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特斯拉专家纪要:关于一体化压铸、雷达、车联网、4680电池、FSD
春韭369
中线波段的机构
2022-07-31 13:46:46

现在压铸这一块,特斯拉和鸿图合作的进展。

一体化压铸其实也开展了很久,目前一体化压铸有三块,现在目前正在定点,有一块是我们的设备这一块。有一块是我们的材料这一块,有一块是我们模具这一块。目前模具这一块现在跟鸿图接近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的方案,鸿图也想作为我们的一级一体化压铸的一级供应商。目前他在模具、整个产品方面,他们现在正在跟我们谈。

和鸿图的合作方式,类似委托文灿?还是特斯拉用自己做的这种模式,鸿图只是出磨具和工艺?
一体化压铸是一个过程,目前都是特斯拉主导的。有三块是现在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合作,包括我们认可的,一块就是我们的设备,我们找了一家供应商。我们的模具现在目前也在搞一家供应商跟我们合作;我们的材料也在跟供应商合作,这个东西未来都会转到我们所认定的一家供应商那边去做,之前大家都知道我们可能跟文灿走的比较近。现在由于一些原因后来广州鸿图这一块也拿到了一些资本,目前跟广州鸿图也走的比较近。我们因为一体化压铸不止只有一块,我们接下来会有几块,几块一体化压铸之间不可能只给一个供应商。可能也综合考虑的,其实很多都是大家都有机会的,最终还是要看这几家。包括一些其他的因素。

设备除了力劲,有没有可能考虑布勒?
力劲收购了意大利的公司意德拉,跟他采购了很多。目前跟力劲也有一些问题,包括产品系列等。以前只用一家,现在会引进第二家供应商。压铸设备在中国现在目前除了国外进口的像布勒,中国的几家公司也都不错。

和鸿图的合作,模具是一块,像工艺和材料会跟他有合作吗?鸿图也有免热的材料。
切入特斯拉体系可能需要有一个强项的,比如说他在模具方面比较强项,他在材料方面有强项。有强项的话,可能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其实做一体化压铸的这些供应商。最多还是希望能做我们的产品,能够给我们做交付。这是Tier 1供应商最理想的一种方案,一体化压铸这个工艺是我们这边倡导的。而且很多Know how都掌握在我们这边,那么倘若这个供应商没两把刷子的话,他的良率提升不上去,他的成本会控制的很差的。所以这个东西都是要慢慢的一个释放的过程,所以说理论上来说,后续的肯定是以交付产品为主导的。

鸿图进展比较顺利,可能也是大概率的事件。我们接下来可能第一块的一体化压铸是我们自己在做。可能第二块一体化压铸,会逐步地放开到供应商那边做一些交付。第三个完全就是由供应商来做交付了,我们可能只是一个就像供应链的一个管理的程序。所有的这个压铸的材料,包括设备,包括模具都是他们供应商自己搞定,我们只是来交付给我们产品,交付多少产品,我付他多少钱。

第三个开始就交付压铸件了,其他的可能由我们的参与在里面,因为技术的一些Know how还在我们这边。

特斯拉是有五台压铸机吗,但是有些调研有说三台,还预留了五个位置。所以这个压铸机的数量不是很清楚。能不能确认一下,我们现在有几台压铸机?还有这几台压铸机现在产能都跑满了没有?大概一年产量能有多少?
规划大概规划采购六条压铸线,现在目前大概有三条已经到工厂了,两条正在在途,还有一条在下订单的过程中。目前产能基本上在上海的德国工厂基本上都排满了。基本上我们接下来现在在做第二块的一个压铸的产品。

基本上一台压铸机一年能产多少件?
现在节奏来看,一周可以生产两千多件,我们上个月的交付,交付了七万多,接近八万左右。基本上都是一体化压铸件产线的,这八万多套基本上都是一体化压铸后车身的产品,所以说目前我们一般来说可能接下来会有第二块、第三块的压铸,还没开始。理论上来说要满打满弄的话,一年可以交付大概两百到三百万个产品吧。

三百万个是几台压铸机交付呢?
基本上三台压铸机的话,差不多实现后车身的压铸,另两台就是全车身的压铸。还有一条压铸线是底盘的压铸,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接下来有三块会一体化压铸,三块一体化压铸按照一年一百万基本上就是三百万台。

良率其实现在目前还停留在大概90%左右,其实跟我们的目标还差得比较远。

之前市场有一些说法,说主要还是力劲的6000的锁模力不够。所以导致良率不是很高,这个说法准确不准确?
我们和力劲现在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工艺的一部分,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找第二家供应商、第三家供应商来弥补这样一个产能工艺上的一些不足。

力劲的问题能不能展开说一下?
展开问题很多,我这边也不方便去评论很多的供应商。工艺上确实是有些缺陷的,因为我们目前对材料的把控还是算比较的严格,因为我们之前在美国调试的,在德国调试我们是用美铝的,美国铝业的那个铝板材料是有排号的。相当于说美国那边的标准和中国会有一些不一样,但是我们在中国是有南山铝业的。南山铝业在这个热处理,包括材料的编号可能跟美国铝业会有些不一样,所以导致了工艺方面会有一些需要改进,这个可能力劲作为改进工艺这一块不是他的强项。他毕竟现在虽然是力劲收购了,但他毕竟还是意大利的公司在把控着这样一个整体的东西,所以说改进还说相对来说比较慢。

