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光模块投资核心是技术升级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5-21 22:06:18

发言人   00:00

今天我们二。AI202024AI再提速系列调研会的第20期,我们重申一下光模块的一些观点。最近市场比较关注的就是这个产品升级,也就是说我们说的这个光块的往1.6T,甚至于可能未来几年往3.2T的这个路线升级。大家非常关注这一块。那当然关注1.6T,更多的关注大家关注的是这个竞争格局,当然而且还有包括这两年年的上市公司的盈利。那3.2T我虽然大家可能还觉得3.2T还比较早,1.6T现都还没来。但是我觉得3.2T他的这个节奏对于这两年的投资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3.2T的这个节奏决定了未来在26年27年,AI用光模块这个行业是不是还会有一个持续的高增长,那也就决定了比如说今年明年光模块公司的一个估值,到底我是按照一个高速成长股的给估值,还是按照一个低速成长股的估值给估值,还是按照一个偏周期的一个产品去给估值。

 

发言人   01:17

所以说我们今天就讨论一下这个1.6T,重点是1.6T,我们也稍带的跟大家汇报一下3.2T的一个进展。今天我们将回答以下几个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为什么说投资光模块核心赚的是技术升级的钱,第二个是说光模块技术升级的客观情况是什么样的,它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未来的节奏是什么样。

 

发言人   01:50

第三个就是为什么说光模块这块的,就是为什么说技术升级是光模块与一些周期性制造业中,有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会影响这个投资方式的不同。这个就比如说我们前几年投的一些,像一些跟新能源里边的一些一些细分板块,可能都会有一些周期性。那为什么我们说光模块的这一波可能跟那些它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发言人   02:22

第四个问题就是汇报一下1.6T与一些其他的一些技术路线和技术分支,比如说硅光LPO、CPU与这些技术路线是什么关系?那到了3.2T哪些技术分支会显得尤为重要。第五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1.6T的整个的升级的节奏,量价如何判断,会怎么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主要就回答这五个问题。

 

发言人   02:53

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投资光模块这个核心赚的技术升级的钱。因为我们在投资任何一项资产,其实我觉得要搞明白我们到底是赚的什么钱,特别是在制造业中,有无非是几种方式,一个是我们赚的放量的钱比如说我的应用场景变多,我的客户变多,我的需求大幅提升,那我这个产品在一个放量周期,那我们赚的是放量的钱。还有一种是赚的价格的钱。比如说短期的这个供需不平衡,导致我可能价格有一个比较高幅度的提升。那也有可能赚价格的钱,当然还可能赚一些降本增效的钱,就是我可能整体的这个营收还是保持着一个相对平稳。但是一些上市公司或者说一些产业,我引入了一些有利于降本增效的一些技术手段,或者说一些管理方式,导致我在同样的营收情况下,我赚的钱变多了。

 

发言人   03:53

有很多种情况,但是这两年在AI来了之后,就二三年之后,我们看去年、今年,包括未来几年这个光模块的上市公司,它的赚钱的速度是大幅提升。那他们赚的到底是个什么钱,或者说我们投资光模块赚到底是个什么钱?我觉得刚才讲的这些量价,降本增效,其实都有,但最核心赚的,我觉得还是这个基础上。为什么这么说呢?

 

发言人   04:21

就是因为这两年我们看到这个光模块的技术演进是明显的一个加速,那在2022年的时候,我们可能看刚刚看到非常少量的一丁点的800G。到了二三年,这个800G的量变大了,那今年是800G爆发最明显的一。我们可能在今年的年末的位置还能看到1.6T的出货。

 

发言人   04:46

我们知道光模块的这个技术升级,它是每升级一代价值量翻一倍。当然这个是有一个对比的,就是我们一般要拿比如说400G的第一年和800G的第一年去对比,拿800G的第一年和1.6T的第一年去对比,基本上第一年的话价格都是翻倍,或者说大家也可以用这个速率来来考虑。一般的话新一代的光模块出来之后,一般是1GB1美金,那就是一般是800G的第一年就是800美金左右,那1.6T的第一年11就1600美金和1500美金左右。所以说我这两年,比如说去年800G开始逐步的放量了,那今年的800G放很大量,然后到了225年,1.6T放量了,其实两年我的这个核心的产品就价值量就翻倍,就从800G到1.6T价值量翻倍。所以说即使是面临的一些情况,比如说面临着这个量的增长可能没有那么快。我说量增长没没这么快,主要是25到24年。从24年到23年来,其实光模块的,特别是AI用的光模块的需求量增加了几倍,非常多。但是其实如果看25到24年,其实量的增加没有这么多。

