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老骆电子】:订单一路畅旺、产能持续满载、报价蠢蠢欲动
最新题材挖掘
2020-12-13 19:43:24

【老骆电子】观点分享:订单一路畅旺、产能持续满载、报价蠢蠢欲动

前言

上周,台股悉数公布了11月的营收数字,有114家上市柜公司创下历史新高纪录,涵盖范围从上游的IC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一直到中游的电子零组件,甚至下游的组装厂,以及海运集装箱概念股(我们上次从KPI的角度去解释电子趋势,也曾说了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交货方式从空运改走海运!),订单一路畅旺、产能持续满载、报价蠢蠢欲动,背后最大的原因是「传统旺季+递延出货」的关系,整体表现优于预期,年底拉货潮依然值得期待。

同样也是上周,台湾地区发生6.7级地震,当时很多人在问会不会出现转单?国内哪些公司会因此受益?其实,电子科技重镇的新竹科学园区并未传出重大灾情,而且我们想说的是,就算台积电等台系国际大厂遭遇重创,全球电子科技业应该只会停摆(然后供需失衡、继续涨价),不会出现大规模转单到大陆企业的现象。

上周,立讯精密集团的立景科技拟收购摄像头相关的高伟电子(港股),国内“模组化”大厂持续兼并/整合/收购/重组的案例再添一桩,未来依然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摄像头相关企业存在被“模组化”大厂收购一事,我们不是很早以前就猜到了吗?)。

我们还是回到正题,继续谈谈电子科技产业的趋势。

上次我们从KPI的角度聊了近期电子趋势,清楚解释了各种“不达预期”和“砍单抽单”传闻背后的原因,也解释了这些传闻和各种景气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背离(本周继续保留这些观点,方便尚未读过的朋友了解),本周我们增加一个话题,来聊聊电子零组件涨价(或者酝酿涨价)背后的逻辑。

首先我们要知道,除了A股是long only的市场外,海外/国外股市大多是既可以long又可以short,因此只要是遇上大年腾飞之际,海外/国外的国际大厂绝对不会错过任何可以获利的机会,也一定会找各种理由来支持产品价格调涨,让自家公司股价大涨,可以顺势做多,之后到了高峰再来讲反转、供过于求、景气滑落,然后再来做空,两边都可以赚钱!所以,涨价题材,一直是一个很好点燃股价的触发点。

为了阐述这个涨价逻辑,我们还要先从「生产/供给端」和「消费/需求端」两方面说起。

目前,大概也只有电脑、手机、耳机有传导到终端消费者,是实际受到「消费/需求端」检验的电子产品,而且确实都还卖得不错(不要再去纠结之前TWS耳机砍单的传闻,也不要真的以为苹果iPhone 12系列被华为打得落花流水而滞销),剩下的不管是其他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等,目前都还没有直接受到实际「消费/需求端」的检验,都还处在供应链自身的中下游各个环节,也就是还处在「生产/供给端」的链条上,哪怕这些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供给和需求,但严格上来说,其实它们都还在制造端、生产端,也就是还在「生产/供给端」,还没有传导到最终消费者(或采购者)的「消费/需求端」。

那么,为什么有些电子零组件还能够涨价?

上次我们说过,许多国际大厂和知名企业,在10~11月间已陆续完成“因疫情而调降的2020年KPI”,部分企业11~12月间的订单和产能,或多或少会巧妙地安排到2021元旦之后,这些采购和销售彼此在对接的时候,也会十分有默契地把发票开到指定的日期之后,甚至,考虑到大家的方便,部分货物为了延长交货周期,交货方式也从空运改走海运……。凡此种种,都造成前期表面上某些产品被抽单等利空传闻,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整体供应链的产能利用率仍然处于满载状态。

也就是说,现在除了电脑、手机、耳机以外,其他的最终产品,不管将来卖得掉还是卖不掉,反正「生产/供给端」链条上的每个厂家,现在大家通通都在拉货、都在抢产能、都在囤积库存。

这里我们不得不插一段话,请大家还是要提防一下,万一,我们说的是万一,万一疫情再次爆发、需求瞬间冻结、景气反转向下,到时候囤积那么多库存的厂家,会不会从“炙手可热”变成了“烫手山芋”?我们都好好想一想。

那么,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大量囤积库存,而不会在仓储管理上造成巨大压力的?有啊,上次也提到过,一般IC芯片、TWS耳机零组件,这些器件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太大,对物流和仓储等库存管理都不会形成太大的负担,于是生产归生产、交货归交货,剩下的就是发票日期的问题了。

综合上面提到的各个背景因素,辅以8寸晶圆产能持续满载到2021下半年的“信心加持”,都可以让企业善加利用来塑造缺货的诉求、涨价的动能,再加上大中华地区各企业所在地当地的货币升值(比如人民币升值、新台币升值),使得企业经营面临汇兑损失的压力,都让企业对零组件涨价有着相当大的期盼。

