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风电2024年度策略-迎接周期新阶段,双海助力新成长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27 09:33:59

会议要点

1. 拓展海内外市场

行业发展方向:风电行业在经历过几个周期后进入新阶段,'双海'策略(海上和海外)成为新的增长点。

投资逻辑与景气度:行业供给端扩产谨慎,风电对需求及政策规划十分敏感。2024年国内海风装机预计将显著增长,新能装机量有望达到10-17GW,预计增速达68%。

技术进步与市场空间:漂浮式风电技术突破为行业带来新机会。深远海市场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可超过62%,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2. 大型化引领成本革命

风电行业存有大量项目储备,预计需求即将释放,技术趋势表现为风机大型化,带来行业降本,并有望对冲竞争导致的降价压力。

风机大型化是产业链的一次革命,2023年陆上风机中标价每千瓦下降至2004元,海上则基本持平,预计将提高风电项目收益率预期,推动更大规模建设。

江苏省风电项目的核准速度加快,解决积压问题,广东省则需解决航道问题以促进行业发展。海风项目需政策推动和审批规划明确,对行业形成催化作用。

3. 2024海风装机策略与成长

海风需求上升:沿海省份海风新增装机计划已达57.2GW,23-25年国内海风新增装机需求预计达36.4GW,年复合增长率达68%。

海外市场潜力:全球23-26年海外陆上海风机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欧洲海风市场增速明显,23-26年海风装机量有望达到7GW至18GW。

欧洲市场具备高增长潜力:欧盟宣布海上风电目标增至60GW至300GW,中国企业布局欧洲市场,预计欧洲市场塔筒与管桩供需缺口至2030年将达299万吨。

4. 漂浮式成长策略

全球漂浮式风电将于2027年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由示范阶段过渡到预商用阶段。国内从2021年起开始示范项目,预计2024-2025年进入小批量投产。

万宁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具示范作用,且为全球最大商业化项目。预期2025年和2027年分别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设,有望实现50%以上的造价降本。

当前漂浮式风机成本高,主要受制于高用钢量和基础建造成本。降低成本将依赖于产业链成熟及海工和基础结构造价的降低。

5. 塔筒及海缆聚焦

漂浮式风机中标供货商主要为造船企业和塔筒企业,具备塔筒和风电行业深厚积淀的公司有望成为主要供应商,如惠生重工和黄埔文通。

2024年,国内重点海工项目是决定风电装机和业绩兑现的关键因素,海风项目招标回暖会使广东江苏成为重点关注区域。

双海战略的推进和海南海工基地的落地项目,如泰山风能,将受益于海上风电需求起量;海上电缆企业如东方电缆和中天科技因技术壁垒提升而具竞争优势。

会议实录

1. 拓展海内外市场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我是国联电芯团队负责人贺朝辉。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晚上的电话会议,这是我们年度策略系列电话会议的第四场,主题是《风电2024年度策略:迎接周期新阶段,双海助力新成长》。这次我们关注的核心是“双海”——即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这两个方向将为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风电行业经过前几个周期的波动后,逐渐摆脱了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在新市场、新领域寻求拓展。今天会议中,我们将结合PPT详细分享我们对于风电行业投资的后续观点。

 

首先,风电行业与其他电力板块不同,它的供给端产能增速并不高。许多风电行业环节属于传统重工制造业,在经历了“十二五”以及“十三五”周期后,相关企业对扩产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因此,风电行业对需求异常敏感,尤其是政策规划的影响,它们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巨大刺激和催化作用。我们相信,行业的核心在需求侧,目前行业正处在需求逐渐上升的阶段,这对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细分领域方面,尤其是海上风电(海风),在过去两年总体装机量低于预期的背景下,积累了大量潜在需求。在2024年,这些需求将迎来全面释放。此前,市场对海风项目审批的预期过于乐观,尤其是广东和江苏的项目由于非经济因素受阻,进度停滞。然而,自2023年三季度起,海风项目获得逐步释放,江苏和广东海风项目稳步推进,招投标市场出现回暖。

 

基于此,我们预计2024年至2025年,国内海风新能装机有望达到10至17吉瓦,且2023年至2025年的增速有望达到68%。

 

