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卫星互联网专家交流纪要!
掘金寻牛
全梭哈的老韭菜
2024-01-28 16:09:09

1.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冲刺阶段

低轨卫星互联网行业正面临紧迫的发展需求,中国预计2024年将开启低轨卫星及发射的崭新时代。目前,卫星互联网行业总收入中约70%集中于卫星广播通信领域,全球范围内已形成高轨宽带通信和低轨卫星网两条主要技术路线,前者成本较高,而后者如SpaceX的Starlink则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服务。

2.二代卫星互联网技术展望

该产业正步入二代系统部署的关键时期,预期自2027年起,新一代系统将展现更高的灵活性与激光通信功能。星链已成功实现海上激光链路服务,显著提升覆盖范围与通信质量,并在相控阵天线等尖端技术研发上取得进展。然而,由于中星重量增加,SpaceX需开发新的发射系统,尽管2023年星舰发展测试不尽如人意,短期内二代卫星投入使用的可能性较低

3.星地融合技术未来趋势

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例如VRMini卫星系统的容量已提升至165tbps,与传统高轨卫星相比存在显著的数量级优势:三星新卫星设计容量有望翻倍,单位质量效率提高超过一倍。同时,手机直连下星技术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企业如Sara和ASP已在该领域研发出能直接连接现有卫星并提供通讯服务的产品。随着Spacex等公司的技术验证成功,大规模卫星发射计划即将展开,预计到2024年将开始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标志着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深度融合的时代来临。

4.激活卫星通信潜能

NTN(Non-TerrestriaLNetwork)技不作为卫星互联网的核心发展方向,未来有望使地面设备通过3GPPNTN协议无缝接入卫星网络,或成为统一标准。2024年有望见到实验性质的卫星,2025年预计将有大量采用NTN技术的卫星升空。其中,手机直连NTN协议可能成为迈向统一标准的主流路径,其他技术路线将依据各自演进方向独立发展。

5.国内外竞争态势分析

我国在卫星可联网发射领域虽面临一定的技术差距,美国在高通量卫星和低成本发射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尽管国内有多家民营企业入局,但整体技术水平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距离。不过,我国卫星发射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拥有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技术,尤其是民营企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固体火箭的成本控制受限于体制内资源定价,但仍有望通过朱雀等液体火箭实现常态化发射和技术突破。

6.探索供应链创新之路

卫星互联网产业配套企业的重合度较低,以星网G60和新网星座为例,两者在供应商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星网更多依赖体制内企业,而G60则倾向于与民营企业合作。短期内,供应链结构预计不会有显著变化一代星座构建将持续至2025年,二代星控框架虽已设定,但具体订单下达仍有待时日。当前市场态度较为保守,企业倾向于渐进式创新,遂步引入民营力量以降低成本和探索融合发展模式。

7.海南卫星发射场的战略意义凸显

海南发射基地对于发射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便于海上发射的优势,可有效降低协调难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损耗,为火箭试飞和大型星座项目如星网、元信长光等提供灵活多样的发射条件。海南商业发射场规划中包含至少三个工位,分别适应液体火箭、民营火箭及固体火箭发射需求,未来很可能成为民营火箭发射和大型星座建设的重要基地,日相较干文昌发射中心,在高轨任务方面更具优势。

8.解析卫星互联网产业化瓶颈

卫星生产的瓶颈主要在于供应链,尽管工厂产能理论上可达每年2000-3000颗卫星,但由于订单不足,供应链未能充分发挥效能。行业内存在订单与产能之间的博弈问题,厂商往往不愿在无订单保障的情况下投入生产。火箭供应是关键技术攻坚点,直接影响星座项目的发射进度。虽然卫星批量生产并非难题,但受制于火箭供应链状况,导致星座项目推进速度受限。

9.卫星互联网产业价值及未来发展

当前,卫星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仍较传统,卫星运营商依靠计算容量销售价格维持稳定收益,不会轻易亏损。然而,低轨卫星互联网因初期投资成本较高,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场景也尚未完全成熟。尽管如此,面对卫星资源稀缺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现状,市场更看重长期服务能力,如带宽供应。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虽起步不久,但潜在长远价值巨大,亟需关注供应链优化与市场培育。价值链分析显示,终端领域有望在未来成为价值最高的部分,尽管目前卫星和火箭制造仍构成产业核心价值,因其提供了持续性的服务能力。

Q&A

Q:卫星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脉络是什公?新的协议标准对行业有何影响?

A:卫星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三大路径。当前,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协议标准-Non-TerrestrialNetwork(NtN),正在NetworkTimeProtocol(NTP)协议组织内深入讨论并逐步完善中。NtN协议的Release17版本,聚焦于物联网(0T)领域的革新性N7N技术,预计在今年1-2月份达到冻结状态。一旦冻结,将加快普通移动设备对其的适应进程,使其能够在一个统一的NtN协议平台上运行。3GPP协议体系的优势在于其地面产业链的高度成熟,使得地面设备能相对简便地进行升级以适应未来通信网络。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实现手机直接连接卫星的功能,意味着以往无法与卫星通讯的设备,在采用NtN协议升级后可具备此功能NtN协议极大地促进了地面设备与未来支持该标准的卫星之间通信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预期到2024年可能出现试验性质的卫星,而到2025年,可能会有大量卫星部署升空。尽管卫星互联网涵盖卫星制造、发射及运营等多个复杂领域,各分支和技术路线多样,但基于手机直连和3GPP框架下的NtN协议极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通用标准。其他技术路径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划组织,可能将继续按照各自的进化轨迹发展。

Q:关于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特别是低成本发射技术在2024年的进展状况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情况,请问能否提供相关信息?

