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充电桩行业深度-快充推动产业升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05 21:55:17

会议要点

1. 快充技术预示充电桩潜力

充电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和快充技术解决方案的出现推动了充电桩行业发展,行业未来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趋势梳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不同车企的高功率快充和华为等企业的高电压解决方案。

行业增速展望:充电桩市场处于新能源车后周期,未来将因新能源车销量提升和车装比下降而迎来快速增长,高功率超充技术值得关注。

2. 快充引领 充电桩行业腾飞

充电桩制造业中,头部企业凭规模优势、技术水平及自制能力在成本和盈利上具有竞争优势。

充电桩行业与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相挂钩,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到2025年可达约2000万辆,为充电桩市场带来广阔空间。

充电桩全球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23-2025年全球年销量同比增速分别可达29%及27%,三年复合增速保持在25%以上。

3. 快充技术引领充电桩升级

充电桩行业大势:随新能源车销量增长,预期充电桩年均复合增速显著快于新能源汽车;美国市场增速较高,但绝对量小于中国市场。

技术和市场布局:快充技术和海外市场布局领先企业可超越行业平均增速;直流快充成公共充电站主流技术,期待高功率超充成为未来趋势。

全球标准多样性:企业面临不同区域认证壁垒,先行者在海外市场有先发优势,可能实现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速。

4. 充电桩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与市场份额: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维持高市占率,如提供40千瓦功率的充电模块,计划研发至60千瓦水平。散热技术是提高充电模块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液冷技术为未来发展趋势。

整装环节竞争:整装环节技术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借规模优势和技术能力,在成本和盈利上具竞争力。海外市场要求高,头部企业通过资金优势和全球渠道,提高海外渗透率,形成差异化竞争。

成本优势和海外布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成本优势明显,利用高性价比提升市场占率。在关税等门槛高的国家,当地生产可能更具有短期竞争优势。运营商面临竞争壁垒,资源领先企业保持优势。市场集中度高,Cr5约70%。

5. 挖掘盈利新机遇

充电桩行业现状:市场规模约四五十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速预计超60%。充电桩已达盈亏平衡点,经济性提升。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时电价政策可提升充电桩利用率,服务费市场化趋势下具有价格弹性,有望进一步增强运营商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看好头部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大、技术领先的企业,推荐如盛虹股份、同和科技、特锐德等。风险提示包括新能源汽车增速不达预期等因素。

会议实录

1. 快充技术预示充电桩潜力

充电桩行业发展迅速。大家好,感谢大家参与中影电芯关于“充电桩行业深度:快充推动产业升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的投资交流电话会议。目前,所有参与者均为捐资状态。在我宣布完参会名单并声明相关注意事项后,由主讲嘉宾继续进行。本次会议由中银证券主办,仅限于内部白名单客户参加。会议内容仅供内部使用,未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若未经书面授权转发刊载,将视为侵权。

 

大家晚上好,我是中银证券的电信行业分析师吴家雄。今晚的会议将由我和我的同事许依然联合主持。我们将向大家汇报我们最近完成的一份有关充电桩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该报告系统地整理了充电桩产业链,并分析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发展到了一个巨大的阶段,各大车企和电子企业都推出了各自的快充解决方案。有的使用高功率4C或5C的方案,还有的,比如华为,主推800伏的高电压快充技术。我们的报告中就这些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分析,接下来请我的同事许一然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晚上好,各位领导。我是中信证券的电信行业研究员徐然。今晚,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近期发布的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该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后周期效应的显现,充电桩市场前景广阔。报告主要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及充装比角度,对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同时,也对不同技术路线和核心竞争要素进行了概述。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相比,充电桩市场仍然处在后周期阶段。未来,随着车装比的持续下降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有望实现较快增速。在此进程中,高功率、大功率的超级充电技术值得特别关注。

 

