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仁桥资产夏俊杰:2022年低估值的行业表现会更好,港股也许是投资业绩的重要胜负手
myegg
2022-02-06 16:02:31
图片

 

长期来看,头部公司集中是一个趋势,但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如果你真的很相信一管理人,我建议一定要在他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去买,而不要在他表现很好的时候去买,这样你的最终收益率一定远远高于后者。

新能源真正的瓶颈是电网的接入端,在保证不弃风不弃光的情况下,怎么把新能源的电力接入进来,才是整个产业链最瓶颈地方。

虽然港股是一个成熟市场,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市场,特别是在一些拐点的时候,港股往往具有更高的波动性,更长的等待期。

比起短期的基本面,成的港股投资者更看重商业模式符不符合永续经营的假设。

“总结了我们在地产行业亏损的原因,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在行业层面做逆向投资难度更大。”

“2022年是一个经济下行,企业盈利往下走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再想找到业绩超预期增长的行业和公司的概率是很低的;相反,那些估值低、预期低的公司,往往会有更好的表现。”
图片

 
以上是仁桥资产的创始人、投资总监夏俊杰近日策略会上发表的观点。
 
夏俊杰是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14年从业经历,曾就职于嘉实基金、诺安基金,20175月创立仁桥资产。2018年单边下行的市场环境下,所管理产品取得 1.88%正收益、最大回撤为 7.72%。
 
仁桥资产的投资策略以逆向投资为主,其代表作仁桥泽源1期20178月9日成立,截至20221月21日,成立以来收益率178.20%2021年收益率为38.42%
 
夏俊杰2021年复盘时表示,去年给仁桥贡献最大的是磷化工行业,而能够挖掘这个行业机会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这种传统行业还带着有色眼镜”。
 
2022年最确定的变量是经济逐季下行,最不确定的变量是通胀,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低估值的行业表现会更好。最好的投资机会在港股市场。
 
在成长性行业中,夏俊杰比较看好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非银、互联网、医药电子等行业
 
以下是策略会实录内容聪明投资者精选部分分享给大家。

图片

 

复盘对2021年,总体给自己打60分 


2020年投资备忘录里我们关于均值回归做了三个方向的判断。
 
第一,中小市值股票的均值回归

2016年到2020年,中小市值的股票一直跑输市场,市场资金不断向头部公司集中,市场以大为美,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长期来看,头部公司集中是一个趋势,但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以美国为例标普500作为大市值公司的代表,罗素2000作为中小市值公司代表在过去40多年,罗素2000是跑赢标普500的,这说明中小市值的指数并不是没有价值。

2021年,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市值指数得到了非常好的修复,这个判断得到市场的验证。
 
第二低估值行业均值回归。
 
2020年底,整个市场的结构分化非常明显,有些行业处历史上估值分位的最高水平,有些行业处最低水平。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在2013年,那一年也是一个结构分化异常严重的市场。但是2020年比2013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觉得2021年估值的差异应该有一个均值回归的程。

但回过头来看,低估值板块的均值回归在2021年没有发生,这一点跟我们的预期不一致

第三,大规模产品收益率的均值回归
 
比如百亿以上产品收益率均值回归,在2020年之前,资金除了开始往头部公司集中以外,也在往头部管理人集中。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在过去的2021年,百亿以上基金的正收益概率远远小于全部基金的平均水平,从收益率的中位数来看,也是这样的结论。

这里我想说明两点
 
第一是规模对业绩起到反作用,当规模大了以后,超额收益一定是往下走的,这是每个管理人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第二,大家在做追爆款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并不是说这些管理人的能力不行,这些都是最优秀的管理人。

但是这些产品能够成为爆款或者规模做到很大,往往是因为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在个时点市场的风格高度契合,所以短期收益率就会很高。
 
市场一直在变化投资管理人的风格不可能随着市场变化而一直变化当他的投资风格与市场不匹配的时候收益率一定会下降

如果你真的很相信一管理人,我建议一定要在他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去买,而不要在他表现很好的时候去买,这样你的最终收益率一定远远高于后者。

