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光线传媒业绩交流会纪要0505-中国版漫威宇宙横空出世
逻辑在线
一路向北的机构
2023-05-05 23:16:48
嘉宾: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
时间:2023/5/5
Q:公司新动画电影厂牌光线动画目前团队建设情况?中国神话宇宙未来体系化、系列化开发的具体规划如何?预计未来动画电影每年产出数量?
A:光线动画是去年成立的全资电影厂牌,致力于制作优质电影,光线动画更倾向于推进中国神话宇宙系列电影开发。目前光线动画人员构成:1)创意开发人员20人左右,构建了中国神话世界观,并依托其开发电影;2)光线动画制作人员20人左右,未来总规划超过200人。每年生产1-2部动画电影的较大动画制作团队(完全公司内部的团队),目前在参与《红孩儿》的制作。明年团队会组建完成,形成每年一部以上的生产能力。中国神话系列动画电影数量约几十部,时间几十年;第一部电影是《红孩儿》,在前期剧本和形象开发阶段。
Q:公司目前在IP衍生开发方面的规划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最大化优质IP价值?
A:公司在IP衍生品开发方面并没有激进的推进,因为IP还在早期,没到大规模开发衍生品时机,公司想保护这些IP。整体的衍生品市场也有待成熟。未来随着动画电影、动画剧集的制作、新IP的不断涌现等,市场会被带热,但还需要一点时间。
公司项目本身的开发制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大鱼海棠2》在前期制作中,《姜子牙2》在剧本开发之中,《哪吒2》在中期制作中(预计明年上映)。此外,也有新IP在制作中,《小倩》位于中期制作,明年上映;《相思》早期制作;《朔风》中期制作;《红孩儿》早中期制作;《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前期策划;《去你的岛》前期策划。保证公司未来每年有2-3部动画电影可以上映。公司IP比较丰富,除了神话系列,还有现代奇幻、科幻动漫电影的规划的等。
Q:生成式AI技术将在影片中起到哪些作用,制作周期有望缩短到什么程度?
A:AI在动画电影制作中的运用目前还在探索和实验阶段,现在不能准确评估对制作效率提升的程度。我个人估算,在制作中期阶段,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使用的熟练,可以带来50%的效率提升。对整个动画电影来说,效率可能可以提升30%左右。前期内容的搜集和整理、形象的设计、中期制作的某些环节、声音、灯光、故事板、以及动画背景、配角等都有应用前景。但核心的人物、故事需要人工完成,AI不是无所不能的,不能代替人的智慧和劳动。未来会用AI的人会取代不能用AI的,但AI本身不会替代人工。光线希望成为先行先试者,公司已经把AI放在制作流程中。但公司也比较小心谨慎,不能忽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
Q:如何展望全年电影行业表现?产能恢复预期?
A:19年电影票房640亿,创历史新高;预估今年有机会恢复到80%左右,大盘在500-550亿之间,电影市场快速恢复。春节档展现潜力,可以期待暑期、十一、贺岁档等重要档期,随着重要影片上映,市场有更大的恢复性增长。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有竞争力的影片在等待上映,市场供给较好,和前几年疫情延期上映+审查积压等有关,目前影片释放出来,因此内容供给较好。
光线有充分准备,春节上映4部影片,五一上映《这么多年》(预计票房3亿+),5-6月上映《我经过风暴》、630上映《透明侠侣》、714《茶啊二中》(喜剧动画电影)、《大雨》也会在暑期上映。制作较大的《坚如磐石》《扫黑拨云见日》也在年内择期上映。此外,《草木人间》《本色》等也具备上映条件。今年会有超过10部影片上映(12-15部),是历史新高。
Q:国内动画电影和海外差距?未来如何提升整体水平?
A:动画电影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和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国际,比如《深海》技术达到了同类电影都没有的高度(水墨粒子),国际领先。二维动画和日本有差距。日本一直重点发展二维动画,中国二维动画也在迅速改善,且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大鱼海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来看,中国动画制作水平并不差于国际水平,但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光线制作的动画片在技术水平上会接近或者达到国际的水平,在某些局部会超越国际水准。
Q:公司打造中国神话宇宙系列时如何进行影片串联?