8寸晶圆产能持续满载,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心加持”,它所能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不小。由于8寸晶圆主要用在相对成熟、标准化、计算难度不高、单价不贵的IC芯片,比如:指纹识别、MOSFET、无线充电、电源管理IC、Type-C、Lightning、NFC、MCU、Driver IC,当然也包括部分CIS图像感测、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因此,如果8寸晶圆产能持续满载,除了让封装测试涨价,也确实让面板Driver IC、MCU、CIS图像感测、电源管理IC、记忆体内存(包括DRAM和Flash的现货价及合约价)……等都陆续传出涨价信息,然后接着还会有MLCC被动元件,甚至CCL覆铜板、PCB……等电子零组件也可能酝酿涨价(每个子领域涨价受惠概念股族繁不及备载,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各位不要不信,大家可以回忆一下,2018年也曾经发生过8寸晶圆连续满载,后来连锁反应,晶圆厂把代工价调涨、选择性接单,结果面板Driver IC突然没人做,于是Driver IC缺货涨价,然后LCD面板厂以此为借口,顺势调涨面板价格,结果面板个股顺势表现(不过2018年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逐月向下,说明当时8寸晶圆满载只是短期现象,最终依然会面临减产裁员的景气寒冬;当时我们看空电子,因此得罪不少人,但事实就摆在那里)。

再比如,前一阵子电子级玻纤纱/玻纤布(PCB的上游是CCL覆铜板,覆铜板的上游是玻纤纱/玻纤布),受到传统旺季需求的拉升,再加上4.5G和5G需求强劲、产业景气循环(玻纤纱/玻纤布景气循环约2~3年,上一波高档是在2017年底、2018年初),以及农历春节前备货等因素带动,传出报价调涨逾20%,各位要不要猜一下,紧接着CCL覆铜板会不会也跟着涨价?

关于涨价背后的手段,下次我们再讲详细一点,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接下来是上一期【老骆电子】岁末年终,从KPI的角度来聊聊近期电子趋势的内容,本周仍然继续保留下来,给一些还没有读过的朋友看看,已经看过的,可以不用再浪费时间。

每年11~12月间、圣诞节前,都是国际大厂制定来年KPI、预算、新机方案的重要时点。

去年2019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从诸多国际大厂的规划方向来分析今年2020年趋势,一度认为「春天看安卓、秋天看苹果」,大年景气会贯穿2020一整年,无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很多原本该有的节奏却纷纷往后推迟(不是幻灭消失,只是递延推迟)。

前一阵子,有的声音认为TWS耳机需求转弱、苹果AirPods明显砍单、服务器和基站也未见起色、工业类PCB需求一蹶不振,甚至有的还认为苹果iPhone 12乏人问津、跌破破盘价,尤其看到相关概念股股价一路下滑,因此更加坚信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关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试着跳脱二级市场的思维,改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去看看。

由于部分国际大厂和知名企业,在10~11月间已陆续完成“因疫情而调降的2020年KPI”,所以,如果你是这些公司的采购和销售,你会怎么做?你肯定不会花太多心思继续去提升4Q20的业绩,因为一旦这么做的话,明年1Q21业绩的YoY或QoQ就没那么好看了,尤其11~12月间正在制定2021年的KPI和预算,谁会没事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答案很清楚了,部分企业11~12月间的订单和产能,或多或少会巧妙地安排到2021元旦之后(有的是12/20之后),这些采购和销售彼此在对接的时候,也会十分有默契地把发票开到指定的日期之后,甚至,考虑到大家的方便,部分货物为了延长交货周期,交货方式也从空运改走海运(利好海运概念股?)……。凡此种种,都造成近期表面上某些产品被抽单等利空传闻,然而实际上的运作并非如此,尤其苹果iPhone 12系列需求畅旺、MacBook新笔电也如预期热销,整体苹果供应链的产能利用率仍然处于满载状态!

