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阿里巴巴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5-15 19:18:12

摘要

 

阿里巴巴集团VIP会员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500万,增长了两位数

阿里巴巴集团专注于产品供应、竞争力价格和优质服务,以推动业务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预计2025财年TTG、GMV会员将恢复健康的正常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海外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AIDC整体收入增长了45%,订单增长了20%

阿里巴巴集团2024财年合并总收入达到了人民币9,412亿元,同比增长8%

Q&A

 

阿里巴巴集团在VIP会员增长、关键投资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阿里巴巴集团在VIP会员方面实现了显著增长,其同比数据显示VIP会员数量增长了两位数,超过了3,500万。在关键投资领域,公司专注于三大方向:产品供应、竞争力价格和优质服务,以提高消费和购买频率,推动业务增长。对于2025财年,公司预计其TTG、GMV会员将恢复健康的正常增长。此外,公司正在推进变现产品的开发,并引入新的变现机制、平台算法和产品功能,以增强以CM2为中心的业务收入增长。 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阿里巴巴完成了阿里云的战略调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产品战略上,以提升营收质量和技术竞争优势。公司在公有云价格上做了进一步调整,以应对来自汽车、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人工智能相关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从2024年开始,公司看到对人工智能需求的客户数量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刺激了对传统云计算的需求。因此,公司加大了对云计算产品的投资,尤其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会。阿里云还与多家基础模型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4月下旬发布了超过1,100亿参数的模型,与全球顶尖开源模型相媲美。

 

 

 

阿里巴巴集团在海外电子商务业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阿里巴巴集团的海外电子商务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说,AIDC的整体收入增长了45%,订单增长了2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跨境零售业务的扩展和消费者体验的提升。速卖通在2024年4月份的订单占总订单的70%,显示了其在跨境物流方面的强劲表现。公司还实现了5年和10天履约完成率的翻倍增长,并计划在这方面进行更多有效投资以提升效率。

 

 

 

阿里巴巴集团在2024财年的财务表现如何?

 

2024财年,阿里巴巴集团的合并总收入达到了人民币9,412亿元,同比增长8%。调整后的EBITDA增长了12%,达到了人民币1,650亿元。非GAAP净利润增加了11%,达到了人民币1,575亿元,而非GAAP每股ADS摊薄收益快速增长了14%。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的股票回购计划所推动的。公司在2024财年回购了约12.5亿股普通股,相当于1.56亿股ADS,总价值达到了125亿美元。考虑到员工持股计划发行后,公司的流通股在2024财年下降了5.1%。从现金分红的角度来看,公司宣布每年派发股息达到8亿美元,总额为25亿美元,已在2024年1月份派发。董事会还批准了2024财年的年度现金股息,每股ADS达到亿美元,一次性的特别现金股息为每股0.66美元,总计约40亿美元。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股息的组合,公司在2024财年总共返还了约165亿美元给股东,高于2023财年的134亿美元。

 

 

 

请介绍一下2024年第四季度贵公司的财务表现以及主要业务的增长情况。

 

2024年第四季度,我们公司的财务表现整体向好,主要业务基本面均有所改善,这得益于我们持续的投资增长。具体来看,总合并收入达到了2,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为7%。非GAAP净利润为244亿元人民币,虽然同比下降了11%,但每股摊薄收益的下降幅度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正在执行的股票回购计划。GAAP净利润为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了211亿元,主要是由于市值计算变化的影响。 在具体业务方面,淘宝和天猫集团的收入达到了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在线GMV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得益于订单数量和购买频率的强劲增长。尽管整体接受率有所下降,但这主要是由于淘宝的GMV增长超过天猫,以及我们对价格竞争型产品需求的提升。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新的广告工具,以提升付费用户和商家的比例,这将进一步改善商家的投资回报率。 我们的云与智能集团收入达到了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我们专注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公有云的采用率,并减少低利润项目。核心公有云产品,包括弹性计算、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等,都录得了双位数增长。 国际电商集团的营收达到了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得益于对AIDC零售产品的稳定合并订单增长,以及速卖通的收入贡献。国际商务业务收入增长了11%,达到52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跨境增值服务收入的增加。 至于我们的财务状况,截至2024年3月31日,我们保持了强劲的净现金表现,达到了4,465亿元人民币,即610.8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本季度自由现金流为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了169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77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以及对阿里云基础设施的投资。 在成本趋势方面,不包括SPC,成本收入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67%。产品开发费用比例保持不变,约为5%,而销售和营销费用比增长了1个百分点,达到13%。行政及其他费用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达到24%。 我们还在准备香港上市的相关工作,预计将在2024年8月底之前完成。我们的稳健资产负债表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以进行战略性融资,加强核心业务的领导地位,并提升资本回报。我们预计近期的投资将提升国内电商平台的用户体验,并在2025年下半年增强变现能力,从而推动GMV的强劲增长。

 

 

 

请问在2025财年下半年,公司的云业务和IDC业务预计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同时,公司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果?

