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次新股基本面之: 信科移动【2022年9月15日申购】
股痴谢生
2022-09-13 22:36:11

一、主营业务

以移动通信为核心驱动的信息通信产业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移动通信技术代际演进,2019年进入5G元年,全球各大运营商都竞相加快了5G相关部署,5G已成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产业升级转型的“加速器”,正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基石”。5G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间博弈的重点,以5G为首的信息通信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是国家安全的角力。2018年4月,总书记在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信科考察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因此,实现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也是我国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公司是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服务,面向5G新生态、面向数字化转型,坚持自主创新驱动价值创造,持续掌握核心技术,打造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高地”和“国之重器”。公司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和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LTE的主要提出者、核心技术的开发者以及产业化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我国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和产业化实现全球引领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致力于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央企实践“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典范。

公司是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服务,面向5G新生态、面向数字化转型,坚持自主创新驱动价值创造,持续掌握核心技术,打造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高地”和“国之重器”。公司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和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LTE的主要提出者、核心技术的开发者以及产业化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我国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和产业化实现全球引领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致力于为全球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央企实践“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典范。

进入5G时代,公司自2011年起开展5G标准及基础技术研究,作为我国IMT-2020 (5G)推进组的核心成员,服务国家“5G引领”的战略目标,是国家5G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牵头或独立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的2项5G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中的9项5G课题。同时,公司自2019年起开展6G的研究工作,作为国内 IMT-2030 (6G)推进组的核心力量,已牵头或独立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专项中的5项6G课题,并于2020年底发布了《全域覆盖·场景智联—一6G愿景与技术趋势白皮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已授权的国内外专利超过12,000件,其中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银奖,并有6项专利分别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北京市发明专利特等奖和一等奖;公司自2015年起累计提交的5G标准提案超过15,000篇,累计参与制定400余项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根据国际知名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于2021年11月发布的专利报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声明的5G同族专利数量及5G技术标准贡献度全球排名第七位和第八位。

公司以“致力于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能力,造福人类社会”为使命,以“驱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成为万物互联的无线沟通引擎”为愿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移动通信网络,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3G突破、4G同行、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公司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历程

1、"3G突破”———TD-SCDMA技术路线自主创新

在2G时代,欧洲主推GSM、美国主推CDMA,由于我国缺乏移动通信标准和专利技术,当时的国内通信运营商不得不向欧美上交巨额的专利费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球范围内3G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启动,为了改变我国在1G、2G时代落后的局面,整个中国通信界都希望参与3G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掌握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打破国外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垄断地位,实现中国完整移动通信系统“零的突破”,并形成产业链带动中国的通信制造业、通信运营业等快速发展,取得中国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赶超的机会。

在上述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与同期的 WCDMA、CDMA2000比较,TD-SCDMA标准依靠TDD和智能天线等优势特色技术获得进入国际标准的机会,但由于本身的技术复杂度高,实现难大,产业支撑能力不足,需要从基础开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另一方面,任何通信标准都是系统性技术,要求从网络设备到终端手机,从基础芯片到测试仪器仪表都要支持TD-SCDMA技术,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才能用,而在当时这些关键环节中有雄厚实力的主要是海外企业,而海外企业以及部分国内企业在TD-SCDMA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多采取消极观望甚至抵制的态度。

公司作为移动通信领域央企成员,自然承担起了中国 TD-SCDMA技术标准研发和产业推动的历史责任。公司投入巨量资源,建立起了TD-SCDMA 系统的整体框架,主导了我国TD-SCDMA 的标准体系的构建;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产业链厂商参与,通过对外开放研发的TD-SCDMA技术,牵头成立TD产业联盟培育产业发展,支撑和引领我国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产业化开端,保持了与国际主流移动通信技术的同步演进。

在技术实现方式上,WCDMA 和CDMA2000技术标准均主要采用 FDD(频分双工)模式,即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两个信道之间存在一个保护频段,以防止邻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产生相互干扰。FDD技术特点是采用成对的频段,依靠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就像在“双向车道(频段)”上同时传输。公司主导研发的TD-SCDMA 技术则采用TDD(时分双工)模式,即在一个频段上,通过时间分割的方式实现信号接收和发送的复用,信号就像车辆在“单向车道(频段)”上行驶,并通过“信号灯”(收发信号同步切换)控制通道为上传或下载,其最大特点是无需成对的频率,能够灵活高效利用频谱资源,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image.png

