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小米汽车产业链电话会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09 21:06:06

一、综述

.小米汽车产业链深度解读

小米与华为在造车领域中的战略差异显著:小米品牌定位亲民,主打高性价比产品;而华为 则瞄准中高端市场,重视车辆智能化。华为凭借其全栈自研的软硬件技术实力和生态布局优 势,相比之下,小米在整车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车辆智能化自主研发 方面仍需提升,目前主要通过收购策略来增强自身能力。

对于新势力造车,小米汽车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五大关键因素,包括品牌塑造、核心技术研 发、供应链管理等。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已获得小米定点合作的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如博竞科 技、常熟汽势,以及小米投资的相关企业金阳股份、无锡振华美利信等。

.小米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挑战

小米汽车在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主要包括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适应性问题,以及如何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证明自身的管理层运营能力和供产销体系。尽管如此,小米拥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形 象、庞大的年轻粉丝群体和雷军团队强大的执行力,预计2024年销量将在5-10万辆左右。

从盈亏预测来看,小米汽车初期毛利率可能仅为个位数,若销量达到30-40万辆且毛利率 提升至15%,将有望实现盈亏平衡。建议密切关注与小米汽车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企业,如博讯科技、常熟气势、金阳股份等。

.小米车型战略及市场机遇

小米汽车计划推出具备中高端性价比的车型,瞄准15~20万元细分市场,以满足不同消费 者的需求。虽然手机市场与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存在明显差异,但作为后入者的小米仍有捕 捉市场空白点的机会,特别是在新能源中大型轿车市场上,部分车型无法完全匹配消费者需 求,为小米提供了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策略与挑战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包括燃油车折扣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以及中大型纯电轿车 市场虽具有较大替换空间,但成本压力、续航里程焦虑等因素限制了主机厂降价的空间。混 合动力车型因较低的使用成本,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优势。

小米汽车在电机性能、电池充电参数、续航等方面接近行业领先水平,压铸技术也微弱领先。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设计预期将达到行业先进水准,尤其是在多设备互联和语音互动功 能上。如果小米能够将低配车型价格控制在20万元以内,或将形成市场预期差,从而促进 销量增长。

.小米汽车科技布局与实践

小米汽车着重布局三电底盘技术及智能化能力,通过投资和收购等方式在电池、底盘及智骨 化领域全方位部署。小米积极积累自动驾驶技术,数据和算力的支持为其实际落地提供基础. 但自动驾驶模型搭建和实战能力尚待验证。

小米与其他非传统车企尝试进入汽车业务的方式各异,有的专注软件层面,而小米力求软硬 件结合全面发展。然而,构建产业链和完善资金状况是小米后续发展的重要挑战。

.深耕小米汽车产业链的挑战与机遇

小米采取自行研发并量产的模式,计划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并在研发上累计超过100 亿人民币的投资规- 模,这要求小米必须 确保稳定的现金流保障。然而,小米对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销售的依赖可能影响其在高 额汽车研发投入上的财务稳定性,现金流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其在汽车领域的长期投入力度。

2024年首款车型苏7的销量预期为5~10万辆,市场竞争力将取决于小米的品牌影响力、粉丝基础,以及技术转化、资金运用和生产交付等方面的市场考验。

.小米汽车生态链展望与机遇

小米首款车型初期毛利率预计处于个位数水平,当销量增长至30~40万辆时,边际效益将 有所改善。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已经获得小米定点合作的供应商如博骏科技、常熟气势,以及 潜在的合作对象金阳股份、无锡振华、美立信等。尽管小米汽车全年销量预期在5~10万辆,毛利率较低,但其投资逻辑基于品牌粉丝变现潜力和细分市场的独特机遇。

二、详细介绍

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光大汽车首席分析师倪玉静。本周我们的团队发布了一份深度分 析小米汽车产业链的研究报告,并在此电话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核心洞察。

