元的烟气治理标的订单,显示出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实力。对于后续的订单,我们会采取谨慎态度,特别是在非电行业中,在分析后,如果确定有风险,我们可能不会过多投入。我们会选择大型国企的优质项目积极争取,避免那些付款方式复杂或融资能力较差的行业的项目。针对当前竞争加剧的情况,我们着重于成本控制并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两个方向来减轻竞争压力:一方面是通过节能催化剂市场的扩展,另一方面是通过减少成本以提高经营质量和确保盈利。随着行业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风险预防和稳健经营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Q:公司在面对环保行业,特别是大气治理行业的状况时,有什么应对策略?

 

A:目前环保行业,特别是大气治理领域,竞争不充分,行业内混乱,鱼龙混杂,这是行业最大的痛点。行业集中度低,尽管市场规模达到2万多亿,但能过百亿的环保公司寥寥无几。我们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必须选择那些重视产品质量、注重项目品质的客户作为目标客户。当客户仅仅关注价格时,我们无法展现优势。因此,我们的策略是做好自己,向客户保证品质,价格方面尽可能做到极致。市场表现方面,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收入去盲目扩张市场,那样可能得到的是无效收入,没有实际意义。最终,我们要以业绩回报投资者,因为没有利润,就没有意义。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南玻A
S
协鑫集成
S
精工科技
工分
2.1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