 

发言人   06:09

这里边主要是比如说大家如果把400G800G跟1.6加起来看啊,量的增加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因为1.6T的话你像明年是5五六百万只的样子,今年可能就是一个几十万只的样子。那800G基本上都是在1000万只左右,今年明年,但是400G,今年应该有个1000万只左右,明年我感觉也就在个五六百万。所以说你看400加800加1.6T其实总量的量上增加并不多,而且价格就是单一产品的价格还有下降。你比如说去年的800G可能单模的产品在个比如说800美金或750美金,今年demo的产品应该在有650美金左右。到了明年可能还会继续的,每年15%左右的这个价格下降就是老产品。

 

发言人   07:03

但是为什么上市公司我们的判断就盈利,就是能够快速增长的,主要就是这个产品结构。今年可能很多上市公司是以800G为主,明年虽然也是以800G为主,但是1.6T的量和800G差的不多了。大幅的增长。所以说就上市公司的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就有非常多的帮助。所以说我们就是回到了最开始的这个结论,就是我们投资光模块赚的是个什么钱,我觉得其他的这个像量价降本增效都有帮助,但是最最核心的就是技术升级。所以说我们这两年就是在投资光模块,一定要紧盯技术升级的这个节奏、步伐,可能甚至于不能说只看到1.6T了,甚至于我们要往后看啊,26年、27年我们要看到3.2T,我们后边会在这个节奏上会跟大家再分享一下。我这边反正先提一句,3.2T目前来看,我们看26年下半年能就能看到。然后27年的3.27就是一个放量的阶段。

 

发言人   08:05

所以说2627年的3.2T就相当于2425年的1.6T。大家就会发现两年就会是一个完整的一代,这是我们汇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投资光模块核心赚的钱是技术升级的钱?第二个问题就是光块的技术升级的历史和未来的节奏是什么样的?这个就是有点偏科普,可能有一些对光块没有那么了解的。我觉得领导可能我觉得还是关注一下这一块儿,光块是技术升级的。就比如说在AI来之前,AI来之前就是流量时代就是光块的这个需求量,他其实跟着4G以后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带来的这种巨大流量,跟着这个节奏来走的。所以说这个节奏虽然说我们说移动互联网爆发以来,这个流量的增长非常快,但是它毕竟全全社会的流量,它的增长还是不会是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它依然是一个这种相对比较平稳的一个增长。

 

发言人   09:12

所以说在AI来之前,你光模块对标这个流量的话,它其实是他的这个技术演进的就没有这么快,他可能是4到5年一代,因为我每眼镜一代,我的这个速度就提升一倍。那我从100G到400G,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厂商的技术路线是从100G到200G200G到400G对吧?也有可能是从100G到400G但不管怎么说,一般一个周期是大概4到5年时间。4到5年时间,其实这么一个周期,它确实会对光块才带来一些周期性。就比如说我这4到5年时间,我一般会经历一个完整的导入期,然后高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发言人   09:56

导入期更多的就是一些技术比较领先的光模块龙头公司,我可能率先推出来一些一款新产品,去应用在最领先的客户的手里,那到了下了一个高速成长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领先的光大公司,它的这个新产品开始放量,这个价格也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同时,我们看到二三线的公司也在开始导入了,就是在这个高速上也在开始导入,也在跃跃欲试。到了整个行业的成熟期之后,我们看到就二三线公司也会把高新一代的光伏块也做出来。同时可能成本会更低,这样的话就会加剧整个供给端的竞争,可能领先厂商价格也要被迫下降,甚至于份额我们还要被迫切分给一些二三线的公司。最后可能再到一个衰退期,就是可能要到下一代的技术来的时候,就可能前一代的这个需求量就在减少了。这是一个在AI来之前的一个节奏,就是每一代可能是时间在4到5年,然后会经历四个不同的时期。

 