力劲科技研发这一块主要是在中国还是在意大利?我们跟哪方对接比较多?
力劲其实就是收购方,其实大部分的我们的合作包括我们的邮件,还有我们的沟通都是跟意大利人。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力劲可能扮演的就是一个资本方的角色。

德州的工厂今年4月份前车体已经有压铸件了,我们上海这边大概什么时候能上呢?刚才您说已经在途了。那两条线。
现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开始第二铸前车身开始一体化压铸的产品已经上线了,虽然可能德州和美国相对来说,现在目前还是爬坡过程。产能比较低,但是后续可能也会逐步导入到中国来。因为目前第二条线在途。等到了中国的工厂,自然而然肯定第二条线就开始,预计是在8月份左右。

还有关于前仓压铸我看也有一个观点,就是特斯拉前面的那个减震塔他也包进去了,业界大部分是不包的。特斯拉做这个,您评估一下这个后面的风险大不大?碰撞以后的风险。碰撞以后更容易损坏,因为我看到国内只有小鹏前置仓是设计的时候是带减震塔,其他都是不带的?
这一块其实跟整体的工艺还是有关系的,目前,前车那一块的压铸其实是有一些工艺上的风险。包括它的碰撞实验能不能过?能不能满足这样一个要求。现在目前因为德国那边做得相对比较好一点,因为他们的工艺相对来说会比较成熟。设备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一些,所以说在这个领域方面可能德国那边会比较有优势,我们其实也会学德国的一些经验。把他引入到中国来,所以我们前车身的一体化压铸不单单是引进设备,还会引进更多的一些Know how。引入更多的一些专家帮助我们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所以这个东西一定都会改善的,一旦我们落地这样的产品在中国。

现在如果去看Model Y的压铸,回过头来看Model 3是老的车型,这个车型是不是不太可能上一体压铸件了?
一体压铸件是从Model Y开始的,我们现在的Model Y的2022年款,接下来的Model Y的2.5,我们的2023款基本都会采用一体化压铸。但是这个产品还是要看有待的成熟度,因为目前他良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所以可能用在Model 3上会有风险。Model 3毕竟他的成本还是控制的比较严格。因为他的成本优势并不是太明显,所以理论上来说目前没有这个打算。但是Model Y一旦成熟了,良率达到我们预期了以后,Model 3可能也会上的。可能会是在2023款,就是下一代的产品。

良率的大概达到多少算是达到预期了?
现在没有办法完全预测。我们当然期望良率是100%了,甚至99.9%我们都允许。事实上实际工作过程中达到99.9%还是很难的。我们说了精益生产是6C的,基本上一百万才6个缺陷的零部件。我们如果要达到那么高的话,可能还是有难度的。

请问电池壳体现在这一块有计划没有?大概什么时候会做?
电池壳体目前我们一直都有,包括我们现在4680,我们松下,我们都在认证。

指的是那个大的底下的水冷板都一块做出来的那个,就是CDC中间的那一片。除了前后车窗中间的那一段。

首先水冷板是用在我们磷酸铁锂上的。因为接下来目前只有方形电池才能用到水冷板,我们原铸是不需要用水冷板,我们是直接通过缝隙间的那些管线冷却去冷却的。目前宁德时代,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个供应商。

有没有统计过从我们上海开始做一体化压铸Model Y,现在大概出了多少代后出的一些压铸的Model Y了?
目前我们应该是从Model Y2022年版的,和我们的AMD应该是同步的。就是我们FSD4.0这个芯片同步的,因此我们是在今年4月份开始切换的。也就是说你得算一下今年4月份到5月份、6月份、7月份,一共生产了多少产品,基本上就是我们的一体化压铸的产品。

从售后的反馈上来看,一体压铸的对碰撞以后的维修成本影响,这个大不大?售后那边有什么样的反应吗?
现在还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一体化压铸被碰撞坏掉的这种事故。毕竟产量比较低,现在因为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比较少。所以现在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的投诉,任何的反馈,但是我们基本上在工信部的备案,碰撞实验,耐久测试都过了,所以这个东西目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合格的产品。

如果将来我们是和广东鸿图合作的话,会不会要求他就近建厂,还是说让他们自己去选?
广州鸿图也很感兴趣在临港投产。目前高层走得很近,会有一些未来的考量。包括合作方面,未来的方向,其实他们也计划在临港那边建厂。包括现在很多跟一体化相关的压铸的这样一些供应商,其实都会选择在临港这边建厂。

