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学习 资治通鉴(70)
逍遥游之涅盘重生
2022-05-14 08:32:04


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亚夫乘六乘传,将会兵荥阳。发至霸上,赵涉庶说亚夫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殽、渑厄狭之间;且兵事上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喜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今吾据荥阳,荥阳以东,无足忧者。”使吏搜殽、渑间,果得吴伏兵。乃请赵涉为护军。

白话:

周亚夫乘坐着六辆驿站的马车,将去荥阳与大军会合。

走到霸上,赵涉拦住去路,劝说周亚夫:“吴王一直很富有,早就收买了一批甘愿为他献身的刺客,现在得知将军将去前线,必定会在崤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安排刺客对付您;况且军事行动最讲究秘密,将军为什么不改变路线,从此处向右走,经过蓝田,出武关,抵达洛阳!这样绕着走,不过差一两天,却可以直接进入洛阳武库,擂响战鼓。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听到了,会认为将军是自天而降呢!”

太尉按照他的计策行事,到达洛阳,高兴地说:“七国共同叛乱,我乘坐驿车平安到达此处,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现在我已驻守荥阳,荥阳以东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周亚夫派官吏搜索崤山、渑池之间,果然抓住了吴国的伏兵。周亚夫就向景帝奏请,让赵涉担任护军。

文说:

1.

赵涉生平不详,史书上就这一笔,但很不简单。

大敌当前,赵涉以伏兵为由,几句话说动周亚夫,更改去前线的路,事后周亚夫不仅安全抵达,还真从老路搜出吴国伏兵。和赵涉预料的一样。

能看出赵涉在当时,是个有见识的人。

因为,他料到了吴王会设伏。


天下人都知道吴王有钱,蓄养了大量死士。谁都看得出吴王这么搞是要造反,但真等到吴王造反,事到临头,吴王会怎么用手底下这批死士,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后人看历史,总会不自觉开“上帝视角”,觉得当事人的思考和抉择,那不像呼吸一样简单轻松嘛,我应该也可以,但如果当真置身其中,其实很容易陷入迷雾一样的局势当中,不说正确下决定,怕是随便拿个主意都难,有的甚至连潜在的危机和机遇都看不到。

这其实是多数人的常态,事前一脸懵逼,事后理所当然。这不能全怪自己,因为我们长期处于和平年代,像战争这种非常态,没见识过。所以脑子里根本不会有战争时期才应该有的脑回路。

但是,赵涉却有。从惠帝登基到七国之乱,中间这四十年,整个汉朝很太平,没爆发过大型战争,这是汉朝版的和平发展。那时的大多数人对战争的认识,跟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对战争以及战争中的残酷和下限之低不会有更清晰的概念。我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人性中的善忘,根深蒂固。

赵涉大概是个白身,不然头次出现名字前应该有个前缀,再不济哪里人也要提一下。结果啥都没有,就一个名字。所以大概率出身普通。这么一个人,经历过和平时期,面对突然爆发的大战,还能在主帅即将出征的紧要关头,注意到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细节,料到吴王会用刺杀的手段。

这种见识,不一般的。

2.

当然,这见识应该不是建立在详尽的情报之上,而应该是出于赵涉对人事的精准分析,和对战争的准确认识。

吴王驯养的死士都是些什么人?流亡罪犯,江湖人士等等个体户,投奔吴王要么求财,要么报恩,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不成建制的。打仗有训练有素的军队,那么这帮死士干嘛用?要他们跟军队干是不行的,不是拍电视剧。他们只能干些零售业务,比如偷袭、放火、暗杀、情报之类的关键小动作。这是对人事的分析。


有句话叫“春秋无义战”,其实战争哪有义不义的,武王拉起一帮小弟对商纣搞偷袭就是义?扯淡,这所谓的“义”无非是在周王室主导的秩序下,对战争的解释权、定义权而已。所谓的“无义战”只是周王室支棱不起来了,所以下边的诸侯打起了利益之战,生死之战。

同样,吴王造反,就是对汉皇室秩序的挑战,这就是利益之战,生死之战。不是两个人说好碰到一起约架,决个胜负就行。而是要无所不用其极地弄死对方,为自己争夺生机和利益。这是对战争的认识。

所以,对吴王来说,除了拿实力和汉朝正面硬刚,完全有动力开辟第二战场,暗中给汉军制造混乱。比如派死士伏击汉军主帅。这样才能提高胜算,并让死士的价值最大化。

而且刺杀成功率最高的,必然是在主帅赶赴前线的路上下手。大战一触即发,前线和后方都希望周亚夫快点主持大局,越是急迫,周亚夫路上就越容易掉以轻心。而且,一旦周亚夫抵达军营,肯定被保护得很好,这时再下手也没机会了。

所以,在距离前线最近的这条殽、渑之路上刺杀周亚夫,是吴王的最优解。

赵涉正是基于以上对人事的分析和战争的认识,看到了这一点。

3.

不过话说回来,赵涉预料成功,也有赌的成分。

这其实就是吴王犯的错了。他确实在崤渑设了伏兵,但他忽略了蓝田一路。打仗离不开地形,本来就有作战经验的吴王,不太可能不熟悉地形。造反又是九死一生,为了提高胜算,既然要搞暗杀,就要妥当安排搞彻底。为什么漏了一路?

也许是因为傲慢。

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儿,论辈分是景帝刘启的叔叔。同时,刘濞又跟随刘邦打过江山,资历比刘启高多了,政治和战争相关经验要胜于刘启。为什么刘恒在的时候,刘濞儿子被弄死了,他都不敢动,刘恒一走,刘濞立马爆炸?因为刘濞小看刘启。

其次,高祖时代的实力大将基本都没了,周亚夫虽说厉害,还没有真刀真枪地打出自己的名气。刘濞或许是认为自己的资历,足以对刘启手上的汉朝将士,形成降维打击。于是小看了刘启手上的牌。

最后,刘濞为这次造反准备了二十多年,仅吴国就征发了二十万士卒,还不包括楚国战士,兵力雄厚。且战争初期,吴楚联军兵锋锐不可当,屡战屡捷。实力和胜利的双重加持,让吴王产生了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汉朝的错觉。

所以,能否提前刺杀掉主帅周亚夫,对吴王来说,就成了有最好,没有也可以的这么一件事。因此,在周亚夫赶往前线最近的崤渑一路设伏,就是用的资源不多,但成功率更高的一步棋。

正治是可能性的艺术,战争又是正治的延续。

原本应该是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但由于吴王傲慢造成了疏忽,让他错失一个良机,最终付出代价。所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千真万确。

反观赵涉,他赌对了。他猜到吴王会设伏,要么是两路设伏,要么是崤渑设伏,因为只在多花时间的蓝田一路设伏,对吴王来说成功率太低,但用的资源却一样,这可能性不高,所以对于周亚夫来说,走蓝田反而是最优解。结果就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不是因为吴王傲慢,如果他在蓝田也放一路伏兵,那么大概率就不会有后面的护军赵涉了。

迷雾一样的混乱局势中,存在万千变化,这无非是各种可能性。

《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说:混乱就是阶梯。是啊,这话没错,混乱之中确实存在向上攀爬的阶梯,但,永远只有少数人能有赵涉一般的见识,在事发前看到危机,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在混乱中找到阶梯。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1.0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