首先,报告将小米和华为这两家从消费电子行业跨界到智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进行了深入 对比。我们着重分析了两者在品牌定位、用户群体以及转型策略上的异同。华为凭借其强大 的自研能力和已构建的智能化生态,在中高端汽车市场及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上展现出显著 优势;而小米则以其深入人心的高性价比品牌形象和庞大的用户基础,瞄准了更广泛的中低 端市场,并致力于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来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

其次,我们在报告中提炼出影响新兴造车势力成功发展的五大关键因素,并以此框架对小米 汽车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详尽剖析。通过对小米汽车的战略布局、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营销 网络及合作伙伴关系等环节的拆解,为投资者揭示了小米在汽车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和潜在挑 战。

在供应链投资建议部分,我们特别关注了几家已经明确获得小米汽车定点合作的企业,如博 竞科技、常熟汽势,以及小米直接参股的金阳股份,还有无锡振华和美利信等与小米汽车业 务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小米汽车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有望伴随小米汽车 销量的增长实现业绩提升。

针对小米汽车自身的销量预测,我们结合市场趋势、产能规划和产品特性做出了相应的预判。同时,我们梳理了小米汽车的供应商体系,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具有增长潜力的合作标的。

关于华为问界M7车型的表现,我们追踪了该车型上市以来的三个阶段:第二在下半年订单 量虽有明显上升,但后续动能未能持续;随后在13年上半年,其订单和交付同步出现了下 滑态势;直至23年9月改款车型推出后,订单和交付情况再次出现回暖迹象,显示出产品 迭代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各自都在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并面临 不同的发展挑战。小米汽车产业链的投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发展潜力,还包括与其紧密 合作的相关供应商的成长空间。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小米汽车在软硬件全栈自研能力方面的 提升,以及其在整车供应、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进一步突破。

.小米汽车产业链分析与转型挑战

小米在进入智能汽车市场时,预计初期会借助其在智能化产品领域积累的庞大粉丝群体和品 牌影响力,以期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表现。然而,由于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复杂且激烈,尤 其是从手机行业跨界到汽车制造业,小米必须在多个维度上实现突破。

参照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成长路径,我们判断小米汽车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以下五个关键因素:

.管理层定位:小米虽然快速推进了造车项目,但错过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渗透率快速提 升的最佳窗口期。管理层中部分成员来自传统车企,他们在协同打造爆款新能源车型方面的 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和验证。

.市场竞争:小米首款B级纯电轿车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极为剧烈。如果能坚持自身品牌定 位,控制价格区间在15-20万元,并通过智能纯电爆款车型激活市场需求,有望占据一席 之地。

.技术和资金储备:小米汽车目前主要依赖投资并购来获取技术资源,充足的资金支持是 推动研发、生产及市场- 拓展的关键。同 时,技术实力也将决定其能否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整车供应链能力:作为初次涉足汽车制造的企业,小米需要建立并验证自身的整车供应 链体系,确保产能和交付能力达到预期水平。

.核心竞争力:小米汽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品牌亲民化、年轻化的IP构建以及庞大的忠实粉 丝基础,此外雷军团队的执行力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预计到2024年,小米首款汽车销量 或可达到5-10万辆,初期增长将倚仗流量转化和渠道布局,而长期稳健发展则有赖于品牌 力和车型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展望未来,小米汽车预计将聚焦15-20万元纯电车型细分市场,预计至2024年,毛利率可 能仅为个位数,但在销量规模达到30-40万辆以上后,毛利率有望提高到约15%,实现盈亏 平衡的可能性较大。

在产业链方面,建议关注已经获得小米定点合作的博讯科技、常熟气势,以及被小米汽车直 接投资的金阳股份等供应商,以及与小米汽车概念相关的无锡振华和美利信等概念股.