A:现在这个问题比较早。但公司在规划时,也重点探讨了该问题,神话宇宙会先有单个的英雄形象,类似于漫威早期的单个形象。走到第二步才有英雄的集结。后年神话宇宙第一个作品可能会出现,此外相关的英雄人物(哪吒、姜子牙等)也可能会成为联盟的一部分,单个英雄的培育已经埋下伏笔。当有3-4个英雄才有集结的可能性,每个英雄都需要系列动画电影做铺垫。此外,单个英雄也可能会带出英雄联盟中某些次要角色。总而言之,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公司都不会落下。
Q:AI技术的引入是头部企业优先享受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是更多的降低了行业门槛,从而使得未来行业竞争加剧?AI对于动画电影未来降本幅度、效率提高幅度?
A: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一方面,头部公司会用AI提高效率,甚至代替人工的环节。另一方面,也会给小型的公司发展机会。但目前都还替代不了人的智慧和创作性,对行业来讲不是威胁是机会。大公司也需要小公司的冲劲和创新精神,小公司也可以利用AI技术进入新的环节,对行业帮助很大。
动画而言,AI对中期制作帮助最大,假以时日有50%效率提升,但看到成果需要时间。全流程看,AI可以提升30%的效率。可以缩短制作周期,之前一年上映2部,未来可以是3部甚至更多。
Q:如何看待电影票房的长期空间?未来市场的扩大和份额提升哪个是主趋势?
A: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趋势。一方面,空间会扩大,原先预想长期电影票房会过千亿,趋势不会改变,虽然受到疫情+短视频等行业的冲击使得电影观众分化。但随着电影内容质量提升,观众的热情会重新被吸引,票房有扩大空间,但速度会比之前预想的慢一些。另一方面,原先电影市场处于发展早期,有很多新创的公司,生产出大量竞争力不够强的项目。未来随着行业成熟、竞争加剧,份额会向头部公司、有竞争力、有创新的公司集中,头部公司的份额会更大。
光线过去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在某些年份份额很高,也验证了这一趋势。
Q:如何看进口片恢复的影响?
A:过去几年进口片的影响在减弱,但今年进口片全球同步上映+品质提升使得对市场影响会更大。但国内影片的质量也在提升,目前不害怕与进口片竞争,我个人判断国产片的市场份额会远大于进口影片,未来国产片可以保持60%左右的份额。一方面,进口片可以提高观众的热情,另一方面国产影片也有生存空间。
Q:如何看待电影的工业化和项目品质之间的平衡?
A:个人不认为电影是可以工业化生成的,工业化生成的内容缺少个性、缺乏独特风格、缺乏创新,过于程序化、快餐化,使得竞争力不强。个人认为,工业化更多体现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提高工业化标准,是具体制作环节技术先进程度和制作效率的提升。但不能把工业化当作整个电影项目的追求目标。
光线内部对创意的发起、剧本、主创人员选择等阶段会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判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作环节提高制作标准,利用最新技术,使得观影感受更好。因此,工业化是有限的工业化,是制作环节的工业化,不是整体的工业化。
Q:如何看待头部内容集中效应现象?
A:现在确实有票房过于向某些档期、某些影片集中的现象,这不是很良性的现象。理想的是在平时也有持续稳定的票房表现,同时可以容纳更多风格和题材、更多大小不同投资规模影片的出现,而不是只有5%-10%的影片盈利,这不是好现象。公司在中小成本影片、探索性创新性影片在做自己的努力,比如五一档小成本影片《这么多年》实现盈利(五一档大概只有前三部影片盈利)。
Q:为什么动画电影行业有稳定产能的公司不多?
A:1)动画电影制作周期过长,高质量动画电影平均制作周期达4-5年,很多制作周期更长,限制了行业产能,主要卡住中期制作环节。2)动画电影的人才极度短缺,尤其是动画导演。公司花很多时间寻找合适的动画电影的导演,动画电影导演要求比较高。真人电影很多环节会得益于其他人才的帮助(摄影、演员等),但动画导演需要了解每一个环节,别人很难代替;并且动画电影数量较小,导演锻炼机会不多,成长速度比较慢。其他环节也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状况。3)动画电影以往的市场效益不理想,不利于吸引投资。每年投向动画电影的资金和项目很少。中低成本的低幼动画水准偏低,对市场吸引力不够,也使得对动画电影的投资更犹豫,需要投资实力和对动画电影的深刻了解。今年起有电影公司开始关注动画电影,未来几年情况会有好转。
Q:如何看待电影成本的提升,是否是提高影片风险?