A: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技术水平相较于国际领先者如SpaceX仍有较大差距,短期内难以迅速缩短。例如,我国目前发射的最高通量卫星在100至不到200Gbps范围,而美国已达到1Tbps级别。然而,国内诸如晶核动力、东方空间、星际荣耀等民营航天公司正在积极进取,虽然尚未形成绝对优势,但整体态势良好。国内民营航天业也孕育出众多拥有不同技术路线的企业,持续推动技术和产业发展。在发射成本方面,我国每公斤载荷的成本约为6至8万元人民币(约合1万美元),远高于SpaceX的3000至2000美元。高昂的成本受制于多种因素,如固体火箭发动机需从体制内采购,而液体火箭则具有更多灵活性。未来,随着蓝箭等公司在液体火箭领域推进可回收技术的发展,我国有望降低发射成本。今年有望见证国内首枚液体可回收火箭的发射,这若成功发这将是掌握该项关键技术的重要节点。射,标志着我们在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长远来看,发射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不足1000美元这是根据现有信息推测我国可能达到的水灭

Q:在卫星制造产业中,未来供应链整合度和降本策略会有何变化?2024年供应链会面临何种变革?

A:预测到2024年,供应链可能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当前,中国的星座建设仍处于一代产品的构建阶段,预计要到2025年才能全面完成。待一代产品完成后,相关企业才会正式步入二代产品的研发周期。现阶段,企业在着手规划二代产品的架构并筛选供应商,但由于二代星座的具体功能和参数尚不明确,暂不能下达确定订单。这种博弈局面在于:过早下单可能错失新技术且未能充分利用成本下降优势;过晚下单又可能导致落后于竞争对手。当前业内普遍采取保守策略,因行业正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正尝试引入更多的民营及商业力量,但鉴于经验不足,不愿轻易冒险失败。当前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如何运用商业化模式成功运作星座,并培养起供应链体系。尽管目前供应链较为保守。但出于对失败风险的顾虑,企业仍在谨慎地进行渐进式尝试和创新,旨在确保一代产品的成功落地。

Q:海南新建的发射基地对我国现有的发射能力有何重要意义?选址海南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它将承担哪些主要任务?

A:海南发射基地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海南作为我国新的发射场地,不仅具备完善的设施和先进的技术体系,而且得到海南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旨在依托文昌发射中心打造高效运作的发射业务链。其靠海的位置有利于简化发射时落区的安全处理问题。此外,海南商发公司的股东构成中涵盖了火箭研制方和卫星应用方,以及海南发改委的积极介入显示出多方合力推动该基地发展的重要性。目前规划中的至少两个至三个工位,分别用于服务液体火箭、民营火箭及固体火箭,这将有效缓解末来3-5年内星网等大型星座快速部署带来的国内发射场与火箭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海南较低的纬度使得从海南发射高轨道卫星能更节省燃料,而文昌发射中心已接近饱和,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射需求因此海南商发基地是对现有资源的重要补充。

Q:当前卫星制造的主要瓶颈在哪里?供应链和产能状况又是怎样的?

A:当前卫星制造面临的最主要瓶颈在于供应链管理。总管我国卫星工程总产能估计在2000到3000颗之间,但由于缺乏大规模连续订单,工厂产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供应链未能得到有效调动。例如,供应链企业不可能在无预警的情况下,从零产量跃升至年产2000套终端设备。激光通信终端以往在国内并非批量生产,多采用研究机构逐个定制的方式进行。然而,若要构建一个包含500颗卫星的星座,就需要配备2000套激光通信终端,目前市场尚无法实现这一规模供应。供应链企业通常依赖订单驱动来促进自身升级和发展。当前,产业链各方正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博弈状态,寻求如何协同提升供应链能力和满足订单需求。

新网与其他公司不同之处在于,它将项目分包给了多家不同的卫星总体单位,这些单位在选择供应商时有各自的倾向性。另外,源信的大股东直接投资了供应链环节,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运营和投资策略。与此同时,发改委启动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明确了卫星产业链的需求信息,这对供应链企业来说至关重要。24年和25年两大星座能否按计划发射,关键取决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火箭供应链的承载能力。火箭供应链短缺可能造成卫星无法按时发射,当前形势要求全产业链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但民营火箭尚未达到常态化发射星座的能力水平,这也限制了卫星发射进度。

Q:卫星互联网在未来有望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有哪些?

A:参照早期高轨卫星运营商的模式,其定价基于卫星容量、使用寿命和建造成本,这种模式一般能够保证盈利能力。但在低轨卫星领域,由于市场竞争引发的价格战,市场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只有少数如达令的企业能够在低价竞争下保持利润,多数企业则因高昂成本难以实现盈利。当前卫星互联网大部分仍遵循传统的带宽资源售卖模式,资源相对稀缺,故大多数服务都能找到购买者。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应用场景将逐步由单一的带宽服务向功能性应用层面扩展。

Q:在卫星互联网价值链中,哪个部分的价值最大?

A:当前来看,卫星和火節部分在价值链中占据最大价值;因为它们提供了核心的带宽服务能力,为运营商带来了长期且稳定的收益来源。虽然终端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但由于终端更换频率相对较低其价值暂时不及卫星和火箭然而,在未来,随着终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终端部分的价值可能会有所提升,但在现阶段,卫星和火箭依然是整个价值链的核心组成部分。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卫星
S
中国卫通
工分
2.2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