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688272,我在百亿等着你
小小韭菜99
2021-11-24 18:50:12
首创机械军工富吉瑞调研纪要1123

1、 背景介绍
1)公司的创始人团队:来自中电科十一所,2011年创立公司。
2)主要产品:红外热成像设备(制冷与非制冷),包括机芯、红外热成像仪、光电系统。
3)军品的业务模式:配合客户,即总体单位参与军方招标,公司军品配套给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加工生产成最终产品销售给军方。公司参与军工厂招标,不会直接参与军方招标,不想和客户形成竞争关系。
4)20年军工收入将近80%,今年会有下降,来自民品增加+陆军采购减少。

2、军用红外行业格局?
1)行业过去以国有单位为主,各大军工集团会有自己的光电公司,收入在3、5十亿。
2)民营企业,比较久的是高德红外、大立科技、飒特;比较新的就是睿创微纳、上海热像、兆盛和我们。过去疫情之前高德红外10个亿,大立和久之洋3、5亿收入,现在他们也会参与军方招标,和科研院所合作、竞争。
3)国际的话最大就是美国Flir公司,年销售10亿美金以上。这个行业,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竞争力还是在各大军工集团下属,占主要市场。

3、红外成像技术发展情况?
1)探测器被认为是核心技术,二战以后就需要制冷机用来夜视,90年代以后有非制冷的,2000年前后进入到国内。
2)探测器有两种技术路线:多晶硅(法国)和氧化钒(美国),霍尼韦尔氧化钒专利2019年到期。国内高德、海康、广微、睿创技术都来源于这,这块还是芯片产品,需要比较大的资产投资。实际康拓红外不是做成像产品的,是用点源探测器来探测温度,不是同行。
3)不同于白光,红外探测器需要基于环境动态调整参数,用好探测器比较复杂,包括后面图像数据、软硬件、光学都是制约性能的关键。最终提供一个完整的成像,图像情况除了探测器光电转换,也和后面处理有关,其实类似照相机。对于中游企业来说,发展图像处理、软硬件技术很重要。

4、国内光电转换、图像处理水平?
1)探测器水平:最早是13年左右,国内就是广微一家,制造就是十一所和211。现在大家的性能水平都在提升,距离国外同档次产品越来越接近,价格稍微低一点,性价比比较高。
2)图像处理光学:高德、久之洋包括我们,从军品竞标来看,水平比较接近。过去我们参加军品竞标,都取得了第一第二的成绩。有几个案例我们用的探测器可能稍微差一点,但是通过我们后端图像处理等进行了技术弥补,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3)我们采购探测器,制冷用高德、二一一,一些新的厂家;非制冷,海康、广微、高德我们都在用。谁的探测器适合产品、性价比比较好,我们就会选择。探测器作为上游关键技术,我们不准备走上全产业链格局。

5、我们从体制内客户购买了探测器,做成终端产品后给体制内供货?
1)合并之后都是兵器工业集团,但实际兵器工业集团下面有好几个子集团,子集团下面又有各个研究所,每个实体都是独立单位。包括我们最大的供应商广微现在也不归属于兵器集团,实际对我们采购和销售没有必然联系或影响。
2)军方和总体单位并不关心具体用谁的探测器或探测器技术指标,更关注的是战术指标,比如作用距离、视场等,不关注具体使用哪家产品。

6、高德、大立三季报业绩有压力,是陆军采购的关系,后续的采购节奏呢?
1)肯定有关系,十四五一年,陆军没有太多订货动作,还是延续十三五末递延的订单。
2)整个装备计划据我们了解12月出,现在陆续开展竞标,总体计划今年12月开展。12月会做一个十四五整体的计划进度,整体计划以后会有一个招标采购计划落地。

7、在军方采购这块,我们和高德是否构成竞争?
1)我们不做军方终端市场投标,不和高德直接竞争,我们客户与高德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2)现在我们做单兵装备,弹上、枪上都有。参与投标的其实不限于兵器工业集团,包括中船、航天,民企都会参与。

8、未来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支撑?
布局就是军品和民品两块。
1)军品:沿着现有路线,行业内配套的方式。上市之前是给兵器工业集团K0001配套,一年拿了1、2亿合同;我们希望在其他军工单位,兵器装备集团、航空,每个集团找到一个类似K0001的主要客户,这样的话,军品增长会比较大。
2)民品:看好工业检测、测温领域,专门成立洛阳子公司,也是募投项目之一来做。

9、军品合作的产品都到了怎样的阶段?
1)不同项目产品阶段不同,五五九目前合作有几十项、几十个型号的产品,军品还是会受到周期影响。不是每一个产品都会产生大规模订货,和军方发展思路相关。
2)过去军方做定型,现在基本竞标以后鉴定,不走定型,会更快。现在技术发展比较块,定型流程走完产品就不太先进了。现在一线部队对产品有比较大的发言权,所以采取鉴定方式,先试采购一些,根据试用结果决定后续订货。

10、民品市场空间有多大?
1)测温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电力巡检标准设备,是一个稳定市场,一年有几个亿采购。
2)气体检测是相对新兴的产品,在19/20年国家发了治理voc乙烷类气体文件,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我们还没有对容量进行测算。
3)今年就会有电网、管道的收入,2020年还没有这块市场收入。