广东鸿图和文灿比的话,广东鸿图的优势主要是什么呢?文灿的问题是什么?
文灿之前做一体化压铸,可能想法会比较多,步子会迈得比较大,但是他的目标不是单单和我们特斯拉合作。他是想做很多客户的一些一体化压铸的产品,这样的可能对我们来说,可能我们会认为他会有些风险。比如说我给文灿生意的划分,文灿马上把这个Know how都给我们竞争对手了,所以这就是我们可能关心的问题。第二个他现在目前工艺并不是很成熟,尽管他推的计划,投入的计划也比较早。但是他在工艺、良率这些东西并不是很成熟,他必须还得跟其他的热处理材料的供应商去合作。广东鸿图可能相对来说会进我们走得比较近一点,他目前只有进去做我们的供应商,那我们可以授权一些专利给他。也可以保证我们的一些专利得到很好的一些稳定性,所以这也是我们和鸿图走的比较近的原因。

那么我们新增的这些压铸件,基本上我们就不会太自查了吧?只要是供应商供得上,都可以让广东鸿图或者其他的供应商去做。能这么理解吗?

可以理解为我们把成熟的压铸车间搬到鸿图去了。最终是由广东鸿图来做交付,自然而然他的很多Know how都是我们这边主导的。可能他具体不知道怎么样得到这个Know how,但是他有这个使用Know how的License。

那像海外呢?比如说美国还有德国?我们也会用这种模式吗?
其实我们在海外,基本上是我们目前自己在做的,未来也会开展国产化的工作,就是通过我们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把这些好的供应商导入到我们全球的整车的产品体系中去。这也是目前我们的一个规划,这条路肯定都会走的。

德州工厂上的那个9000吨的尼德拉(音20:29)压铸机,他主要是生产哪一部分?
目前9000吨的话,就是在我们的后车身那一块。

是因为model Y车更大,所以需要更大吨位的压铸机吗?
对,一方面他的车体量比较大一些,他可能会需要很多吨位。因为理论上吨位越大,压铸的零部件的个头也是越重的。

关于还有这个压铸机,我想请教您一下,布勒的品牌压铸机和力劲相比优势主要在什么地方?
目前跟布勒合作还算比较少,还在整个的调试,实验过程中,他的反应出问题现在比较少,没有完全的很精确的比较。理论上来说,他可能也会在供应链这个方面会牵制住一些力劲的行为,因为您也知道如果只有一家供应商的话。出了这个问题力劲都认为可能是我们的问题,但是有了这样的供应商,基本上我们就可以做对标,做比较看看大家是谁的问题。

布勒在成本上有没有优势?
成本都差不多其实,他们目前成本都是一样的。

国内的除了布勒以外,还有没有再考虑其他的压铸机的供应商?
有,像国内的苏州一家,还有一家做制塑的,这些我们都在考察。伊之密。

伊之密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可能在国内的供应商能够拿到合作的资格?
这个都是要看后续的发展。因为理论上来说,他们有这样的产品,我们也在做一些积极考核,在跟他们做一些积极的调研。其实大家机会都有的,因为你也知道我们如果未来跟中国供应商合作,可能相对来说成本和优势会更加明显一些。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些我们都在做考量,但是目前可能相对来说会比较的,目前还在测试一个过程中。没有那么轻松地去马上就开很多板。

新工厂传闻的是有三层一品,政府已经做好了。应该是现在公司和政府在做一些谈判,包括交付税可能有些什么样的细节?我们就想知道这个新的工厂,我们看新闻通告是45万的产能。我们看那个老厂一开始也是说的45万、50万产能。当然后面能扩展到这么大,这个新工厂是不是也预留了这么大的拓展空间呢?
新工厂就是我们现在上海工厂旁边的第二个工厂。理论上来说有45万到50万,未来也会有这样一些产能扩充的方案,可能会达到接近100万左右,这样的一个产能。

其实100万是基本上我们最大产能了,产能的一个极限。所以理论上来说,他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现在这个老厂8月份改完以后,是不是就已经算是到极限了?不可能再扩容了?
现在基本上我们的新工厂,你也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做改一些产线。基本上改好产线可以达到接近100万辆左右的产能,所以理论上来说,整道产能过去的话。基本上这个老工厂的产能也达到了一个极限,那我们不得不扩展新的工厂。

上海还有开新工厂的计划吗?因为以前也去过广东南沙什么的这些地方。

我们以前计划在中国还要做第五个超级工厂。但是现在因为中美的关系和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可能目前我们已经把第五工厂准备移到印尼去了,就是东盟国家去了,所以可能第五工厂不在中国了。

看来这个疫情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这个压力测试。
因为他的国际影响力你也知道,这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各方面可能对海外的进一步投资可能会做一些动摇。再加上现在美国和东盟一些国家已经走得非常近了,什么亚太经合组织他们也会有一些协议,因为未来美国也会以这种方式去支持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一些工业方面的成长。所以说这个东西理论上来说,中国现在未来在拿到特斯拉的下一步投资机会是越来越小了。