华为与小米作为消费电子巨头向汽车业务转型的典型代表,两者虽同为跨界造车,但定位各 异:华为定位于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强调软硬件全栈自研;小米则是以主机厂身份入局,侧 重生态协同和汽车生产的投资整合。

小米汽车在用户画像方面继承了手机业务的特点,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大量用户,尽管 月收入平均水平可能低于华为用户,但两者均拥有一定的高购买力粉丝群体,对初期销售起 到重要支撑作用。

总结来说,小米汽车要成功转型并立足汽车行业,除了上述提到的五大关键因素外,还需重 点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对其获取资质的影响,可能采取收购现有车企的方式来解决生产资质问 题。结合严格的政策限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米汽车需要在战略决策、市场应变、技术迭 代、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展现强大的执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破浪 前行。

.小米汽车战略及市场机会分析

在小米的管理层策略中,我们深入探讨其如何规划和布局汽车产品线。基于小米品牌一贯秉 持的高性价比形象,以及首款纯电轿车的曝光信息,我们推测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将继续 坚守中高端性价比路线。参考比亚迪、小鹏等成熟新能源车企,在稳固大众经济型产品市场 的同时,也积极进军中高端细分领域。

目前除了已公开的纯电轿车外,小米还计划推出另外两款车型。预计小米会充分利用自身在 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性价比优势,并结合其粉丝群体特征,瞄准15至20万元人民币这 一消费区间,以满足广大用户对高品质电动汽车的需求。

接下来讨论市场竞争态势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手机行业与汽车行业的竞争模式存在显著区别。手机行业经过多轮洗牌,已形成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而汽车行业则因消费选择多样化、地 域性就业影响等因素导致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从图表14中可以观察到,尽管比亚迪和特 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但多数车企份额不足5%,甚至更低,这显示出汽 车市场上细分领域的众多机遇,为包括小米在内的新晋参与者提供了发展空间。

针对小米首款SUV7进入中大型轿车市场的可能性,我们进行了细致分析。过去两年数据显 示,众多新能源主机厂正纷纷布局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然而该领域尚未出现具有颠覆性的 主流产品。当前市场上量产的新能源车大多是2020年前后上市的旧款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和其他一些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增长的车型,而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我们结合年轻购车人群的实际需求研究发现,当前市场上车辆设计与真实市场需求之 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尽管轿车设计趋势越来越倾向于时尚前卫,以吸引首次购车的年轻人,但实际上,许多年轻人在购买第一台车时,预算通常超过20万元,尤其是00后群体对此 尤为明显。同时,年轻人购车往往需要家庭的支持并顾及家庭成员的意见,因此他们更有可 能选择价格合理、技- . 术成熟且实用性强 的经典燃油车型。这种现象揭示了主机厂的设计战略与年轻购车者行为之间的错配。这一点 也在汽车之家用户的评论数据中得到印证:综合性能优秀且没有明显短板的燃油车型在实际 购买决策中更受青睐。

综上所述,小米在布局汽车产品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空白点和消费者需求的真实特点,利 用自身品牌和技术优势,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从而抓住市场机遇,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

中脱颖而出。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与挑战

在对比分析合资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后,我们发现燃油车普遍提供更大的折扣优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选择。针对中大型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瓶颈,根据乘联会数据揭示,15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显著低于整体行业平均水 平,表明这一细分市场拥有巨大的替代性增长潜力。然而,尽管主机厂积极布局此价格区间,但市场突破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该消费群体以首次购车者及部分换购用户为主,他们更 倾向于选择品牌影响力强、实用性强的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在面临燃油车价格优势的同时,还受限于电池成本上升以及配置升级带来的定价 压力。同时,首购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力。从近年来纯电动 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表现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数量始终高于纯电动汽车,并 且其使用过程中的综合成本相对较低。

总体来说,消费者在购买轿车时的偏好顺序通常是燃油车优先,其次为混合动力车,最后才 是纯电动车,这是受实用性、续航里程顾虑和使用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近期 尤其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主流主机厂加快了在高端纯电轿车领域的布局,推出了多款定 价在20万元以上的车型。

小米汽车的优势可能在于其深入人心的智能化品牌形象。如果小米能够在保持配置和技术领 先的同时,将入门级车型的价格控制在20万元以内,可能会形成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从 而刺激销量增长。