 

2025财年下半年,我们预计公司的云业务将恢复到双位数的收入增长。此外,我们也将继续保持IDC业务的快速增长势头。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初步成果,并且我们有信心能够进一步实现强大且可持续的核心业务增长。

 

 

 

对于CM2和GMV的增长问题,公司采取了哪些战略?在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公司如何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公司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优化用户体验和价格竞争力上,这已经带来了扎实的成果,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双位数的GMV增长。尽管CM2的增长目前只有大约5%,表现不佳,但我们正准备推出新的广告产品和营销产品,以缩小与GMV增速的差距。我们正在考虑进一步的投资,或者是通过提高整体的利润率来加速GMV的增长。

 

 

 

公司在变现产品方面有哪些计划?这些变现产品将如何帮助公司提升ROI和商家渗透率?

 

我们计划推出更多的变现产品,这些产品将帮助我们提高ROI,并增加对中小商家的渗透率。这将进一步提升商家在变现方面的支出。我们正在逐步引入这些产品,并预计在2025财年下半年能够看到初步成效,实现持续的增长。

 

 

 

公司在提升用户体验和投资回报率方面有哪些举措?

 

我们对用户体验的投资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在关注客户至上的方面。我们将继续审慎地进行投资,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带来良好的回报率。我们的投资决策非常有纪律性,主要取决于我们对消费者体验和供应改善的需求。

 

 

 

全站推广产品的测试和推出计划是怎样的?这将如何影响公司的收入增长?

 

全站推广产品目前正处于小规模客户的测试阶段。我们正在调整算法模型,训练模型,并基于客户投放数据来提升ROI。正式推出后,我们预计需要大约12个月的时间来增加客户、匹配不同行业和用户人群的流量,并提高客户渗透率。因此,我们预计在全站推广产品正式推出后,会逐步看到收入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在商业模式和产品算法模型方面有哪些发展和计划?预计这些调整和优化将需要多长时间?

 

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正专注于通过算法模型的调整和优化来提升商业模式的效率。这一过程是确定性的,我们正在对算法进行调整和训练,同时对模型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所得数据进一步改善服务并增强投资回报率(ROI)。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预计将需要大约12个月的时间来调整算法,收集数据,并确保所有方面达到最优状态。我们的目标是为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行业部门提供更优化的服务,以此来增强我们的收入。

 

 

 

阿里云业务在未来的增长驱动因素是什么?AI产品、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在其中将占据怎样的比例?阿里云业务在中长期的利润率展望如何?

 

阿里云业务的增长主要受到AI产品的推动,这些新产品正在成为我们收入增长的新动力。AI产品的投入不仅带动了AI相关的增长,也促进了客户在公有云上对其他传统云计算产品的需求。我们预计,公有云和AI相关产品的收入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带来更大的增长,并有望抵消我们正在减少的低毛利项目收入的影响。我们已经在减少专有云中项目制收入的比例,预计在未来1到2个季度内,这些低毛利项目对业务的影响将基本消失。未来,我们的主要增长预计将来自于具有长期业务价值和高毛利的产品,如公共云产品和AI相关产品。在今年下半年,我们预计阿里云业务将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在中长期内,我们对阿里云业务的利润率持乐观态度,预计随着高价值产品收入的增长,利润率将得到提升。

 

 

 

请问在云业务方面,本季度的增长情况如何?未来的增长预期是怎样的?同时,您能否详细说明在公共云和AI产品上的利润率情况?