这次疫情,像我们理解其实就是对特斯拉的压力测试,包括海外市场,我们很多人都担心,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于太大了。包括对供应链的依赖,所以也是担心后续投资不足,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说,这次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应该说当时是谁也没有经历的,现在就考虑如果再发生一次疫情怎么办?再封锁怎么办?因为在6月初的时候,我看行排长就在工厂大概那个方向望的两公里远,还看见了一个比较大型的零部件的仓库,是那个牌子。所以会不会这次疫情会增加我们的库存,改变一些我们原有的这种生产模式吗?
库存来说也好,因为现在疫情的话,因为少生产了两个月。所以我们的订单都是往后排,往后拖这个订单。是因为这次整体的生产没有生产到位,因为缺料,缺人等等。但现在因为上海这边已全力复苏了,基本上我们的交付也很快。基本上原来的一班倒,这次两班倒甚至三班倒。包括我们的供应链也在加班加点地工作,所以说

从这个市场上来看,目前交付还在继续地弥补。像这个月我们基本上也接近八万台的话,也弥补了大概4月份所掉的一些损失吧。那么接下来9月份的话,随着产能顺利完毕的话。可能还会以这个速度去增长,所以说他的库存目前相对来说不是因为消费者造成的,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7月份肯定这个产能是要损失的,大概会损失多少?
7月份可能相对来说会少,大概现在目前一天大概2500台左右。但是可能中间有两个礼拜的一个调整期,相对来说产能会缩了一半,差不多是是这么一个情形。

中间两个礼拜是Model Y和3的产线全要调整,全要停还是错开停?
错开停,肯定错开停。可能先保证Model Y的一些交付,然后做保证Model 3的一些交付。

新工厂生产有没有将来投产更便宜的Model 2或者Model Q的计划吗?
这个可能会在今年发布,但是我们今年不准备生产。可能是要到明年生产,那么他的工厂可能是在上海和德国。

德国也有这个计划,那美国本土不会生产Model 2吗?
现在没有,因为这款车型现在定位为德国和中国的项目。我们大概是在明年的年底,因为今年可能会发布,可能会在今年的AI节以后某一天会发布。发布出来可能我们会在2023年底做爬坡交付。

这个Model 2和之前马斯克说的那个Robotaxi他有没有什么联系?
这个Robotaxi其实是我们内部的一个项目,他是仿造waymo的这种方式去构起这样一个Robotaxi的一个生态,他其实里面的车型会有Model 2,也会有Model 3、Model Y,都会有,这个都是在Robotaxi项目之中,可能Model 3、Model 1有一款车是专门为Robotaxi所开发的。

上海会不会有Robotaxi?因为国内的Robotaxi其实很多公司在拿牌照,包括小鹏也在做。有没有听说特斯拉在这方面有什么进展?
这一块其实我们以前还在美国那边做一些预言,可能在中国现在还没有到时候,因为可能我们毕竟还是一家美国企业。可能他的反应速度跟正车的一些反应的理解,可能没有像小鹏那么快。所以这个东西未来一点技术成熟的话,一定会拿到中国来做的。

现在上海厂的Model 3和Model Y,大概毛利率之间是差到什么水平?单车毛利率分别是能有多少呢?
基本上我们现在做一个车,单车毛利率可能在30%左右,ModelY可能相对来说会高些。因为现在也是在涨价的过程中,但是销售过程中还是维持我们的毛利率不变的。

大概会差几个点?我看美国那边毛利率可能差到六七个点?上海大概会不会也能差到这么多?
上海那边也差不多,大概差5个点左右。

请教一下关于海运,因为今年我看整个二季度一共只有五艘船去到欧洲。一个是量比较少,另外我还想请教您海运的成本会不会上升?
海运成本对我们来说,上升的幅度还是有限的,因为我们这边中国,我们是跟我们欧洲结算还是以出厂价去结算的,其实海运这边无论涨不涨,跟我们中国这边的报表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由我们的兄弟公司买单的。

之前看过全球算下来只有我们上海工厂是赚钱的,因为包括美国工厂跟几个电池厂,还有设备厂一拖都不赚钱。包括柏林肯定是不赚钱的,那么摊下来只有我们上海这个中国地区是盈利的,这个说法是准确的吗?

对,其实差不多,现在目前中国这边相对来说盈利的幅度相对比较大一些。因为美国欧洲那边刚刚起步,刚刚投入,可能他的盈利到今天为止可能还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现在随着量越来越大,包括国产化程度已经很深了,其实目前中国的财务状况还是非常好的。我们这个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5%了。

一些核心零部件,像芯片这些东西可能还没有国产化。包括最大的那些TCM、FSD那一块,模块都是我们特斯拉自己做的,也没有国产化。所以理论上来说产品是越来越少,但是价值量还相对来说占的权重也是有一点的。

现在这个退税,和刚才那个海运问题是连在一块的。您怎么了解到我们上海这有一个大概10%的一个出口退税。但我不知道这个消息准确不准确?能不能对冲掉欧洲那边的税的成本?
出口退税基本上一直都有,只要你外贸行业,加上现在的经济环境,现在对很多的自贸区也好,特定国家政府指定的公司也好这个都有退税。退税的话就是多少的问题了,目前的话差不多是在10%左右的一个退税。