为了更好地提升TDD技术在 TD-SCDMA技术标准中的应用效果,公司将传统应用于雷达系统的阵列天线技术深度创新,形成了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用于无线信号的传输。TDD技术与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具有相辅相成的特性,通过在基站端使用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实现射频信号针对移动用户的定向发射和接收,可以提升覆盖能力、降低干扰;同时,由于TDD技术上下行链路工作在相同频率,电波传播特性是对称的——“信道互易性”,反过来也有助于实现波束赋形性能增益的最大化。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在后续4/5G系统中得到持续的改进与应用,成为提升无线网络效率的核心技术手段。

尽管公司自主创新推出的 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电联认可的全球三大国际移动通信标准之一,但全球市场上几乎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部署TD-SCDMA 网络。于此同时,TD-SCDMA 技术全球产业链参与度极低,海外通信设备厂商大部分对TD-SCDMA持观望或不支持的态度,再加上国内组建的TD生态链没有完全成熟,可支持的芯片、手机终端等相对较少,如当时市场主流的国际品牌智能手机基本不支持TD-SCDMA系统。因此,TD-SCDMA标准的网络规模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全球仅在中国移动部署约50万基站。公司面临着客户单一,市场空间有限的艰难局面,始终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巨额研发投入后回收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3G实际部署的时间不到5年,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4G时代。

2、“4G同行”———TD-LTE技术大规模产业化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 于2004年11月开始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TE项目,以实现3G技术向4G的平滑过渡。在LTE技术体系下,按照TDD和FDD双工模式的不同,欧美设备商继续基于FDD技术路线提出了LTE FDD技术标准,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设备商继续开展自主创新并保持“中国标准”的演进路径,延续自身在TDD和大规模天线技术上的积累,提出了基于中国TD-SCDMA标准长期演进的TD-LTE技术标准,成为与LTE FDD并行的全球第四代移动通信两大技术标准之一。

在TD-LTE技术标准下,公司在多天线技术上持续创新,提出了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技术结合的新方案——“智能天线多流波束赋形技术”。智能天线多流波束赋形技术确立了TD-LTE的频谱效率优势,同时也为多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成为移动通信持续演进的核心驱动力。

经过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设备商和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中国的TD-LTE技术在4G时代实现了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基于LTE FDD在优质频谱分配、技术指标、技术成熟度和生态链方面的优势,LTE FDD仍然是移动通信主要的组网制式,TD-LTE标准的基站总部署量远低于LTE FDD,并仍然主要集中在国内由中国移动进行部署和经营;另一方面,我国为了抢抓5G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4G 整体建设周期也相对较短,从而进一步压缩了TD-LTE的市场空间。

公司作为央企一员,肩负着增强我国移动通信自主可控能力的责任和使命,自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技术和产业化都困难重重的自主创新之路。公司集中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与TDD技术和多天线技术领域相关的自主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之中,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广泛应用的FDD技术领域,公司一直没有余力开展大规模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失去了拓展全球市场的先发优势,导致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客户结构在5G规模商用前都没有明显改善,与当前行业内领先企业相比,市场份额的差距逐步拉大。

3、“5G引领”——TDD与多天线技术成为主流路线

进入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重点突破方向主要聚焦于增强移动宽带互联网以及面向万物互联和垂直应用的场景化技术,其中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一个最大的特征体现为上下行业务的不对称性愈加明显。一方面,从全网整体来看,移动通信基站到用户终端的流量(下行流量)越来越大,这表现在业务上就是消费者用手机浏览网页、看视频、看微信越来越多,而用户终端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流量(上行流量)并没有完全等比例增加;另一方面,特定行业应用场景从部分物联网终端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流量(上行流量)越来越大,如监控摄像机将采集到的高清视频数据通过基站上传到监控中心,而移动通信基站到物联网终端的流量(下行流量)很少。因此,不同场景下需要上下行提供的容量能够灵活匹配,才能充分发挥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