11、军品竞标会遇到谁?
分两个层次,军工厂竞标和军方竞标。
1)各大军工厂竞标,即厂标、总体单位打算用谁,一般睿创、高德;高德自己也投标,与用户有竞争,睿创慢慢也自己投标。
2)第二个层面,和总体单位合作成功,一起参与军方投标,厂家就比较多。十一所、二一一、兵器、兵工这些传统兵工厂;另一方面高德、大立、睿创都会去。

12、我们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样的发展路径达到高德、睿创这样收入和市值体量水平?
1)我们从创立到上市一共融资8000多万,现在采取的中游发展思路,也是比较少的投入、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我们基本是靠自有资金、经营现金流滚动发展,这样发展相对慢一些,但是走的更稳一些。
2)我们的行业定位,给军工单位配套补充,是适合民营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合适定位。募投项目全部投向设备、人员、租用场地,发展业务,而不是购买房地产和固定资产。

13、和同业睿创、高德技术对比,规模和利润率水平有差距的原因在哪?
1)技术上没有差距,甚至有一定优势,我们在上市反馈回复中有详细说明。
2)大家发展的历程不一样,我们从11年50万元的起点做到现在,中间融资也比较少。关于毛利率,我们的毛利率应该是制造业正常水平,从总体单位角度看也是这样。

14、我们创始人都是十一所过来的,十一所有多少体量,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收入?
1)十一所全所去年30多亿,两大块,一个是红外、一个是激光。各大军工集团做光电的所/工厂基本是3、5十亿水平,二一一可能还要大一些,兵器企业在陆军装备有先天优势。
2)我们和十一所没有业务关系,离职员工企业不能和原单位做交易。K0001是五五九,是兵器工业集团下面光电集团的工厂,过去微光为主。他们没有做过红外,在整机可靠性、人体工学设计、生产能力强,我们的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

15、除了五五九以外,还有其他军工客户进展吗?
1)在兵器、兵装客户都在推进,包括中国电科。五五九去年占我们收入的60-70%,今年没有这么高。实际上我们每一次竞标都配合多家企业,前六名3-4家都是我们,当然最后中标只有1家。正好这两次拿下的是五五九,就显示某一年的销售收入比较大,实际我们合作的不只是五五九。
2)提供核心组件产品的就是我们、高德、睿创,基本就是我们三家。像久之洋、高德可能也找个马甲。总体单位越来越关注整机,而非部件性能,他们研发团队没有这块投入,更愿意和我们这样的中游企业合作。

16、军方对红外产品需求增速的判断?
1)具体没算,肯定会增长。像十二五以前军队不以作战为目的,十三五订货量就大了很多,面向全军装备的趋势。
2)未来增长会比较大,相应控制成本要求高,同一型号来说一般最多采购3家。

17、产品价值量?
1)探测器和机芯是电子产品、降价快;镜头是锗、不好降价;越高端的产品中芯片的成本占比在下降。镜头我们自己设计、装配,镜片加工外协。
2)军品上产值制冷多(价格3、5十万起步),非制冷数量多(价格3、5万)。
3)红光和白光不同,筛选目标跟踪区域不能有盲点,是很高的筛选区域,技术难度高的话价值量大。
4)现在产品都在往多功能发展,从单纯成像设备,到高附加值。像我们19年中标的多功能手持设备,带GPS、电子罗盘、语音、数传功能等。

18、国内采购为主,军贸这块?
会有军贸,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都是境内;因为集中大量采购,其实不会知道终端流向。

19、前一阵子发了陆军装备采购倡议书,对我们军用红外这块,尤其价格是什么影响?
采购批量上来以后,肯定成本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红外热像仪十几万,现在非制冷的几万,下降很多。

20、产品生命周期?
从装备发展角度,每五年会有一个变化。从装备本身角度,非制冷设备是10万小时10年寿命,制冷设备是8000小时1年寿命。

21、光电系统和工业检测的情况?
1)光电系统主要是民品高端市场做监测用,在军品上也在推进,主要是防空无人机这块,是一个新的领域。
2)洛阳项目工业检测是未来民品发展重心,前期已经做了一些研发工作,已经有部分销售收入。完全达产按照募投计划需要3年。

22、产能与募投项目?
1)募投项目中,机芯产能:整机产能是1:10的关系。洛阳工业检测项目提供整机规划,不会做机芯,气体检测产品是制冷型的,价格比较高。
2)北京这边也在做产能扩充。军品、民品是同一种技术、同一种产品,差别只在特定检验工序,不会有大差距。尤其我们做组件,差异更小,整机差异会大一点。
3)扩产是相对容易的,我们的生产以装配、调配、测试为主。公司整体人员也不是特别多,人均销售收入200万水平,同行可能就100万、几十万。
4)不同项目之间毛利率差别大,取决于定制化成分、因项目而异。一般是不低于40%的毛利率空间。

23、全产业链VS中游发展路线?
1)是专业分工的问题,做全产业链、做芯片肯定是重资产投入,不适合我们。我们愿意把中游应用、光学技术、软件硬件做深做透,没有改变这一定位的打算。
2)我们的核心技术:探测器的驱动技术(软件+硬件),图像处理技术(软件为主,包含硬件、机械和光学),工业检测气体探测技术。软件占比比较大,实现比较好的图像处理需要光电配合。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ST富吉
工分
14.9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11-25 13:30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