 

本季度,我们的云业务的其他部分已经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然而,这一增长仍然受到了我们正在逐步淘汰的低利润率项目型业务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正在减少。随着我们继续淘汰这类低利润率的项目型业务,我们预计收入增长将会加快,主要驱动力将再次来自公共云和AI启用的产品。我们预期,在新的一年的前一到两个季度内,这种拖累效应将完全消失。就利润率而言,我们的公共云产品大多数都保持着相对合理且健康的利润率。至于AI产品,我们认为它是一个10年大周期的IT新技术周期的非常早期阶段。在AI的早期阶段,我们将持续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但总体来说,公共云的所有产品很可能都将是利润率健康的产品。国内电商业务在本季度的表现如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GMV增速的回升?在当前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环境中,要保持竞争力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本季度国内电商的GMV增速回到了两位数的水平。推动GMV增速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对商品供给模式的不同处理方式,我们使用不同的产品和经营模式来提升品牌商、渠道商和产业带工厂等不同供给的商品的价格力和转化效率。此外,我们还投资于客户体验,包括物流和客服,以提升服务体验。我们相信,通过针对不同供给的不同产品组合提升效率,最终能够提高客户的购买频次,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和新客户。在当前中国电商市场的竞争环境中,要保持竞争力,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这包括提供好商品、好价格和好服务。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与新兴的电商平台竞争。

 

 

 

请您详细阐述在中国电商市场中,淘宝如何通过商品策略和服务来提升产品效率和竞争优势?

 

在中国电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淘宝采取了明确的战略路径选择,以确保其独特的市场地位。首先,淘宝致力于提供优质商品,这包括品牌商品、渠道商商品以及产业带或白标商品制造商的商品。淘宝通过不同的模型支持这些商品,确保不同类型的供应商能够以成本竞争力的方式将商品呈现给消费者,并提供有吸引力的价格,从而实现高转化效率。 其次,淘宝注重商品的价格力和服务质量,这两者是提升产品效率的关键因素。淘宝通过强大的物流支持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商品的竞争力。此外,淘宝还致力于维持其市场的丰富性,这是其独特价值的体现。在保持市场多样性的同时,淘宝专注于提高核心、动销率高的商品的商品效率。 通过这些策略,淘宝旨在在商品策略和服务方面实现持续改进,以建立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的独特竞争优势。

 

 

 

淘宝在面对竞争对手推出类似产品时,如何评价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并确保商品转化效率的提升?

 

面对市场上竞争对手推出的类似产品,淘宝通过评估产品差异化来确保其商品保持竞争力。淘宝管理层认为,商品转化效率的提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流量和产品丰富度。在设计和推进新营销工具的过程中,淘宝注重全站推广策略,并利用新的营销工具来增强商品的可见性和吸引力。通过这种方式,淘宝能够在保持产品差异化的同时,提升商品的转化效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如何评估我们的营销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差异性?哪些因素决定了这类产品的转化率?

 

在评估我们的营销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时,我们认为每个平台的商业化产品都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产品设计需要针对各自平台的独特流量机制、经营模式以及用户群体构成。因此,直接的可比性并不强。然而,商家在平台上的投资回报率(ROI)是他们最终比较关注的指标。尽管用户设计流程和算法模型可能没有直接可比性,商家通常会通过投资的ROI来决定资金投放的方向。以淘宝为例,目前商家在该平台上的营销投资获得的ROI可能是所有电商平台中最高的。

 

 

 

当前消费者消费趋势如何?尽管宏观环境可能有所波动,我们是否仍能看到GMV和CMR的进一步增长?

 

我们观察到,由于我们的投资成果,GMV(商品交易总额)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这一趋势在4月和5月仍然可持续。至于CMR(客户管理收入),由于GMV的增长,特别是由于GMV向头部商家的转移,以及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尽管这些新模式和产品目前的货币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我们仍然看到了健康的增长。在5%的CMR增长和两位数的GMV增长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消费趋势正持续增长,尽管宏观环境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有理由相信GMV和CMR的增长是可以继续提高的。

 

 

 

请问在提高货币化率方面,公司有哪些具体的计划?未来几个季度货币化产品的推出将如何影响公司的收入增长?

 

关于提高货币化率,我们有信心通过推出新的货币化产品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预计,随着这些产品的推出,公司的货币化率将逐步提高,并最终与总商品交易额(GMV)的增长趋势相匹配。目前,我们的货币化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相信,随着结构性转移,向淘宝商家和新的商业化产品的推广,我们将看到货币化率的逐步提升。尽管这些新产品目前的货币化率可能较低,但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随着商业化产品的逐步推出,我们的CMR(客户管理收入)将逐步追赶上GMV的增长,并最终实现两者的平衡。这将不仅推动GMV的增长,也将增加公司的其他收入。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估当前市场环境及其对消费趋势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市场环境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以中国消费者为例,目前家庭现金储备处于历史高位,达到约19万亿美元。这表明消费者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我们在5月1日假期期间观察到服务行业的增长,以及在我们的平台上,服装和电子产品等自由裁量性商品的销售也显示出积极的增长迹象。这些都反映出消费者愿意消费,并对未来持有信心。虽然目前宏观环境仍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但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放宽房产购买限制,这给市场带来了一些积极信号。因此,尽管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早期的增长迹象,这增强了我们对市场的信心。

 

 

 

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水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有何表现?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对消费者信心有何影响?