发言人   11:10

AI来之后,这个节奏其实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变化,连下来之后,整个的迭代是加速了,这迭代是加速了现在原来是4到5年,现在我们看800G的这个周期,800G从它出现到1.6T出现大概是几年?870最早出现是22年,22年,但是是到了22年年底那个位置,22年的年底那个量很小。然后二三年这个800G的开始放量,24年800G的非常大,今年就一千万的这个出货量,那到了今年的年底的位置,1.6T也开始出货。所以说其实从800G刚开始出来,22年的年底到到这个1.6T出来,其实就过了这么两年的时间。那到了3.2T3.2T我们现在预估看几家光伏公司的研发进度,就是26年的下半年,也是个两年时间。

 

发言人   12:07

大家会发现这个AI来了之后,光模块迭代周期明显是加速了。那加速了之后会带来什么变化?我觉得第一点很明显,就是因为我刚才讲了,我迭代一代我的价值量就翻一倍。所以说我这个价值量的翻倍的这个速度就在提升了。第二点就是多周期共存,就是原来的这个光模块,它可能一般也就是两个周期共存。比如说100G的和200G的,和100G的跟400G的共存。

 

发言人   12:35

现在来看你是以今年为例,今年的话就是1.6T会有一个几十万的需求,800G会有个1000万的需求。那400G可能全球加起来也有个1000万的一个需求,就会发现有一个共存。那到了明年,1.6T我们估计会有五六百万的需求,800G估计还在1000万左右,400G可能也有个600万的需求,所以说就明显看出来能共存。那到了后年可能3.2T就来了,400G就很少。所以说它会有一个多多周期共存的一个或者说多周期叠加的这么一个影响,当然AI来迭代加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竞争格局的优化。

 

发言人   13:23

我们刚才讲就是一正常的这个企业的正常的光块的升级周期是从AI来之前的4到5年,现在加速到两年。那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特别是一些二三线的公司来说,我的整个的研发的这个节奏,我就是还是可能还是在之前的这种4到5年的这种节奏,他有点跟不上,包括我的这个投入,因为这个龙头公司它的整个收入体量大,收入体量大的话,我的,同样是投同样比例的这个研发,研发比例的话,我的这个研发的实际的绝对值也投的多。我能够跟着我下游这核心的客户,我能配套他们的这个研发。

 

发言人   14:02

所以说这个龙头公司能够跟得上下游客户的节奏。而二他现在公司在逐步掉队,可能800G掉队还不会很多,但1.6T掉队一定是非常多的。如果你没做过800G你直接说我跟客户也在1.6T上去合作的话,这个大概率是有点基础不牢靠的。所以说就是你800G1旦掉队了之后,1.6T你想在带1.6T弯道超车,这个难度可能比你800G的难度还要大一点。所以说当然这个也不能很绝对,但是只能二三线公司在1.6T上想弯道超车,这个其实还是非常难的,所以说就造成了这个二三线竞争格局的一个逐渐优化,那这是1.6T再往后3.2T3.2T,我们也是对一些光光化公司做了一些草根调研,就是大家都是大家现在这很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研发的阶段。

 

发言人   15:01

当然现在刚刚开始,技术路径还没有很明确。现在就问我们3027到底是个什么技术路径,这个还很很不明确。负责任的讲就是这个现在也谁谁也不知道,还有个两年的研发周期,但是大家的这个研发进度,基本上都是指向2026年,有的是指向了2026年的上半年,有的是指向了2026年的下半年,这个都很正常。因为现在的这个还有点早,这个也可也有可能后续的这个研发周期比较快的,可能要慢下来,对吧?也可能比较慢的在在提速,这个都有可能。

 

发言人   15:35

但是我觉得一个很确定的就是2026年,我们应该能看到3.27的一个产品。那是不是2027年会放量这个就是要临近了再看。那从其他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你比如从GPU的产业链来看,1.6T这一代的光模块其实就是为了配套英伟达的black wheel这一代,就是GB200或者是两百这一代。

 

