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京东阿里腾讯成恶龙,大型科技股的未来在哪里?
花生投资见闻
2023-02-22 17:11:57

一、投资只投科技?

任何一个时代的落幕都会有大佬被拉出来祭天。“纳斯达克的再一次杀跌”是康波周期下的必然产物,在康波周期萧条期开启的三年时间里面,注定着代表最高科技公司的指数要见到一个历史性大顶,用来宣告“科技已死”,美国上一次的信息科技板块指数见到历史大顶是在1973年,之后用了22年才再一次获得超额收益。

不知从何时起有一种声音充斥着整个投资界,“投资要只投资科技股,投资改变世界的公司”。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为了营销和宣传的谎言,能说这样话的人,无非就是两种,1、不懂经济运行规律无无畏的人;2、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制造标签彰显自己的虚假宣传。

科技投资仅仅是十年度的宏观范式转移下的一个范本,在十年前“煤飞色舞”的时代,投资科技和信息服务行业甚至是被大家可怜的一群人。在康波周期繁荣期注定未来要出现信息服务型龙头,而到了波萧条期就是这些企业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二、所谓的科技公司只是康波特性下的必然、注定着面临着转移

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龙头仅仅是康波周期衰退期的一个必然结果,这是一个大的时代beta。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看过120年的美国各个行业的变迁和他们的超额收益、同时也是一部120年的产业史,在相应的时期都出现了相同的事情,无非是表现得公司不同。

所谓的科技龙头在康波周期衰退期有一个特征——借助可以扩散到每一个人的科技工业结晶产品,会形成一系列寡头垄断服务型公司

上一轮的寡头垄断的服务型公司是在60年代形成的影视传媒,美国60年代涨幅第一个板块是影视传媒,因为60年代形成新的科技产品,扩展到当时的美国的每一个人——电视,电视的广告费用和影视娱乐形成了当时最疯狂和最火的板块,比如迪士尼的地位是在当时60年代借助电视形成的。

这仅仅是康波周期衰退期借助硬件的一个结果,是属于商业发展的必然情况。 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说,康波周期的萧条期是这些科技龙头对应的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目前是成熟期过渡到衰退期的节点。拿苹果公司为例,我们毫不吝啬的说苹果公司是个伟大的行业,不妨碍苹果公司现在目前的技术优势,但是从公司利润角度,苹果公司从2016年到目前为止,5年过去了,净利润是在560亿美金上下波动的,但是它的股价涨了4倍,从560亿美金上下2016年从10倍左右的PE涨到了现在目前接近接近50倍的PE,利润端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变化,纯粹涨的是估值。

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公司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都将失去了成长性。这个就是做股票投资都会涉及到两个基本常识。所有的成长都将变为周期、没有基业成就。

 能成为成长型的公司,长期成长的跨国企业收益是少之又少,没有基业常青,都是面对的生命周期的变化,科技龙头后面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大企业病。

再回过头现在目前科技公司,已经隐隐约约已经开始看到了这些科技公司将会面临的一些政府的政策的制裁。

 Facebook、亚马逊、阿里,腾讯,他们手里掌握的是大量的个人,社会公共信息,这两个问题都摆在了全世界各国政府任务上。对于全世界政府来说都无法接受大而不能倒的公司,所以才有反垄断法案的出来。同时也不能容忍这种公司能用这些信息作恶,因为这些个人的信息已经变成了公共事业,所以各国政府注定了一定要做一些相应的动作和手段。

 这就回到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任何一个提升人类生产效率的技术实际上都有坏的一面。目前无非是技术扩散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开始体现它的负面效应。

比如说现在有一部分人在鼓吹AI技术下一代技术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如果真有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它会把人类完全钉死在发展的角度,就类似于三体里面加入的质子。因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纠错式,每一次经历一次痛苦的时期,都会对上一次文化或科技进行一次纠偏和纠错,形成新的思想新的文化。

战国500年的战乱形成了诸子百家和中国后来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世纪的黑暗奠定了欧洲后来的崛起,乃至南北朝时期的整个混乱才会有后来的唐朝的鼎盛辉煌。这些都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但是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写成代码,一是一二是二,没有相应的纠错。如果真要变成完全人工智能,那么有可能就会类似于三体里面所讲的质子中子封锁人类所有的发展和未来,无法再去纠错和纠偏。

用一个最经典的寓言故事形容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巨头:曾经的少年屠龙勇士坐在金币堆上,他们变成了新的恶龙,等待下一个少年屠龙英雄的出现。

三、科技公司注定走向大企业病、甚至影响社会效率

2020年年初时刻,公募基金拿着社会居民的血汗钱,叫嚣着“冲过香江去”来到香港市场去购买他们眼中的中国核心资产(核心资产这个词就是扯,涨了的叫核心资产,跌的都不算),很短时间内有2000亿资金南下,近千亿资金买杀入腾讯控股。在那个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去买这些科技股的理由,甚至还有人喊出来投资只买科技股。

这些公募基金经理真的懂这些公司吗?90%的基金经理只是跟随着趋势,做到不被公司领导责难,保住自己的位置。相信我,他们在保住自己岗位上面花费的心思绝对比在投资上花的心思更多。

要买上百亿资金的时候一定是能看到一倍以上空间,即使按照腾讯1700亿利润,给40倍PE的估值也无法看到一倍空间的利润,更何况给与40倍估值对应成熟期的产业并不适合。

1de58231d1cf5eeadf88f77278b2182.png

看成长?看效率高?

这些公司的GMV已经接近20万亿,全社会零售总额一共多少,流量耗尽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还指望这个产业怎么成长?已经扩散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郑州大雨后人们都无法生活,行业的渗透率到了很高的程度,已经标志着这个行业进入到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公司怎么估值?上汽集团已经给了明确的定义。

腾讯控股的利润并不实,1600亿利润中包含了700亿的非经常项目损益,这是腾讯7000亿对外投资的当年波动盈利, 一旦持有的股票形成反杀,泡沫破裂,那么形成的利润贡献就是负值,为什么要给与很高的估值呢?

而腾讯的7000亿(最近已经8700亿)的对外投资,这个给多少估值?2016年对外投资只有1600亿,5年时间增加了7000亿投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并不看好这些投资,绝大部分会变为无效投资,未来应该会有大量的投资损失,一级市场投资从2017年开始就变得十分难做, PE投资注定要进入到长达十年的冰川纪。所以这8700亿的投资不应该享受溢价,更应该折价。

腾讯正常经营是1000亿的利润(每年15%左右增长),如果出现投资收益亏损400亿时候,也不要惊讶,而且大概率会发生。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京东集团-SW
S
腾讯控股
S
阿里巴巴-SW
工分
3.1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