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中科创达
X价值挖掘者
2020-08-11 22:39:22



  1. 中科创达
    财务相关
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80%。传统智能软件业务上半年收入5.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2.89%,智能汽车上半年收入2.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65%,IOT上半年收入约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92%。
上半年公司各项业务在持续转好,这也是公司技术壁垒和产业生态的体现。
Q1:公司短期借款的大幅增长原因?
A1: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需要对资本金进行风险控制。截止到7月,公司已经将银行借款大幅降低,目前银行借款对比年初下降。
Q2:收入增长很多但费用没有增长很多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未来费用率要大幅增长?
A2:收入增长同比费用增长在计算机行业不存在相关性。这是行业本身的性质。
Q3:研发费用维持下滑或不增长的状态是否可持续?
A3: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研发费用对于科技企业来讲是必须需要投入的,研发费用上,不能按照短期盈利目标考核,而要考核最后商业化的能力。上半年,因疫情原因,项目交付收到影响,所以研发投入收到影响。
Q4:研发费率是否会在后面有所回升?
A4: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在绝对数值方面都在向上走。
Q5:新旧会计准则收入影响多大?
A5:虽然新会计准则极其复杂,但我们依然选择新准则。不建议大家按报表信息来理解。按照旧准则,我们可以多确认4000万的毛利,但全年数据很难预测,只能推测会比旧准则确认的收入要少。
Q6:报表中的合同负债部分和过去的预收款项有什么不同?内容和实现周期如何?
A6:是一样的。具体不好拆分。
Q7:预收款增加很多,主要是哪项业务的贡献?
A7:由于中科创达的议价能力较强,我们对客户的预收款比例在逐步提升。
  1. 智能汽车业务
Q8:奥迪、宝马等欧洲大客户的发展情况如何,对于他们的供应商地位如何?
A8:奥迪、宝马和奔驰等都是公司客户,同时和座舱相关的软件开发服务业逐渐融入到他们的供应链中。今年4月,在乌克兰成了研发中心,离客户距离更近,能更好的交付客户产品。总体而言,合作体量在上升。对比于其他供应商(竞争对手),我们在吃掉他们的市场份额。原因为:在智能座舱方面的安卓操作系统,公司比竞争对手做的要好,高通这样的芯片在智能座舱方面优势越来越明显,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仅在于和车厂的合作比我们长久。而像我们从移动端过来的厂家则更具有竞争力。
Q9:智能汽车相关的收入比较好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预期如何?
A9:产业趋势。各车厂逐渐意识是到软件对汽车产品的作用。欧洲的头部车厂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不够效率。
中科创达的行业领先地位已经确立,我们希望完善和丰富车内IP,目前的增速水平依然较为健康,后续会保持。
Q10:娱乐系统方面,欧美车厂合作较少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较强的竞争对手?
A10:娱乐系统方面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类似,都是基于安卓的网页进行设计,从产品定义上看,每一个配置都很相似,我们并不担心别人对我们的竞争,从公司战略角度讲,至少未来看10年,我们不存在需要防守和担心的地方。
Q11:汽车平台方面是按照license收费吗?
A11:客户一次性购买。您提到的License是随单车出货收费。汽车平台车厂会一次性付清。
Q12:汽车软件的外包趋势如何?特斯拉将程序开源对我们公司业务影响如何?
A12:我们认为智能汽车处于早起阶段。客户目前对于如何分辨软件重要性的经验还不足,未来不管怎样,都需要一个中立第三方的操作产品出现来支持每一个车厂的研发。特斯拉的开源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本身安卓就是开源的。开源本身不是最核心的,如何帮助客户做更好的创新才是最核心的。
Q13: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如何?
A13:智能座舱拆分来看,安卓的IVI前段市场在30-40%,其他属于Linux等。仪表盘大概在25%左右。其他产品渗透率较低。目前渗透情况会从高端车向低端车渗透。举个例子,不管国产车多少钱,都配置液晶屏,根据价格不同再做差异化体验的区分。从芯片角度来讲,最高端的是820,从820开始往下渗透,可能还会有6系芯片出现。比如瑞萨等公司也是从高端到低端,产品在不断丰富,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Q14:如果现在服务一个客户,最多能提供多少模块,价值量多少?