发言人   16:01

如果从时间周期时间节点来看,如果3.2T在2626年出现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要配套英伟达的再下一代?比如说black wheel的下一代,我觉得从时间上是刚好对得齐的。比如说25年明年就是英伟达发布black kdpw下一代,26年开始这个大规模的部署,刚好是对应的3.2T所以说我觉得光模块的这个节奏,确实是跟英伟达的GPU的发布的这个节奏是有点对齐的,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稍微大胆的预测一下3.2T的这个出来。那就是26年。26年可能比如说在下半年这个时间,27年就是放量,所以说这个是一个节奏。那我们其实看到1.6T在24年下半年出来,在25年放量,给光模块公司带来25年还有一个非常高速的一个增长。我们其实也可以设想,就是3.2T在26年底出来,27年放量,同样也能给光伏化工公司在27年带来一个高速的一个增长,这样的话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光模块公司,那就不单纯是在24年有高的增长,25年有过来高的增长了。

 

发言人   17:13

26年26年1.6T继续放量,27年3.2T放量可能是一个至少在27年之前都会保持一个高速的一个增长,然后这个竞争格局在在优化,对吧?所以说其实我对于很多国民化公司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这几年周期性在dada的衰衰消减,成长属性在dada的增强,当然这里边核心就是还是英伟达和谷歌这种的供这个AI的硬件龙头在加速的去牵引加速的去牵引。呃。

 

发言人   17:55

所以说这是我们想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光块技术升级的历史节这个技术这个历史以及未来的节奏会是什么样?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说技术升级是光模块与一些周期型制造业最大的不同,投资方式也不同。其实我们把前两个问题回答清楚了之后,第三个其实就很简单了。就是因为前两年在一些我们比如说在投资像一些新能源的板块,比如说像一些光五阿里低压逆变器,大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可能需求是特别好啊,但是需求好了之后,短期供给会有大量的增加,如果说需求跟不上去消化这个供给的话,有可能会造成阶段性的这种产能过剩。其实在这两年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这种情况。但是光模块会不会复制这种情况,这也是这两年很多投资者比较担心的。就怕我现在买光模块儿买到了一个高点,我们觉得是这个顾虑,大家不用有太大的顾。

 

发言人   19:00

为什么我们说光光与一些其他的周期性制造业不同的地方呢?我觉得有一有有几点核心肯定还是刚才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会带来几个变化,第一个就是技术升级带来这个竞争格局的收窄,这个刚才其实也讲过了,就是二三线公司跟不上这个节奏,那只有一线公司或超一线公司能够跟上下游,像英伟达,像谷歌这种的一个节奏。

 

发言人   19:28

这是一个非常的明显的一个事情。因为这个大家可以回忆,就是去年这个时候,去年5月份的时候,这个AAI在A股市场在爆炒,当时有多少的光模块公司,说我有800G的产品的研发,有送样。那那现在一年过去了,大家看看这些公司800G有没有形成这种批量的出货,或者有没有形成对于这种大的客海外户,就是大的云商,像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这种批量的出货可能很少。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其实你的800G我有这个生产能力和形成这种订单,形成批量出货,这个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那有能力做400G的不一定有能力做800G。那可能能做400G的光靠公司十多家,能做800G的可能也就现在来看就五六家,所以说这个技术升级会带来竞争格局的收窄,那到了1.6T会更加明显,那到了3.2T会更加明显。

 

发言人   20:36

你如果800T1.6T都没怎么做过,你说我去做3.2T这个我觉得很难度还是很大的,除非是说这个底层的技术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一个革命。这是第一个,就是上级带来的竞争格局的收窄,这个就跟一些周期性制造业不太一样周期制造业一般会就是可能如果你的技术是技术升级的,这个斜率不是很高的话,只是一般的技术升级的话,你的这个金融格局可能会带来恶化。第二个技术升级带来的就是价值量的提升。这个刚才我们也讲过,就是光模块每迭代一代,我价值量升成长一倍。这个跟一些周期性制造业不一样。周期性制造业如果说你这个技术升级的斜率不高的话,我可能价值量是平稳的提升或者缓慢的提升。那我这样的话对龙头公司的利润贡献就有限。所以我还是比较靠量,就是我如果价不能贡献太多的话,只能靠量。但是光模块这个就不太一样,就是我哪怕我量增长不会不是特别多,我光靠一代跟一代的价值量的提升,我依然能够使这个行业能够处于一个快速的市场规模的扩张,使龙头公司的盈利处在一个扩张阶段。

 

发言人   21:52

这个是一个技术升级带来一个价值量的一个提升,主要的我觉得就是这两点,就是是关工块儿与一些周期性制造业不同的一个地方。当然我们也承认就是因为光模块它毕竟是一个电子制造业的一个产品,任何这种产品其实都有周期性。包括刚才其实在汇报第二点的时候也讲过,光模块在AI来之前,4到5年的产品周期,也会经历一个这种导入高速增长、集成期、衰退期,它是一个很明显的一个周期行业。光模块在AI来之前,大家给估值也都是按照一个周期股去给一个估值,这个我觉得也很正常。那为什么这两年我们看到它的这个周期属性dada削弱,成长属性dada增强呢?