欧盟那边进口的关税是多少?
欧盟那边进口的关税是这样的,我们可能更多的还是我们兄弟公司去算,我们不会计算欧盟的税是多少。理论上来说我们特斯拉那边进口的税率也是有很多退税的优惠政策。

特斯拉这边对朱总还有王总的职务做了一个调整。因为这个我们看了之后,像我们自己也都是蛮高兴的,想请教您一下,这个后续影响都有什么呢?我们包括把一些车发到韩国?因为我现在好像韩国和台湾是美国的车,是这个情况吗?
现在其实中国这边出口的定位,基本上定位为一个东亚一些国家,包括欧洲的国家,现在目前是主要的出口地。像加拿大、韩国、日本的那些产品都是美国那边直接去供的,所以这就是跟他们签的贸易的协议有关系。

再请教一下本地化的问题。我也是一个特斯拉的车主,感受比较深,我开个特斯拉出门,手机上还得挂一个大屏,因为我们特斯拉这个座舱智能化做得是本地化是不太够的,您看到我们现在本地化团队大概规模有多大?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因为特斯拉现在还是大部分以美国的,今年才刚刚起步,今年疫情之前,封城之前才刚刚起步。目前大概创新中心大概有400个人左右来做这样一个创新的工作,创新的工作未来也是我们特斯拉的卖点。他会支撑很多的功能,包括你们现在可能看得到,马上在2023款的Model Y会上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说矩阵大灯,内部灯光秀,电灯后尾门,门把手等等这样一些新的功能都会有。这也都是我们中国创新公司所做的一个功能。接下来我们也会随着创新公司的一个成熟,包括创新公司的一个权力越来越大,可能也会有很多的这样一些新的方案出来。

创新公司这一块分配智能化这大概有几个人?这400个人是包括功能上的吧?
包括功能上,创新型这个都有。我们其实目前也会依赖于美国的一些创新实力,大家做一个整体的方案。我们的创新中心也是在这个方面会担起职责。现在还在不断地扩充中。

还有一个包括我们中国版的导航和海外的差距比较大,更新也比较慢。这个是不是后来依靠我们中国这个团队去优化去做,还是以美国那边为主?
因为导航这一块会比较敏感。因为可能美国那边都是用谷歌等等,但是中国这边谷歌是用不了的,我们必须得做很多本地化的开发,和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也会有这样本土化开发的过程,所以说未来也是随着我们技术的成熟。不断地做出这样的产品移植到中国本土化的车上去。

那像FSD,我想这个可能就更敏感了,因为我们现在看新闻好多场合是不允许特斯拉进的。包括重大的政治活动都不允许特斯拉进,这个问题后续怎么解决呢?这个FSD在中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法规并没有开放我们安全的FSD的功能。我们的FSD虽然这个软件包可以通过OTA给你直接升级到你的车上,但现在使用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目前也是不允许人手离开方向盘。这个我们会根据中国的法规去走的。

那我可不可以理解如果法规没放松的话,我们其实在战术上就算是放弃了中国区的FSD了,因为这个体验确实不够好。能这么理解吗?
目前的话,你的体验来看什么样的体验,如果你是特斯拉车主的话。你买了五万六的话,我相信你要自己去开启去实现一些高速公路上的便道,包括手脱离开方向盘,这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小鹏今年的智能化,因为今年上半年P5,他开始有些测试车出来了。在智能雷达版本的,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您怎么看小鹏的智能化呢?
小鹏的智能化现在在中国走的算比较领先的,他可能叫NPG这些东西,基本上也都是率先开了L3级别以上的功能。也在推动这样法规的落地,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毕竟小鹏的出货量还比较低的,所以说真正能用他的这样,花钱买他的东西,要么是他的中层,要么就是他自己的员工。所以说这个东西虽然他有这个功能,我们就说了。其实我们FSD的功能不比小鹏少。包括小鹏这些东西,我们在美国基本上都有,但是真正拿过来用,而且能合规合法的用。这个还是要看我们中国法规的因素,并不是听他们一面之词。

关于FSD现在还有一个看法,FSD在美国现在比较好做,除了法规的因素以外,因为美国基本上各个大城市,包括乡村道路,其实他的道路标识相对是比较统一的。但中国一个本身路况比美国要复杂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国中国的这个城市道路,包括红绿灯的样式,路标的标识,每个省每个市差别都很大。所以会不会这个FSD其实法规上通过了,在中国的训练难度上也是比美国要大很多的。
因为FSD这个东西,你要说接近完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只有不断地去迭代,不断地更加新的场景,不断他的算力提升,才能使他的能力提升的越高。因为他没有一个峰顶到底怎么样算好,因为每个车可能每时每刻都碰到的场景不一样,碰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他只有降低这样的发生事故的概率才能说他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所以他是一个不断演化,不断替代的一个过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接下来都会在做的,现在目前正在不断地迭代。