2. 快充引领 充电桩行业腾飞

在各环节中,整装环节和模块环节属于制造板块。在这一领域,具备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零部件自制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性价比优势,在竞争中获得较高的盈利能力。同样,这些企业若在渠道和市场认证方面领先,将更有可能享受海外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在下游运营环节,马太效应明显。随着市场空间扩大和运营经济性提升,头部企业有望首先受益。

 

关于充电桩行业的市场空间,新能源车的存量是其需求的基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增长和渗透率提升为充电桩需求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最新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增速为38%,继续呈现出高增长趋势。新增能源车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受益于欧洲严格的碳排放标准,以及美国政策的引领。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2000万辆。

 

考虑到新能源车较大的存量和持续增长的新增需求,以及换电模式较高的要求,充电桩作为补能主流方式显示出巨大增长空间。历史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我国充电桩需求增速持续上升,2022年增速有超过一倍的增长。尽管行业增速已高,但当前车装比仍有下降空间,预示充电桩的潜在需求仍然值得期待。

 

国内市场方面,自2020年起,车装比呈下降趋势。至2022年,存量和增量的车装比分别降至3.6和2.8,远低于工信部提出的2025年达到车装比2:1,2030年达到车装比1:1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至地方政府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例如,发改委提出到“十四五”末建立充分发展、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海外方面,欧美地区的车装比相对较高,特别是美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车装比呈上升状态。欧美国家制定了多项政策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如税收抵免、政府投资和个人补贴等。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前者投资75亿美元建立全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后者计划到2030年建成100万个公共充电桩。这些政策及规划目标支撑下,海外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高速成长。

 

综合预测,2023至2025年,全球充电桩年销量的同比增速可能分别达到29%和27%,三年整体复合增速保持在25%以上。

 

3. 快充技术引领充电桩升级

充电桩行业因其后周期特性,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将显著超过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具体来看,像美国市场由于之前基数相对较低,其充电桩销量的增速可能更高,然而,从绝对量上看,国内市场是主要的增量贡献者。在这一行业快速增长的预期下,充电桩市场多样化的产品种类和不同的技术方向布局,导致各自销量增速与行业平均水平有所差异。技术上在快充领域布局领先的企业,以及市场上在海外认证和布局领先的企业,可能会实现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的表现。

 

充电桩产品可分为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大类。直流快充因充电速度快成为公共充电站的主流技术,但其价格通常是交流慢充几倍。交流慢充虽充电速度慢,但对电池伤害较小,适用于家庭停车位。随着对续航里程要求的提升,市场对补能速度的要求也在提高,快充和超充占比将逐步上升。充电速度的快慢主要受充电功率影响,要提速需提升充电电压或电流。目前,部分高端车型已从400伏平台升级至800伏,以支持更大功率的充电桩。

 

展望未来,随着高端车型普及和充电桩功率升级,高功率超充将成为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自身渗透率提升潜力的高功率超充需求增速有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同的充电桩产品和市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因是各国充电桩标准不一致。当前全球以中、日、美、欧为主的多套主流标准在外形结构和通信协议上有所差异。由于标准未统一,针对不同地区的充电桩设计不同,需要各自的认证,如欧盟需CE认证、美标需UL认证。直流桩还涉及通信协议的认证。海外产品认证周期长、费用高,构成了进入海外市场的壁垒。通常,大型企业先行获取认证,将受益于海外需求快速增长,有可能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

 

充电桩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集成制造环节和下游新能源车企及运营平台。上游充电模块价值占比高达30%-40%,是零部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产业链的竞争边界变得模糊,硬件制造商涉及建装和运营业务。整个产业链的中上游角色也可能参与下游运营环节。在模块环节,作为技术壁垒较高的环节,其竞争格局集中,市占率前五企业已占据约80%-90%份额。企业之间的技术差异主要在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上体现。功率密度升级,充电模块功率由10千瓦提升至20~40千瓦,提升了充电桩的充电速度。

 

以上概述了充电桩行业市场增速、技术发展以及产业链分析的要点。未来的研究将更深入地从产业链各环节角度展开分析,持续关注技术进步及市场拓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4. 充电桩行业技术升级与市场竞争