由于FDD技术路线需要两个对称的频带实现通信的功能,通常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且无法灵活调整,对频谱的要求较为苛刻。在频率越来越稀缺的今天,以公司为主推动的TDD技术通过灵活划分用于上行和下行传输的时间段长度,可以灵活适配上下行业务的不对称性,在频谱分配、资源调配灵活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更符合5G流量业务剧增且不对称的需求,因而TDD技术逐渐成为5G的主流技术路线。与 TDD技术路线相辅相成的智能天线技术,则进一步升级为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也成为业界公认的5G标志性技术,对于5G网络传输效率的持续大幅提升有着决定性的贡献。自中国在全球率先规模商用5G以来,基于领先的 TDD技术和大规模天线技术支撑,加上全球最强的产业化和网络运营能力、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等明显优势,推动中国成为全球5G时代技术和产业的引领者。

公司凭借在移动通信的深厚积累,在5G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设备节能、新型网络架构与安全、网络智能传输与管理、5G卫星互联网、峰窝高精度定位等技术方向均处于行业前列。公司于2016年推出了3.5GHz 256大规模天线技术验证样机,是业界首次发布的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天线阵列,相比于4G技术能够实现5-10倍频谱效率提升,验证了大规模天线信道信息高效反馈和多流并行传输的原理,引领大规模天线单元AAU成为5G的主导产品形态;公司研发的基带处理单元BBU、有源天线单元AAU等5G基站系统设备产品,解决了5G中频段大规模天线产品化的密集大量射频通道、大带宽、高集成度、高功放效率等核心技术难题。

在全球统一5G标准的情况下,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的 TDD技术和多天线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主流技术,与3G和4G阶段的技术背景和市场环境相比,公司长期积累的特定技术将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我国5G商用前期,公司顺利完成了工信部组织的3个阶段的5G技术试验,以及运营商组织的多期5G商用建设招标测试。其中,工信部组织的5G技术试验是全球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组织最严密的技术试验,公司在上述技术试验和招标测试中综合技术指标均排名前三,领先国外企业,充分反映出公司5G技术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在 4G中后期及5G商用进程中,公司已经补足FDD技术短板,形成“TDD+FDD”一体的成熟解决方案,随着5G网络部署向中高频段、毫米波方面演进,公司的技术优势将更加明显。

(三)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聚焦于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和演进需求,围绕运营商基站建设与无线网络覆盖的业务主线,以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组网和优化服务在内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公司面向国内外通信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网络产品,并向垂直行业客户提供4/5G行业专网通信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具备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建设和优化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及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规范化和定制化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

image.pngimage.png

1、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

移动通信网络通常可分为接入网、承载网与核心网等三部分。其中,接入网将移动终端与基站通过空中接口连接,遍布在覆盖区域的所有位置,实现设备接入和无线传输,是移动通信网络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信息联通的核心基础;承载网负责承载数据在网络节点之间的有线传输,主要以光纤光缆为传输介质;而核心网则是移动通信网络的管理中枢,负责对终端用户的认证和业务管理,以及承载网传递来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发,核心网设备通常位于运营商的大型电信机房中。

image.png

公司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接入网的网络设备业务,基站是构成接入网的基本单元。基站设备通常包含基带处理单元BBU、射频拉远单元RRU以及天馈系统等三个核心部分。其中,BBU是基站系统的信号中枢,主要负责数字信号处理和协议控制;RRU主要负责远端射频信号的处理,包括对BBU发出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中频处理、数模转换、变频、功率放大、滤波等最终传送至天馈系统进行发射,以及对来自天馈系统的模拟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接收处理;天馈系统主要由天线、馈线以及其他无源器件构成,主要作用是将来自RRU的下行无线信号通过无线电波辐射出去,接收并将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上行信号传送给射频拉远单元处理。image.png

BBU通常放置于本地或区域集中机房,通过光纤与RRU相连接,而RRU则通过射频电缆(馈线)与天线相连。为了减少信号损耗、缩减馈线的长度和成本,并使网络规划更灵活,RRU通常尽量贴近天线放置,每台BBU可以连接多套“RRU+天线”。在5G时代,大规模天线产品进一步实现RRU与天馈的一体化融合,形成AAU产品。

image.png

由于基站的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损耗和衰减,无线信号覆盖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机用户的网络体验。因此,随着移动通信产业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有网络覆盖需求的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用户对于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精准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相应的,自4G 时代开始,基站的类型被进步细分,按照覆盖半径、发射功率等,可将4/5G基站划分为宏基站、微基站、室分基站/皮基站等类型,各类基站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此外,为了实现用户对精准室内覆盖的网络需求,除了通过各类小基站实现外,还可再通过直放站、无源器件及其他设备共同组成室内分布系统,起到放大基站信号的作用,作为基站功能的延伸。