我们也多次提到过,说苹果在两手准备战略下,一方面大力扶持国内企业、鼓励台商将大陆产能卖给国内企业,但另一方面却又安排产能外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台湾地区,同时又让台商在台湾地区彼此整合,或者跳过2020主流、直接布局下一代新机方案。

像是Mini LED及复合材料,尽管现阶段都不是台面上主流产品的方案,但是苹果从5~6月起,就让台湾企业先把未来方案提前准备一下(当时,台系晶电和友达在苹果的促使下,开始发展Mini LED背光;可成则开始要出售大陆厂给蓝思科技,但自己却重点发展了复合材料),到时候把参数、规格、样品、方案…等,在11~12月间顺势提交上去,然后就等着被苹果总公司拍板定案,所以我们说,Mini LED及复合材料都刚开始显现中长期的趋势端倪,而端倪的意思就是刚刚开始而已,今年夏天开始至今肯定不会大好,明年才是大年初始。

而刚刚说过,每年11~12月间,国际大厂都会制定来年的KPI、预算、新机方案,但更重要的是survey供应商!以往每年圣诞节前,采购、销售、海内外客户、代理商……之间,都要全球各地飞来飞去地商议来年的订单意向、产能安排,但2020年因为疫情而改变了这些商务行为,有些面对面的会议已经被远程视频会议部分取代,因此新客户的代理和开发过程也变得比较困难,所以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出现了--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太会更换供应商,因此订单会更加集中!(某种程度也间接推动了我们一直说的「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现象)

订单更加集中之后,买卖双方的库存管理当然是一大考验。不过,像是一般IC芯片、TWS耳机零组件,这些器件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太大,对物流和仓储等库存管理都不会形成太大的负担,所以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生产归生产、交货归交货,剩下的就是发票日期的问题了,各位明白了吗?二级市场的参与者,有时候真的要跳脱出来,试着从产业的角度去看看。

然后,在半导体景气方面,SEMI每个月公布的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真的十分具有参考价值,这个在Wind上都找得到,各位三不五时可以自己抓出来看看。尽管10月份(26.4亿美元)微幅下滑,但9月份(27.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是连续12个月超过20亿美元,同时也超越了2018年5月份(27.0亿美元),正式填平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的缺口,这背后的意义,就是目前整个半导体产业投资非常积极,积极的程度已经覆盖过新冠肺炎、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新冠肺炎和中美贸易战,现阶段都已经不叫做事儿了。

从7~8月、8~9月以来,全球各主要半导体企业的资本支出持续增加,这包括了晶圆加工设备、光罩设备,下游锁定的则是记忆体内存、高效运算等先进制程,更重要的,则是中国大陆市场的大额投资也持续增加。

表现在中短期内的现象,则是苹果iPhone 12系列需求畅旺、积极备货,而华为手机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不过确实余温仍在,其他安卓阵营包括三星、Oppo、Vivo、小米……等,也都积极地抢占华为可能会丢失的市场、意图去填补华为的缺口(顺便说明一下,由于华为已成功备妥一年以上的5G基站芯片库存,对于以中国大陆为营收重心的华为而言,美国制裁对华为的冲击,可能仅限于手机事业及5G基站在海外的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疫情所导致的远距需求仍然持续,因此PC/NB类的电脑产品需求仍旺,美国调研机构Canalys日前也公布,3Q20全球PC出货7,920万台,年增高达12.7%,同时创下10年来的新高,我们当然也可以持续看好电脑相关概念股,如:通富微电、莱宝高科、胜宏科技、长盈精密、春秋电子、福蓉科技、传艺科技、巨腾国际(港股)……等。就算PC/NB类的电脑产品需求开始趋缓(实际上并没有下滑),但10~11月起的手机市场也逐步增温,特定产品如苹果iPhone 12则意外爆红,都让相关供应链4Q20有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整体iPhone受惠的国内企业,主要包括:SiP/AiP封装长电科技;SiP/AiP模组环旭电子、立讯精密;电声器件及TWS相关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港股);FPC软板的东山精密、鹏鼎控股;天线和射频器件的信维通信;功能性器件和光电胶及复合材料的领益智造和安洁科技;Out-Cell外挂式触摸屏和摄像头的欧菲光;表面玻璃Cover Lens的蓝思科技(不管将来背板是复合材料或者玻璃,但Cover Lens一定还是玻璃);屏幕流海切割的大族激光;电池的德赛电池和欣旺达;不锈钢金属中框工业富联、科森科技;HDI手机板及SLP类载板的鹏鼎控股(臻鼎)、超声电子……等。

而台系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世界先进、联电,以及国内的中芯国际及华虹半导体(港股),其

8寸晶圆产能都是满载的,之前代工价格已经上调10~20%,客户依然排队争夺8寸产能,而且早在7~8月交接之际,居然就在商议明年的产能安排,这个现象也十分罕见。目前最新的状况,则是8寸晶圆产能已满载到2021下半年了,前不久才上涨了10~20%,现在因为产能全数满载,光是针对明年1Q21的报价,已经预订产能的客户还会再被追加5~10%的涨幅,如果是后续才追加订单的,则会在已经涨价之后的基础上,再去追加10~20%的涨幅。

