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水泥碳核算政策解读及供需分析展望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4-09 21:32:05

会议要点

1. 水泥碳核算政策

水泥行业纳入碳交易提上日程,碳排放核算指南发布是碳交易的初步,为配额发放提供依据。

 

核算指南征求意见稿简化了之前的指标,公布了详细细则,以准确掌握水泥熟料生产排放情况。

 

核算边界针对水泥熟料生产监测,粉末企业不在此列。核算以产量或产能作为主导尚有争议,但大概率以产量为主。

 

统计数据核查关注企业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可能涉及第三方监测。

 

碳交易落地可能在2025年,前期配额较宽松,后期逐渐下降,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以产量为指标,产能利用率高的区域如安徽、广东、华东及华南地区可能更受益。

 

2. 水泥行业供需分析

目前水泥市场处于需求旺季,但整体需求疲软,南方出货率6-7成,北方2-5成。

 

水泥价格持续探底,尽管企业执行错峰生产,但需求减弱导致价格仍在底部徘徊。

 

4-5月份长三角和长江沿线计划停产20天,以期恢复市场价格。

 

下半年资金状况可能影响需求,若需求改善可能带动市场行情好转。

 

12个省份基建项目叫停或缓建,影响水泥需求,且可能持续。

 

3. 水泥行业展望

碳交易政策推进可能影响煤炭消费量,取决于未来碳价水平。

 

头部企业可能通过提高价格恢复利润,从而推动水泥价格回调。

 

国内水泥企业出海战略以并购为主,新建生产线投资成本高且可能面临过剩风险。

 

海外碳交易价格约400元左右,影响水泥成本和价格,但具体交易过程未详细跟踪。

 

Q&A

Q:当前水泥价格和市场供需情况如何?

 

A:目前水泥价格在很多区域仍然处于探底过程中,尽管企业实施了错峰生产,但减量并未完全覆盖需求减弱的部分,导致价格整体在底部徘徊。近期长三角地区的主导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始商讨,预计价格会有小幅度反弹,但这种反弹基于供给侧的错峰生产。4到5月份,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计划停产20天,企业试图通过适当的恢复性上调来稳定市场。然而,这种计划能否持续执行仍取决于错峰生产的执行效果。目前行业一季度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企业对盈利的诉求增强,二季度的错峰生产可能会继续推出,但要实现市场价格的小幅反弹,每个区域可能需要减产20%至30%。

 

Q:水泥行业碳核算政策的解读及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A:目前产量作为碳核算指标的可能性更大,而产能则相对偏弱。争议的焦点之一是配额的发放单位,即是以熟料生产线还是企业为单位。另一个问题是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可能需要第三方监测,这涉及到不同规模和区域企业间的竞争。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会上报严谨的数据,但不排除一些企业可能存在数据不真实或有偏差的情况。监测和监管是核心问题,包括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预计如果政策顺利,2025年水泥行业可以正式纳入碳交易体系。核算文件出台后,企业需要开始准备上报表格并与政府部门对接。初期配额可能较为宽松且免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配额将逐渐收紧,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Q:以产量为指标的碳核算政策对哪些企业和区域可能产生影响?

 

A:如果以产量为指标,那么产能利用率高的区域,如安徽、广东以及华东和华南地区,可能会受益,因为这些区域的产能利用率较高。而东北或华北等经济较不发达的区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不同企业间也会存在差异,例如2023年华北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就相对较高。总体而言,产能利用率高的长三角和华南地区可能会更加受益。

 

Q:体育行业停产情况及行业退出情况如何?

 

A:从2023年开始,体育行业的退出已经在加速。目前,许多小型粉末站已经陆续退出市场,但这些对整体产能影响不大,主要是对市场运作产生一些干扰。熟料产能是行业核心环节,目前产能退出还未正式开始,仅有个别生产线进行股权转让。预计在未来2到3年内,一些企业可能会彻底退出,或被其他企业收购,或通过股权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目前,淘汰还未到实质性阶段。

 

Q:哪些省份进行了碳核算试点,试点情况如何?