综上,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是移动通信核心关键技术与基站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服务提供。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包括各类基站内的BBU、RRU/AAU等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以基站天线为主的天馈设备、用于室内场景低成本覆盖的室分设备,以及为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打造的定制化行业专网设备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由3G到5G的演进,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产品也在持续地升级迭代。

报告期内,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产生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image.png

(1)运营商网络设备

4G的基站系统主要由BBU、RRU等系统设备以及天馈设备(基站天线)构成,实现基础的室外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以及通过各类室分设备组成室内分布系统,实现对室内场景的信号覆盖。

image.png

公司面向运营商4G基站建设的需求,可提供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和室分设备等网络设备产品系列。在4G初期,公司以开发TD-LTE系列产品为主;在4G中后期,公司开发了LTE FDD及NB-IoT产品,从而形成了覆盖TDD和FDD两种制式的完整产品线。

进入5G时代,为了满足5G网络大带宽的性能要求,引入了大规模天线技术方案,由于天线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天线与RRU重构形成一体化的有源天线单元AAU产品形态。在对网络业务容量需求中等或较低的场景,5G网络建设的初期仍采用与4G类似的“BBU+RRU+天线”的传统建设方式,未来可以通过在热点区域增加小型化基站的方式补充网络容量。

image.png

围绕运营商5G网络建设进程,公司提供的一- 系列5G接入网网络设备,也包括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和室分设备等类别。与4G时期的同类别产品相比,公司的5G系列产品的迭代演进情况主要如下:

image.png

1)系统设备

面向5G产业创新,公司自主研发并推出新一代大容量多模BBU,支持FDD/TDD 多制式及4/5G双模,可与系列化AAU、RRU等产品共同支持包括密集市区、普通城区、郊区、农村、交通线、风景区、室内在内的全场景覆盖,满足运营商集中部署运营的综合需求。具体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面向室内网络覆盖的应用场景,公司提供了5G数字化室分基站解决方案,该方案由“智慧室分Smart Das解决方案”与前传开放小站共同构成。其中,“智慧室分Smart Das解决方案”在解决可管可控、提供精准定位等服务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建网的成本;前传开放小站通过标准接口低成本实现5G基站内异厂家设备互通,可满足5G共建共享网络技术要求。

image.png

报告期内,发行人5G系统设备中TDD和FDD产品及细分产品的收入、毛利率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2)天馈设备

公司的5G天馈系列产品具有多频段、超宽频和多波束等性能优势,能够与通信运营商的4/5G 基站设备深度融合,适用于城区、郊区、农村等各类型复杂场景网路覆盖,满足4/5G基站共站和国内不同运营商5G网络共站共天线建网的需求。公司5G天馈设备主要如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报告期内,TDD/FDD融合天线收入金额及占比逐年增长,主要是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TDD/FDD 融合天线更能满足通信运营商对4/5G基站与天馈设备深度融合的需求。2021年度,FDD天线收入金额及占比增长,主要系公司中标中国移动700M天线产品集中采购项目后,中国移动当年采购较多FDD型。

3)室分设备

针对5G通信大部分采用2.6GHz 及以上的高频段,信号损耗较大的特点,公司推出了面向5G网络的专用室内覆盖系列产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高性价比5G室分解决方案应对不同室分场景的差异化建设需求。公司5G室分设备主要如下:

image.png

(2)行业专网设备及其他

从4G时代开始,部分行业在通信业务、安全、覆盖区域等有差异化的需求,行业专网建设开始兴起。4G的行业专网以用户单独建设、享有专有频段的独立专网模式为主,在独立专网模式下,行业专网与运营商网络的架构及所需通信网络设备基本相同,仅需针对不同的行业场景对其中的部分设备进行频率和环境定制化设计。在4G时代,公司已能够为石油、矿山、轨道交通等特定行业客户提供小型化核心网设备、工业网关设备等定制化设备,连同BBU、RRU、天馈等通用网络设备,为客户组建定制化的4G行业专网。

5G时代的专网建设模式包括用户独立部署的行业专网和采用融合组网模式的5G虚拟专网两种,具体如下:

1)独立部署的5G行业专网产品

独立部署的行业专网采用专有频率,与运营商网络完全物理隔离,其网络架构与5G网络类似。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矿山、油田、电力、高速铁路等领域的5G行业专网项目建设,能够为专网客户提供符合其行业特点的包括小型化核心网、基带处理单元、射频单元在内的全套5G专网设备与解决方案。

image.png

image.png

(2)行业专网设备及其他

采用融合组网模式的5G虚拟专网主要依赖于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两种重要技术。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构建“端到端”的5G虚拟网络,并且可以实现跨地域的虚拟专网形式,保障虚拟专网资源和公众网络的逻辑隔离甚至物理隔离;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可在工厂、园区等区域内构建--种独享或部分独享的虚拟网络资源。

image.png

例如,公司的“5G无线+边缘计算”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可以打造5G虚拟企业专网,以5G核心网设备、边缘计算MEC、各类定制化5G系统设备和工业智能网关设备等为核心产品,不仅可提供支持生产现场可视化、工业AR等高带宽类业务,还能提供工业协同操作、生产进度实时调度、工业自动控制等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服务于工厂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

image.png

除行业专网设备外,公司自2003年起就一-直专注于国产无线通信测试仪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仪、终端综测仪和新空口扫频仪等自研产品,获得了通信运营商等客户的高度认可。

公司行业专网设备产品的客户以各行业的政企客户为主,与高标准化的系统设备通过大批量集中采购不同,由于行业客户较为分散,在具体落地行业、应用场景、客户诉求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行业专网业务,公司需要由市场部门长期跟踪客户,与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不同行业客户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信息化、数字化的具体需求,精确分析客户现有网络和具体业务后提出针对性的定制化专网技术方案。行业专网业务往往需要深耕某几个领域的行业,只有对客户业务越了解,才能提供最合适的定制化专网技术方案。行业专网设备业务在相应的定制化专网技术方案得到客户认可后,再通过参与客户的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询比价等方式获取业务。

image.png

受4G向5G迭代演进,5G组网规模和应用技术尚未成熟的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的行业专网设备业务收入规模有所下降。长期来看,5G最大的应用领域在于超大规模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5G将更多的支持以智能制造、能源、交通、市政、医疗、教育等行业为代表的差异化需求,助推行业信息化革命,大量的企业级、行业级和政府级行业专网建设规模潜力巨大。

2、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业务

公司基于自主创新的移动通信核心关键技术,提供的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及其相关的软硬件技术是公司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基础和重要载体。与此同时,移动通信行业内任何一家国际领先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等,其完整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移动通信硬件设备,也取决于全面且高品质的无线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和运维服务。从产业链关系和业务协同的角度,移动通信技术服务是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重要的服务环节,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高度协同的关系。

因此,在移动通信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下,公司围绕自主创新研发的5G规划仿真算法、人工智能优化技术、无线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驻波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5G网络覆盖微管微缆吹缆系统(JET net)技术、室外天馈新型防水材料及工艺、复杂环境下的长距离光缆敷设方案、城市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集约化解决方案、无线网络智能测试分析优化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机房监控系统、IT化运维管理系统、创新测试技术等- - 系列移动通信专业服务类核心技术,具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智能化、规范化和定制化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助力全球通信运营商在4/5G时代实现智敏建网、智慧运营和智能运维。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主设备厂商之一,公司基本具备覆盖全国的三级服务体系和跨区域、- -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公司、代表处和技术支持中心,具备7x24小时全天候快速服务响应能力。

image.png

image.png受通信行业技术更替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5G相关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的金额及占比快速增长。

公司的移动通信--体化服务、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等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主要面向移动通信运营商客户和部分行业客户,并主要通过参与客户组织的采.购招标来获取业务。

image.png

其中,公司的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是指,围绕运营商4/5G移动通信基站及室分场景相关的组网部署需求,提供从建网规划到工程施工,网络新建或试运行阶段的网络性能测试评估改进,以及建成后的运行阶段对网络性能优化提升等一系列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业务,覆盖了运营商客户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启动及准备阶段、网络建设实施阶段以及网络建成运行阶段等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的主要环节。

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运维业务,是在网络建成运行阶段,为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机房环境、基站设备、传输线路及附属设施提供监控、巡检以及故障处理、应急保障等维护工作。