 

在五一期间,我们观察到服务业呈现出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我们的线上平台,非刚需品类如服装和电子产品的销售表现良好,这表明消费者开始提升消费水平。然而,消费者的信心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消费能力,还取决于他们对未来的信心。目前,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对整体经济造成拖累,我们认为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是,随着地方政府放宽限购政策等措施,我们已经看到消费者信心的初步增长迹象。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更多时间来观察这一趋势的长期发展。

 

 

 

淘宝平台今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在提升GMV和CM2方面有何计划?

 

淘宝平台今年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提升商品竞争力、效率以及客户服务和用户消费体验来增加纪念币的增长和用户消费频次。我们相信,只有在这些任务取得成功后,提升GMV(商品交易总额)和CM2(第二层次的贡献利润)才会水到渠成。从淘宝的成长历程来看,我们已经经历了从零收入到百亿收入的变现过程,特别是在阿里妈妈广告平台方面。因此,我们有信心通过广告产品进一步稳健地提升CM(贡献利润)。今年,我们将控制这一进程的速度,确保商家和消费者的体验得到改善,同时专注于提升消费者体验和GMV的增长。对于国际电商投资规模的演变,以及同行业从完全委托到半委托模式的转变,您怎么看?

 

本季度,国际电商AID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的亏损增加对集团盈利产生了影响,而淘宝天猫的业绩则相对稳定。关于国际电商的投资规模,我们见证了一些同行从完全委托模式转向半委托模式,即允许商家进行本地仓储。这表明国际电商领域的竞争策略和运营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一趋势,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我们的国际电商策略。

 

 

 

请问在最近的季度中,AIDC业务的亏损情况如何?您能否详细说明造成亏损的原因,以及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投资策略?

 

在最近的季度中,AIDC业务的亏损确实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进行了较为激进的投资。特别是在3月份,这是中东地区穆斯林庆祝拉马丹的重要销售时期,我们对于时尚类产品的推广和业务拓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其次,随着AE超S商业模式占比的不断上升,我们正处于商业模式转换的过程中。新模式的盈利能力还在追赶传统平台模式,存在一定的利润差距。目前,我们正在快速优化效率,并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内,AE超S模式的单位经济效益将得到显著提升。随着新模式的逐步稳定,我们将在追求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

 

 

 

关于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模式的调整,您能否解释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对不同品类商品的影响?

 

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模式的调整,实际上是针对不同品类商品的销售模式做出的优化。有些商品更适合跨境销售模式,因为它们的产品特性和品类特性更适合跨境交易;而有些商品则更适合本地发货模式。我们观察到,商家在过去已经有将大量商品备货到海外的实践。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本地卖家,尤其是在中东、韩国和欧洲等市场。我们相信,对于某些品类,本地商家提供的服务可能更具竞争力;而对于其他品类,跨境模式可能更为合适。我们总是从消费者体验和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们的经营效率,来选择是以本地为主还是以跨境为主的商业模式。

 

 

 

请问公司如何看待当前的股东回报策略,特别是在股息率接近8%的情况下?您能否详细说明公司的股票回购计划,以及如何保证长期维持对股东的回报?

 

关于股东回报策略,我们的确实施了一项慷慨的政策,目前股息率接近8%。我们的股票回购计划与公司当前较低的估值有关联,但这并不是一个短期行动。实际上,我们的回购计划已经执行多年,且根据董事会的批准,将持续至2027年3月。过去两个财年的数据显示,我们在2013财年回报了约130亿美元给股东,在2014财年这一数字增至165亿美元。目前,我们账上还有近300亿美元(具体为两百九十几亿美元)可用于股票回购。因此,我们的股东回报计划是长期而持续的。 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规划未来股东回报时,会综合考虑公司的现金流和核心业务的投资需求,同时也会关注新兴领域的投资,例如人工智能(AI)和跨境投资等。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我们就会愿意实施股东回报。在股东回报方面,我们将股票回购和股利分配视为一个整体,两者共同构成我们的股东回报计划。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跨境电商业务在不同地区和品类上的长期发展策略,以及您认为哪些市场和品类将成为未来稳定增长的来源?

