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汇川技术半年报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08-24 20:45:39

一、公司整体情况

2023H1收入逆势增长原因:1)结构性行情市场机会,抓住了光伏、储能、化工等领域的机会。2)基于工艺的多产品解决方案优势。3)国产化率提升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

利润增速较收入低:1)能源、数字化、国际化化投入较大;2)员工股权激励费用增加;3)2022H1股权项目投资收益相对高,2023H1同比减少了。

非经常损益主要组成:1)政府补贴,有一些研发项目补贴;2)股权类投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主要是收入结构影响。2)智慧电梯业务毛利率有所上升。

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1pct左右:1)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增长较快,管理费用略有增长。2)销售费用中,员工薪酬费用、差旅费、技术服务费相应增加,3)股权激励费用增长,2023H1有5、6期股权激励和长效股权激励费用叠加,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增加了接近1亿。

研发费用增长原因:1)数字化、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战略业务投入持续增加。2)员工薪酬费用及股权激励费用增加。

潜在机会:1)通用自动化:a.部分传统行业有所恢复;b.项目型市场机会增多,国企/央企的国产化/自主可控机会;c.全球TOP客户引入中国供应链机会;d.中国工厂出海机会。2)新能源汽车:a.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b.新能源汽车消费/生产模式变化,中国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更加青睐中国的互联网体验,原本车本身的因素关注少了,更关注用户体验。3)智慧电梯:a.跨国企业的全球分支机构引入中国供应链;b.跨国企业全球平台产品的机会,原本只是部分不重要的电梯给中国供应链,现在有竞争压力,其他的也开始给中国。

业务布局:1)当前四大业务是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2)未来三大战略业务是能源管理、国际化、数字化。

海外收入展望:1)大头还是电梯,增长有50%,结构占比40-50%。2)汽车收入占比30%左右。3)剩下就是工控,虽然收入占比不高,但是有翻倍的增长

海外长远目标:海外收入远期目标是收入占比20%+。

海外增长空间:1)海外是中国市场的3倍多。2)中国市场有三个维度,基于工业自动化相关的下游相关产品,现在从变频器伺服产品,除了这个以外,在培育的产品包括a.工业机器人;b.精密机械,包括精密丝杠、导轨、模组等;c.传感器(包括视觉),高端传感器清一色外资品牌,国产品牌都是小而散。3)数字化,现在很多国际巨头已经轻自动化重数字化了。4)综合来看,区域角度有海外,产品角度有叠加新产品,业务有新方向。4)汇川目前按照战区、事业部多层次推进。

海外市场拓展:海外电梯方面超预期,通用自动化增速挺快的。2)落地策略,第一个是匈牙利工厂,海外有供应本土化和服务本土化需求,还有就是研发和就近解决方案的输出。3)前期投入大一些。

新产品体量:1)数字化收入不多的,不过在拓展产品。2)能源管理今年8-10亿订单目标量。

股权类投资收益:1)国内主要是有直投的,有些项目再融资估值上升,另外有去年纳芯微基数影响。2)海外主要是海外基金的再融资,另外还有外汇变动的收益。

展望下半年非经常损益:传言IPO节奏可能受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没法预测,这个确实比较难管理。

二、分业务

2.1 通用自动化:逆势而上

2023H1汇川工控收入同比增长16%,2023H1工控市场同比下滑2.5%。

市场拓展:1)能源、重工、过程工业、通用区域等SBU较快增长。2)硅晶、储能、空调与制冷、有色、半导体、石油、港口。3)强攻TOP客户、拓展离散市场、搭建渠道生态。

产品&技术:1)推出新产品:全液冷储能终端及工商业一体机、重载机器人、数控系统电磁阀、直线导轨 (并购)。2)中大型PLC切入部分行业核心工艺。3)工程传动/多传产品(对标ABB西门子)助力高端重型装备产业国产化

内部运营:全行业线改为战区作战模式。

分产品市占率:1)伺服系统市占率24.3%,中国市场No.1;变频器:17.5%,中国市场No.1; 小型PLC: 15.4%,中国市场No.2同服系统:工业机器人: 7.02%,中国市场No,6,其中,SCARA机器人: 22%,中国市场No.2。

中大型PLC战略:1)中大型PLC战略意义更强,都是带有核心工艺的PLC,还要高速、高性能,投入力度也大。2)但是中大型PLC拓展比较难,因为西门子、欧姆龙、倍福实力强;而且客户有使用外资的客户习惯;3)复杂的应用场合如果没有应用机会替换还是挺难的。3)疫情给了应用和优化的机会,还需要不断迭代升级、满足客户需求。4)我们中大型PLC市占率还是很小,还有很大的空间。5)所以汇川特别重视中大型PLC,得PLC得天下说得是复杂的中大型PLC。