虽然桥仍然是一家小公司,但是随着规模的快速增长,我们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长期来看,超额收益一定是要往下走,这是必然要面对的事实。

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做的只有方面,一个是短期抑制规模过快的增长,但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真正治本的方式还是要不断的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圈,提高整个公司的能力圈,这才是最终的正
 
这是对2021年的三个展望,其中两个得到了验证一个判断错误,总体我们给自己打60分。

 图片
2021年贡献最大的是磷化工行业 

2021年我们在低估值的板块上布局是比较多的,但是坦率的讲,这个板块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收益。
 
接下来我通过三个案例让大家更直白更简单的理解仁桥是如何赚钱的
 
三个案例分别是磷化工行业、一家电力设备公司、港股投资。
 
第一,磷化工行业

桥用的一直是一套非常纯粹、非常系统的逆向投资策略。我们的收益主要就来自于七八个公司这里面贡献最大的是磷化工行业,包括磷肥和草甘膦。

无论是磷肥还是草甘膦,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两个都是非常传统的行业
 
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公司不怎么赚钱,以及一些环保或者高耗能的问题,这些都是大家对这个行业初步印象。

但是当我们跟踪这行业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是有变化的
 
比如2017年到2020年,磷肥在持续去产能,当时这个行业的盈利非常惨淡。
 
无论是化肥、磷肥还是草甘磷,下游都是农作物,因此基本需求是稳定的,没什么增长
 
但是过去的几年里,所有磷化工行业里面的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变化,比如有些公司降杠杆,有些公司拼命转型,有些公司股权激励,但这些变化都是波澜不惊的

2020年的9、10月份,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爆发后中国最早把疫情控制住,迅速恢复了生产
 
同时国外供给快速下降导致国内出口大幅增长价格也实现了第一波上涨,所以2021年这些公司的业绩都应该有非常确定的增长
 
但是那个时候,股价处于多年的底部,大家对此仍然没有特别关注主要原因是大家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传统行业
 
实际上,在这个时间点预期差是非常大的
 
这个板块在2021年的涨幅非常大,可能平均有几倍以上涨幅。

 
图片
新能源真正的瓶颈在电网的接入端 

第二个例子:我们持有的一家较大的电力设备公司,2021年也给我们贡献了不少收益
 
对于逆向策略来讲,持股周期一般在两年比较合适如果持股周期太短,不一定能找到一些逆向投资的机会;如果持股周期过长,就太左侧了收益率会大幅降低。
 
但是这家电力设备公司我们持有将近4年。
 
大家对这家龙头企业的认知是他的核心驱动因素电网投资相关所以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公司的电网投资没有增长那么公司业绩可能也不会大幅增长市场就会给一个比较低的估值

 2019-2020年,公司股价一直不温不火,股价涨幅基本等于业绩涨幅,每年15-20%,估值非常稳定,17%-24%之间
 
直到2021年,公司业绩增长仍然是维持20%左右,但是估值翻了一倍。
 
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公司的长期认知发生了变化,最后达成共识
 
如果相信中国二次能源占比持续提升,那么这家企业本质是一家经营的公司,如果电的长期增长可持续,那么公司的经营预期就是长期可持续的。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占比一定会提升,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本质上都是制造业,制造业产能扩张是非常容易的。
 
而新能源真正的瓶颈是电网的接入端,在保证不弃风不弃光的情况下,怎么把新能源的电力接入进来,才是整个产业链最瓶颈地方。
 
2021年市场认识到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里所处的位置,所以他的估值才会翻了一倍。

 
图片
港股的波动很大,投资品类尽可能分散 

第三个例子:港股
 
我们投港股一直是比较谨慎的,或者说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最早2018年的时候,我们投了45个点2019-2020年的时候投了7、8个点,2021投了10个点左右。

2018年我们是赚钱,但是2019 -2020年,我们是亏钱,虽然亏的不多, 2021年我们又是赚钱的,所以总体是我们是在试水的过程。
 
总结下来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在A股非常熟悉的逆向投资策略,照搬到香港市场,结果是不太一样的