 

我们的跨境电商业务长期发展策略着重于地区和品类的双重维度。在地区层面,我们已经看到某些市场对特定品类表现出了强烈的增长潜力。例如,我们在轻小件商品上具有明显优势,这类商品非常适合通过航空跨境物流进行运输。在过去,阿里巴巴速卖通(AliExpress)在这些品类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优势。目前,我们的AliExpress Choice模式占到了AliExpress总业务的约70%。 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我们正在拓展新的品类,并根据供应链模式的不同进行调整。例如,在韩国市场,我们正在尝试通过海运方式销售一些重大件商品,并探索本地仓卖家的模式。我们的平台首先从我们优势的品类开始,然后逐步构建面向更多品类的供应链。 此外,我们还在与本地平台进行合作,例如东南亚的Lazada、中东的Trendyol等,通过这些合作,我们的商品可以直接进入这些市场进行销售。这种模式使我们无需在C端品牌上进行大量投资,而是可以快速补充这些市场当前可能缺少的商品类型。例如,在中东市场,我们与Trendyol合作,补充了一些服饰类商品,这是Trendyol从土耳其运输过去具有优势的品类。我们的策略是根据现有资源和市场状况,针对不同市场考虑我们应该投入哪些品类。

 

 

 

您能否进一步阐述AliExpress Choice模式的增长情况,以及您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甚至几年中,这一模式在哪些区域、品类和用户群体中将实现稳定增长?

 

AliExpress Choice模式目前占AliExpress总业务的大约70%,这一模式非常适合轻小件商品,这些商品可以通过航空物流成本效益地进行跨境运输。在未来几个季度乃至几年中,我们预计这一模式将在我们已经具有优势的品类中继续实现增长,同时我们也将扩展到其他品类和市场。 我们的增长策略是首先在那些我们已经具有优势的轻小件商品领域取得成功,然后建立起支持其他需求的供应链。这意味着我们将根据特定市场的需求,逐步拓展到其他品类。例如,我们正在为韩国市场开发海运服务以支持更重更大的商品,并在不同地区试点部署本地仓库。通过与不同地区的本地平台整合,AliExpress Choice能够直接进入这些市场,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进入这些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商品类别。因此,我们预计在轻小件商品以及与本地平台合作的品类中,将看到稳定的增长。

 

 

 

土耳其在服装行业具有何种优势?针对不同市场,贵公司是如何决定产品类别并进行市场布局的?

 

土耳其在服装行业拥有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当地的供应链。然而,我们也能够在其他领域实现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土耳其缺乏本地供应的产品类别上。我们会根据每个市场的具体情况,评估我们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然后决定将哪些产品类别引入该市场以及如何进行布局。

 

 

 

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贵公司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是追求模型规模的扩大,还是追求多模态数据的覆盖?贵公司发展大型语言模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我们公司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的发展重点是追求大型语言模型的综合能力,这包括模型规模的扩大和多模态数据的覆盖。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构建一个参数量庞大的模型,而是要实现语音、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整合。我们的大型语言模型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代购服务、为商家提供销售支持的AI助手。在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道路上,虽然各公司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和发展速度,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一个能够整合声音、文本、图像和视频的综合大模型。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我们投入巨大资源研究AGI和开发大型模型,主要是出于三个目标:一是推动AI大模型的研发方向,二是对于API的探索,三是对阿里巴巴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研发方面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请详细说明这些目标如何与阿里巴巴的业务相结合。

 

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研发方面的主要目标有三个。首先,是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开发我们自己的基础AI模型,向通用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其次,是在阿里巴巴内部,将我们的云服务与大型语言模型(如阿里云)紧密整合,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为客户提供高度集成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这样做可以将我们的云计算能力与人工智能能力结合起来,使客户能够从高效且成本效益高的人工智能功能中受益。在全球范围内,像阿里巴巴这样同时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作为其主要业务的公司并不多见,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第三个目标是利用大模型的发展,为阿里巴巴其他业务的AI发展提供基础模型支撑。这种支撑能够让阿里巴巴的其他业务,例如钉钉和淘宝,拥有更好的AI底层开发平台,帮助他们的应用转向AI方向。简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大模型的发展,推动整个集团的AI能力,同时为中国的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强大且性价比高的AI推理服务。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阿里巴巴-SW
工分
0.6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