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中金快评】勿悲观,配置向政策预期方向及中下游倾斜
无名小韭20070922
2021-11-19 15:59:17
周五A股及港股下午开始逆转上午的低迷,盘中大幅上涨,地产等板块领涨。我们在近期发布2022年展望《有“惊”无“险”》,近期大类资产报告提示“适度增配中国股票”。尽管宏观方面的挑战不少,我们对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的看法,重点把握阶段性及结构性机遇,配置偏向政策预期方向及中下游。结合最新进展,我们快评如下:

🔺1️⃣ 稳需求政策可能逐步发力,对中国市场勿悲观。近期市场整体表现不温不火,且轮动较快,整体情绪偏谨慎。周五A股及港股盘中的异动大涨,我们估计可能是政策稳需求的预期所致。从盘面上看,地产产业链盘中反转大涨,港股内地地产股也大涨,可能体现了这样的预期;低估值的非银金融等也大涨,前期持续回调的煤炭板块也有所反弹。而相对偏稳健的板块,如医药、农林牧渔等整体相对落后。沪深港通北向资金也大幅净流入约80亿元。前期披露的中国宏观数据依然偏弱,但信贷数据已经有边际好转迹象。我们判断,中国稳增长的政策有望逐步发力,随着政策发力的节奏和力度,增长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左右度过相对低迷的时期,后续可能逐步企稳好转;当前到年底及明年初是政策加力的重要窗口期,而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政策重要的观察节点。尽管宏观上挑战依然不少,我们判读无须对中国股市过度悲观。我们在近期发布的大类资产观察中根据信贷脉冲指标提示“适度增配中国股票”(参见策略组大类资产配置负责人李昭11月17日报告)。

🔺2️⃣ 内滞外胀,内松外紧,前瞻地看,中国市场环境可能逐步有利。我们在上周一发布2022年策略展望《2022:有惊无险》,尽管当前仍有不少市场担心因素,我们对中国市场未来12个月表现整体持积极看法。疫情后不同地区的疫情应对模式、政策刺激力度等因素使得不同地区复苏呈现“先进先出、节奏异步”的特征,且各地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差异。中国增长在放缓,政策在趋松;而海外主要国家由于超常需求刺激力度,当前面临通胀压力,政策在收紧。市场环境上呈现“内滞外胀、内松外紧”的格局。往未来看,中国政策逐步放松加力稳增长,增长可能处于相对低位,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有望逐步好转、边际改善;而相比之下,通胀压力可能使得外围要么政策收紧、要么物价压力自动压减需求,增长可能逐步见顶下行,内外增长趋势反向。同时A股港股今年盈利增长但股指没有表现,估值压缩都处在偏低位置,留下了缓冲空间。而一些结构性的趋势,包括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居民资产配置逐步向金融资产转向等趋势仍在2022年持续。

🔺3️⃣配置逐步向政策预期及中下游方向倾斜。尽管短期稳增长力度可能还不一定显著,市场短期路径可能仍会有波折,但我们认为无须过度悲观。从9月底至今,政策已经在逐步朝“稳增长、保民生”的方向转变,当前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发力重要的观察窗口期。同时,配置上,要逐步注重上游价格压力缓解带来的中下游制造与消费的机遇。具体来说,当前要注重三个方向:1)政策边际变化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地产产业链、潜在的消费支持领域、金融中券商等;2)今年已经有所调整、估值已经不高、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互联网与传媒、农林牧渔等;3)高景气的制造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依据产业链环节景气程度变迁而择股配置,特别关注输配电环节升级、汽车零部件等环节的制造机遇。上述三个方向可能略有所重叠,但可能代表着未来3-6个月的配置方向,其中第一个方向更偏阶段性、更需要关注政策节奏。中金A股及港股的模拟组合反应上述配置思路,可以作为管擦我们配置建议的参考。未来我们将根据中国的增长、政策动态、海外增长物价及政策及疫情动态来更新对市场路径及节奏的判断。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宁德时代
S
万科A
工分
7.5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1-20 19:57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19 17:1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