A:是的,目前很多大影片制作的规模达到了国际比较高的水准(比如1.5亿-2亿美金),此外中小影片的制作成本也在上升,因为参与制作的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上升,因此成本的上涨速度远远快于票房增长速度,预估行业只有10%不到的影片盈利,主要是大投资影片盈利,腰部以后影片基本都不赚钱。我们需要控制影片成本的过快上涨,同时让中小成本的影片更有竞争力,如果未来赚钱的影片比例达到20%-30%,市场状况会改善很多;同时也要提升影片在其他渠道收入(互联网版权、线下渠道版权等),提升IP授权能力和价格、衍生品的开发等。长期看,如果未来50%的影片不亏损是更平衡的状况。
Q:如何看到短视频、线下娱乐等对电影市场影响?公司是否会加大艺人规模?
A:目前短视频和线下娱乐对电影票房产生较大冲击,而电影票房是电影行业目前为止最主要的收入的来源,其他环节的收入太少,因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影响了电影版权销售价格。要扭转需要:1)提升电影品质和吸引力,抓住自身独特性;2)注重开发除票房之外的收入来源。相信电影行业会在竞争中逐渐找到出路。
目前签约了30个左右艺人(都是新人),公司不断推动艺人成长,有些有不错的表现(任敏、丁禹兮等),还有新人在快速成长中,也给公司带来一定收入。光线做艺人的核心思路不是看重分成收入,而是希望打造有影响力的艺人,从而获得更多外部项目合作、发行机会。同时,自己培养的艺人稳定性较好,使得自己的电影有较稳定的艺人来源。未来会继续沿着这条路去拓展。
Q:如何考虑动画产业的出海战略?
A:目前中国电影出口不是很理想,还需要时间。比如中国制造声誉更好,审查观念和国际接轨等。此外,游戏在意识形态方面更弱一些,电影意识形态色彩比较重,因此在出口方面挑战更大。动画电影作为更加通用的电影语言,可能先于真人电影走向国际。现在做得不够好,有待开发,希望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改变这一状况。
Q:如何看待国内外对AI不同的看法?
A:最大的担心是AI被资本操纵,成本资本的工具。AI有剽窃、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AI取代人工之后产品的创造性减弱。这些担心是有道理的,但又不需要过度担心。AI是工具,任何工具出来之后都会面临同样的质疑,但长期都推动了人类的进步,AI也是类似,且推动力更大。所以要拥抱AI,同时避免负面的作用,要重视人类自身的价值。
Q:如何看到国内主要版权采购平台的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A:过去几年平台自身也遇到困难,同时电影市场供给短缺。国内要求在电影局备案的影片如果没有经过院线的放映,就不能够把版权卖给互联网的平台,这也是过去在互联网平台看到电影数量有限的原因。此外,购买电影版权的价格在过去也受到限制,整体价格偏低,限制有所改善。有些电影突破了原有的限价,有单片溢价。趋势看,电影版权价格有提升空间,未来随着竞争可能会出现拿独家版权的情况,可能会打破原有限价。
Q:扬州业务的最新进展以及公司长远规划?
A:一期在收尾阶段,今年下半年将交付使用;二期在准备中。两期完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以摄影棚为主的电影制作基地。摄影棚面积国内领先,扬州基地建立水准在全世界领先,包括棚宽高、配置标准都领先。叠加扬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便利交通+文化基础,未来扬州可能成为国内最大的棚内摄影基地,一期的竞争力已有体现。目前公司在为基地做软件方面的准备,包括在长三角地区的拍摄服务、影视公司的运营服务等。此外,也推动扬州当地出台比较好的促进影视行业发展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影视企业在扬州基地开展工作。扬州基地外景也会采取全新的思路建设。
长期看,扬州基地一方面是世界领先的制作基地;同时也具备发展成文旅基地的条件,用拍摄带动影视行业发展,再带动旅游、文化等发展(类似于环球影城)。今年下半年初步预定了大规模的制作项目,涉及内景和外景,扬州基地是吸收了新技术和新运营理念的成果。
Q:如何看网剧行业?
A:目前主要是定制剧模式,毛利率在10%-20%之间,比较低。因此公司在网剧上态度相对谨慎,不求数量,主要起到辅助作用(消化IP+培养新人+希望获取高于市场的利润率)。公司每年有1-3个网剧项目,总体利润水平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品质值得期待。后面有大IP改编的网站待播出,希望大家保持关注。
Q:公司短期内对视频渠道建立的动作?
A:短期还没有动作,但长期目标一直存在。我们认为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并未彻底稳定,还有新的细分领域机会,包括内容的细分和人群的细分。随着光线影响力增加,项目竞争力提升,投资合作的行业公司,生成的影视项目提升,都可以给视频领域带来一些资源。公司没有放弃目标,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未来会继续关注机会。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光线传媒
工分
5.5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6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