举个例子,比如在A股市场中,当一个公司的股价长期下跌,进入一个波动迅速收敛,成交量迅速缩小阶段时,大多数时候这就是一种底部的特征但是放在港股市场得不出任何结论

就像我们持有的港股电力公司,2019年公司股价就在低位,当时大概是0.5倍的PB,5倍的PE,成交量很低,波动率也很小,已经出现了像A股市场底部一样的特征
 
但是在2020年初的时候,仍然能够下跌超过50%,这非常惊人的,这就是A股和港股不的地方
 
港股市场是一个以机构为主的市场,没有太多的个人投资者,它一些做空机制,虽然港股是一个成熟市场,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市场,特别是在一些拐点的时候,港股往往具有更高的波动性,更长的等待期。

我们是在2020年的年底买这家电力公司(一半火电、一半绿电),它的股价上涨是在2021年的78月份,这个时候是煤价暴涨的时期。
 
这个时候,公司火电的盈利是大幅下滑的,甚至很可能是亏损的,所以它的基本面其实是在变差的,但是股价这个时间点上涨
 
如果你只跟着短期基本面判断很难坚定的持有,除非你对市值有比较大的判断
 
比起短期的基本面,成的港股投资者更看重商业模式符不符合永续经营的假设。
 
这些年我们对投资港股有一些体会。
 
第一,港股是一个波动率大的市场。
 
第二投资品类尽可能分散

 图片
2021年投资的反思:在行业层面做逆向策略难度更大 

2021年,我们亏钱最多的行业是地产。
 
我们在估值很低的位置布局了地产公司,但是去年中证地产指数下跌了20%,我们持有的龙头公司跌幅可能会更大一些,从结果来讲是非常糟糕的。

当初我们布局地产行业主要基于两个出发点
 
第一我们认为房地产行业符合永续经营的假设。
 
因为虽然地产行业可能要往下走,目前一手房的交易1718万亿的水平,但不管怎么样5年10年以后,行业仍然会是大几万亿甚至10万亿体量市场,在大体量的行业里必然会有大的玩家。

第二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我们把它称为一次供给侧的改革。
 
去年开始,行业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包括恒大这些出现问题的公司其实一点也我们的预期但是股价的走势确实超过我们的预期。

对我们来讲,我们想找到那一个“剩”剩下的但是这个过程确实比较痛苦。

总结了我们在地产行业亏损的原因,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在行业层面做逆投资难度更大。
 
在个股层面去做逆向是比较容易,因为逆向投资寻找的是被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而在行业层面市场犯错误的概率是低的,特别是对于大的行业市场的关注度是很高的

所以如果在行业层面做逆向投资,你打破市场对行业的一致认知,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更长的等待时间。

因此我们在做行业层面逆向投资时,要想得更清楚,做得更谨慎一点
 
但并不是放弃这个方向,因为对逆向投资策略来讲,只要你的规模在增长,不可避免遇到这样的问题
 
规模大了以后,你关注的公司一定是市值更大的公司,但是市场在市值更大的公司上面犯错的概率也一定是更低的。

对于桥来讲,我们在行业层面做逆向投资还是比较擅长,我们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学习挖掘,把它更加系统化所以这条路我们还是会坚定的走下去

图片

 2021年错失了一些机会 

 
2021年我们也错过了一些表现不错的板块,比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军工CDMO等等。
 
这些行业股价基本上都是前期已经涨了很多的情况下,2021年继续高举高打。
 
这里面很多板块,都是完全不符合我们逆向投资策略选择标准,所以错过是必然
 
在这些错过的板块中,军工是我们在20192020年持仓很重的一个板块,但是我们2020年年初就已经卖掉了。
 
军工行业在这个阶段有一点像化学制,因为学制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靠仿制药贡献主体利润,靠创新药来提升估值。
 
但是在这样的阶段,往往会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仿制药利润下降的速度比较快,创新药补上来的速度没那么快

军工行业有点类似,每年的军费开支,包括装备开支增长是不的,但是新产品、待升级的产品很多价格也比较贵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盘子就这么大,每年增长这么多,但是有多新的东西要去做
 