那将来这个特斯拉会不会考虑做车路协同方面的,往这方面去发展。因为我看现在深圳那边落地法规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做车路协同,那特斯拉这方面会有考虑吗?
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做这个车主协同了,包括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车联网这样一些供应商,也在开始做这方面了。因为我们接下来会让我们特斯拉的话,实现更多国产化的这样一些功能吧。这个国产化就是由中国创新公司的,这些东西也都算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那将来我们中国区会上激光雷达吗?
激光雷达肯定会上的,但是目前的话,我们还是靠全视觉的方案。

好几个市场都已经取消了毫米波雷达了,将来我们上海这边毫米波雷达会保留吗?
毫米波雷达我们现在已经取消了,我们现在全视觉的方案。

4D毫米波雷达,您怎么看这个技术方向?
4D毫米波雷达,像华为他们现在基本上都在推这样的方案。其实这个就是说适合不同的路线,现在很多的,我们知道很多的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都是以这个毫米波和视觉融合的这种方案来去体现FSD的,那我们用的是全视觉的这个方案,可能跟他们的方案不一样,所以说这个不能排除哪条路线是对的。但是这个用毫米波雷达的话,可能对我们来说,可能我们认为毫米波雷达过来的一些信号的话,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报误操作,所以我们就把毫米波雷达给取消了。这个就是大家的方案不同,也不能说是谁对谁错。

今年就是上个月吧,我看特斯拉的一个专利上是有一个4D毫米波雷达,所以当时有很多人猜测,会不会是下一代方案里面的一个必备的硬件,您看有这种可能性吗?
这一块的话,其实目前我们都是有些预言的产品,但预言产品不一定能真正的上车,我们现在目前的话,可能就是整体延续了这样一个方案,可能量产的方案不做,但是我们会在量产的方案会有一些创新的方案,可能会在里边。这个和我们量产方面并不是一条路线。

蔚来的ET5,现在的订单已经有排到10万了,未来的ET5其实是能对标model 3的,包括小鹏G9,对标model Y。今年下半年这两个车都要上来了,您怎么看这两个竞品?对特斯拉有没有影响?
其实今年上市的这个新能源车会非常多,像理想等等他们这些车型其实都对我们车企会有一定的竞争。但是我们也去看过了这个蔚来和小鹏的一些新车型。理论上来说的话,包括还有上汽的智己,卖36万那个车。虽然他们其实对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外观的话,现在目前中国的都做的比较好,尤其在智能座舱这个领域,要比我们功能做的复杂的多。但真正的从这个产品的整体性能来看的话,我们觉得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说这个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吧,还是要看客户的一个偏好的。可能打个比方,你们如果买车的话,对车比较懂的话,可能会选这个,像特斯拉比较好的这种品牌。但是如果你对这个价格比较敏感的话,你可能还会选择中国国产品牌的,这个还是不一样的。

怎么看这个像大众的这个MEB这个品牌出来的新车呢?
大众的车型其实目前我们觉得他的上升速度还是很快的。我们觉得大众现在整体的架构,相对来说比较,还是偏于燃油车,可能他虽然是个电动车,但是整个架构、整个心脏都是用燃油车的这个方案。包括他们还有发电机等等的这样的一些产品,所以说我们倒真的还不认为大众是我们的一个竞争对手。但是大众他可能因为在中国的品牌,包括中国的一些这个能力比较强,肯定他的这个市场份额会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但是大众我们现在了解一下他也是受到一些产能等等的影响,今年的产

能也下了预期。所以说这个东西到目前并不是我们现在塞采用的对象,因为我们其实还没有把他们现在作为自己完全的竞争对手,市场还是在不断的扩增中的。相当于这个蛋糕现在还是在越来越大的,只不过我们现在可以吃到市场利润最高的那部分。

还有现在就是那个小鹏G9下半年新上的那个EA3.0的那个架构,我看他也是实现了加智能超算这个结果。您看他现在和特斯拉的这个电子电器件架构有差距吗?或者说是哪个更领先一点呢?
首先大家可能在这些领域都认为小鹏跟我们有竞争,其实小鹏的话他也是通过我们的人来达到这样的一个技术。可能我们的人你也知道,他从我们这边搞了很多技术,包括很多的一些数据,带到他们小鹏公司去。但是你也知道,这个东西的话,还是看这个国家的一些制造能力有关系的。因为我觉得他虽然有这个方案,他不一定能做得出来,这个也是我们给他的一些定位吧。好比方案你也知道,我知道这个怎么回事,但是我真正让你落地,还是跟整体的实力有关系。

您觉得他的功能化是有问题的,不一定能够充分实现,是吧?
对,他的功能化程度肯定是有问号的。

这个model Y的电子片架构,比model 3大概有进化多少呢?

