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L3政策落地与大模型带来汽车终端机遇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1-24 21:25:18

业绩介绍环节

微影数据口径不一致:21年收入包含了12个月热成像产品与传感器的全部营收,但热成像产品收入20

年放在海康主业里,仅热成像传感器放在微影里。如果20年热成像产品收入按2021年相同口径调整,

EBG21年增速应该为 24%

21年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业务:萤石,机器人,微影,汽车电子和存储

1Q22业务进展:1)国内:受疫情影响,部分省市存在静态运营和物流受阻,对国内业务增长有一定

影响;2)海外:受疫情影响减少,保持较好增长势头;3)创新业务:进入较快增长阶段

4Q21会计准则调整:运费由销售费用调整为成本,如果不调整4Q21 的毛利率为41.74%,1Q22的毛

利率为44.38%

22年展望:部分原材料成本仍有上涨可能性,但整体可控,希望22年毛利率保持稳定

Q&A

Q1. 怎么在保持收入端的韧性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利润率?

海康业务很分散,包括国内外市场,海外空间分部也很分散,有些区域处于全面静止状态,有些是活

跃的。公司对变化的反应很 快,比如现在做的防疫产品,居家产品。公司行业划分很细,有些行业影

响大,有些影响小。效率上,公司就是要保证交付,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海康在运营和交付上有很

多经验,适合目前多变的环境,比如在国内有蜂巢,在海外有自己的物流中心。由于过去几年制裁和

芯片的影响,公司在备货上很充分,同时公司的资金面也比较好,公司在产品方面也做了调整。现在

最重要的是保证工厂不要有疫情发生。公司跟供应商关系很好,疫情下给予了很多帮助。费用方面,

公司会保持原 来的风格,费用会上升。公司对二季度还有全年没有那么悲观。

Q2. 公司去年研发人员增加很多,公司未来的投资投向?

18-20年是比较困难,美国制裁,疫情再加上竞争。21年情况乐观点,增加了1万人,其中4000人是工

人,这一部分对经营费率影响不大,主要是非工人编制增加了6000人,一部分来自创新业务,因为这

一块增长很好,另一部分来自主营业务。

Q3.今年特别强调了海外布局和全球化定位。海外市场是不是有更大发展机遇?

国际化带来了很多挑战,美国对全球化的影响很大,公司也在观察和思考该怎么办。海康业务受到的

影响有限,部分国家影响大,部分影响小。海康一直在发展。中国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终

端产品的核心能力,推出产品的节奏和成本的控制。此外,中国国内的企业也在往产业链上游走,比

如过去十年在集成电路的设计能力,比如在监控里的传感器制造能力。海康坚定地走国际化路线。

Q4.PBGEBGSMG业务的展望?海外跟国内毛利率展望?

PBG方面,过去几年投入比较少,今年投入可能会更大;EBG是看企业自己的驱动,企业通过运营

的改善来推动,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企业还是会推动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更大,海

康通过丰富产品线给SMG带来良性贡献。

毛利率主要看行业竞争,海康的基本策略是保持毛利率稳定,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今年不确定因

素更多,包括供应链的因素和区域的因素,大家都会比较理性,不确定的情况下毛利率会比较稳定。

Q5.21年增长很稳健,确实宏观有影响。哪些点是超公司预期?哪些点需要提升?

宏观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大企业受到影响很大。微观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去年行业缺芯片,海康

在去年能够采购到元器件,满足功能,提供产品。相比同业,海康在交付上做得更好。未来需要提升

运营效率。

Q6.21年员工薪酬率是16.8%20年是16.7%。是不是规模效应已经体现了?

员工的支出相对比较固定,费用率主要看收入。公司最关心的是自身的市场份额,对费用率关注相对

会低很多。

Q7.公司怎么应对供应链的问题(价格,物流)?

无论它涨价还是降价,影响较小。海康的产品主要是嵌入式设备,用料绝大多数是期货市场不是现货

市场,需要给供应商一年的forecast,物料都是锁定了一年的价格,比较稳定。此外,在确信情况下,

竞争环境有影响,比如你有没有货,能不能及时交付。如果能够及时交付会降低运营成本。往后传递

的时候,产品价格波动较芯片价格滞后,有缓和周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物流影响确实比较大,海

康采取很多措施,再加上库存比较大,原材料库存和产品库存相对稳定,遇到问题会小一些,海康会

及时调整。出口的港口问题,国内还有一些港口是可以的,海康会及时调整。

Q8.热成像和汽车电子处于什么行业地位?公司的战略目标?

海康微影:16年成立海康微影,做热成像探测器,19年做了重组,主要锁定民用市场。公司过去两年

人体测温和工业测温有突破。

汽车电子:海康主要做感知,这里包括可见光和毫米波雷达。过去做前端市场周期比较长,去年缺芯

对公司是个机会,做得比较好。17年就成立了汽车技术公司,主要做汽车感知配套。

Q9.如果单看21年下半年,调整前EBG的增速是不是有下降?

EBG主要受热成像影响,热成像产品20年在主营业务里,21年拆分出去了。未来EBG肯定更加乐观,

发达国家企业市场肯定更大,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善企业有效率有影响;国内去年教育和房地产政策影

响比较大,这个是阶段性的,不会是长期的。依然看好EBG在未来持续性增长上会更好。Q10.如何平衡工程收入这部分业务低毛利率和账期比较长的劣势?