就像医保政策一样,军方未来可能在保障新产品收入利润的同时,大概率也会快速降低老产品的利润,而这是市场没有预期的也是我们对投资这个行业最大的顾虑所在。

图片

 2022年最大的确定性是经济逐季下行 


2022年我们一直思考的三个问题。
 
第一, 2022年确定性的变量是什么,不确定性的变量是什么;
 
第二,2022年收益的来源,究竟是赚估值的钱还是赚业绩的钱;
 
第三,最佳风险收益比的机会出现在哪里。
 
首先2022年最确定的变量应该是经济的逐季下行,以及由此带动的企业盈利的不断下行。
 
从影响GDP的三驾马车来看
 
投资方面,基建投资过去几年一直是低位徘徊的状态;地产投资去年年底的贷款集中政策出来以后,今年地产投资增速也在快速下滑到目前为止投资的表现是没有特别的亮眼的。
 
消费方面,消费具有滞后属性,往往到了经济复苏,消费应该都会有所表现但是这一次疫情恢复以后,国内的消费一直是低于预期的
 
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在国内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和代价。
 
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家不消费而是行动受限,没有办法消费,所以消费就一直起不来。

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地产行业迅速转冷以后,很多跟地产关联的消费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很难想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去刺激消费因为疫情这个事不可控

出口方面,出口唯一支撑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但是去年出口的大幅增长,除了量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有价的因素,因为去年大宗商品涨了很多,所以出口金额也被抬高了很多,但是未来这个影响边际一定是走弱的。
 
上个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这有点像2013 2014年那会儿提出的三期叠加”,但是“三期叠加”是仅针对国内的形势做出的判断,“三重压力”既分析了国内,也分析了国际,“三期叠加”更复杂。
 
我们看到政策在做非常强烈的对冲,包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提出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所以最近一个月陆续有政策在持续发力,因此宏观基本面在今年的下半年能不能逐步的企稳,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这个时点是越来越乐观

2022年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变量是通胀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虽然国内最近的数据来看,通胀不高,跟美国处于完全不同的状态,但是对于通胀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从美联储对加息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通胀数据在持续的超出预期。
 
半年前美联储表示2022年通胀是暂时的,2022年不会加息,2023年才会考虑加息,但是仅仅几个月过去了,你会发现联储不仅要加息,而且至少加息三次
 
我觉得影响通胀最重要的两个因子是油价和农产品,比如我们跟踪一些公司去推演油价和农产品,我们认为油价和农产品大概还是一个易涨难跌的状态。
 

 图片
2022年很难赚到业绩的钱,比较看好低估值的行业 

第二思考的问题是2022年收益的来源,究竟是赚估值的钱还是赚业绩的钱
 
2021年的市场,大家赚的是业绩的钱,因为很多业绩高增长的公司基本上都完成了估值切换。

2021年表现不好的公司往往是之前预期比较高,但最后业绩能兑现的公司,特别是年初抱团的一部分核心资产
 
其实,在2021年整个企业盈利上行的过程业绩增长的钱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大多数公司业绩都是增长
 
但是2022年情况恰恰相反,因为2022年是一个经济下行,企业盈利往下走的一个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再找到业绩超预期增长的行业和公司的概率是很低的;相反,那些估值低、预期低的公司,往往会有更好的表现。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在过去10年里一共有三次经济的下行期,第一次是在2011-2012年,在这个时间里,估值最低的行业明显跑赢了估值最高的行业。

