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转通策和仁周末电话会
海盗的墨水湾
2022-05-24 20:16:12

通策和仁的合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我们认为和仁是国内目前做医疗信息化系统最好的企业,他们服务于中国头部的大三甲医院,包括省301、协和、浙江邵逸夫等等中国最好的三甲医院。和仁科技的价值被严重低估。(2)公司非常关注医疗信息化,未来医疗离不开信息化,比如梅奥诊所2015年开始投资15亿美元构建了自己的电子系统。公司拥有自己研发的通策云,是目前国内少数真正在运行的医疗云,未来和和仁深度整合后,能大大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3)此次合作能够帮助公司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通策本身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强,此次收购不需要增发,使用现金就可以完成收购。而且这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不会改变主业,坚持以口腔医疗服务为中心。杨一兵教授是浙大的教授,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是医疗信息化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想法和公司的想法、愿景是完全一致的。

Q1:完成收购之后怎么对现有医院进行医疗信息化改造?怎么复制到新的医院?

A1:和仁的专业基础实际上是基于大数据的临床健康大平台的建设,以及基于这个平台之上的各项应用生态的建设。

它的学术背景实际上是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是浙江大学第一个和京都大学共同合作开办的学科,它更多的是以数据来描述临床行为,数据来描个人的健康状态,然后再用数据来推动我们的诊疗行为以及各种情况管理的行为。

它有4个最基本的特征,(1)信息数据化。我们信息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大家都知道最早的有一些是文字的胶片,信息化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数字化,而数字化是更高形式的信息化,(2)把整个诊疗过程人的健康过程用数字来进行描述。(3)把诊疗过程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很多的规则转化成规则库,以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形成类似于GPS的工具,对医护人员对个人行为的一个辅导,让水平最差的医生也能做出70分的成绩。(4)基于前面三点,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平台性的产品。数据会形成一个数据中台,诊疗人员、患者、供应链参与者都可以来共享这一个平台背后的数据。

和仁不是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修修补补,而是把医院从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全数字化的建设。我们是把医院线下跟线上打通,不是在医院的系统外挂一个APP,而是把整个医院的系统进行云化,这能进一步提升整个通策的经营管理和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Q2:近几年我们看到电子病历建设、医联体建设、互联网诊疗等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成长催化剂,未来通策和和仁有哪些协同,来抓住行业的发展机遇?以及公司完成业绩承诺的驱动力?

(1)电子病历只是一个载体,它本身如果是静态的电子病历,实际上只是病历的电子化,而和仁的电子病历和这个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杭州1000多万人有云病历档案,也就是云病历。云病历有4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它是全杭州包括户籍人口以及常住人口的人在使用。第二,他是终身的一辈子。第三,它是整个杭州是共有的,在杭州我们连了300多家医院,300多家里医院里面所有的信息都是实时动态共享,不是静态的,不是死档案。第四。我们云病历是包含所有信息的,包括所有的检查信息、检验信息、药品信息、支付信息、保险信息等等。这个就是突破了现在一般电子病历的概念,在深度跟广度都很大的不同。

(2)这是一个生态的概念,以杭州或湖州为例,我们第一步完成了个人云健康档案的建设,把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城市内发生的诊疗行为全部的记录下来,数据还在各个医疗机构,但是诊疗记录在我们在系统上面,相当于每个人做了一个图书馆的目录厅,这个数据是一切基础,有了这个数据之后,就能够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机构围绕着患者提供服务,比如药品配送、保险赔付等。这不同于国内原有的一些以卫健委为核心的系统,这些系统数据采集有些是一天一次或一星期一次的。就像是之前的火车售票系统,信息是不透明的,而现在高铁的票务信息是实时性的,我们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实时系统,连通各个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

(3)我们还可以从医院的服务可以延伸到家庭的服务,为患者建立一个线上线下彻底打通的终身的服务,并且是跨区域的一些服务。这对于通策来说会是很巨大的提升。

Q3:为什么不是业务的合作而是直接控股收购?

A3:最早公司和和仁讨论的是业务合作,但我们发现业务合作深度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国内某一个专门做口腔炎的企业,这一级市场的估值非常高,这让我们想到双方的合作除了让通策本身的用户受益以外,还可以让第三方医疗机构以及它们的供应链一起使用,把B2B和B2C彻底打通,建立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基于以上考虑,单纯的业务合作实现不了。

Q4:资金会不会紧张?

A4:不会紧张,目前都是以现金收购,未来不排除使用少量的间接融资。

Q5: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会不会深度地整合?

A5:两家公司的主业都不会变,通策会坚持口腔医疗服务为主业,和仁也是一家质地非常优良、资产非常干净的公司,也会坚持主业。未来有可能双主业运营。

Q6:为什么终止了和广东科学城的合作?

A6:一开始是考虑和当地国资合作能够更好解决当地业务的开展,但后来和广东科学城谈了太久,公司担心大股东的审批权限有限,未来其他的流程会受阻,影响公司业务发展,所以中止了合作。

Q7:飞利浦也投资了创业汇康,行业是不是有大的变化?