 

A:北京、重庆、上海、武汉和广东五个地区进行了碳核算试点。试点地区在数据上报方面做得较好,且碳排放收缩明显。目前,这些地区的企业在碳减排调整上表现优于其他省份。尽管如此,企业在碳交易上的支出并不大,配额基本够用,没有对企业生产成本造成显著压力。

 

Q:试点地区的碳配额是否充裕,未来全国推广时配额会如何变化?

 

A:试点地区的碳配额相对充裕,但未来全国推广时,配额可能会变得紧张。目前试点地区上报的是四个指标,而正式文件出台后可能会采用0.86或0.85作为标准线。随着政策的逐步收紧,未来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可能会逐年下降,这将导致企业间碳配额的需求和供给不平衡,一些企业可能需要购买额外的碳配额。

 

Q:碳配额的调整机制是怎样的,未使用的配额是否可以递延到下一年?

 

A:碳配额的调整是年初确定,年末根据企业的总排放量进行清算。如果排放量超过配额,企业需要购买额外的碳配额;如果排放量低于配额,企业可以将剩余的配额出售。目前没有听说过未使用的配额可以递延到下一年的机制,配额一般不累计,需要在当年清算。

 

Q:水泥行业的碳配额交易是否可以跨行业和跨省进行?

 

A:是的,碳配额交易是全国性的交易,可以跨行业和跨省进行。水泥行业纳入碳交易后,会与电力行业等其他行业一同参与全国范围性的交易。

 

Q:不同水泥产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如何,以及对单吨水泥成本的影响?

 

A:水泥产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主要体现在燃煤消耗和二次电力使用上。例如,2500吨和5000吨生产线的石灰石分解排放没有差异,但燃煤消耗和二次电力使用可能导致成本差异约十元人民币。通过技术改进和使用替代燃料,可以降低煤耗,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和成本。

 

Q:如何降低水泥行业的碳排放,以及资本开支的预估?

 

A: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石灰石分解的排放相对固定,因此需要从化石燃料燃烧入手。对于落后产能,资本开支降碳是必要的。具体的资本开支数额未明确提及,但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可能需要数百万元或上千万元的投资。

 

Q:产能规模对碳排放强度和成本的影响如何?

 

A:产能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强度,因此在碳交易中具有成本优势。煤炭成本优势可能会因碳配额分配方式而翻倍,使得大规模产能的企业在碳交易中受益更多。

 

Q:碳配额分配可能导致的产量操纵问题如何避免?

 

A:可能会出现企业在碳交易落地前集中提高产量以获取更多碳配额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行业产量短期内异常增加,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具体的解决方案未在对话中提及。

 

Q:水泥行业当前的市场份额和竞争状况如何?

 

A:当前水泥行业存在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增加生产来抢占市场份额,但面临问题的是小型企业本身缺乏竞争力。在当前状态下,大量市场份额已被释放,而有实力的企业在竞争中难以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即使想通过停产来进行调整,也难以实现,因为在同一地区的竞争者实力相当,产能发挥率普遍在75%左右,难以通过价格手段显著提高产能利用率。

 

Q:政府对水泥行业的碳配额政策有何影响?

 

A:政府初期给予的碳配额相对宽松,不会立即给予苛刻的碳配额指标,因为行业经济效应不佳。但预计后期政府将重点收缩碳配额,具体收缩比例需等待正式文件出台。后期的收缩可能会根据需求下降而同步加速调整。

 

Q:水泥行业能否通过减少熟料用量来降低碳排放?

 

A:减少熟料用量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虽然有专家建议通过添加混合材料来降低成本,但关键在于保证水泥质量。辅料掺加比例过低会导致水泥产品质量或等级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国际上辅料添加比通常在90%-95%,而中国的掺加比例已经很高。若再大量添加混合材料,可能导致水泥强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Q:水泥行业的替代品情况如何?

 

A:目前并没有出现可以替代水泥的产品。在建筑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可以减少水泥使用量一半的替代品,那么水泥的强度必须达到标准。

 

Q:今年水泥行业的市场走势预测是什么?潜在拉高水泥需求的动力是什么?

 

A:尽管水泥行业开局相对低迷,但许多企业认为市场将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具体的市场动力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观察。

 

Q:水泥行业目前的需求状况如何,以及下半年价格恢复的可能性和程度?