A14:汽车业务分为前段收入和后端收入。前段包括平台开发等,我们已经沉淀了比较好的平台产品,如果客户选择,我们能非常及时给客户提供一个底层平台。随着座舱内部的功能单元原来越丰富,开发价值量在逐渐增加。我们在整个平台的售卖和渗透率持续上升。以前一个平台在3000万-4000万的价值量,后续可能会有所增加。后端来看,单车在10-15美金。目前公司在今年的募投项目中有两个大型IP: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项目完成后也可以实现IP授权。此外在车端,我们能针对每家车厂提供差异化的功能模块。总体来看,应用越丰富,我们提供的价值量越高,我们预计在2-3年内单车后端突破200或300美金都有可能。
目前市面的DMS都是后装产品,真正量产是前装,目前座舱算力能够支持前装DMS,我们有天然优势。
  1. 智能手机业务
Q15:公司在和高通没有股权关系的前提下如何维护和高通的关系?未来是否有变化?
A15:我们和高通、海思和三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的深度技术是建立在芯片层面上,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他们拓展下游客户渠道,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Q16:5G换机周期后,手机业务是否会停滞?
A16:5G的换机周期大概在5-8年,如果5G成熟后将会有6G,这将是持续迭代的过程。目前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厂商都是头部化,他们需要一个有全面技术的公司帮助他们从底层到上层到云端做开发。手机厂商的竞争愈发激烈,成本和时间对他们都比较重要,所以我们和他们的合作会越来越深化。
Q17:未来ODM是否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A17:ODM和手机厂商其实都是我们的客户。原生安卓都是通过芯片厂商修改过的。中科创达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需要芯片厂商不仅要懂芯片,也要懂上层应用。
  1. IOT业务
Q18:IOT哪些细分领域在增量?
A18:机器人增速较快。我们卖给客户的是已经搭载操作系统的模组,客户一方面是买模组,另一方面买的其实是中科创达的软件OS。盈利毛利率今年已经突破20%
Q19:机器人方面,为何行业大型头部客户不自己做操作系统?
A19:操作系统需要身后的工程经验。从商业效率来讲,我们的优势比他们更高。大型头部公司的优势其实是他们的算法。
Q20:物联网IOT模组的芯片主要是哪家?
A20:以高通为主,和海思在进行摸索型开发。我们基于SOC做模组,很少做单片机。
Q21:如何看到IOT业务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A21:目前IOT行业的驱动是5G和AI,在智能模型方面,中科创达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但凡买模组的公司,都是在买OS的能力,这也是公司最强的地方。机器人是最成熟,市场空间最大的领域。Camera方面,下游也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手机、车等。AR/VR设备在未来也会有很大增长。基本上每块场景的业务都在增长。未来看3-5年,IOT业务会稳定增长。具体原因如下:(1)有大客户做背书,在机器人领域拓展比较有优势。(2)不仅有高通平台, 还会有其他平台出现。(3)5G场景落地会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
  1. 其他
Q22:公司的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和博彦科技有怎样的区别?
A22: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能力。友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能力。我们向客户交付的是技术,友商交付的是人力。
Q23:海外业务方面的快速增长是哪些客户贡献的?
A23:IOT。
Q24:后端IP的商业模式中,是以卖License为主,还是以出货量收费方式为主?
A24:座舱方面,以出货量收费为主。在工具类产品中,比如智能座舱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就要以卖license为主。目前以出货量收费方式为主,未来占比还会继续提升。
Q25:公司人数增加了20%的应届生,人均薪酬方面有所下降,请问原因如何?
A25:没看懂你们写的薪酬测算,下一个问题。
Q26:第一大客户上半年占比在10%,能否具体介绍?
A26:我们不能披露客户信息。我们会把同一客户在全球集团下的所有合作做整合统计。
Q27: 上半年手机、汽车和IOT业务的毛利如何?
A27:报表中披露的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对应手机和汽车。商品销售对应IP硬件的出货。IP授权是视觉相关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科创达
工分
37.6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