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纳微科技:没有微球,我国生物医药一片药也无法制造!
紫禁之巅
2021-06-23 09:27:37

 卡脖子战略“芯”材料!纳微科技:如果没有微球,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一片药也无法制造出来,就连手机、电脑的显示屏也无法制造!
此外,在核酸检测、体外诊断以及核电站水处理等领域所需的微球也都依赖进口,一旦进口渠道出现断供,这些产业都将面临巨大影响,危险系数非常大。除纳微科技外,尚无以纳米微球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被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微球,恰如其名,是指尺寸很小的球形颗粒。据了解,“看上去微球就是个简单的球体,但跟芯片一样,尺寸越小精准制造难度越大,一旦尺寸降到纳米和微米级,那么所需要的技术难度也是巨大的。”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近日在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时告诉记者,此前生物制药、液晶显示以及IVD领域所用微球基本依赖进口,并且几乎在每个细分领域都被极少数外国企业高度垄断。“如果没有微球,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一片药也无法制造出来,就连手机、电脑的显示屏也无法制造。此外,在核酸检测、体外诊断以及核电站水处理等领域所需的微球也都依赖进口,一旦进口渠道出现断供,这些产业都将面临巨大影响,危险系数非常大。”江必旺表示。正是纳米微球材料在现代工业中作为基础性材料的重要性,其制备与应用被《科技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而目前国内医药分离纯化领域尚无以纳米微球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目前几乎所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纳米微球材料都由国外垄断,如用于液晶显示的间隔物硅球全世界只有日本Ubo Nitto生产;而塑胶间隔物微球由日本 Sekisui和Hayakawa垄断;用于生物制药的分离纯化介质微球以及用于分析检测的色谱柱硅胶填料微球则由欧美垄断。而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门槛高,牵涉到化学、生物、材料、化工等众多领域的交叉技术,因此想要开发不同领域应用的微球产品,还需要不同高精尖领域的紧密合作。据江必旺介绍,目前国际巨头的微球制造工艺生产出来的微球粒径分布宽,相比之下,纳微的精准制造技术可以完全按照实际需求来生产精确粒径大小且高度粒径均一性微球,因此可以提高微球的性能满足高端产品的需求。“在药物分离领域,纳米微球尺寸越小粒径越均匀,分离效率越高。使用传统方法制造的微球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筛选,选取合适尺寸的微球才能满足药物分离的需求,而使用公司的精准制造技术则可以直接控制纳米微球的粒径,生产出的微球90%可以直接使用,因此在生产制造成本上就具有较高的优势。”江必旺告诉记者。

纳微科技(688690)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微球品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中国“芯”材料。公司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合作,突破了微球精准制备的技术难题,实现对微球材料粒径、孔径及表面性能的精准调控,成功将产品应用于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众多领域,打破了国外领先企业长期以来的技术和产品垄断,加快了高性能色谱填料和间隔物微球的国产化速度,推动了国产自主研发产 品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进程。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材料,其制备与应用被《科技日报》列为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 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门学科专业知识与前沿科技,门槛与壁垒较高。长期以来,我国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或有机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 /层析介质微球等核心材料基本依赖进口,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限制了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可替代进口产品的高性能国产化微球材料具有巨大市场潜力。通过持续十余年的跨领域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产品积累,纳微科技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体系,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 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产品打破了生物医药及平板显示等领域关键材料长期由国外厂商垄断的竞争格局,对外已推广至欧洲、美国、韩国等发达市场。公司紧跟国家政策 导向,已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 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 知名药企形成合作关系,助力关键材料进口替代、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使用效率及产业附加值作出重要贡献。

公司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 6654万元,同比增长 161%;实现净利润 2205万元,同比增长497%。预计2021 年 1-6 月实现营业收入 14200 万元至 15600 万元,较 2020 年 1-6 月增长81%-99%;预计 2021 年 1-6 月实现净利润 4900万元至 5400万元,较2020 年 1-6 月增长 105%-126%。行业竞争格局,GE Healthcare、Tosoh、Bio-Rad、日本 Osaka Soda、Fuji及瑞典Kromasil。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凯莱英
S
纳微科技
工分
9.7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6-24 08:19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源富贵
    春风吹又生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1-06-23 12:43
    谢老师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