关于小米的汽车技术实力,参照其去年12月28曰公布的五大关键技术指标,我们可以看 到:小米电机转速高达21,000转/分钟,仅次于华为问界M9和智界世界S7的22,000转,在行业中处于接近领先地位。在电池技术方面,小米实现了 875伏特的充电电压,与当前 业界最高的标准相当。首款车型配备的73.6度和101度电池包能分别实现668公里和800 公里的续航里程,与竞品极客007参数相近。

在压铸技术层面,小米具备9100吨的压铸能力,略高于华为问界M9和特斯拉9000吨 水平。自动驾驶领域,小米设定了跷身行业第一梯队的目标,首款车型搭载昂锐芯片及自研 算法,预计到2024年底可实现100层无人驾驶堆栈应用,但这与华为、小鹏等智能驾驶头 部企业的现有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在智能座舱设计方面,小米采用行业流行的中控大屏与后排可选装屏幕配置,并集成 高通8295芯片和自家研发的澎湃OS操作系统,致力于提升多设备互联与语音交互体验,预计其智能座舱交互性能将达到或接近行业一流水平。

.小米汽车的科技战略与实施路径

小米汽车凭借其在多个关键参数上的行业领先或接近领先地位,展现出强烈的科技属性,预 估能吸引一部分米粉作为早期消费者。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晋参与者,小米采用投资和并购策 略进行科技布局,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一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智 能化能力上尤为重视。

在电池技术方面,小米已经对赣锋锂业珠海冠宇、蜂巢能源和中航锂电四家公司进行了投 资,构建了涵盖锂电材料、锂电池、固态电池在内的全方位布局体系。在底盘技术研发方面,小米注资同济大学孵化出的同裕汽车,专注于底盘制动系统的批量生产和研发升级。

在智能化技术层面,小米通过投资纵目科技强化低速泊车场景下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投资禾 赛科技,专攻激光雷达硬件的研发制造;并于2021年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生动科技,生 动科技创始团队现负责小米汽车自动驾驶研究院的主要研发工作。我们理解,无论是在技术 积累还是用户体验一 提升上,都需要通过 不断优化量产车型来买现,尤其是目动驾驶能力,这高度依赖十大量数据的积累、先进的算 法及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

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收购的深度科技团队成员均具有微软背景,并在自动驾驶定位和感知场 景重塑领域有深厚专业基础。尽管人才配置优秀,但自动驾驶的实际效能还需进一步通过大 规模的数据采集、销量支持,以及强大的算力和模型构建能力来验证,最终将体现在市场实 际表现中。

此外,资金状况是小米汽车业务布局中的重要因素。除了小米,其他非传统车企也在尝试进 入汽车业务领域。总体布局方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以滴滴、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 的软件布局模式,利用云服务优势帮助主机厂升级车机系统,初期投入相对较小且不涉及核 心技术自主研发;其次为软硬件全面布局,华为作为典型代表,通过巨额研发投入推出如问 界、阿维塔和智界系列等具有标志性的车型,然而目前正处于亏损状态,需要寻求分拆等方 式以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小米汽车产业链深耕挑战与机遇

第三个是造车模式的选择。目前,仅有小米和百度采取了相似的策略,但百度由于造车资质 和投入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将极度主要的控股权转让给了极地汽车,并更名为极乐 汽车,从车企的主要负责人变为奇瑞汽车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可以说,小米是极少数能顺利 地推进汽车业务到量产交付阶段,且有望获得造车资质的跨界厂商。这同时说明,进入汽车 行业必须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投入,才能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

根据雷军的说法,小米为造车做了充分的资金准备,并规划在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对 应的每年投入约为70亿人民币。截至2023年12月,小米首款车型的研发投入已超过100 亿人民币。尽管如此,和新势力及头部新能源车企相比,这个数字仍有一定差距。

