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AI泡沫还能持续多久?
望秋而落
高抛低吸的散户
2025-10-09 16:51:50 浙江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特斯拉
工分
0.0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望秋而落
    高抛低吸的散户
    只看TA
    10-09 17:01 浙江
    Al泡沫要破了?刚刚看了一个业内人士观点,感觉很有料,给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听个挺扎心的事儿:某大厂上半年轰轰烈烈上了好几个Al项目,结果才半年,一期结束就不续
    了。回头看年初多疯狂啊—因为某AI工具爆火,高层拍板要靠Al提效,计划明年砍掉40%的人。
    结果呢?不仅没裁员,还得重新招人。为什么呢?因为,AI根本不好使啊!比如搭了个AI知识库*,
    大家宁愿问行政也不用它。AI不能保证100%对,但行政回答靠谱,关键是出问题了有人背锅啊!总
    不能让AI来负责吧?
    买的AI编程工具*也踩坑了。公司老系统模块复杂,藏着一堆"野路子解法”,AI根本看不懂,帮不上
    忙。更糟的是,大家知道要靠AI裁员,程序员们哪还有心思干活?都偷偷改简历、跑面试,效率跌
    了一大截,项目进度全耽误了。
    折腾半年,这AI项目唯一用处—就是领导对外吹牛时能提一嘴,正经业务价值一点没有。
    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好多媒体天天喊"AI要颠覆世界""5年内出超级AI”,一堆老板真信了,脑子一热
    就上项目,根本不想这AI到底能不能落地。厂商也跟着煽风:“不变革就被淘汰!“靠着PPT忽悠客
    户买单,结果”售前说得天花乱坠,交付的全是麻烦”。有人说,他买卖了好多带AI的机器,最头疼
    的是—企业买回去根本不知道干啥用。
    那为啥还卖得火?
    一来,AI热的时候,好多公司专门批了AI预算,钱得花出去,买机器是个好理由;
    二来,卖家使劲吹AI多厉害,故意夸大,忽悠了不少企业。
    有创业者给我(原作者)说,现在AI项目融资,投资人看“日活用户+"—1个日活估1万美金,1万日活
    就值1亿美金。这意味着多一个日活,就能赚7万人民币⋯这赚钱速度跟坐火箭一样。但大家都清
    楚:日活不等于真付费,而且日活能靠投广告刷出来。
    还有创业者说,他身边60%的同行都成了老赖。他自己做A/10年,现在最大目标是被收购—不求
    赚钱,只求不负债。当然了,也不是所有Al都是骗局。任何新事物都有泡沫,得时间筛一筛。他也
    见过真落地的团队,比如帮近100家世界500强*做事的AI公司。
    但整体看,AI现在泡沫还挺大,好多看着美的项目,其实都在挣扎。连一些明星AI公司,看着风
    光,其实内里虚得很,还在靠噱头融大钱、冲上市。现在被坑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波AI泡沫,可能
    真的要破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望秋而落
    高抛低吸的散户
    只看TA
    10-09 16:57 浙江
    很可能在2025年4季度破灭!因为资本支出已经开始放缓,这是支撑芯片泡沫*的最大动力。
    最近两年半,人工智能被当作是一场科技革命,成为了市场上最热门的投资,也吹起了一个史无前
    例的泡沫。
    但是,知名机构阿波罗*的最新调研显示,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发现企业使用AI的意愿和实际应用
    正在出现下降趋势,这和科技革命的历史趋势完全不同。如果真的是料技革命,那么需求端应该呈
    现典型的指数增长才对。
    所以我保持原有判断不变,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科技革命。
    阿波罗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0%的企业在尝试AI后表示井未看到明显的生产效率提升或成本节约。
    约45%的企业认为当前AI技术成熟度不足,难以应对复杂业务场景。
    Al在特定垂直领域表现优异,但在通用场景中仍然捉檬见肘。除了内容生成和代码辅助等有限应用
    外,Al在大多数行业难以找到真正创造价值的落地场景。
    可以说,这轮通过算力来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如果无法达到通用人工智能*水平,那么之前的投资
    基本上可以算是打了水漂。
    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指向了这点,随着算力的提高,大模型的性能已经进入平台期,没有显著进步
    了,所以现在各大模型厂家也战略转向,似乎并不再寻求性能提升,而是考虑商业化了,毕竟再不
    变现,未来就没戏了。
    现在就无论是投行,还是大模型厂家,自己都说了,AI开始从训练转向推理了。
    现在一个现实是,人工智能的下游,也就是终端需求非常有限,上游的硬件投资却极为火爆。以英
    伟达*为代表的芯片公司,市值一度突破4.5万亿美元,创人类历史记录,也成为全球股市总龙头。
    各大公司都在左脚踩右脚,自己合资成立个公司,自己去建立数据中心,然后去买芯片。
    随着全球芯片制造商纷纷宣布扩大产能,一场产能过剩的危机正在酝酿。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
    都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设新的先进制程晶圆厂,总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
    咨询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AI芯片产能可能是实际需求的1.5到2倍。这种严重的供需失衡将不
    可避免地导致价格战和行业洗牌。
    这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是不同的,因为互联网技术当时需求是爆发增长的,只是上游和.COM的
    炒作太疯了而已。
    最终我们也的确看到了互联网改变了这个世界,足以算得上是一场科技革命,当然现在已经被定义
    为了信息技术革命。
    而人工智能呢,目前似乎依然看不到改变世界的可能。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望秋而落
    高抛低吸的散户
    只看TA
    10-09 16:54 浙江
    主要看OpenAI*,撑不撑得住。
    0家崩,Al。
    OpenAI的估值,已达毛3000亿美元。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他们在摸着电线过河,随时会死。
    OpenAI商业逻辑,大概是这样的:
    ◎先用拿大模型,打窝炸鱼,吸引人气,比如GPT-4*,01
    ②第二步,阉割模型尺寸,开始回本,比如GPT-4 turbo,03。(阉割阶段,用更新的针对性数据撑
    住尺寸缩小带来的泛化损失。)—老黄那本刀法真传《黄弟内经》,OpenAI念得明明白白。
    ③主要针对C端用户,大部分C端用户对产品没要求,用起来都差不多,只要它叫ChatGPT就行了。
    —追随品牌,愿意付费,能用就行的用户,在任何行业都是提款机。
    @把降本带来的红利,消耗在拉新用户上。然后继续融资。核心指标就是ChatGPT的安装量,月活
    量。
    OpenAl面临的困难:
    ODeepSeek*与Google 双路夹击,OpenAl必须释放更大量的使用额度,成本压力大。如果一直无
    法扭亏,股东耐心就会丧失。(我这里要解释一下DeepSeek对OpenAI的影响,OpenAl并不怕DS的
    技术,而是怕它的品牌效应,消耗掉ChatGPT的潜在市场。)
    @LLM *这个技术,如果无法尽快达到Agent时代,就会碰到Chatbot的天花板。OpenAI如果只想从
    ChatGPT里赚点额外的广告费,仍然是维持不住3000亿估值的。
    ②3000亿美元估值是虚的,如果它的估值开始下滑或者长期不动,新投资人不入局,可能就会弹尽
    粮绝(微软的纳德拉已经没兴趣了)。现在投资人拉升到孙正义*这个级别了,全球还有多少投资人
    能超过孙正义的?留给OpenAI的折腾轮数已经不多了。
    就像一开始说的,如果OpenAI开始走下坡路,哪怕是停留在平台期,AI泡沫也会逐渐破灭,行业等
    待下一个重大技术突破。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