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猴痘传播、诊疗最新情况
牛市1788
中线波段的公社达人
2022-09-20 14:28:45

Q:前两天重庆市确诊了内地首例猴痘病例,请简要介绍一下最新情况,以及后面的发展演变趋势

A:猴痘最早在5月份的时候开始从英国报道,随后蔓延到西方的一些国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因为国内当时着力在控制新冠,所以在隔离、管控的措施还是非常到位的。但传染病是无国界的,有国际交往,就有传播的风险。在这两天,重庆发生了内地首例猴痘的报道。至于它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针对新冠的管控措施,对于防止猴痘的传染和流行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包括这例也是管控中发现的,发现有皮疹,随后做了猴痘病毒的检测,发现核酸阳性。实际上他并没有到社会传播面,还在隔离管控中的,所以接触的范围是非常小的,而且对所有的接触人都做过检测,目前报道下来全部是阴性,所以并未造成大范围的传播流行。猴痘主要的样本是皮疹的水泡的液体,随后做核酸检测。如果没有发生,没有出现皮疹,在早期潜伏的时候,监控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定要重视。 

Q:本次猴痘疫情全球累计62000多个确诊病例,波及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您觉得这次猴痘疫情和以前相比到底哪里不一样? 

A: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病毒有明显的变异,曾经在西班牙做了几例病毒的检测,发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但是为什么传播这么快,确实值得关注。可能原因是传播途径改变,以前是动物传播给人,主要接触了患有猴痘的宠物,之前报道有土拨鼠,宠物的水泡液接触到人体感染。这次发现传播途径更多了,除了动物传播给人,还有人跟人之间的传播。如果长时间跟猴痘的患者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逗留时间比较长,也会传播,所以猴痘似乎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了。部分患者体内的猴痘病毒可以累积到人的肺,肺可以通过呼吸的飞沫,甚至气溶胶进行病毒的传播。但是现在还没有证实气溶胶传播,主要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与猴痘患者有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同居在一个房间内的交流,会出现感染,这条途径已经被证实了,所以又增加了呼吸道传播这样一个途径。此外第二条直接接触,第三条性接触,都可以进行传播,传播途径有了更多可能,所以造成大规模传播。另外一点,80年代宣布消灭了天花,随后不再接种天花疫苗了(牛痘疫苗),目前40岁以下的人群基本没有接种过牛痘疫苗,不具备有交叉免疫力,也是本次猴痘传播的一种可能。 


Q:本次大规模的猴痘传播是偶然事件吗?未来还会反复发生吗?

A: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传染病有消涨的动态,如果安息了几十年,又达到高峰,达到高峰的人感染了,又产生了隐形的传染的免疫力,随后疾病的爆发又呈下降趋势。抗体的保护力也有几年会逐渐的下降。随后到了人群整体的免疫力都在下降的时候,不具备免疫力的时候,病毒就会占上风,重新造成传播。

Q:每日新增猴痘病例的峰值出现在8月中下旬,到9月份以来每日新增的病例在 逐渐减少。您觉得疫情预测一下,觉得多久可以消退? 

A:这个比较难预测,比如说最早发现欧洲的病例在往下降,结果后来美国超过欧洲的,本来美国没有几例,结果现在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美国对猴痘采取行动——检测发现之后隔离,随后病例也会下降。很难讲后面会不会到新的地区的传播流行。

Q:9月16号的时候重庆确认了第一例内地的猴痘病例,您觉得我们内地有了猴痘病例以后,政府在政策上会不会做一些调整和应对? 

A:肯定在入境、海关会更加重视,以前只是说没关系,我们管控这么严不会发生的,结果现在发现第一例,在这些早期监控,早期检测的这些措施上,可能要求会更高,比如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的,这些患者会要求做检测。另外猴痘的监控,感觉上要比新冠还来得难。因为新冠主要是呼吸道传播,要求每个人做核酸检测。对猴痘现在国家还没有说进来的人,每个人都做猴痘检测。对猴痘来说,早期的时候咽试纸不一定是阳性,只有皮疹水泡的检测率比较高,不可能每个入境的人做皮疹检测,并且由于有潜伏期,早期感染者没有皮疹,所以早期发现监控上是有一定难度。

Q:有没有一些潜在的其他的检测方法,可能在呼吸道病毒含量不够高的情况下 检测,我之前听说有肛试纸或者其他的检测效果更好一些?

A:从目前理论上讲,猴痘病毒可以存在于最常见的是皮疹的水疱液,其次是各种体液。当然血液也可能,但比较少。包括你说的肛试纸,但是这种可能相对病毒含量比较低,如果说本身他又是非病毒高复制人群的话,可能检出率不是很高。另外,肛试纸民众的配合程度可能不高,大规模筛查难度较大。

Q:猴痘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男男性传播,这三个传播途 径各自比例大概占多少?

