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智能控制器分析(上)
很玩美
2021-06-23 20:47:59

全文3500+字,可以收藏起来再读,当个了解该行业的工具贴。

此文为上篇,中下后续发出。

文章根据公开信息撰写,仅供本人记录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什么是智能控制器?
智能控制器是为了实现特定指令用途而设计的计算器单元,顾名思义就是智能化控制着某种电子机器设备的一种配件,简单来说就是只会执行处理简单命令的一台小电脑。

其中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主要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磁炉、洗碗机、电饭煲、电水煲、油烟机、咖啡机、微波炉、电炸锅、热水器、雪糕机、干衣机等产品的智能控制器,主要用于居民家庭内部制冷制热、清洁洗涤、食品处理、环境调控的家用电器控制。

电动工具智能控制器主要包括电动真空仪、打磨机、工业吸尘器、搅拌机、电动剪切机、开罐器、农用电动机械等产品的智能控制器,主要用于由交流市电提供能源,驱动电机或泵体产生各类机械运动,实现相应使用功能的小型工具设备。

此外还有汽车电子,健康护理产品,智能建筑及家居等分类,后面会一一展开来讲

2.行业上下游
智能控制器上下游都非常分散,上游对应集成电路,MOSFET(一种电子元件), PCB(印制电路板), 电阻电容, 下游对应各类智能应用场景。

而其中智能控制器厂商根据下游客户应用场景需求对应的产品功能需求选择上有原材料供应(汽车智能控制器与洗衣机智能控制器所需的原材料,比例都有所不同。 整个行业的多样性导致了中游对于下游客户的竞争并不激烈,因为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进而导致了智能控制器行业在国内并没有形成行业龙头,几个较大的上市公司营收规模都在百亿以下(2020)。


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行业,据$和尔泰,$拓邦股份,$振邦智能2020年报公布,智能控制电子行业中原材料占成本85%左右。因此上游行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情况对本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电子元器件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工艺日趋成熟,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部件通用化程度高,国内外厂商多,主要采取经销渠道方式销售,市场竞争充分,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生产厂商众多,拥有配套、物流及成本优势,产品种类齐全,市场供给充足,有利于本行业原材料选型及产品性能、质量的提升。

再看看下游,本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下游终端产品渗透率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到本行业的市场前景与研发方向。目前来看下游各行业均有非常明显的增量和智能化的需求。暂时不必担忧其成长性

3.行业空间发展趋势
先讲第一性原理的底层逻辑,后上数据。

行业专业化分工

智能控制器行业是一个外包性质的研发制作行业,其景气度依赖于下游产品的畅销程度。早期都由下游终端整机厂商自行生产其产品的智能控制器, 由于智能控制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多的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智能控制器的研发成本和制造复杂成本的提升使其逐渐细分出来。西门子、GE、伊莱克斯、惠而浦率先走出专业化细分道路,将智能控制器研发及制作外包给专业厂商,形成专业化分工格局,自身主打钻研品牌战略。

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专业化分工(division of labor)的必然结果。但下游应用行业中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自行生产智能控制器的思路,然而长期来看,专业的第三方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有大量的研发和技术团队投入和更大的规模,相较于终端整机厂拥有技术以及规模优势,不但能通过规模效应占领单位成本,还具有更强的上游议价能力使原材料成本更低。

节省能源与智能化

第二点必然因素为智能控制的核心功能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高使用精度,效率,以及智能化。 这一点就不必过多赘叙,从经历由机械化时代向电子化时代的转变,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开启,使得电子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智能控制器对于终端整机的能耗优化是巨大的。(聪明的空调将更加精确的计算并执行什么时候该加大风力,降低温度,待机)

了解了底层逻辑,咱们看看全球和中国智能控制器的行业空间数据

数据以及预测

可以看到智能控制器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而国内市场也达到万亿人民币。从2013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5%,客观来讲并不性感但目前看拥有长期稳定增长的逻辑: 随着智能化需求的增长, 一方面智能控制器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各应用领域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智能控制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控制器向复杂化发展, 智能控制器自身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高科技含量的控制器单价有望持续提升。可以确定行业将长期持续稳定的量价齐升的行业增长。

对比上面两图会发现,国内控制器企业的近5年营收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增长速度,原因是国内智能控制器市场集中度非常低。2019年,我国规模较大(收入超过10亿)的智能控制器企业,如$和而泰、$拓邦股份、$朗科智能、$和晶科技四家A股上市公司在电子智能控制器市场收入分别达到了36.49亿元、40.99亿元、14.01亿元、14.62亿元。然而,这四家企业的收入在我国电子智能控制器市场却不足1%。市场极度分散。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高端智能控制器市场收到国外企业把控侵占,下节我们将会提到

