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稀土指标配额落地,终端需求扰动几何?
发现牛股
中线波段的散户
2023-03-27 15:06:24

 2023年第一批稀土总量控制指标落地:据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公告,2023年第- -批稀土开采指标为12万吨,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为11.5万吨。此次开采、冶炼分离指标同比2022年第一批指标分别增长19.0%、18.3%,在经历了2022年第二批指标增速提升后重新回归至往年20%左右的增速水平;

  轻稀土、中重稀土指标增速分化:此次轻稀土矿开采指标达10.9万吨(同比+22.1%6),其中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分别占比74.2%、25.8%;中重稀:土矿开采指标达1.09万吨(同比4.8%6),其中中国稀土、厦门钨业、广东稀土集团分别占比67.9%、18.0%和14.1%。轻稀土矿开采指标增速显著高于中重稀土,该增速分化或导致轻、重稀土价格走势形成分化。- -方面该指标增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轻稀土产品的终端需求高景气,另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中重稀士的供应管控意图更明显,需维护中重稀土的稀缺性;

  特斯拉宣布将采用无稀土永磁电机: 2023年3月2日,特斯拉在投资者日活动上表示其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复杂性和成本。该讯息对稀士永磁材料的新能源车需求端预期冲击较大,稀土永磁板块受悲观预期影响而股价承压,稀土价格也受预期影响于3月迅速回落,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截至3月24日,镨钕金属、镨钕氧化物及镝铁合金现货均价分别较3月2日下降15.9%、15.8%和4.2%;

  新型电机路线替代可行性:特斯拉有可能会采用“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路线来实现无稀土化,该电机由同步磁阻电机发展而来,其选材包括铁氧体和硅钢。与当前主流的钕铁硼永磁同步电机相对比,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体积和质量更大、整体损耗更大、能效偏低,且降本空间有限,因此特斯拉此举更多是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由于当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仍需在降低损耗与温升、提升功率密度、降低故障率等核心技术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耗费较长时间;

  对特斯拉此次事件的观点:特斯拉下一代永磁电机在新能源车驱动电机中的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因此钕铁硼的实物量需求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显现对国内钕铁硼生产企业来说,海外新能源车订单在中短期内扰动有限,而国内新能源车企订单基本不受影响。当前各大头部钕铁硼厂商均已和下游新能源车企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合同,因此稀土价格的下跌及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反应主要是悲观预期带来的负反馈。待市场对电机技术路线变更的担忧缓解后,上游稀土及稀土永磁材料板块的整体估值有望随悲观预期纠偏而回归;

  投资建议:从无序开采到合理管控,从稀土原料产品批量出口到稀土进口量的逐步提升,中国在稀土行业的身份不再只是最大的稀士资源出口国,也转变为稀土消费大国,这背后是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节能减排领域的需求高速增长的结果。我国稀士产业链上遊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相关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工信部指标配额持续增量,建议关注:中国稀土、北方稀土、广晟有色和厦广]钨业;受益于钕铁硼礅材终端应用的高景气度,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环节在稀土产业链中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建议关注:金力永磁、中科三环和宁波韵升。

  风险提示:.上游稀士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建高性能钕铁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技术路线变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稀土
S
金力永磁
S
中科三环
S
宁波韵升
工分
9.4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韭研疯评
    只买龙头的站岗小能手
    只看TA
    2023-03-27 20:22
    稀土起不来的,现在没人看了,所以也没人回复,看你码字不易,我就给你回复个吧。。。但不代表认可这些股,市场资金也不认可,现在市场就做人工智能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君子好逑
    一卖就涨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3-03-27 23:29
    辛苦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3-27 21:27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3-27 20:50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