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海外风电市场的需求约占全球风电需求的50%,未来的市场开拓对产业链公司至关重要。欧洲市场是海外市场中最重要的一块,据GWEC协会预测,到2032年,欧洲海风新增规模有望超过29吉瓦,年增长率接近30%。因此,我们看好国内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商在海外市场的前景。

 

深远海领域的海上风电预计将呈现巨大市场空间,估计未来10年增长率将超过62%。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漂浮式风机的商业化推广,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海风需求的提升,我们推荐关注海风强相关的环节,如海塔和海缆生产。受益于国内需求提升,行业技术壁垒将进一步增强,海塔和海缆环节预计将率先受益。

 

至于长远来看,出海和深远海的发展将是行业的长期增长点。现阶段,一些优质公司已经依靠优质的供应和质量体系,取得出海方面的突破。例如惊雷股份、三一重能、镇江股份等公司在深远海漂浮式风机供应链方面的机遇巨大。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更详细的行业分析。首先,行业在经历了之前几年的发展和现状复盘之后,显示出需求问题有显著改善的迹象。与光伏、锂电、储能等其他三大板块对比,风电行业的盈利能力自2022年底触底后,开始逐季回升。

 

装机规模正在稳步提高,风机技术继续朝着大型化发展。据统计,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持续增长,2023年前11个月累计装机达到41.4吉瓦,同比增长83.8%。但相比之下,海风的增长相对缓慢。不过,在过去一两年内,海风发展不及预期,拖累了整个板块的进步。现在随着重点海风项目审批的好转,市场需求出现明显改善,行业进入触底反弹的发展阶段。

 

最后,从供需趋势来看,装机规模稳步提升和风机技术的大型化,表明风电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仍然十分有利。

 

2. 大型化引领成本革命

我们从行业的招标量角度分析,尤其是2022年,整个行业的招标量非常高。全年招标量突破了八十几万,说明行业有丰富的项目储备,并且海上风电的招标量接近了15架。对比22年实际的装机水平,招标量反映出当前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这是影响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项目审批的逐步推进和建设阻碍的消除,之前累积的招标项目将开始释放,行业进入需求释放阶段。就技术趋势而言,风机大型化变得愈加显著,如单台风机容量已进入5兆瓦以上阶段。综合统计,2023至2026年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61,70,87,超过历史水平。23至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期达到19%。

 

分析单台风机平均功率,陆上风机提升到了4.3兆瓦,海上风机则达到了7.4兆瓦。2023年以来海上风机中标平均功率为8.6兆瓦,且特别提到海风平均功率达到9.8兆瓦。风机大型化推动行业成本降低,提高渗透率,有效对冲竞争加剧导致的降价,使得公司能够通过技术优势保持盈利的稳定增长。

 

关于成本,2021至23年11月数据显示,陆上风机含塔筒中标价已降至2004元/千瓦,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4.623%。海上风机含塔筒中标价为3613元/千瓦,环比几乎持平,同比上升0.6%。这表示长期趋势下价格逐渐降低,对高成本项目的收益预期将逐步提高,对风电项目建设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我们重点关注海上风电领域,例如江苏海风项目。江苏海南风电装机并网规模为11.89GW,是中国装机量最大的地区。受政策影响,海上风电项目审批经历停滞。不过,2023年9月,相关项目陆续获批,预示审批阻碍得到缓解,江苏的存量2.65GW项目有望在2024年获推进。

 

广东三峡青州567MW等项目与中广核的项目,展示了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023年前11个月,国内海上风电招标规模以福建的1.7GW为最高,其他省份都低于此水平。沿海地区的制约因素,例如航道问题,迫使问题的解决。国家政策推动和审批规划的清晰化,有望对行业产生明显催化作用。广州项目及三峡和中广核的项目,将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风向标。

 

3. 2024海风装机策略与成长

我们来观察海上风电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项目规划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基础,目前沿海各省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规划已累计达到57.2吉瓦。根据规划测算,2023至2025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需求预计将达到36.4吉瓦。尽管规划数量庞大,实际建设进度相比之下尚显缓慢。

 

我们认为,一旦解决建设方面的障碍,海上风电需求将逐渐接近规划数值。特别是预测2023年下半年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在政策支持和项目审批加速的背景下,有望大幅增长。2023年下半年装机预计将达到5吉瓦,全年则达到6吉瓦。

