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学习 资治通鉴(35)欲有成就者,不凭一己之好恶做事
逍遥游之涅盘重生
2022-02-20 11:06:47

决定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如下:

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白话文如下:

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

其实,刘邦在称帝之后弄死过不少人(主要是功臣),我们先来捋一捋“汉初版枪毙名单”:

公元前202年,5月,杀丁公;

9月,俘虏燕王臧荼,改立卢绾(wǎn)为燕王;

公元前196年,借刀杀韩信;斩韩王信;杀梁王彭越,剁成肉酱,分赐诸侯,诸侯恐惧;

公元前195年,10月,英布反叛,兵败被杀。

说实话,在我第一遍看《通鉴》上关于刘邦杀功臣记载的时候,我当时觉得刘邦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想杀谁杀谁。

后来有了一些经历,重读这一段儿,我才发现这种认知是很浅薄的。

其实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要慎重地使用杀伐大权,因为身处高位者,外界对他权力的约束本身就很少,他只能尽可能的做到自我约束。一旦这样的人滥用权力,造成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典型案例参考朱元璋,我认为建文帝之所以失败,除了他自己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朱杀功臣杀得太狠了,没留下个把实力将领辅佐建文)

《通鉴》上有记载的,刘邦称帝后,第一个弄死的人就是:丁公。我们看“名单”上面,除了这个丁公之外,都是异姓诸侯王。

只有丁公是个无名之辈,他原本是项羽底下的部将,但论打仗,他没有出色的业绩;论出身,他一片空白;论功业,他也没有建功立业。总之,是个很普通的人。

这样的人能有名有姓地出现在史书上,其实是很突兀的。因为,这本书原来就是给封建帝王看的,普通人的经历于帝王来说没有任何借鉴意义。一般来说,普通人出现在史书上的方式,要不就是“或曰”,要不就是“某军大败,亡数万”中的“数万”,连名字出现在史书上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丁公这么普通一人,却在史书上留名了。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如果说刘邦杀异姓诸侯王,是因为害怕他们造反。那么刘邦杀丁公的原因,则更为深谋远虑。

当初刘项争霸的时候,丁公率楚军在彭城西侧追逐刘邦,差点把他给弄死。刘邦情急之下,大呼:“我们两个贤人,为什么要相互为难啊?”其实就是求饶,求放一条生路。

丁公听到这话,当时就拆下箭头,用箭身虚射了刘邦一箭,意思了一下就退兵了。

奇怪啊,这个二五仔居然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背叛了主公项羽,放了刘邦,难道他当真认为自己是贤人吗?这不太可能,我猜测,刘邦当时应该许诺了天大的好处给丁公,而且这个好处是项羽开不出来的。

当然,这丁公本身也是个墙头草,估计也是想卖个人情给刘邦,毕竟当时天下未定,还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万一刘邦胜了,丁公也能讨封领赏。哪怕刘邦最后输了,丁公也不吃亏

这是种典型的骑墙思维,两边都不得罪,哪边都有机会捞好处。

等到刘邦消灭项羽,丁公求见刘邦,意思就是要好处来了。毕竟当初要不是我丁公放你刘邦一马,你哪能有做皇帝的一天,这番大恩大德,你怎么能翻脸不认账呢?对吧。

而且,要是按照寻常人的思维,这种恩情怎么地也得报答一下,不然怎么对得起刘邦“忠厚长者”的美名呢?就算不给丁公封个爵位官职,最起码也要让他做个富家翁意思意思吧。

但是刘邦怎么做的呢?刘邦非但没有给丁公任何好处,还狠狠地恶心了丁公一把。

刘邦把丁公绑起来,拉到军队里游行示众,一边游行还一边说:“这个丁公就是让项王失去天下的人,他是项王的叛徒。”

说完,把丁公杀了,并以此告诫大家:“给人家做臣子的,不能学丁公。”

刘邦对待丁公的这一系列操作,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忘恩负义(我第一次看也是这么认为),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来看,刘邦杀掉丁公却是一种必须。

因为,时势变了。

当时争天下的时候,未知鹿死谁手,这样的乱世就要尽可能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对象。不要管对方到底是忠是奸,只要可以为我所用,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但是,一旦统一天下之后,形势马上就从争天下变成了守天下。