不是海康主动要做,而是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希望海康自己承担这些项目的实施运营,所以工程收入

还是有增加,但不是一个稳定的数字。海康愿意承担这些项目跟海康业务定位关系比较大。 项目的实

战演练对于技术研发和项目运维的能力都有提升,不希望工程业务的收入特别放大,因为这个是特别

消耗资源的。从现金流角度来看,增长快的时候,现金流差一些,增长慢的时候,现金流好一些。海

康在未来几年还是会在大项目上做一些投入,提升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

Q11.在中国这种特殊市场里有两类公司,一种是硬件能力很强,慢慢提升软件能力,另一种是AI

司,慢慢提升硬件能 力。公司对此怎么评价这两种路线?

这两种技术路线都是合理战略选择。对于海康,现在的硬件不仅仅是硬件,也包括软件。海康

2005

年就开始提供

PC

端的软件,

2009

年开始提供联网软件,后来海康自己做算法

X86

PSP

上运行。做算法是以硬件方式体现还是软件方式体现,只是产品策略问题。同

样,

AI

公司也在做硬件,比如芯片,摄像头等。它也是融合的,这些路线在竞争中没有好坏之

分,而是要看能否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个跟技术路线关系不 大,而是

看能不能更好解决客户问题。如果公司拿着投资者的钱去烧,这些烧钱的方法对各方面伤害都很大,

比如,抢到项目后客户不认可它的逻辑,抢人才把运营费用拉得很高,对产业界带来伤害。对投资人

也会带来伤害,不相信不赚钱的公司能够长期做下去。

Q12.海康未来几年收并购机会?

海康是内生增长的企业,而且也是国企,国企收并购内部审核很长;此外,并购还要看自身整合能力

和运营能力,在自身增长比较好的时候,要不要承担并购风险。海康做过小并购的尝试,大多都是几

千万,公司谨慎对待并购。

Q13.今年经济形势不是很好,公司对PBG展望?

公司比较偏乐观,过去几年投入偏少,相信政府会持续投入,解决他们面临的新问题。

Q 14.华为也在大力推安防方案,公司如何看待安防竞争格局?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安防这个业务没有那么大,但可能有诱惑。这个行业订单碎片化,市场过度分散,需要满足各种客户

和各种特定环境下的需求。海康一直在打磨碎片化订单处理的能力。公司现在一天4000个生产批次,

采购和生产计划必须非常有弹性。海康满足碎片化的市场,包括营销的投入,产品快速交付上做得更

有效,现在开始强调运营能力,拉动开发和系统整合能力。

Q15.毛利率如何维持同比的稳定?

主要取决于行业竞争,虽然单个项目的毛利率管控,降本增效都会做。现在行业竞争趋向于理性化,

原来的玩家都有压力,不希望过度竞争。靠融资的亏损公司也不会采取极端措施,所以预计毛利率是

稳定的。

Q16.项目颗粒度是不是在逐步变大?对于公司人均效率会有什么改善?

项目颗粒度变化不大,大量还是散单,每单金额大概在1.5W。

Q17.海康慧影有很丰富的产品线,过去几年做了什么布局?未来打算怎么投入?

海康慧影做了四年多了,最早在手术室可见光摄像机做的,后来看到内窥镜。这个行业导入周期比较

长,门槛特别高,技术也复杂。公司的内窥镜,从自动聚焦到3D等技术都布局全面了。过去几年投入

也不大,都是在谨慎地提升对行业的理解和技术的理解。

Q18.衍生产品对毛利率的影响?

早期把advantech小批量多批次作为学习标杆;后来把佳能作为标杆,因为佳能在投影机和数码相机都

有成就;再后来把3M作为学习标杆,产品很丰富。海康把感知作为基础,跟AI还有大数据结合,做各

种产品来满足各种需求。各种产品线可能带来毛利率变化,比如3M毛利率在40%多,净利率维持在

15%。海康虽然拓展了毛利率比较低的产品,也拓展了毛利率高的产品,比如医疗。

Q19.一季度的增长的驱动力?

最大的增长还是海外和创新业务的增长。

Q20.创新业务要上市,它们的渠道策略打法?

海康有些业务能够借用原来渠道,有些不能借用,比如机器人业务没有借用海康渠道,萤石有借用海

康渠道。按照监管要求在做。从长期来看,创新业务有自己的独立渠道。如果跟海康业务关联度比较

高,还是会把产品卖给海康,海康再通过渠道销售。从业务角度去看这个事情,怎么对业务发展更有

利,分拆上市不是顾虑。如果上市存在顾虑,就不会上市了。创新业务会考虑到关联交易的问题,每

一块创新业务都有自己的独立渠道,比如比如萤石有自己的线上销售渠道。萤石的关联交易很少了,

未来会越来越少。作为国企,海康这一块合规很严格。

Q21.研发费用占比展望?

今年研发占比会进一步上升。

Q22.创新公司如果不借用母公司渠道,可能会出现重复研发。公司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会遵守公司的章程来做。应该将它看成市场化的行为。

Q23.去年提出未来三年是战略机遇期。未来2年国内业务会提速?

未来三年指的21、22跟23年。三年机遇期主要是看到AI技术落地,行业竞争归于理性,海康产品线的

丰富,虽然中间有波动。国内还是会有一定增长。

Q24.友商对于安防业务的组织力有没有边际加强?

过去几年,友商下了很大决心进入这个市场,但做得并不是那么理性,相信他们也会理性。在经济不

好的时候,看到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的回归。竞争环境在缓和。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江淮汽车
S
长安汽车
S
广汽集团
工分
1.2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