 

展望后期,2024至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量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24年达到10至12吉瓦,2025年达到15至17吉瓦。2023至202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68%,远高于整个风电行业的增速。我们认为海上风电将成为引领风电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分享海外市场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海上风电需求正在加速,龙头企业尤其受益。预计2023至2026年全球(除中国外)陆上和海上风电总装机将分别达到38、45、48、55吉瓦,并保持约13%的年复合增长率。同时,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7、9、15、18吉瓦,对应的年复合增长率达33%。因此,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的增速将超过整个风电领域,包括陆上风电的增长。

 

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风机价格相对国内市场而言没有出现大幅下降,这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和盈利具有所谓的“阿尔法效应”。欧洲尤其是北海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发展具有良好基础。2020年1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海上风电装机目标从当前的12吉瓦增至2030年的60吉瓦,2050年计划达到300吉瓦。估算显示,欧洲在2022至2032年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将达157吉瓦,占到未来10年内增加量的28%。

 

就当前欧洲海上风电市场来看,中国企业如何成功进入并布局欧洲,对所有龙头企业至关重要。透过产业链分析,发现某些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取得进展。例如,塔筒和管桩方面,欧洲市场目前的产能分别为210万吨和110万吨。预计到2026至2027年,需求将超过本地产能。2030年,塔筒和管桩供给缺口预计将接近300万吨。考虑到单机需求量,预计到2030年欧洲塔筒及基础的供需缺口将对应11吉瓦的装机容量。

 

以海缆市场为例,预计到2030年欧洲送电需求将增长至现有水平的14倍以上,主要受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增加的驱动。当前欧洲的海缆产能为1.5至2万公里,竞争集中度较高,前三大供应商占有约80%的市场份额。因此,海缆的出口将成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另一重要方向。中国企业,如东方电缆已经在英国设立子公司,反映了风电零部件和核心环节开始进入欧洲市场,推进全球化步伐。

 

深远海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本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例如,广东省已于2023年6月启动国内首个深海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江苏和广西亦计划于未来几年启动深远海项目招标。海外市场方面,美国计划到2035年建成15吉瓦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其他国家亦相继发布漂浮式风电发展目标。

 

当前,全球大部分海上风力资源位于水深超过60米的海域,占比超80%。此外,我国海上风电开发主要集中于近海,而这些区域正在走向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指向深远海区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成熟将是关键因素。根据中国的风电发展路线图预测,到2050年中国水深50至500米区域的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约为5亿千瓦。预计全球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于2032年将超过8吉瓦,2022至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62%。虽然当前漂浮式风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投资者和项目开发者仍在关注近海项目,但未来两至三年新增装机规模预计将显著增长。

 

4. 漂浮式成长策略

我们预计到2027年,全球漂浮式风机的发展将突破一个重要阈值,彻底进入到加速发展期。最早的漂浮式风机是于2009年在挪威投运,自09年至21年期间,葡萄牙、日本、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和挪威已相继投运了他们的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漂浮式风机已经从零星的示范阶段过渡到小批量示范风场阶段。现在整个行业从技术端经过多轮迭代,已逐渐趋于成熟,进入预商用阶段。

 

至于中国的技术发展,2021年8月,国内首台漂浮式海上风机“三峡引领号”完成了吊装,标志中国漂浮式风电进入样机示范阶段。2023年,“扶摇号”、“海南号”等漂浮式样机相继并网发电,标志行业从0到1的转变。我们预计2024至2025年,中国的深远海风电将进入小批量投产阶段。根据近期公布的招投标数据,2023年12月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已发布风机中标公告,规划装机容量约为1吉瓦,其中一期装机规模为200兆瓦,包括100兆瓦的实验样机工程及100兆瓦的示范项目,预计2025年底全部建成并网。二期工程装机量为800兆瓦,计划于2027年底完成并网。万宁项目作为中国首个规模化的深远海项目,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我们认为它将成为行业中极为重要的催化剂。

 