A7:同行的投资我们不多做评价。

Q8:飞利浦是卖设备的,投资医疗IT企业可以实现物联网的连通,而通策是以人为核心的信息化对公司业务未来的扩展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A8:公司最大特点是保健系统,目前医院里面传统的系统还是以流程为主,而和仁更多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1)给患者建立一个终身的全信息的云档案;(2)在这基础上围绕着患者把诊疗服务流程尽可能的优化,让患者更便捷;(3)把诊疗过程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很多的规则转化成规则库,以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形成类似于GPS的工具,对医护人员对个人行为的一个辅导,让水平最差的医生也能做出70分的成绩。

Q9:长期股权投资还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A9:估计是会按长期股权投资。

Q10:今年资本规划是9亿元,这部分资金怎么保障?

A10:今年和明年两年的投入,不会有改变和影响

Q11:武汉存济什么时候能纳入体内?

A11:没形成区域集团之前不会并入体内

Q12:公司和和仁和合作能不能推出什么具象化的产品?比如DSO类的产品?

A12:医疗服务是通策的主业,信息化是对我们医疗服务的一个支撑,所以通策医疗会始终坚持口腔医疗为主业,和仁的收购可以对我们的主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支撑。通策会把所有的信息部门全部剥离给和仁。

目前和仁由于和广东国资合作中止,价值被明显低估,从财务的角度讲,也能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投资价值。

Q13:这次合作是排他性合作吗?

A13:不是排他合作,希望能帮助和仁提升他们的能力。

Q14:和仁可以帮助通策解决哪些痛点?比如医疗信息化的合作是否会解决医生的操作上面的或者是在医生招聘上面的一个瓶颈?更好的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另外是否会提升APP端的引流,通过医养护一体化这样的一个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提升未来消费者端的粘性?

A14:对医生效率会有提升。虽然我们对云系统投入很大,但毕竟只是我们通策自己的IT团队,云也是自己开发的,存在很多不足,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我们也没那么多精力去做。

和和仁的合作会带来现成的人和解决方案,对通策的服务提升会直接带来价值。

【通策医疗收购解读】
通策医疗公布,2022年5月15日,公司与杭州磐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通策医疗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78,795,276股股份(约占标的公司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为7.69亿元。
收购背景:
和仁科技是国内较早进入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专注 于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目前拥有领先的技术体系、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丰富的总 体解决方案和大型项目实施交付经验,能够满足大型医疗机构客户的建设需求。公司 发展了一批以 301 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 医二院等国内 TOP20 的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的标杆客户,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 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 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通策医疗作为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大型医院集团,向医疗服务专科领域高精尖 发展,离不开医疗数字化的布局,为公司各医院的高效发展提供高速的增长引擎。无 论是公司正在建设的紫金港医院还是滨江的“未来医院”,均离不开智能化的诊疗空 间,构建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平台,整理、分析医院运营情况与客户的健康信息, 通过智能分析输出高质量的诊疗、运营管理方面的分析成果,提升医疗质量与运营水 平,成为未来各个医院升级的看板。
公司解释:
  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增强公司医疗信息化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与原有医院的发展产生协同效应,整合后,有利于提升在专科医院领域的技术、科研及医疗信息数字化能力,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竞争优势,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需要。
收购标的分析:
收购标的来看,公司一年盈利三四千万,目前市值27亿,对应的市盈率估值是80pe,左右 对应的市净率pb是2.44左右, 市盈率来看的话有些偏贵 虽然是公司以股价9元几,9.3折收购,但是这个盈利能力确实说明公司一般,看市净率的话 貌似就没那么离谱。
还在公司的财务状况尚可 负债比较低,20%几的负债确实很低了。
总体来说公司这次是花了大代价去收购, 基本上把手里的钱都花完了去收购, 很多股东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好好的医院不去做,不去多建新医院,收购什么软件公司。
其实作为投资人来说 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光并不像领导人那么高瞻远瞩,但是通策医疗上市以后 就没有再像市场要过钱,从这点来看,历史口碑还不错,想必吕总有自己的远见,毕竟以后要做大做强的话,能够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医疗信息技术服务的话,对于医疗资源的整合 医疗病人的信息等都有很好的关注和作用,但风险就在于是否能做到像公司所说很好的的协同效应。
结论: 综合利弊来看此收购消息我认为是中性,毕竟代价大,能否契合还不好说。 但一旦契合 长远来看确实是很有远见的收购。

后记

有个数字很有趣。2016年11月14日,仁和上市开板第一天,当天也是仁和股价历史上最高的一天,收市总市值是102亿元,当天通策的总市值是109亿。今天,仁和的总市值是27亿,而通策总市值是437亿(而且是跌了一半后,再跌一半的价格)。长期看,市场总是奖励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投资者。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和仁科技
工分
4.0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miker2003
    热爱评论的萌新
    只看TA
    2022-05-24 20:50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