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信息收集和分析。信息差产生认知差,认知差产生利润差。如果信息收集和分析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投资结果。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应该如何收集信息,哪些渠道的信息最快最好?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信息和认知的话题,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首先,信息按照主客观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观事实、主观感受及判断。比如北京前天下大雪这是客观事实,气温骤降到最高2摄氏度也是客观事实,但是人觉得寒冷就是主观感受。因为同样的气温,有的人会觉得不冷,有人觉得特别冷,这种主观感受带来的差异是巨大的。又比如创业板指数从2021年11月29日的3522.50点调整到2022年3月18日的2713.79点这是客观事实,而某位专家预测创业板指数可能还会继续调整这就是这位专家的主观判断。同样,由于这种主观判断结合了太多个人或者集体的经验、智慧,而个体与个体、集体与集体之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主观判断就存在着巨大差异,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
那么我们应该拿什么作为投资依据呢?可能会有人说尽量用客观事实作为投资依据,主观感受和判断没有价值,尽量不要采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决定企业基本面的经营状况、利润指标、竞争格局等等大部分都是客观事实,而这些客观事实决定了企业的价值。但是仔细想想也不全对。首先股票投资需要根据已知信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而这种预测由于它是对未来并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展望,本质上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其次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每股盈利EPS)是客观事实,但是市盈率PE却是主观判断,是市场所有参与资金对该股票是否低估综合判断然后交易形成的一种结果。所以如果是客观事实决定了企业的内在价值,那么无数市场参与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判断就决定了股票的价格。我们做股票投资,既要关注价值,也要关注价格(来判断当前是低估还是高估)。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就既要研究客观信息,也要研究主观信息,我们才能做出是否投资某支股票的判断。
二、片段信息和完整信息
我们投资一支股票,就是投资这支股票背后的公司,我们要尽可能收集到有关这个公司、行业、竞争对手、国内外政策、未来发展趋势的完整信息,才能提高投资的赢率,相对精准地测算投资的赔率。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能获取到有关这支股票和这个公司的片段信息,比如大部分的投资者会只获取下面的一种或者几种片段信息:
1、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
2、 公司概念题材;
3、 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状况;
4、 公司过去一年的年报或者分季度财报;
5、 公司所有业务的经营情况;
6、 公司过去多年的年报或者分季度财报;
7、 行业发展情况;
8、 竞争对手情况;
9、 国内外政策情况;
10、
未来发展趋势研判;
11、
公司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情况;
12、
股票历史交易情况;
13、
公司定增、减持情况;
14、
潜在重大事项进展(比如重大投资、重大发明、重大合作);
……
大多数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只能获得少量的片段信息,就算是机构投资者和游资、私募等专业投资者也不可能获得完整信息。哪怕是公司的管理者,实际也未必能掌握完整信息。因此所有投资者都是在基于尽可能多的片段信息试图拼凑出完整信息来做出投资相关的决策。就好比拼拼图,如果一共有100块碎片,有的人掌握了2片,有的人掌握了10片,有的人掌握了60片,有的人掌握了80片。我们掌握的片段信息越多,就越接近事实的完整真相,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我们也不要试图在掌握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因为如果你掌握了所有信息,可能意味着别人会比你更早掌握,有关这个公司的认知你未必会领先于市场。而认知差,才是利润差产生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结合自身的分析去推测逼近事实的完整真相,并且对未来做出预判,怀着科学研究的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样的研究方法可能是更加实用的。
三、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市场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真假不明的消息。比较典型的就是鹅乌ZZ。不同的势力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每天都在制造各种信息,一会儿谁占上风了,一会儿谁又不行了。绝大多数投资者是无法分辨真伪的,这样的信息根本无法作为投资依据。从投资的角度,当我们获取到一个信息时首先一定要分辨信息的真伪。一旦发现信息是虚假的,你就有可能避免了一次被割韭菜的错误投资决策。只有真实的信息,才有可能被我们用来作为下一步投资参考的依据。那么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呢?我这里有几个小小的经验:
1、 看信息来源:如果来源是相对权威的,则大概率是真;反之需要谨慎;
2、 看信息是否立体、详实:一般来讲视频会比图像更详实、图像会比文字更详实,文字信息是最容易造假的。但是也不能迷信视频和图片;
3、 看是否多个信源指向同一个事实:如果单一信源,一般我们要保持谨慎;如果多个信源都是在印证同一个事实,那么大概率可以信任这就是真相;
4、 根据常识来判断信息真伪:比如某些骗子短信,大部分人凭借常识就可以判断真伪;
5、 尽量采信第一手的信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一手的信息当然可信度相对更高;
6、 用已知的真实信息去验证未知信息的真伪:这样的验证如果无法通过,则需要质疑未知信息是否真实,如果能够相互印证,则大概率为真实信息。
四、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
假设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真实信息,我们就能够做出投资决策了吗?不一定。很多信息是浮在水面上的表层信息,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重要的信息是深层信息,我们需要通过深层次挖掘或者分析推理得出。我们随便举个例子:
电池级碳酸锂(以下简称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这个很多专业的网站都能查到(配图1是百川盈孚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碳酸锂的价格变化趋势)。这就是典型的很容易获得的表层信息。但是具体行业里的供需关系如何,碳酸锂的厂商和客户库存情况怎样,客户和厂商签订的是长协价还是随行就市的散单价,碳酸锂价格上涨是否影响电池企业利润进而影响电池企业拿货积极性,碳酸锂价格上涨是否能够顺利向下传导等等。这里有很多信息涉及到商业机密或者牵涉到太多公司是很难完整了解到的。于是我们观察赣锋锂业的股价同期的走势,可以说并没有反映出碳酸锂的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利润增加(配图2),反而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走势。如果我们简单地依据表层信息作出投资决策,那就很可能导致亏损的投资结果。
五、信息来源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通常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其实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困扰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比如我们常见的信息来源包括:
电视、微信朋友圈、微博、小红书、今日头条、抖音、Bilibili、腾讯新闻、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券商研报、知识星球、小鹅通、百度、专业网站、公司官网、互动易(e互动)、雪球、韭菜公社、东方财富网、淘股吧、交易软件、纸质媒体、生活观察、调研、会议等等。
仅仅是列出这些常见的信息获取渠道,就已经占了这么大的篇幅,并且一定还有不少遗漏的渠道,可见我们平时每天会受到多少海量信息的冲击。那么到底哪些渠道获取的信息相对质量更高呢?以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说,收费信息的质量一般高于免费信息,主动寻找获得的一手信息一般好过被动等待得到的二手信息(比如实地调研),经过专业人士(真正的专业人士而不是哗众取宠的砖家)筛选提炼的信息质量也会更高。具体各个渠道的信息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应用,今天受篇幅限制,我们就不展开了,有合适的机会再跟大家一起讨论。
总结:
1、 信息差产生认知差,认知差产生利润差,所以一定要重视信息收集和分析的作用,这是股票投资者的必修课;
2、 通过碎片信息拼凑完整信息,识别信息真伪找出真实信息,越过表层信息深挖底层信息,综合利用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是我们正确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拨开投资迷雾,建立真正的认知差,做出相对正确的投资决策;
3、 虽然信息收集越完整越好,但是认知差的形成越早越好,所谓买在分歧,卖在一致。所以我们要学会根据已知信息推测未来,而不是等待100%的确定性,让自己的认知相对领先于市场的主流认知;
4、 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来源太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不多。我们需要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以上仅为投资体系分享或者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分析,不荐股,切勿作为投资依据,否则风险自负!
以上仅为投资体系分享或者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分析,不荐股,切勿作为投资依据,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