基本上我们现在也是超算的这个架构,超算这个架构我们通过FSD4.0的芯片,基本上都可以去落地,包括跟美国的很多像MB,像这个,就是高通等等这样的一些芯片厂合作,我们基本上都能够落地很多的这样的产品。但是中国的小鹏可能相对来说,这些东西都难以落地,而且美国现在都对芯片做好管制了,你要去做报备,去做这个一些批准,人家不一定把芯片卖给你,这些东西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芯片的话现在目前我们基本上在美国已经开始了这个验证的工作,基本上下一代我们也会用它来取代我们现有的一些平台。

他就是将来的这个新的架构的那个云上(音)那个大脑?能这么理解吗?
你可以理解为,这个在预言过程中。

将来中国会有吗?
中国也会有的。

还有关于数据保存,比如说我们特斯拉的这个数据是保存在中国的,但是这个特斯拉是不是也能够在全球调用,这个符合不符合就是中国将来的监管方向呢?
数据有管控,所以不一定美国能够调用到中国的一些数据。

数据的管制是越来越严的,其实没有那么乐观。我们将来会不会就是中国的自动驾驶,这个AP,还有FSD,实际上就慢慢的和美国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态,这些数据是完全不通的,能这么理解吗?
对,也可以这么理解,基本上数据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移植率,我们现在所以说要整合一个叫DPU,DPU这样一个东西,所以他就是在处理不同数据的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芯片。

那他将来就像这个安卓海外和中国一样,长得都一样,但这些生态是不通的,两边的数据的这个可复用其实也是比较少的,我这么理解正确吗?
是的,你可以这么理解。

这个电池的一个基本情况,因为这两天我看海外已经开始在拆车,可能马上就拆到这个4680,可能已经拆到了,我这两天没关注,因为我看他那个拆到电池都已经卖掉了,有一部分应该是卖到中国来了。所以我就想说,那我们中国这上会不会考虑建4680的生产线呢?还是说一直是外采的路线?
目前我们4680采用外采的路线吧,目前的话,我们已经在验证供应商了,包括国内的一些,包括海外的也有,就是说基本上我们现在正在做同步的一些认证。问题4680现在这个产品的话,很多国际巨头,包括中国的龙头企业,其实他们都很感兴趣。这些东西可能他们都以后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生产。

那您能透露大概都有哪几家吗?
我们跟宁德时代谈过,宁德时代在连云港造了一个新的工厂,离我们大概有接近3公里左右的路吧。

今年年后新盖的那个,还是去年那个?
你可以理解为今年年后是盖新的一些项目,去年盖了基本上都是一个办公大楼,今年已经开始建工厂了,目前他们规划有6条线,未来会在时代瑞锦里面生产。

这个厂其实也会生产4680的,对吗?
对,是的。

那这个厂大概什么时候能投产?因为我上个月看的时候,还看到只有几个灌装机在那挖,好像动作比较慢,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其实这个东西是同步的,厂房的建设、产线的建设是同向的,虽然他产线不在里面,但是在他们自己本部,这些东西都有的,只是未来把他搬到这边的工厂来了,所以说他理论上来说就是同步进行。

现在南京LG那边情况进展怎么样?
LG一直在做,那么他现在目前也在交样给我们了,我们现在也在做测试。

像我们每个那边,包括还有柏林这边,主要是美国吧,美国那边进展情况怎么样?良率大概情况什么样?
目前良率的话差不多90%多一点,其实目前在美国还是用松下的那个,就我们和松下合资厂的那个工厂在生产。目前良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因为4680其实现在目前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尤其应用到我们的C2C的这样一个方案中去,所以说他也制约了我们现在的产能,包括我们现在的延期,也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说目前的话,其实在提升良率的过程。

内华达那个厂和松下合资那个厂应该是不生产4680,那个厂也在谈吗?
那个厂其实现在目前有一部分在生产这样的一个电芯,那个这个电芯里面会有一部分4680。

从今年的进展来看,好像是4680的这个进展不是很乐观,好像比预期性质要很慢。

现在这个产的这个4680的车也并不是很多,您能了解一下这个具体是什么情况吗?

具体的话,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产品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首先4680的工艺可能会相对来说传统电芯没有那么成熟,他在这个良率的这些问题,包括这种等于工艺的一些设备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缺陷,目前会是一个工艺方面的瓶颈。

那大规模量产要看到什么时候?
这个也是跟我们的量同步的,一旦我们4680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当然美国版的这个4680,美国版的selfcheck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快,比较快实现这样一个量产,这都同步。

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结点吗?大概什么时候能够起量?
其实我们预计是越快越快,我们selfcheck大概明年的5月份就开始交付了,希望在这个时候之前的话能够完成达到我们这样的一个预期的良率。

明年5月份,就开始交付,那也就是明年基本上上半年就会投产selfcheck这个车了,能这么理解吗?
是的。

还有一个关于宁德时代这个电池,最近有一个新闻,就是宁德时代在给特斯拉供货中,Q3可能还要继续再涨2毛钱,那我这样算过来一度电差不多再涨30块钱,那就是说是不是下半年整车还会继续起价?另外您怎么看这个下半年的电池成本的变化?
涨价这个你也知道,从去年开始宁德时代一直在涨价,涨多涨少的问题。其实每一个结点的话,我们都基本上都会跟他做些谈判,毕竟现在你说的涨这个价格,他们一厢情愿的,我们真的没有完全拍板,很多东西的话还是说不能够完全的确定。但是我们涨价的这个主旋律一直都会有的,你也知道我们可能也归把这个价格的话,转移到我们的这个消费者这边去,这也是我们想要做的,一旦有这样的涨价的契约会起来的话。所以说这个理论上都是同步的。