2014年也是一个经济下行期,估值最低的行业涨幅远远的大于估值最高的几个行业。
 
2018年估值最低的行业的跌幅也略小于估值最高的几个行业,但是距并不明显
 
所以总体来看,在经济下行期间估值行业的表现会更好。
 
在经济下行期的时候,市场不一定没有机会,有的时候是涨的,有的时候是跌的,取决于当时的货币政策是收缩,还是扩张而货币政策收缩还是扩张,背后最大的一个推手是通胀
 
比如2021货币政策是一个收缩的状态2014年没有通胀货币政策是扩张的2018年货币政策又是收缩的,所以货币政策对整个资产价格的表现具有很大影响。
 
在成长性行业里面,比起那些在2021年增速快,预期高的行业以外,我们更看业绩2021年表现不佳的行业
 
这些企业在2021年表现不佳的原因,往往是很多负面因素叠加在一起,而这些负面因素并不是长期永续的,后面可能会消失掉,这些公司往往预期比较低,我们愿意从这行业里面去找。
 
这些成长性行业里面,我们比较看好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非银、互联网、医药电子等行业
 
具体来讲:
 
计算机行业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是ToB,就是ToG, 2021年很多公司业绩表现不佳,特别是一些跟政府投资相关的一些细分领域,但是这些行业长期还是有增长所以这种暂时性的困难2022年得到修复
 
非银行业:主要是券商和保险,我们长期看好财富管理的大赛道,而且券商是跟实体行业关联度最小的行业,它可以完成自我循环我们认为券商是有机会的。
 
保险目前多年以来基本面最差的时候,也是估值最低的时候,从基本面来讲,保险行业正处于刮骨疗伤的阶段这个过程是必然发生因为过去不可持续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在这种低预期低估值的背景下面,保险行业向下的空间是比较小的,所以这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一个板块。
 
互联网以前互联网公司是整个丛林里面很小的参与者,但是经过年的发展,已经长成庞然大物,这个时候就必须要遵守丛林法则。

所以反垄断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但是我觉得对社会是有益处的。

经过一年多的政策调整,包括股价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它的未来的盈利增长会是一个偏低的增速,现在估值我觉得是可以匹配的。
 
如果这里面有一些对未来的领域或者增长有储备的这样的一些公司,我认为还是会有很大的机会的。

医药之前比较看好中药,但是已经涨了很多,风险收益比不好,但是医药板块足够大,细分子行业足够多,还是会有很多机会,在香港的创新药,医药商业,医疗服务的公司,也都会有一些机会。
 
电子行业:之前的苹果产业链公司,如果能够在智能汽车领域能够寻找到自己的第二个增长曲线,这些公司我们都是去关注去研究。
 
汽车零部件:全球整车公司的市值已经增长了好几倍,整车行业的市值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但是我们认为整车的市值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泡沫的,优秀零部件公司的价值需要被重估,整车与零部件的市值比会回归均值水平。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随着整车环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有新的玩家出现,整车环节的竞争是越来越碎片化了,零部件的这些公司实际上对整车环节的议价能力在提高。
 
第二,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在2018年之前有过一轮高速扩张,因为当时对未来销量的预期很高,但是2018年以后,汽车的整体销量是下滑的,总量没有增长。
 
汽车零部件的产能利用率在逐渐往下走,导致了过去几年,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资本开支普遍比较小,所以未来一旦这个行业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汽车零部件的产能利用率就会提升。
 
第三,无论是未来的电动化、轻量化,还是智能化的趋势下,可升级的地方非常多,去年的面临缺芯和成本的问题,在2022年会有阶段性的缓解。

图片

 2022年最佳的风险收益比在港股 


我们认为2022年市场最好的投资机会在港股市场。
 
AH股的溢价过去10年来的最高点,过去三年港股跑输A股,这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一个阶段在贸易战以后,很多公司被美国投资人剔除了,因为这些公司的权重是比较大的,所致造成了港股非常低的指数水平;第二阶段是去年中概互联网将港股又往下带了一个台阶,整个港股处于一个非常弱势的状态。
 
我们认为目前港股呈现出非常好的性价比优势
 
从今年走势来看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港股开始脱离A股和美股有一自己的节奏了。
2022年的香港市场也许是我们投资业绩的一个重要的胜负所以对于仁桥来讲,我们会继续加大在港股的配置比例。


转自聪明的投资者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金斯瑞生物科技
工分
3.0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7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5)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2-06 18:38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06 18:0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06 16:4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06 16:3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06 16:03
    感谢大家阅读,点赞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