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创新产业新周期,战略好看好Pharma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2-14 21:54:36

会议要点

1. 创新药产业 新周期价值

中国创新药产业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在肿瘤领域,还涉及血液、免疫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创新发展。

公司应关注商业化能力和新管线搭建,以及外延并购等资本运作,以加强中坚力量,促进企业成长。

集采对医药行业已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集采次数增多,其对现有企业的影响逐渐降低,市场已显缓和趋势,部分受影响企业股价开始回升。

2. 创新研发助推医药产业新周期

中国企业对创新药投入显著,如巴马公司研发费用年年上涨,预示着创新药的收入占比提升,现已达40%。未来商业化环节至关重要,转型力度大,部分企业如恒瑞已在国际市场获认可。

专业化销售队伍对商业化至关重要。销售部门要有高效能,个别公司已实现癌症药物人均销售额200万,反映出品牌和销售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市场环境趋于冷静,投资者对生物医药股的估值有较高敏感度。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受市场及流动性影响估值较低,显示出投资价值。

3. 重塑医改新生态

医改进程: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通过医保总额管理、单一采购等方式,优化药品性价比,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实施,医保结余累计达4.26万亿。

国家医疗政策:国务院加强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医药行业集中采购品种及价格受政策调控,'4+7'城市药品集采扩展到全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集采影响:集中采购导致医药行业竞争加剧,品种数量增多但单一品种销售额减少,大品种回归,需关注医药企业应对集中采购的策略及其财务表现。

4. 医药产业创新与挑战

医保局设立集团总量和省级总量目标,各省份需达成一定数量的国家和省级集团总量,具体数值是450个和530人。

医保系统发展侧重结构优化和创新,医保谈判鼓励创新项目投标、品种结构优化。

企业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以来尽管经历压力,行业整体规模未缩小,反映出非行业内原因造成的结构调整。

5. 中国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化挑战

海南新药研发显著,药品数量达75种,其中45种获批上市,体现中国医药科技的大幅提高

新药研发拿到CD成功后,医保谈判为研发企业创造利润,进医保后医院的使用环节至关重要

中国创新药占全世界市场3%,2016年至现在,审批与市场化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品种谈判力求全部打平,提高市场准入效率

会议实录

1. 创新药产业 新周期价值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现场以及线上的参会人员准时参与。我是德邦证券的医药分析师崔铁林。今天我将从我们近期提出的策略——"紧跟产业创新中心,战略性看好Pharma"——的角度,同大家分享我们的观点。昨天,我们的测试报告已经发布。今天上午的会议原本安排市场相关人士参加,如恒瑞医药的代表因临时事务未能到场。上午的讨论主要是三位嘉宾的分享:我代表德邦证券团队,自然协会的张博士,作为特邀副局长,从产业角度发言,以及国内处方药龙头企业中国生物制药的宋总和谢总。

 

我的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我将解释我们为什么看多Pharma行业。之前,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其他区域,而医药行业的行情预计在三季度开始回升。然而,由于反腐行动的影响,情绪一度受挫,医药股价出现下跌。但在9月10日左右,卫健委在中国医院大会上表明将纠偏行业问题后,市场情绪有所回升,尤其是在反腐受损板块的快速反弹。

 

接着,我们观察到市场开始关注于减肥药,随后转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并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周期和海外市场动向。如306药物的试飞等。我们认为,大品种本质上都是随机应用,市场在此期间也体现了对海外流通性变化和加息监管的关注。我们在推荐产品的过程中注意到,国内创效的手法与海外有所不同。海外生物科技股指数(SDS)在此期间表现良好,但国内市场对这些高增长股票的接受度还面临压力,主要因为风险承受度的问题。

 

在路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国内创新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早期医药行业的估值相对合理,并带有创新故事,典型的例子包括华海药业等。从初期发展到商业化,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清晰。在战略层面,重视创新药管线的搭建和商业化尤为关键。

 

第一个方面是创新药产业周期的重要性,中国的创新药已经开始显露头角,在海外及商业化方面前景广阔。第二点是商业化对于创新药企业的重要性。第三点,预发麻烦退费方面,已有一些资本运作显现。最后一个方面,针对特殊情况下的反腐问题,我们认为商业战略非常关键。中国医生的待遇存在问题,医疗体制和制度改革未见大变,投资建议上,创新药由于治疗效果显著,对医生和患者都有积极影响。

 