A:为什么我讲它目前不可能造成像新冠这样一个大范围流行的基础,就是在于它呼吸道传播肯定只占小部分比例,就是在那部分感染了猴痘病毒之后,已经累积到肺部了,通过肺部气管、支气管呼吸出来,才传播的。如果没有累积到肺部的话,只是皮肤表现的话,就很难通过呼吸道途径了。没看到数字,不能随便讲。但是从刚才说到的一些分析来看,我觉得呼吸道应该不是最主要的,而是这次新增加进去的,发现了这部分人群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但是我觉得它肯定不占主要比例,主要比例还是直接接触。也没有直接说性传播,而只是说性传播作 为一种可能的风险,这部分人群完全是可以靠亲密接触之后造成的传播。这方面还在进一步跟踪研究当中。

Q:您刚才也提到关于猴痘的检测,您的意思是说我们主要是对发病的,或者密 切接触的人做一个检测,不会主动的做大规模的筛查。您觉得猴痘检测的市场大 吗,后面会有大量的需求吗?

A:首先要讲清楚,不是我们不主动检测,而是主动检测不到。因为目前还是在于你出现皮疹了,随后我怀疑你是猴痘,所以做一个确诊的检测,或者排除。现在像新冠那样有没有感染,我用咽试纸就可以。但猴痘主动筛选你怎么筛,你去筛选咽试纸有价值吗?你做出来阴性肯定排除吗?排除不了。所以现在没法像防呼吸道传染病那样主动的筛选,很难筛。你查咽试纸大部分全是阴性,包括重庆这个人也是采皮肤的水泡液,也不是采咽试纸。

Q:关于猴痘疫苗,您觉得国内接种猴痘疫苗,哪些人群需要接种,这个人群多 吗?

A:目前,我们没有猴痘疫苗可以用,最快的方案是把那些保存的天花疫苗复苏,随后还要大量制备。但这个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现在生产这些疫苗,本身就有风险。因为它毕竟还是低毒率的,天花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所以不可能马上大规模的对几亿人接种的,因为疫苗的生产肯定有过程的,所以早期一定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免疫力低的,甚至以前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40岁以下都属于没有接种疫苗的。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猴痘的疫苗,都是借助于天花疫苗。天花疫苗对猴痘的保护率在85%左右,也不错了。目前大家就是在衡量,需不需要启动疫苗的生产。如果现在马上大规模的启动,后面控制好的话,是不是又造成损失呢?但是如果说一旦又有蔓延的态势,你才启动,似乎又晚了。所以这一点真的是要高度密切关注的。

Q:关于您刚刚说到两个途径,一个是重新把天花疫苗制备,另外是开发新的猴 痘疫苗。这两个途径需要的时间分别有多长?

A:如果把原有的天花疫苗复苏,只需要大规模的制备的时间,这个技术很成熟 了,几十年前已经制备出来了,只需要复苏再生产,这个时间很快。只要具备这 些生产的条件,一两个月是没问题的。但是要研发针对猴痘的疫苗就比较慢了, 需要做临床实验,即便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没有一年也无法做到完整 的流程。

Q:我们稍微统计了一下,看到不同国家目前猴痘的致死率差别挺大的,美国两 万多个确诊病例,只有两个死亡率。死亡率只有0.01%,像非洲的死亡率有5%,差别挺大的。您觉得这个什么原因,是不是医疗条件好的地区,猴痘的死亡率可以控制到非常小?

A:没错,完全同意你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是说病毒本身一感染就是有百分之多少的死亡,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一直说的,病毒感染只是启动的因素,它发病的轻重,以及会不会导致死亡,还要跟机体的免疫力有关。如果你免疫力差,病毒占上风,它会在你体内扩散,除了皮肤,随后到你的重要脏器,刚才说了,发现肺。后面会通过血液循环,比如说到肾脏,到其他脏器。如果一旦出现这些脏器的病变,如果医疗条件好的,及时得到治疗,得到控制,它的严重后果的发生率,包括发生死亡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但是比如说你刚才提到非洲一些国家还比较落后,还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果一旦发生这些器官衰竭,那就要致死 了。

Q:我们也看到猴痘的症状,包括发烧、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和普通水 痘比的话,它的症状是更重还是差不多?

A:更重,因为都属于痘类的病毒,水痘是这几类当中最轻的,有可能小孩子甚至都得过水痘,都有。水痘主要是是在颜面部、手心、耳朵后面都会有。但是相对来说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这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还是可以控制的。现在猴痘接近像天花,因为天花也属于痘类的病毒,但是它就严重的多,手心、脚心、也是会像天花一样麻子一样的,如果康复之后也会留斑痕。而水痘像麻子一样很少见,几乎没有什么人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皮损的程度比水痘来的严重。而且用现有的这些抗病毒的药物,效果也不好。所以从整个病情的轻重来说,肯定比水痘厉害的多。

Q:我们也看到目前关于猴痘的治疗,还是以对症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治疗为 主。美国有一款特效药,国内还没有。您觉得目前对猴痘的特效药需求迫切吗?

A:我觉得现在对于猴痘病毒缺乏特效药的时候,可能也只是借助于跟它相似的 DNA病毒的药物,美国在研发特考西瑞,以前用于针对埃博拉病毒的药物,似乎有一定把病情减轻的效果,但是还达不到根治的杀病毒的效果。所以大家重点现在还是放目前在早期检测,早期发现上面。因为目前为止,现在人类没有一种药物杀病毒,天花能够被控制也是归功疫苗,而不是药物治疗好的。所以那些疱疹的药物,可以缩短病情,减轻病情,但是不能杀病毒。研发有效的杀病毒药物,可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这个难度比疫苗的难度更大。所以重点还是放在早期发现、检测,以及包括疫苗的预防。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之江生物
工分
1.5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