 

发言人   22:39

就是因为这个技术升级的加速,技术升级加速我是多我使得多个周期共存。我上个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刚刚过,发现下一个周期的导入期就来了。再过一年,下一个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又来了。就很可能上前一个周期还没衰退的时候,下一个周期的更大一个周期的这个高度上其实就来了。所以说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光模块它周期属性dada的削弱了。现在其实看到2027年之前,我感觉都是一个成长属性在起一个主导的一个作用。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这段今年跟大家汇报的时候,引导大家去按照一个成长股去给一些观光化公司估值。比如说如果已经在成长股估值的,我们觉得这个估值可能可以给的再慷慨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就是引导大家去按照成交股去估值。

 

发言人   23:39

当然技术迭代不会无限的加速下去,他不会的无限的说两年一代。那3.2T之后,下一代会不会还是两年一代?这个我觉得现在说不清楚,这个主要看AI的长期的发展。如果AI真的发展的非常好,那也会。如果说AI发展的可能跟我们想象中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好,那也可能3.2T这一代之后,后续的演进速度就会慢起来。那时候我们觉得光模块的这个投资的就投资的这个情况,我们就再再进行评估了,也有可能没有现在吸引力那么强了,有,但至少在2027年之前,我们觉得这个吸引力还是非常强的。而且现在市场也是我们觉得在这个方面预期差还是非常明显的这是第三点。

 

发言人   24:32

第四点就是我们汇报一下1.6T与这个硅光RPU、CPU这些技术路线有什么关系呢?包括3.2T我们是怎么看的?因为有包括1.6T还有一些其他技术路线,它其实都是光模块往往后演进的技术路线之一,而且是从不同的维度,1.6T主要是从速率这个维度,硅光主要是从它的生产制造,这个耦合度,紧密组装的紧这个紧张程度这个维度。LPO就是通过我去我不要一个DSP,我去增加它的降低它的时延,降低它的功耗。但是我也是有所牺牲的,我牺牲的是我的这个应用场景,因为我只能用在短句。CPU相当于是我也是在功耗在这个成本上是有所节约。但是我牺牲的是我部署的灵活性,目前来看几个技术路线其实都是你像硅光,可能我目前来看这个弊端相对比较少,那像LPU跟CPU在某些领某些指标上大幅加强的同时,我其实有牺牲东西的。这里边就需要客户去催到底,到底我能不能接受你牺牲的这些东西,会不会有一些中间路线?

 

发言人   25:54

首先先汇报一下1.6T,到了1.6T阶段,硅光RPU、CPU我们是怎么看的?首先是硅光,硅光我们认为1.6T的硅光的硅光的渗透率会大幅的提升,这个是我们比我们之前的观点要稍微对硅光来说稍微乐观一点为什么会大幅的提升呢?主要是因为在光源的质量上,我们认为硅光和EM2就是硅光的光源和EM2的光源来看,越到了高速场景,硅光的优势就更大。可能在400G800G的时候体现不出来。但是到1.6T或者未来的3.2T这块的话,这个微光的CW光源的话,它的优势就更加明显。这个主要是来自于一些产业中的一些研发口的一些判断。

 

发言人   26:41

另外一个就硅光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就是说我可以使物料的使物料的这个种类大幅的收窄。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原来用传统的非硅光的模块的话,我可能是生产一个模块儿。我要比如说50种物料,那用硅光的话我可能只要30种物料或者20种物料。因为我很多的物料是通过可以通过半导体的技术用硅去去做的,就是直接封直接就封装到这个规模的模块儿。所以说其实他对物料也会有所减少,这样的话我能dada的降低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就原来我可能同样的是一个光模块,我可能主料没有缺,由于某个辅料缺了,可能会造成一些这种供应的紧张。但是用了硅光技术之后,就是我的这个种类变少了之后,我就出现缺辅料的这种情况,可能也是会比较少。所以说其实硅光,我觉得对1.6T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技术。