中国创新药的企业如何成长,如康宁杰瑞的案例,体现了公司从上市到产品研发到商业化的各个阶段。我们认为创新药领域的商业化及新产品叠加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型。海外市场90%以上的价值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这说明专业化分工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近几年吸引了大量资本,以砝码为首的公司在新药开发上迅速增长。这反映了1.5年的药品改革和2018年政策导向的创新药发展势头。创新药的出现不再局限于肿瘤治疗,此外血液、免疫等细分领域也有新药问世。

 

针对Pharma300的业绩表现,我们注意到过去几年受集采影响,医药股的估值受到了压制。受益的和受损的公司各有所不同,光脚的可能更有优势。从集采完成的批次看,规则正变得更为合理,极端降价情况有所缓和,大部分领域都已受到集采的影响,但现已趋稳。我们认为,集采对现有医药企业的影响正逐渐减少,这对股价上行是正面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观点是医药行业已稳定,规则变得更为合理。投资应着重看待企业的主业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2. 创新研发助推医药产业新周期

光靠仿制药,在国外是看不到巨头出现的。因此,未来发展肯定还是要靠创新。中国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创新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以国内企业巴马为例,如果我们观察其每年的研发费用,可以发现从2018到2023年,研发投入持续波动。在转型创新药的过程中,其实转型力度相当大。这些成果体现在创新药的收入上,去年已经达到了八十几个亿,今年上半年也有五十几个亿。而且创新药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0%,可以预见未来这个比例将会更高。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对于巴马的成果确实非常显著。在海外授权方面,比如恒瑞之前有过一个140亿欧元的授权。我们相信,他们的药物B7-H3也将很快对外授权。这表明他们的管线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接下来谈商业化。通常情况下,一家企业能否做大,往往看其管理层的背景,商业化能力十分关键。原来以销售出身的人居多。研发和销售是同等重要的。商业化实际上包含多个环节,比如原料采购、流通、支付、低保、国产医疗设备、销售挂网及费用控制,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国内销售模式有几种,最难的是自建销售队伍,把所有的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实际上,销售是有专业门槛的,比如销售肿瘤药,人均单产可能要达到200万,这才是性价比高的销售团队。

 

在商业化方面,北洋医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专门负责商业化,在没有研发失败风险的情况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疫苗方面,今年我们看到了自费品种的快速发展,各种欧美品种被国内企业引进。这说明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商业化方面的不足,未来可能会在这一领域变得更加强势。

 

关于商业化,其实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从反腐的角度来看,合规需求非常严格。在巴马行业,反腐已经进行了多年,力度一直很大。因此今年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相信专业的团队能够应对。

 

我们还观察到不同企业在市场上的不同表现。比如,在销售方面,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都是头部企业。它们的专业化销售团队做得非常好,反观其他一些企业就表现平平。此外,在销售频次上,不同公司也有显著差异。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指标。

 

在长三角地区,医药股经历了市场调整,现在市场已经趋于冷静。很多企业现在在合作上更加谨慎,更注重回收现金,这是正确的战略方向。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认为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投资周期。特别是在香港股市,由于流动性等原因,很多医药公司的估值较低。我们认为港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地点。

 

 

3. 重塑医改新生态

首先,我们来讨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创新药领域的发展。新医改始于2009年3月17日,标志着中国医疗体制的重大转型。这场改革带来了诸多建设性的变化。截至2017年10月18日,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全面取消了原有的医疗标准,转而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和监控,同时地方医保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据2017年2月的数据,医保结余累计达4.26万亿。改革调整了结构,推广了采购新机制,这也导致医保谈判中性价比更高的药物被优先采纳,给公立医院带来重大改变。

 

接下来谈谈国家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2019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深化医改的文件,明确了采用国家组织的方式进行药品集中采购。这次采购覆盖100种关键药物,展现了国家在医药领域的决心。集中采购将对行业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集中采购的成绩,我们看到其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1月28日的数据显示,41个药品品种中有11个的年采购量达到了2600万,这证明了集中采购的有效性。显而易见,价格越接近1亿元,意味着企业对于采购的重视程度越高。

 

我们还应该关注集中采购对医疗机构的影响。集中采购模式确定的价位会对公立医疗机构未来的药品采购和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公立医疗机构是集采的主要受益者,但这种模式并不包括药店。

 

再说第九轮的集中采购。虽然已经进行了9轮,但我们仍然看到意义重大的大品种。第九轮中,品种数量尽管众多,单一品种的采购金额却不再像以前那样高昂。

 