(2)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的具体内容

公司的移动通信--体化服务主要由无线网络规划、无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优化等三部分组成。报告期内,发行人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收入具体构成如下:

image.png

1)无线网络规划

无线网络规划是重要的前置服务环节,是应移动通信网络持续演进、用户不断增多及业务大规模扩展的需要进行的服务,通过对服务区域进行专业勘测,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系统设计和验证;旨在形成最优的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以及现有通信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

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服务内容是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规划咨询,通过开展售前技术分析、组网方案策划、新建站点网络勘察、传播模型校正、覆盖仿真评估、容量业务预算等技术工作,实施拟建设站点的覆盖及容量规划、站点规划选址;通过跟踪分析站点指标,完成站点的参数规划,在满足网络覆盖范围、容量要求、服务质量以及建网成本的前提下,规划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规模。

公司提供的无线网络规划服务可基于大数据技术、通信模型和精准算法,从网络的性能分析、资源消耗、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精确评估,最终输出包含用户发展预测、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等精准的网络规划方案,有针对性的指导无线网络建设。

2)无线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建设是面向国内外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勘测、工程咨询、设计、造价、施工、集成、设备安装调测等一站式的无线通信 工程建设服务,眼于为客户建立移动通信网络,公司的无线网络建设业务主要包括传输管线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基站设备安装等。

image.png

公司的无线网络建设业务最初是面向通信运营商在室内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场景下的室分设备以及基站建设中的系统设备、天馈设备安装调试需求,分别发展形成了室内分布系统工程以及基站设备安装业务;为了全方位地满足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需要,为运营商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公司的无线网络建设业务从室分覆盖场景和基站设备安装和机房配套场景出发,进一步延伸至连接基站站点的通信管道建设以及连接室分设备的传输线缆布放等技术服务环节,从而发展形成了传输管线建设业务。

3)移动网络优化

无线网络优化服务是对通信网络设备与网络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评估,以应对网络和环境变化、改善信号质量,提升终端通信用户感知,主要是对移动通信网络性能进行提升和改善,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移动通信网络价值,合理保障运营商投资收益。公司通过采集和分析网络基础信息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用户行为习惯数据、网络设备运行日志和告警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同时运用各种软、硬件技术,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佳平衡点。

公司无线网络优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新建或试运行阶段的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网络测试评估改进,以及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和持续优化,实现现网性能优化提升,具体如下:

image.png

围绕为客户打造优质的移动通信网络这一目标,无线网络规划偏重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前的建议和咨询,而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是对已建成运营的移动通信网络性能进行测试评估以及提升改善,二者与系统设备关联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与无线网络规划、无线网络优化相关的绝大部分工作,诸如网络勘察、仿真评估、环境测试、设备参数调整等,均需要围绕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开展;因而作为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提供商,开展无线网络规划、无线网络优化业务具有明显的优势。公司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服务以大数据创新技术为载体,形成了包括5G规划仿真算法、人工智能优化技术、无线网络智能测试分析优化系统等核心技术,围绕该等技术自主研发应用了4/5G无线精准规划优化系统、4/5G无线网络优化平台、4/5G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平台、基于感知的虛拟路测系统等。其中,5G多模无线路测软件、5G便携式路测软件已入围国内运营商路测仪表集中采购产品序列,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3)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

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是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包括为国内外通信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网络机房环境、基站设备、传输线路及附属设施的运行管理、例行检修及故障处理、应急保障等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如下:

image.png

与移动通信--体化服务业务相比,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是对已建成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综合维护,主要着眼于预防和处理故障,保障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稳定。

二、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及确定的依据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为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012 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17) 》,

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C3921通信系统设备制造”。结合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一网络设备制造一通信系统设备制造”行业。具体而言,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为移动通信行业。

三、竞争对手

2020年我国5G全面商用以来,公司中标我国四大通信运营商的历次无线主设备招标,并在最近一期招标中综合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具体情况如下:

image.png(二)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1、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企业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2、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企业

截至报告期末,行业内主要移动通信技术服务情况如下:

image.png

四、发行人报告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

                                   2022年1季度                                                        2021

营业总收入(元)                26.46亿                                                           56.66亿         

净利润(元)                        -1.68亿                                                            -11.84亿

扣非净利润(元)                 -2.20亿                                                             -13.26亿

发行股数 不超过68,375.00 万股

发行后总股本 不超过341 ,875.00万股

行业市盈率:29.25倍(2022.9.6数据)