 

发言人   27:47

可能大家会比较担心的就是硅光你的这个ASP要下降确实我觉得硅光的模块对于传统模块来说ASP要下降。但是我们现在从一些中方技术比较领先的公司的他自己的这个情况来看,就是毛利率可能不会降低,甚至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就是成熟之后,所以说毛利绝对的可能不会下降特别多,可能不会下降特别多。所以说我觉得对于整个光模块来说,也是应该一个比较利好的一个技术。

 

发言人   28:22

第二个就是RPO,RPU我们觉得到了1.6T和3.2T之后,也是基本上必须要用到的。因为LPU对于降低时延和降低功耗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强。但是刚才也讲了,就LPU它牺牲的是这个应用场景,牺牲的是它只能用在一些比较短距的场景。但是到了1.6T跟3.2T到底这个短句场景在所有的场景里占比多少?这个我觉得还是需要去需要一些客户去去到off。就比如说像买他的,像这个AAWS,像这个matta,像谷歌,像微软他们去去到off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根据产业的调研,我们也是结合它的应用场景的一个判断。我觉得RPU在1.6T的渗透率可能在15%左右,在15左右就是15%的场景,就是能用LPU的,我们觉得可能会下游客户用LPU,这是这个。

 

发言人   29:19

当然这里面需要提到一点,就是在今年3月底的OFC上,就是全球最大的光纤会展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中间路线。比如说L2LRO就是我一半儿是用这个RDSP的,一半是不用的。那L2O有没有可能就LLRO和LPO的这个不同的地方在于LIO也能降低功耗,但是它没有LPU降低的多。但是我LRO它牺牲的应用场景也牺牲的比较少一点,我可能会用到一些中距离的一些场。那L二我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实际落地在1.6T有所应用,我觉得也有可能。

 

发言人   30:01

但是所以说我们把一些LPORO这种也归结到一起,都是这种就是为了降低功耗,为了减少误码率的这种场景,我觉得肯定会有有的。但是就比如说会不会特别多,现在看我觉得不会特别多。目前来看,我觉得15%的应用场景,第三个就是CPU。CPU这一块,CPU又分两类,我们觉得一类是这种设备到设备的CPU,就是服务器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另一类就是服务器内部的服务器内部的这个GPU to GPU的这种互联两种。这个CPU我们说CPU是光电共封装,就是相当于我把这个光引擎是封装到一些设备内部,这样的话我节约的是这个功耗,但是同样是我牺牲的是灵活性。

 

发言人   30:55

灵活性这个问题其实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就是我们一般在这个纸面上去推演的时候,就很难去就把灵活性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部署的过程中,你比如说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微软的这个数据中心的工程师,他们可能会把灵活性考虑的非常重要,就是因为我一旦部署下去,万一坏了怎么办?万一我要移动怎么办,我我这个服务器,我这个交换机,所以灵活性是个很重要,它是影响了这个apex维护的这个成本。

 

发言人   31:25

CPU目前从这个程序上来看,我觉得1.6T对于设备做设备这种CPU目前来看进度是有点变慢的,不一定会在1.6T有大规模的使用。可能我觉得会到2026年,会有一些有一些场景的使用,但是更多的使用可能要到了3.2T,要到3.2这个东西其实是利好爆模块的。因为如果用了CPU这种路线的话,其实我觉得对于光模块的价值量是收窄的。所以说对于像光模块的公司,包括像旭创天、孚信盛,其实都是利好的,包括天府也是利好。因为现在天府的我们说的光引擎,其实也是到最后加工成的这个光控。

 

发言人   32:08

但是到了3.2T,我们觉得CPU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值,因为到了更高的一个速度,确实这个功耗变成了一个主要矛盾。所以说其实这个1.6T跟3.2T到底用不用某项技术,就主要还是看主要矛盾。可能1.6T的主要矛盾还是在灵活性,到了3.2T主要矛盾变成了功耗。那如果主要矛盾变成了功耗,那我就要用这个比如CPU这种技术东西。对,这是在设备出设备这种场景下,在这个服务器内部的场景,服务器内部场景就跟现在光模块的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服务器现在服务器内部的GPU to GPU的互联是用这个呃PCP的铜,那我们觉得这个场景,可能后续也会有一些变化。到了这个比如说到了black wall,下一代有没有可能会用服务器内部的GPU和GPU,有没有可能用光纤互联,也是有可能的。现在很多的一些独角兽公司,像air labs,他们跟英伟达合作跟沟通,包括跟台积电合作,在推相关的opto tic IO这个方案。