新产品时间表:1)中型已经不断迭代;2)大型PLC还在规划。3)CNC面向激光的有产品,面向通用金属切削的还在研发。4)重型6关节有产品了。

下游行业景气度变化:1)高基数还有16%增长是比较好的。2)下游很多,所以要实施结构化管理,从5-7月订单来看,有些传统行业,如空压机、机床、注塑机、物流行业有回暖,空调制冷、半导体行业一直比较好,光伏下游硅晶行业,有色石油业比较好。也有比较差的锂电池、3C(手机)行业表现不好。3)我们感觉下游已经在底部,不会更差,但是什么时候拐点没法判断。

工业机器人发展思路:1)整体销售金额还不大,但是公司产品竞争力较强,特别是基于产线自动化下的机器人,下一步重点发展重型机器人,特别是50KG机器人的补全。2)公司盈利能力好,是国内盈利最好的机器人,主要由于:a.客户端重叠,公司对行业需求理解更加深刻;b.除了减速器以外都是自制,自制有产品性能和批量化成本有优势;c.技术不断积累。

精密传动目标:中国企业短板,难点在于工艺、设备、人,我们不断通过收购弥补短板,这会是汇川比较重要的业务,围绕光机电液发展。

新行业机会:1)能源:光伏行业替换原本西门子的优势领域。2)重工:把握港口自动化码头+数字化,比如抓住了港口岸桥改造机会。3)工程机械有电动化趋势。4)过程工业抓住了石油的机会,这个行业有很强的国产化的机会,这个行业我们做得好。

战区模式:1)过去是强行业线,比如专门有个光伏行业线,负责解决方案、TOP客户、销售,好处是对前期解决方案竞争力很有帮助。2)现在行业线已经运作了8、9年了,很多行业解决方案和客户市占率都比较高,但是区域客户和TOP客户市占率不高,就做了组织变革。2)行业+战区,a.主要行业还是保留,所以行业要对未来竞争力负责,行业线的行长要成为行业规划大师;b.汇川在TOP客户市占率不高的,很多行业不愿意啃硬骨头,就让行业线做。剩下的就交给战区,除了TOP客户,其他客户都要给战区,当然也要有配合的。

战区模式效果:战区也有行业人员,战区人员要对战区内行业负责,但是管理权限给了战区,效率就比过去行业推广效率更高。

中大型PLC优先应用行业:1)冶金是优势行业,现在控制系统还没怎么销售,这个情况下有中大型PLC就推广了;石油也是优势行业,这样优势行业就是优先推广行业。2)过程工业很多都是大终端,终端用户原本用高压变频器,现在有两个机会点——加了大型PLC机会点。

过程工业占比:1)上半年占整个通用自动化订单占比大概10%左右。2)今年多传动产品增速比较好,得益于化工、石油增长较快,钻井平台等用的也是多机传动,还有有色需求也好,不过有色高低压变频器都有。

离散市场:增长目标高于整个通用自动化的增长目标。

价格:1)离散市场的价格比大客户的价格要好,大客户有强议价能力。2)卖给大客户的产品每年有给经销商返点(经销商返点有销量返点和突破大客户的返点)。3)这个市场一直是充分竞争市场,现在只是恢复正常。4)工控不只是物料成本的竞争,还有物流成本、交付成本、拓展人员服务成本,我们判断自己综合成本优势。5)大客户也一直会和我们谈,我们也会以价换量,没年都有这样的行为,综合来看每年降价幅度都不是很大,确实原材料端成本在降低,使得我们这么多年新产品都维持在相对较好水平,有些竞争对手的经销商也有清库存,但是都是短期行为。

对利润率和降价的容忍水平:1)工业自动化商业模式比较好,虽然不会像汽车一样爆发式增长,但是毛利率较高,业务一直稳健增长。2)汇川每年推出新产品,给客户定制化多产品解决方案,让我们产品价格维持较高水平。3)新产品设计降本,比如芯片技术、结构技术、工艺技术让产品设计成本降低,造成综合成本降低。4)规模生产下采购和制造降成本。5)综合来看,每年价格有下降,但是降价幅度都不大。

2.2 新能源汽车:厚积博发

市场拓展:1)客户结构多样化: 新势力、传统车企均增长迅速,海外车企SOP放量。2)产品多样化:电控、总成产品两大支柱,电源产品加速放量。3)车型多样化:纯电动、增程式混动、插电式混动

产品&技术:1)20,000转高功率密度动力总成批量交付、第二代SiC电机控制器即将批量。2)分布式驱动总成、多合一电驱动总成、第四代动力总成等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内部运营:1)常州一期产能爬坡,二期部分产能投产。2)联合动力IPO按节奏推进。

市场份额:电控9.2%(N0.3)、电驱总成5.1%(No.6)、电机3.7%(N0.7)