那我们是不是基本上能做到100%转移?
这个也要看,其实我们的车价你也知道也在不停的调整,对吧?这个车价调整,看我们的交付量,我们的预订量是不是有减。但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可能我们的车越涨价可能卖得越好,这也是跟中国国情比较像的一个地方。

那这个电池成本您估计什么时候大概能走平呢?现在这个电池一直涨价的这个态势。
这块可能是在今年因为他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包括整个电池的这些整个的一个产品都在涨,我觉得今年可能一直会涨,只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比亚迪的这个,大概走到什么程度了?这个是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有这个传闻,那上个月连总也是说了一次。主要我想了解一下,就是他进展慢的原因是什么,成本优势到底有多大。
比亚迪的话,他已经卷入到我们的体系中来了,预计可能今年年底开始交付。但是可能他也受限于自己的一些产能的问题,没有办法达到我们短期的预期吧。这些东西也会成为他们交付的一个瓶颈。

最近我看到这个比亚迪的这个自燃比较多,好像对磷酸铁锂是不是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一块质量上特斯拉会有别的办法吗?
其实目前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理论上来说会有一些影响的,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供宁德时代,我们也会有二供等等一些新的产品,所以说理论上来说的话,我们不会太在意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虽然卷入了他进入我们体系,但不一定采购他们,如果他的技术他的质量做的不成熟的话。

那我们现在就是按照采购价来算,磷酸铁锂和三元大概多少钱?分别是多少钱一度?
这块的话,目前的话价格方面我倒真的还不是很在行,很多问题的采购都在变,也不是说完全的东西。但总体上来说,跟现在外面公布的差不多。

我们现在在东南亚建厂这个消息准确吗?是建整车厂还是做电池厂?
目前在谈吧,目前在谈,还没有完全的确定,基本上这个方向是定了,基本上定超级工厂不会在中国。

他是一个整车厂,对吗?
对,你可以理解为是个整车厂。

一个是东南亚那个整车厂,我看到消息可能在印尼是整车厂之外,还有本土镍的资源,会这样吗?还是只会建整车?
其实现在从规划来看的话,整车厂、电池厂都会一样的,和目前美国的工厂是一个同步的概念。这个地区都会有的,最终我们是要看实际的结果。其实在东南亚国家,他的汽车产业链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可能我们在就是说那边建厂的话,也会要求一些供应商,也可能会到那边去建厂,供应商也可能考虑到未来的一些风险,国际因素,可能也愿意去和不去,因为现在大部分的这个供应链,我们主要比较性价比高的供应链都在中国华东。

可能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还不一定,这个事情能马上拍板。但是从这个理想来看,应该是不变的。

就是说在印尼建厂的话不只建厂,还要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生态链建起来,这样才能把成本降低下。
对,是的。

车联网的一些国内供应商最近协作,这个能不能详细给我们讲讲,哪些供应商,合作到什么程度了?
中国的这个车联网这块目前是我们现在主要核心的东西,目前的话,我们可能跟一家叫移远通信,以前就有了,以前就合作了。可能还会有一些供应商在看。

只是说现在想继续扩大一些这个合作的范围,是吗?
以前车联网那块用在美国那边比较多一些,移远通信是拿到美国ATNT的这样一个资质的供应商,现在目前中国要开车联网的工作,因为中国用的这个,我们用的是北斗,不是GPS。所以相对来说,车联网这块的需求本土化的程度会比较高。那么移远当然有他的优势,他之前跟我们合作过,我们也会再看一些新的供应商。

移远现在的话价值量有多少?
这个的话,在几百块钱左右。

特斯拉鸿图的合作,比如如果选定鸿图作为压铸件的交付方的话,会不会要求他比如说主要绑定特斯拉,而不太建议他去跟其他的更多厂商去有太多的合作?会这样吗?
那肯定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其实为什么找鸿图,不找(59:47名字),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毕竟我们很多的一些know how给他了,他如果把这个东西给我们竞争对手的话,就侵权了,我们可以告他。

而且本身来说你给了他一个knowhow的话,相当于把特斯拉一些东西交给他了。

鸿图的进展怎么样?进度上来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跟鸿图的合作。
目前的话,跟我们供应的还是比较稳定的。

像您刚刚说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有时间表吗?今年年内会完成吗?
这个肯定会有,现在都在同步的推进了。

我从外边得到的消息也是比较快,鸿图推进是相当快的。
对的,他的推进还是比较快的。

有可能三季度就开始比如说这种交付件,一体化压铸交付件的这种合作,有没有可能?
基本上我们第三季度就开始有一定小批量的交付,陆续的用在我们下一代,就是说2023款的这款车型上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广东鸿图
S
宁德时代
S
旭升集团
工分
6.2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7-31 17:02
    非常感谢,分享很细致。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7-31 15:55
    感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7-31 14:2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