同行业可比公司静态市销率估值(不扣非):1.02(中兴通讯)、4.53(通宇通讯)、7.60(盛路通信)、1.56(中贝通信)、1.34(润建股份) 去除极值3.20

同行业可比公司动态市销率估值(不扣非):0.9743(中兴通讯)、3.91(通宇通讯)、4.91(盛路通信)、2.02(中贝通信)、1.14(润建股份) 去除极值2.59

image.png

公司EPS静态不扣非:-

公司EPS静态扣非:-

公司EPS动态不扣非:-

公司EPS动态扣非:-

主营业务收入动态:56.66亿

主营业务收入静态:52.92亿

拟募集资金400,000.00万元,募集资金需要发行价5.85元,实际募集资金:206.83亿元。

募集资金用途:15G无线系统产品升级与技术演进研发项目25G行业专网与智能应用研发项目35G融合天线与新型室分设备研发项目4补充流动资金

行业市盈率预估发行价:-元,可比公司预估市销率发行价静态:5.3元,可比公司预估市销率发行价动态:4.29元。

9月发行新股数量19只。

上市首日股价20%元,44%元,流通市值:(注册制)

价格区间4.01元,最高7.60元,最低1.5082元。是否有炒作价值:无

实际发行价:6.05 元,发行流通市值41.37亿,发行总市值206.83亿.

上市首日市销率:3.9倍。行业市销率是否高估:-  可比公司市销率是否高估: 是

哥上市首日开盘价?,溢价率%?,流通市值?。

请上游主要为

中游产业包括 

注下游主要为



通信 -- 通信服务 -- 通信工程及服务

所属地域:湖北省

主营业务: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服务。
产品名称:5G系统设备 、4G系统设备 、天馈设备 、室分设备 、行业专网设备及其他 、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 、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
控股股东: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持有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51.27%)
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持有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46.14%)

 明出处关键词:

1、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1)运营商网络设备1)系统设备2)天馈设备3)室分设备(2)行业专网设备及其他

2、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业务(1)公司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综述.(2)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的具体内容1)无线网络规划2)无线网络建设3)移动网络优化(3)移动通信网络运维服务

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演变.1)1G到2G时代:GSM与CDMA之争2)3G时代:更多国家、组织积极参与制定移动通信技术标准3)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趋向统一4) 5G时代:全球统一标准(2)5G技术带来移动通信领域新的变革(3)我国5G技术发展及商业化进程1)技术标准研制与规模试验2)业务推广与正式商用2)业务推广与正式商用

2、5G移动通信标准演进及核心技术体系

1) 5G技术标准的演进1)R15技术标准及相应的5G网络性能2)R16技术标准及相应的5G网络性能(2)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体系1)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和波束赋形技术 2)高频段接入技术3)超密集组网技术技4)网络切片技术5)边缘计算技术

3、移动通信行业需求与市场容量增长情况(1)移动通信网络流量与用户数不断增长2)5G移动通信网络投资建设带来的市场需求2)海外5G网络建设的投资规模与节奏(3)5G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情况1)5G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需求增长情况2)5G面向各行业场景的应用与需求增长情况

4、移动通信行业市场与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5G技术标准和产品性能将进--步完善(2)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日益广泛(3)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凸显(4) 6G等前沿技术起步

发行公告可比公司: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京信通信、通宇通讯、摩比发展、盛路通信、信科移动、中贝通信、软件股份、润建股份

1、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企业竞争对手: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京信通信、通宇通讯、摩比发展、盛路通信、信科移动

2、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企业竞争对手:信科移动、中贝通信、软件股份、

上市首日开盘价,溢价率%,流通市值,开盘价估值

是否建议申购: 貌似带了绿鞋了,那么理论破发的概率下降了。。这东西,是跟中兴华为竞争的。想象力还是可以的。要了吧。

你是否有战略配售: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 20,019.5235 万股,占本次初始发行数量的 29.28%。

股是否有保荐公司跟投:  本次 获配股数 1,652.8925 万股

超额配售选择权股份 数量(万股)10,256.25万股

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感谢点赞+关注,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风险揭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投资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直接买卖建议,投资者须对其投资行为进行独立判断。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平安银行
工分
14.2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6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9-19 17:4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9-14 15:4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9-14 09:06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