由于消费电子的订单能见度一般不会那么长,所以我们检视本次8寸晶圆产能满载的背后,发现更多的应用是集中在大功率领域,也就是说,下游终端应用领域方面,我们推测应该也有来自于工业及汽车电子的需求(因此工业类PCB如沪电股份和深南电路依然值得关注)。这个观点我们从8~9月讲到现在,当时就说一定要开始重视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联汽车领域;你看,是不是到了最近,大家又通通开始说汽车了?而且最近也传出华为可能要造车(虽然任正非否认华为造车)。所以说,8寸晶圆的产能状况,是具有领先指标意义的。

而硅晶圆为半导体族群重要基础元器件,在需求提升下,营运好转可期,近期硅晶圆族群利多倍增,包括各大厂牌5G新机陆续亮相、太阳能市场回温、疫情带动远距商机,加上旺季效应驱动下,8寸晶圆代工与硅晶圆材料族群,至明年上半年需求仍将相当健康。这段期间,日系半导体硅材料大厂Sumco状况优于预期,对4Q20及2021年展望乐观,而台系的球晶、台胜科、合晶等对后市看法也偏向乐观,国内A股则可重点关注神工股份、沪硅股份、华润微、华虹半导体(港股)。

而原本2020年的5G换机潮,因为疫情而打乱了节奏,且中美之间的冲突也使得电子大年往后推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讲得乐观一点,反而让一些国内企业因祸得福,争取到更多喘息的机会,在稍做休整之后,兼并/整合/收购/重组仍将持续发生,在“你丢我捡”的趋势下,依旧是“模组化”「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

无论如何,中长期看的还是5G发展布局。将来“真正的” 5G传输速度非常快,上传及下载瞬间完成,然后手机也好、电脑也好,计算功能再怎么强大,也比不过服务器server,因此将来“真正的” 5G手机,有很多计算功能是要丢到cloud云端后台,委由服务器server代劳,之后再丢回5G手机(所以不单是数据中心,其实还有计算中心)。因此天线级封装AiP、复合材料机壳,以及其他符合高频高速5G的趋势方案,都会慢慢显现出端倪。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目前就可以开始关注SiP/AiP封装模组趋势,以及「复合材料+玻璃盖板」双主流趋势(不管将来背板是复合材料或者继续用玻璃,但Cover Lens一定还是玻璃),同时还有未来Mini LED新增的应用领域(就是从中大尺寸领域,开始往中小尺寸发展),尤其复合材料和Mini LED都刚开始显现中长期的趋势端倪。

这里顺便提一下,Intel、Nvidia、AMD三大芯片厂,早在9~10月间陆续推出新处理器,背后的主因是远程工作和高效运算的趋势,带动了数据中心及电脑对芯片的需求,同时AMD在台积电7nm及5nm制程的协助下也积极抢占Intel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AMD提前包下台积电明年7nm与5nm产能、投片量翻倍,预料到了明年2Q21之际,AMD将超越苹果,成为台积电第一大客户,如果AMD持续向上,通富微电当然跟着水涨船高(通富微电是AMD概念非常浓厚的一家A股公司,AMD逾90%的CPU是由通富微电来进行封测的)。

2021年我们持续重点推荐关注4大方向:① 创新周期与高景气赛道,包括光学镜头、CIS图像感测、CPU/GPU高效运算、SiP/AiP先进封装、SLP类载板、FPC软板等(很多迹象显示,苹果会慢慢舍弃软硬结合板方案,从而改走「软板+SiP」方案,此举将持续利好FPC软版及SiP封装模组);② 延续高景气领域,则如工业类PCB、TWS耳机;③ 2020年Mini LED产业化初显端倪,2021年将渐入佳境;④ 苹果供应链。

产业趋势--8寸满载、春燕归来;你丢我捡、母以子贵;大者恒大、强者恒强

我们之前多次提到,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诸多国际品牌厂为了降低不确定的干扰因素,早已纷纷要求配套供应链将生产线搬离中国大陆,而2020疫情爆发以来,产业界更加体会到,如果产能继续过度集中在中国大陆,未来所面临的风险只会越来越高。

现阶段,适逢外商/台商陆续撤离中国大陆,而产业出走的同时,也形成了“你丢我捡”的承接/收购概念(比如立讯精密收购纬创昆山厂,蓝思科技收购可成泰州厂),这是我们2017年起陆续提及的“模组化”趋势的延伸,然后下一步就是组装(组装业务包括EMS、OEM/ODM;不怎么赚钱的组装业务,为什么大家依然趋之若鹜?本文稍后会解释),大家都在为“迟到的大年”加强布局,资源会加速往大厂倾斜,像是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信维通信、瑞声科技(港股)、蓝思科技、领益智造、比亚迪电子(港股)、欧菲光……等,而这些“模组化”大厂正好也都是苹果概念股。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鹏鼎控股
S
领益智造
工分
2.5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我是
    蜜汁自信的小韭菜
    只看TA
    2020-12-13 19:57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