海外业务:1)电源贡献增量较多,海外主要是电源,公司在车规级投入比较大,2017、2018年就通过大众的认证。2)海外定点以后都有定点收入,也会有收入贡献。3)毛利率比国内高。4)未来拓展电控和总成业务。5)海外收入2.5亿,包含研发收入,占比还不高,但是海外定点数量在逐步累计增加。

订单量:1)定点OI不披露,这个要看车型销量,会有变化。2)海外今年估计有3-4个亿的订单量,不含研发收入。

利润率:1)争取2023年盈利,目前目标没有改变。2)2023H1销量起来了,运营效率有提升。3)不过汽车行业比较卷,新能源车电机电控和工控比,盈利能力有差距。

怎么看友商价格战:1)车企比较卷,现在盈利比较好的就特斯拉、比亚迪、理想。2)广汽其实这两年对公司收收入支撑比较大,整体来看还是维持原来的水平。

客户结构:海外只有2亿多,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占比差不多,可以对半。

车型结构:没有A00、A0,基本上都是A级及以上车型。

产品结构:现在电控还是最多,但是动力总成差不多了(各自40%),然后是电源,还有一些其他的电机等。

2.3 智慧电梯:稳中求进

市场拓展:1)国内大配套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2)TOP跨国企业客户份额提升/海外电梯业务同比增长50%。

产品&技术:1)推出“汇川川超体”智慧电梯解决方案。2)新一代无接触器电梯控制柜、门机轿顶一体化控制器等新产品实现批量销售

内部运营:推动BST平台融合和资源共享。

2.4 轨道交通:固本培元

市场拓展:1)新增中标订单总额1.83亿。2)济南地铁4号线小排量永磁牵引项目、苏州地铁3号线/7号线改造项目、深圳地铁3号线增购项目

产品&技术:1)市域列车牵引系统已完成首轮样机开发并启动第三方测试。2)车载空调控制设备已完成送样装机试点。3)会同广州地铁完成广州1号线永磁牵引系统改造,树立样板点。4)会同苏州地铁完成国内首列“全碳化硅变流+永磁直驱”牵引系统载客前评审并正式投运。

2.5 数字化:锚定方略

市场拓展:1)自动化+数字化的整合解决方案持续突破:纺织数字工厂、数字港口实现与TOP客户合作。2)数字空调、厂务管理、数字园区业务在键电、医药等行业龙头客户取得突破

产品&技术:1)发布InoCube数字化平台迭代版本。2)基于统一平台构建IOT通用平台、综合能源管理、数字公辅等产品,数据无缝打通。3)推出PAC800+标准化编程平台InoQuickPro数字化解决方案

内部运营:1)发展空调节能、边缘计算、3D数字李生集成交付等领域的生态伙伴。

布局:2)单独有几百个人做这个业务,其中研发人员由2-300人。2)这是战略业务,定期做战略里程碑回顾,这些业务不是单纯订单和销售额管理,软件的东西了解确实比较难。3)我们要做一个通用的汇川魔方平台:a.能做行业解决方案,客户可以配置或者轻量化开发;b.另外是做一个PAAS平台,让有实力的客户做SAAS平台,现在有一些行业线目标,数字纺织、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等也有管理节点,这些要在场景验证,也有一些节点优化目标;c.还有就是数字化专有AI技术,比如诊断、机理模型;d.还有指标就是生态搭建。

2.6 国际化:持续推进

市场拓展:1)区域上依托本士团队,在印度、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取得较好的销售收入。2)产品上,电梯业务仍为主力,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占比提升。3)行业线出海方面,空压机、空调与制冷、注塑机、木工等具有典型特色的向海外输出,取得了较好成绩。

技术&研发:加强欧洲研发中心的建设

供应链:匈牙利工厂落地,部分产品已试产。

2.7 能源管理

价格:1)大储招标价格都比较低。2)公司做电力电子出身,核心PCS还是汇川擅长的。

价格以外的竞争力:1)汇川未来竞争方向就是工商业储能,岳阳、常州工厂要建设绿色工厂,这个场景下,PCS、数字化能源管理和大能耗工艺设备就是汇川的优势。2)PCS是电子电子技术的延展。2)数字化能源管理,汇川利用数字化平台做。3)不能只管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切换,真正要发挥优势还要了解工商业关键设备、工艺、运行机制和机理模型。

2.8 其他

积极开展ESG逆向改进和正向设计工作:1)形成公司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数据库。2)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沟通。3)推动上游供应商协同绿色低碳发展。4)成立节能减排项目组。

继续深化管理变革:1)升级公司流程管理体系。2)导入了EA架构。3)开展数据治理工作

人形机器人:1)汇川不断洞察和做规划,不过比较早期。2)小脑相关技术汇川掌握比较多,伺服、编码器、导轨、丝杠技术点都有掌握,但是还没有现成人形机器人厂商用。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汇川技术
工分
2.7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