智能控制器行业竞争现状
这里先简单分析一下国内外各大智能控制器厂商以及整体局势,后面会详细分析国内控制器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方向。我们从不同角度划分一下

按照生产厂商,目前参与智能控制器生产的厂商可以分为这三类

第一类是终端整机厂商生产,现阶段仍有大量的终端整机厂商选择自己生产智能控制器。如上文提到,由于智能控制器行业专业度的提升,整机厂商将花费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成本在上面,此时外包将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毕竟终端整机的品牌战略常常才是制胜的法宝。但不得不考虑的是这个行业的外包渗透率最终能达到什么位置。

第二类是电子产品代工厂,现阶段电子产品代工厂,也就是EMS也占有部分的市场份额。EMS主要提供制造智能控制器的服务,并不提供研发以及生产方案。其劣势在于研发与设计能力偏弱,对电子智能控制器的制造工艺专业化不足,而OEM的毛利较低,在专业化分工趋势下,已经逐渐缺乏竞争力。

第三类为专业的第三方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OEM到ODM到JDM)。此类厂商已逐渐转型为提供完整的一条龙服务。整机厂商只需要提供需求,产品设计到生产均由控制器企业负责完成。同时,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丰富化,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也更加复杂化,如随着物联网兴起,需要增加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信息交互,给智能控制器赋予了更大的价值量。

现在竞争主要存在于第一类和第三类中,而其外包渗透率未来情况

按照规模和技术研发实力,全球所有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可以划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欧美的大规模专业电子智能控制器制造商,比如英国英维斯、德国代傲等。这些厂商具备品牌、资金、管理与技术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他们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产业转移,成本偏高、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反馈偏慢等弱点,其主流供应商地位近年有所下降,但目前在细分领域中的高端市场仍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中等规模的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它们具备独立开发并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水平,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如全球化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企业,伟创力、金宝通等,以及国内大部分专业第三方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和而泰、拓邦股份、和晶科技、英唐智控以及朗科智能等都处于此类。

全球化EMS企业的优势同样在于品牌、资金、管理方面,且产品成本较第一类企业偏低。但劣势在于研发与设计能力偏弱,对电子智能控制器的制造工艺专业化不足,且市场与客户反馈偏慢。

而国内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国际化供应商新兴力量,与第一类企业相比,通过地缘因素充分整合国内的综合电子供应链优势,市场反应速度快,且具备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而且,由于国内电子智能控制器企业多为专业厂商,又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基于专业产品经验的工艺制造能力,因此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优势明显。目前,成本与技术两大强力优势使得他们在全球电子智能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攀升。

剩下第三类则是小规模的厂商。这类厂商主要从事技术简单、客户多的小型电器控制领域,技术和研发能力都有限,且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最容易遭受市场波动以及行业洗牌、整合。

总体而言,虽然我国电子智能控制器已经形成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并且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攀升,但截至现在并还没有诞生出巨型公司。

一点自己的主观想法:我更愿意将智能控制器整个行业细分开来,分为几个占比较大的板块:汽车电子23%,家用电器13.2%,电动工具设备11.8%,智能家居10%,健康护理3.5% 来看。 这5项业务占了市场的61%的份额,而剩余的下游应用分类多而杂。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和产品要求高度区别化,并且可能在以后越来越差异化,这将导致智能控制器产品难以标准化,使得难以形成整个行业的龙头。所以切记不可因为万亿市场这个噱头而对行业中的大公司给予过高的估值。然而将其划分为5个细分板块后,因为产品发展趋于一致,不排除会产生各自板块的龙头的可能。当然这只是目前的短见,切不可作为最终投资逻辑使用。

写到这里,想要预测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格局,是否会出现龙头,就需要仔细参考国外(欧美)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历史,且其现存龙头公司的壁垒情况,中国企业能否在与他们的竞争中胜出?这些问题咱们下一章深度研究。

此文为行研开篇,关注俺,
看后续全球智能控制器发展历史,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
引用:万联证券,渤海证券,华创证券,中信证券

@今日话题   $拓邦股份(SZ002139)$   $和而泰(SZ002402)$   $振邦智能(SZ003028)$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拓邦股份
工分
1.8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