在商业化方面,目前深远海风电项目仍面临较高的成本问题。与陆上风机大约2000元/千瓦和海上风机大约3000元/千瓦相比,深远海风电的成本水平目前仍然高达1万元以上。现阶段漂浮式海上风机成本大约在5万元每千瓦,国内已下线的零台漂浮式样机成本在4.8至5万元每千瓦之间。固定式海风项目造价则在1.3至1.5万元每千瓦。因此,降低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成本对于深远海项目评价来说至关重要。未来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对漂浮式风电项目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万宁漂浮式海上风机项目为例,其目标是在2025年10月建成时能将电网成本降至2.5万元每千瓦,而在二期,计划到2027年将成本降至2万元每千瓦以下。我们认为,随着建设的持续完善,整个项目的造价将逐渐降低,未来降价空间有望超过50%。预计2026至2027年,国内漂浮式风电的商业化将逐步接近实现。在成本构成中,风机目前占比最高,大约为30至40%。

 

至于技术路线,目前半潜式立柱式占据主导,因为其适应性更强。漂浮式基础成本可以占到总成本的最高31%,显然未来在如何降低漂浮式基础的成本将是关键。以用钢量为例,三峡银尾号约5500吨、扶摇号3900吨。科技部的目标是每兆瓦使用500吨钢材,降低用钢量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漂浮式风机产业链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在此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5. 塔筒及海缆聚焦

现在的漂浮式风机基础供应商主要是造船企业,其中运营的浮式基础主要由惠生重工和黄埔文通建造的泰盛风能等塔筒企业制造。它们已经拥有漂浮式基础的相关产品及储备。我们认为,未来这些企业将凭借在塔筒与风电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漂浮式基础的主要供应商。

 

以上是我们对风电2024年度策略、供需复盘分析以及海上风电深远海展望的详细介绍。最后,我们对整个行业的投资建议进行了归纳。对于行业整体的投资建议来说,我们认为既要关注当前,也要展望未来。在近期,我们关注2024至2025年行业增长的确定性来源于何处。我们预期,2024年国内重点海工项目是决定行业装机及业绩兑现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海风项目招标回暖的驱动下,广东江苏的重点海上风电项目的审批与建设进度值得特别关注。

 

在相关审批逐渐顺利,招投标回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24至2025年海风的装机确定性极强,并预期能够实现超过68%的复合增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确定性。对塔筒基础环节而言,我们预测它将在国内海上风电需求增长中首先受益。特别重视的是双海战略的稳定推进,包括泰山风能在海南方海工基地的落地及江苏海风项目中海力风电的充分受益,这些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其他还包括大金重工、天能、天中天后风能、天能重工等塔楼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在海缆方向,我们预计随着海风项目的离岸距离增长和项目容量提升,技术壁垒将进一步提高。这将有助于龙头企业更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特别看好在广东已率先授予项目开工的东方电缆以及中天科技这类能够在海上电缆领域能够实现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

 

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出海和深远海是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于出海,我们认为海外陆风和海风由于其正规化和项目确定性,预计在2023至2025年将迎来显著增量,国内企业的主要出路在于打入海外供应体系。深远海方面,我们认为2024至2025年将是从海上风电样机过渡到小批量商业化的关键阶段,相关企业的订单成为推动行业的重要因素。

 

我们重点关注的公司包括:首先在主轴领域技术领先,拥有铸造产能扩建成功经验的风企,它们也有大量海外出货,进入海外核心供应链;还有深度绑定海外头部整机企业的定转子龙头正阳股份,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目标。在整机领域,我们认为盈利能力出色、供应链整合和公司管理效率领先的企业特别值得关注。

 

例如韵达股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这些在行业中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投顾公司,预计未来整机企业将在海上风电和出口竞争中提升其能力。他们在海外市场的订单获取情况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催化因素。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漂浮式海上风电,我们认为太升风能、大型重工和海力风电等在漂浮式发展过程中,凭借产量优势也将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在零部件环节,我们认为在大兆瓦趋势下,铸锻件产能可能相对紧缺,且它们的盈利能力有望随行业大型化而稳步提升。值得关注的相关公司包括日月股份、广大特材、宏德股份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24年风电行业将成为新能源领域内增长最为确定的细分市场之一。特别是海风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业绩兑现值得期待,行业存在多种边际催化因素,将持续提升行业景气度。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浩瀚深度
工分
0.5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