目前,英飞远、永联通和优绿能等头部企业在大功率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基本上都能够提供40千瓦的充电模块。未来,他们还可能逐步研发并推出功率达到60千瓦的单个充电模块。我们认为,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是头部企业维持较高市占率的一项长期战略。技术差异主要体现在可靠性方面,随着充电模块功率的提升,散热技术成为影响模块寿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充电模块的散热方式大致分为直通风冷、独立风道风冷和液冷三种。相较于最早的直通风冷,当前主流的独立风道散热方式可以隔离电子元器件与外界风道,减少粉尘污染和腐蚀,从而提升充电模块的使用寿命和信赖度。因此,它成为了头部模块制造商青睐的主流策略。此外,液冷技术低噪音、高防护性等优点使其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成本较高,但在特殊应用环境下显著优势,少数头部企业已经形成领先布局,能够抓住特殊需求,并在散热技术不断迭代中保持先发优势。

 

至于整装环节,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行业内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国内市场上,具备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零部件资质的头部企业有望实现较低成本,维持较高的盈利能力。海外市场的充电桩销售对渠道和服务要求较高,头部企业通过资金优势和全球化的销售渠道布局,有望突破高认证门槛,并在海外市场逐步提升渗透率,形成差异化竞争。准入门槛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具备认证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开拓相应市场。

 

关于国内外市场比较,我们认为国内充电桩企业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关税较低的欧洲市场,他们能够通过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性价比提升市占率。但在像美国这样存在较高关税成本和本土化制造补贴的市场,当地建厂的企业可能具有更大竞争优势。

 

最后是运营环节,自2019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充电需求和运营商经济性都有所提升。尽管新进入者增多导致市场分散,但资金、场地、电网容量以及数据资源等壁垒依然使得头部企业保持显著优势。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行业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大约70%左右,显示了强者的竞争态势。

 

5. 挖掘盈利新机遇

针对充电桩运营环节,当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收取服务费和电费。目前整体市场规模约为四五十亿,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60%。在运营环节中,广泛关注的核心焦点是经济性及盈亏平衡问题。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充电桩年利用率达到6%,且考虑到各省约有3000瓦的100~900元建设补贴,以及每度电1~2毛钱的运营补贴下,对一个约10年运营周期的充电桩进行估算,单站盈利情况总体上已经达到盈亏平衡点。

 

如果展望充电站运营商未来发展,其盈利能力主要可能受分时电价政策和服务费用提升的影响。分时电价政策虽然不会对运营商盈利产生显著影响,因为它基本维持电价平衡,但执行该政策可能会在较低电价时段提升充电站利用率,进而提高充电桩的整体利用率和经济性。这是分时电价对运营商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逻辑。再者,服务费用提升对充电桩整体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当大。2020年后,受政策放开影响,充电服务费市场化趋势明显,价格出现了一定弹性空间。若未来能随行业竞争格局明晰而提升,将为充电桩运营商带来显著盈利改善机会。这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就投资建议而言,我们整体乐观看待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下降的车装比,预计将带动充电桩需求高增长。充电桩作为后周期环节,在未来三年内有望维持高复合增长率。分环节来看,整车环节中规模、技术优势以及零部件资产能力的头部企业,预计将通过低成本实现在国内市场的高盈利,并突破海外市场准入壁垒。模块环节中,技术门槛、大功率和高效率是明确的行业发展方向,头部企业在大功率技术布局相对领先,预示着未来这些企业将展示出‘强者愈强’的局面。

 

针对运营环节,市场内的马太效应显著,随着市场空间的拓展及经济性提高,头部企业预计将率先受益。随着分时电价政策的执行及服务费用的提升,行业盈利能力或将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推荐产业链中的头部企业,如盛虹股份、同和科技以及特锐德等。至于风险提示,我们提醒注意新能源汽车增速未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达预期、充电桩需求未达预期、充电桩竞争超预期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众业达
S
奥特迅
S
中能电气
工分
1.4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