这个时候君王要考虑的就不是拉拢其他力量了,因为他已经是最强了,这时君王要考虑的是稳定,让臣民们不要心生叛逆,不要只考虑自己的私利,而背叛自己的君主。

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刘邦于理不于情,必须杀掉丁公,这其实传递了两个信息:
一是告诫下边的臣子,我是你们的君主,不要背叛我,不然没好果子吃;
二是告诉他们,就算你们背叛我,投奔了其他人,你们的新君也是容不下背叛者的。

如此一来,这种忠君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而且我们看,刘邦是把丁公拉到了军队游行示众,当时天下初定,军队的实力还很强,而且各路将领功劳大,威望高,是最容易出乱子的地方。刘邦搞这么一出,震慑军队的效果不要太好。

其实,刘邦在干掉丁公之前,还发生过一个故事:

丁公有个侄子叫季布,也是项羽部将,曾在打仗的时候多次围困羞辱刘邦。刘邦气得要死,称帝之后,悬赏千金要弄死季布,还下令说如果有人敢窝藏季布,罪连三族。

季布很害怕,躲了起来。这时候夏侯婴来找刘邦说:“季布是个忠臣,作为项王臣子为他效力,这没错呀。不如赦免他吧,来显示您的胸襟。不然这样一位壮士要是逃到匈奴,就坏事了。”

刘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但赦免了季布,还召见他,任命他做郎中。所谓“郎中”,就是皇帝的护卫、侍从。这种职位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非皇帝信任、可靠的人,当不了护卫。

高祖是大手笔。(论收买人心,刘邦是一流)

当然,我并不认为刘邦提拔季布是因为他真的看好季布,毕竟他后面也没有重用季布。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向天下展示自己的胸襟。

当天下人都知道了刘邦把他曾经的对手,提拔做了“贴身保镖”,那大家会怎么想?都会觉得刘邦心胸开阔,足以容人呀。这就是民心,这就是人望啊

尤其在项羽的残余势力看来,虽然战争败给了刘邦,但刘邦不会赶尽杀绝,他们至少性命无忧,这些人的人心马上就归附了。哪怕是这帮人还想起兵谋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因为道义、民望都站在了刘邦这边。

汉高祖就这么轻描淡写收获了一波民心,还顺带把危机抹杀于无形之中。

我们看,一个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刘邦为了自己的统治,说杀也就杀了;另一个是差点把刘邦弄死的季布,刘邦为了自己的统治,把他给赦免了。

这也就是说:刘邦如果要杀人,他不会考虑这个人是否与自己有仇,也不会考虑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恩义,这种私人恩怨他根本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杀了这个人,是否对自己的统治有影响,要是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恩人他也会杀;假如对自己的统治无益,那么仇人他也不会杀。(雍齿就是这样)

作为封建王朝最厉害的皇帝,刘邦杀人并不凭他自己的好恶,而只看利益。

把上述这句话扩展开来看就是,刘邦做选择也好,做事情也好,其实准则只有一个:是否符合他的利益(作为一个君王,他的利益就是自己的统治稳定)。至于什么情绪、情感、恩义、仇恨、好恶之类的,不会对他的选择和行为造成丝毫影响。

而与他相反的韩信,就是因为考虑到刘邦对自己的私人恩义,才没有听从项羽和蒯(kuǎi)彻的建议,自立为王、三分天下。以至于最后命丧钟室,夷灭三族,何等凄凉啊。

我想,这个道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我们虽说不可能遇到那么极端的情况,但是总避免不了很多需要做决定的时刻,这时候,我们到底是依据自身的利益来做决定,还是依据我们情绪、恩义仇恨来做决定呢?

这是很重要的。

最后多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时常想:为什么大家同样是一颗脑袋双手双脚,人生的际遇和成就却会有天壤之别?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是个人能力吗?是学历、家庭背景吗?是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吗?是有没有遇到贵人吗?

诚然,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但,这些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我认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一个人如何做选择。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2.0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7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9)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五月新生
    明天一定赚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2-02-20 23:58
    比交易还有意思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股歪歪
    全梭哈的龙头选手
    只看TA
    2022-02-20 20:30
    好文章,慢慢品。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20 17:40
    选择大于努力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20 13:36
    人生就选择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五月新生
    明天一定赚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2-02-20 23:58
    刘邦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2-20 13:57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心窝飘远方
    超短低吸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2-02-20 12:29
    是原创吗?伙计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