 

发言人   33:11

如果用光纤互联的话,那每个TPU盘盘也要用一个硅光的光影器,也是一个硅光的CPU的方案,这个东西可能就说的比较远了,这个那就简单一提。对,然后到了这是1.6T,到了3.2T的话,我们觉得像RPU,像这个CPU,像硅光,还是有继续的发展,特别是像CPU和硅光,我们觉得都是3.2T的必须的关键技术之一。这是第四个问题,就是这个1.6T与一些技术路线的一些区别。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怎么看待1.6T升级的节奏的,量价如何判断,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今年的二季度,我们其实很看到了很多的做1.6T的,不管是光模块的一个送样。到了三季度,其实我们应该就能逐步看到一些成熟的产品。但是我觉得大家不用去纠结的这个颗粒度这么小,就是非得说七月份还是八月份还是九月份。所以我觉得基本上三季度就能看到一些成熟1.6T的光模块的从小批量的这种出货。

 

发言人   34:19

对,当然你要说光引擎的出货有可能会更早,因为三季度如果能看到光模块的话,那光引擎的出货可能这个季度就会有一个小很小批量的那四季度挡光模块就可能会有一些这种气量。这个四季度的起起量,就是今年三季度光模块的这种很小批量的出货,其实就对应着今年四季度英伟达要交付给客户的NVLC72和NVIC36。那今年四季度的就1.6T光模块的体量,就对应着明年一季度要交付的这个LV link 72和LV link 36,或者说一些散装的B200的一些产品。

 

发言人   34:57

所以说这个节奏我感觉其实还是在我们之前预估的大的框架下,可能早一个月2个月,晚一个月2个月,我觉得差别不大。我因为最近市场还有去博弈,早一点晚一点我觉得差距不会那么大,去花太多精力去博弈,这个还不如想想怎么把光模块的仓位堆上来,对吧?这是我觉得今年1.6T的一个节奏。那展望明年,明年1.6T总的量上,我们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是500万到600万。我们是从四月初就一直是跟市场去推荐,但是目前来看,我们觉得还是市场大部分的投资者,还是并没有按照不会按照600万的量去交易。更多的还是大家是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产业链的一个互相的一个对应的一个验证,交叉的验证。比如说像服务器代工这个拆列,比如说像GPU这个拆列。

 

发言人   35:55

我们觉得到了6 7月份,或者说可能五月底五月底6 7月份其实会有一些这种交叉验证。比如说可能哪天比如说服务器代工这个产业链突然清晰了,或者说明年台积电的投片量突然清晰了之后,我觉得会能够有一个交叉验证的关系。所以说大家如果说信,我觉得可能最好就是按照500到600万这个交易。如果现在还不信,可能就可以再等一等,等等看一看。那800G就是我们觉得25年的量,可能跟今年差不多,都在1000万左右,不会发生太多的量上不会发生太多的变化,当然也有可能稍微少一点,也有可能稍微多一点,我觉得都有可能。现在去预估这个就是可能预估的没有那么精确,基本上但是不会多很多或少很多。

 

发言人   36:54

那从800G的这个格局变化上,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像英伟达和谷歌,我们觉得会少很多,因为他们主要的产品会转向1.6T,像AWS和买法会大幅增加。因为今年AWS目前来看800G的招标800G的概率很小。Ma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年会会有一些800G的招标,但是总体量也不会很大。但是明年会有一个AWS跟meta会有一个量的一个大幅增加。另外就是我们看到国内的市场,就字节对于800G的需求明年也会大幅增加。今年下半年字节就会有800G的需求,明年会我们觉得会继续大幅增加。

 

发言人   37:37

当然字节的需求它不是单纯应对国内市场,它更多的还是应对全球的市场。那华为目前来看,今年的需求也是集中在400G但明年我们认为会有800G的需求。华为是明年应该是一个从0到1,所以说就是从明年800G的格局,虽然是量变化不大,但是格局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变化。