最后来看医药企业的情况。自金融矛盾爆发以来,医药企业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经过两年的调整,医药企业的部分价值得到了体现。例如,过去10亿的品种现在的采购量差异很大,这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变化。

 

此次投资交流会上,我们还讨论了医药行业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以及新政策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宝贵意见。

 

技术的进步无疑将为我们的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更多创新的机会。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4. 医药产业创新与挑战

在我们医保局关于2023年的重点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全国各省份的国家级和省级集团的总数量需达到450个,而每个省的次级集团要达到530个。这两个指标非常重要,都是有时限的,截止为今年底。其中包括了国家安全法的要求,国家级集团数量不得低于450个;同时,省级集团数量不得少于130个。目前我们已经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进来,但也有一些省份超额完成,比如上海已经达到了457个。

 

现在让我们回到医保和医疗行业。首先看医保,2020年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结束和2037年前的战略布局中。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时期,我们医保的资产管理将会采取不同的概念和举措,以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不是要打压整个行业,而是要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目前,尽管遇到了挑战,整个行业的规模并没有缩小。实际上,上半年的增长幅度达到了10%,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次。这表明,行业并不是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而是继续保持健康的增长态势。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医保谈判的情况。医保谈判已经成功进行了8次,这是16年来持续不断的危机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医保谈判,我们看到品种的数量从2019年的3400个减少到了2021年的1800个,减少了将近一半。国家医保品种的数量大增,几乎上升了三倍。而从集采的角度来讲,这一切都是为了替代传统制药企业,引导行业向创新转型。

 

至于医保研究院的成立和运营,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回顾和分析过去5年的数据,以及未来的走向。关于药品销售,我们注意到销售费用已经显著下降,而研发费用和投入强度却有所提高,这表明行业正在从销售驱动转向研发驱动型。

 

此外,中国的药品审批流程在近期得到了明显的加快,从以前的6.7年缩短至现在的0.47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它表明中国在医疗药品研发领域正在取得显著的进步,并有可能更快地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12月31号前,全国各省份的国家级和省级集团总数量需达到450个,各省次级集团要达到530个。”

 

“在这个时期,我们医保的资产管理将会采取不同的概念和举措,以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尽管遇到了挑战,整个行业的规模并没有缩小。实际上,上半年的增长幅度达到了10%,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次。”

 

“医保谈判已经成功进行了8次,这是16年来持续不断的危机管理的一部分。”

 

“关于药品销售,我们注意到销售费用已经显著下降,而研发费用和投入强度却有所提高,这表明行业正在从销售驱动转向研发驱动型。”

 

“从以前的6.7年缩短至现在的0.47年,中国的药品审批流程在近期得到了明显的加快。”

 

5. 中国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化挑战

在海南,今年有一家企业于29号报告,其年度收入有望突破亿元,最高可能达到100万,增幅超过100%。涉及75种药品,其中45种为创新药,这些药品在海南的三甲医院均有涉及。这一现象不仅表明中国的医药科技已经取得显著进步,而且也反映出国产药物和国外药物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然而,即便是有研发实力的企业,若将产品纳入医保后,也面临着推广的挑战。

 

我们可以从美国市场上的经验学习,但中国市场有其独特性。以医保纳入为例,2016年3月5号,时任纪委主任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通过谈判将高价药品数量减少至三种,有两种是由同一家企业二次经营的。从审批到市场推广的这一过程,要问我们能否做到平均投入8.3亿,而与此同时,美国在药品审批上市前的投入仅为6.7亿。一旦药品进入医保,我们的成本就会升至8.3亿元。在过去15年中,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究竟是多少?直到2021年,通过谈判形成的品种价格已经全面统一,成本大约是1.3亿。

 

从研发新药到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再到最后一公里的医院渠道通路,整个流程都存在大量的挑战。比如,一家医院可能实行双通道制度,而对新药存在限制,这就对企业的进入造成了困难。整个过程中,需要企业与医保、医院等多方面打交道,这提高了市场进入的难度。在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了医药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在北京等地领导行业发展。自2021年7月2日之后,整个市场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包括招股说明书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

 

所以,中国医药行业在2020年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策略。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背景的人士加入董事会,或是企业管理层,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化是一种趋势。

 

中国医药行业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建设和商业化推广。即使是有着深远历史的品牌中药,如阿胶和同仁堂,也需要进行现代化的市场运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总结来说,在医药行业,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从研发到市场接受度,再到国际化运营。中国的医药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有3%的份额,但是仍需要企业在研发、市场推广以及国际竞争 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新产业
工分
2.1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