对于小米和华为这类厂商而言,它们对消费电子带来的现金流依赖性极高。如果手机销量良 好,可以保证在其他领域的高额研发投入。但一旦手机销量下滑,就会出现现金流显著恶化 的现象。因此,小米要保证在汽车领域的长期投入,对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以及消费电子的 持续造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五点是关于小米的产供销环节。当前汽车行业已经卷入到车企需要整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竞 争中,渠道需要广泛铺开,同时车型上市后就可以到店甚至交付。小米与华为在销售领域的 优势相似,即通过现有的线下门店实现导流。目前,华为可进行现场展示的门店有1000家,其中900家来自华为本身,远高于同级别的新势力品牌。按照小米之家近300家直营门店 的现状,小米很可能采用直营加托管的模式,通过直营和经销商门店线下渠道的配合,快速 提升消费者对车型的感知能力。

然而,华为在前期不负责汽车生产,而是与合作车企负责生产,因此出现了多次交付不及预 期的问题,这对市场口碑和销量造成了影响。汽车作为一个生产环节高度复杂的产业,小米 虽然此次由自己负责生产制造能力,但作为行业新参与者,怎样保证生产交付质量也是市场 关注的重点。

最后一个点是关于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它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优势。首先是小米 庞大的粉丝群体,截至2022年底,小米已连接的终端数量以及米家的曰活用户接近6亿人,这将为小米汽车实现前期的流量变现提供很大帮助。

其次是雷军本人的能力。从创业者,到管理者,再到投资者,最后重新成为创业者,雷军在 每个阶段都取得了很高的职业成就,并且将其负责的内容做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离不开他 个人的执着、勤奋和作为管理者的全局统领能力。

雷军在投资领域曾说过,“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投资人”。我们相信,小米的核心优势在雷军引 领的管理团队能充分激发团队潜力,实现汽车领域的突破。

综合考虑,我们对小米汽车的综合竞争力给出了积极评分。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中大型轿 车市场缺乏爆款车型,小米仍存在细分市场优势机会。叠加小米的粉丝基础和雷军个人IP 的流量优势,这将对前期销量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然而,小米在技术落地能力、资金周转能力以及实际生产交付情况上仍待市场验证。考虑到 当前纯电轿车市场表现,包括Model3、汉EV、海豹EV等三款车型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0%,而像标志性的P7市场份额实际还不到10%。基于这些因素,我们预计2024年小米首款车型 苏7的销量在5万至10万辆水平,后续销量的爬坡将高度取决于车型口碑转换及市场反馈 情况。

.小米汽车生态链预期与机遇

通过复盘新势力车企的盈利表现,我们预计小米的首款车型的毛利率应该是个位数,但销量 爬坡到30~40万辆时,将会有较为明显的边际改善。针对汽车领域的投资,我们进行了对 小米汽车供应链的梳理。

目前,小米汽车业务尚处早期阶段,我们预计销量将逐步爬升,供应商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和 机遇。因此 我们不仅详细梳理了已经明确合作的供应商,还关注了那些未明确披露合作关 系但具备小米概念的产业链公司。筛选标准是收入弹性大,且相关估值较低。其中,已确认 合作的供应商包括博骏科技和常熟气势。

博骏科技的部分产品已通过泰尔万厂商间接供货给小米,而常熟气势已获得小米项目的定点; 未明确披露合作但与小米概念相关的包括金阳股份、无锡振华和美立信。以金阳股份为例,它是小米的被投资企业,小米制造也是公司的第六大股东,因此,我们不排除小米未来将自 己的投资生态圈转化为核心供应链的可能。

总结来看,我们根据汽车领域竞争优势来评估小米汽车的综合竞争力,并认为小米汽车的优 势在于粉丝的变现能力以及细分赛道机遇。如何保证小米汽车实现突破并最终取决于消费者 体验。对于即将推出的产品,我们全年预期销量是5〜10万辆,且预计毛利率将维持在个位 数。我们推荐的投资标的依次是博骏科技、常熟气势、金阳股份、无锡振华和美立信。以上 是我的汇报内容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一汽解放
S
赛力斯
S
中通客车
工分
1.9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