 

发言人   37:59

明年400G我们认为会需求大幅的减少,这个主要是因为像今年的400G的这个扛起400G需求主要的就是AWS,在明年如果AWS全部转向800G的话,那400G的需求会大幅减少。那400G明年需求的主力,可能要切换到国内,比如说像一些字节,腾讯、阿里,华为,这可能是明年400G的需求的比较重要的方向。海外400G的需求应该会有一个很大幅度的一个减少。对,然后这个包括1.6T或者是800G的竞争格局上,特别是1.6T竞争格局,我们觉得会继续收窄。你像大家比较关心的国内的几家1.6T的主力供应商,不管是光模块还是一起,我们觉得在份额上都会有一定的提升那减少的是哪些?可能就是一些海外的一些企业,可能份额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高,所以说对于我觉得国内的上市公司还是比较有利的。价格上我们也分成几种产品,像25年的1.6T如果说传统的可插拔的模块我们这个预估当然这个预现在预估肯定预估的不是很准,我们预估可能会在这1200美金上下。

 

发言人   39:24

硅光版本的,我觉得会在个900到1000美金,因为硅光版本的价格会稍微低一点,但是也不会低很多,你像光引擎这个版本,今年的话我们觉得可能要到个700美金。明年的话可能产品成熟了之后,可能会也会降到,比如说在600美金左右,或者是600万美金多一点,这是这个价格的对,当然现在去判断这个价格,我觉得也比较早,我们只是给出一个大的方向的指引。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个价格一定是我们说的这样,就是我们今天回答的五个问题。因为今天电话会时间也比较长,讲40分钟了。最后我们再做一个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电话会的核心结论,还是说大家投资逛模块核心赚的还是技术升级的钱,那大家就肯定会有一个相应的担心,就是技术升级一旦慢下来,就会对整个光模块的这个逻辑还是稍微有点影响。但目前来看,我觉得至少2027年之前我们迈下,那风险在哪呢?我觉得风险还是在于这个龙头的牵引,比如说现在已经是英伟达和谷歌在牵引这两个龙公。这个科技公司都是在这个新技术研发上投入比较大的,他们是很愿意牵引着整个产业链加速的往前走,但是如果说在未来有个时间点,他们的这个牵引力在降低,比如说很多的公司我都在做一些这种,自研,我不用英伟达的东西了。

 

发言人   40:57

或者说有一些其他芯片公司我反超了英伟达,而且这个公司可能是一个很佛系的公司,那我觉得可能对于这个,牵引力就有一些影响,再一个风险就是应用,当然我我我想就是我我讲的这个应用跟大家跟大部分读者理解的应用可能还不一样。我们对于短期的应用是非常看好的,因为这个应用更多的还是一个to b的应用,这个我们在过去的调查当中也汇报过很多次了。我们觉得这两年像一些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制造公司,他们的这个AI对他们传统业务赋能非常强,他们投资的意愿也非常投资AI的意愿也非常强。短期的应用不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如果说到了27年、28年,比如说四五年之后,三四年之后,如果说应用还没有C端还没有大的变化,那可能会降低整个技术升级、技术迭代率过程,这是我们的一个风险提示。是总体来看观点,我们觉得现在还是这个布局光国内光模块龙头,一个非常核心的非常好的一个时间点。主要的市场的这个预期差体现在两点,第一点就是对应用的理解,我们现在对AI应用的理解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们觉得整个市场上还是偏悲观偏悲观。所以大家有点喜欢大家过于替海外的这些像微软、谷歌这种买单方去操心,买单方他们是买单方他们其实都很看好AI都不用担心长期的未来三年或者五年的投资。

 

发言人   42:45

但是投资者可能还比较担心,我觉得是有点这个位置上有点错位,没必要。第二点就是对于明年1.6T的这个量上,包括870的量上,我们还是保持我们500到6001000.67的全球需求的判断,现在我们觉得市场还没有按照这个交易,那可能等到其他产业链有一些交叉验证的过程中,市场慢慢信了我们。这我觉得就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的,就是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判断应该还会再提升,提升一些程度,那可能这个股价也会有一些判断,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最终的一个结论,继续看好这个国内的板块。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太辰光
S
华工科技
S
联特科技
工分
3.0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6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