 

A:目前水泥行业需求疲软,主要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程施工缓慢。下半年需求若有所恢复,价格可能会有一定提振,但具体程度取决于企业错峰生产的执行力度。由于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价格恢复程度有限,主要是小幅恢复性调整,全年预计将保持底部震荡调整的节奏。

 

Q: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对水泥需求的影响是怎样的?

 

A:房地产市场今年新开工情况大幅下滑,预计全年新开工将下降15个百分点,导致水泥需求持续疲软。基建方面,12个省份的基建项目被叫停或缓建,对水泥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的情况是基建和房地产的双重下滑,导致水泥需求进一步减弱。

 

Q:万亿国债三大工程建设对水泥行业的影响,以及资金到位情况如何?

 

A:万亿国债三大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并未明显体现在水泥消费上。年初市场资金到位情况并不理想,部分资金用于填补前期缺口,对新项目投入有限。专项债下发后的去向也在跟踪中。资金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宏观上虽然资金释放较多,但实际在项目中的体现微乎其微。

 

Q:12个发债省份暂停或推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水泥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A:12个发债省份的基建项目暂停或推迟对水泥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减弱,部分北方地区市场刚刚启动,也受到新开工项目缺乏的限制。在建项目出现缓建现象,如广西地区已有项目被叫停。其他省份如江苏的部分地区也面临新开工项目缺乏的问题。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下半年需求出现断档,对水泥行业构成压力。

 

Q:水泥行业产线跌破成本线后的极端情况和固定资产减值的可能性是怎样的?

 

A:如果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弱化,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固定资产从原本的香饽饽变成难以处置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减值。特别是对于那些十年前或更早投产的生产线,由于账面价值成本较低且折旧已完成,可能会出现个别近期均线或后续有较大记载资本开支的生产线面临减值。但如果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或中长期需求下降至15亿吨,闲置产能达到10亿吨左右,政府不出手或通过市场化淘汰,可能会有资金补偿去产能。这时,早期的生产线可能难以以高价出售,但仍有可能通过去产能基金等方式得到适当补偿。

 

Q:上市公司内部产线出清和折价的情况如何?

 

A: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内部产线出清时可能会有折价。主要是老产线,已经折旧完毕,账面价值所剩无几。例如中国建材旗下的商业,以及其他企业,近两年已经进行了一些优化。

 

Q:中小产线降本方案的可行性如何?

 

A:中小产线的降本方案可行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和生产线规模。在偏远地区,产能利用率即使只有20%也可能没有问题。但如果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水运便利的区域,2500吨的生产线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同时,降本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而5000吨和万吨的生产线也在降低成本。

 

Q:新建产线与十几年前相比,资本开支的差别有多大?

 

A:新建一条产线的资本开支相比十几年前有所增加。以前建一条5000吨的生产线可能只需要五六个亿,而现在可能需要十个亿开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包括产能指标、环保指标等,以及智能化和先进生产线的投资。

 

Q:水泥碳核算政策推进对煤炭消费量的影响是什么?

 

A:水泥碳核算政策的推进可能会影响煤炭消费量。如果碳价达到一定水平,例如每吨碳达到两三百块钱,可能会考虑使用替代燃料,如天然气。但这也取决于未来的碳价和煤炭价格。如果当前碳配额宽泛且煤价不高,可能仍会大量使用煤炭。

 

Q:头部企业对份额的诉求减弱,对盈利的诉求增强,这会如何影响水泥价格?

 

A:头部企业对盈利的诉求增强可能会推动水泥价格从绝对底部回归到相对或合理的底部。当前的价格可能只够覆盖生产成本,对龙头企业而言也是一种伤害。因此,适当恢复价格至完全成本水平,推动利润回升,是可能的。这将有助于价格适当回调,但也需要考虑市场竞争力不足的企业。

 

Q:国内水泥行业出海的情况如何,哪些企业可能在出海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A:目前华新水泥的战略定位较为清晰,主要通过收购原有国外股东的资产并运用自有技术进行技改以降低成本。而西部水泥、海螺水泥、葛洲坝和中国建材等企业则选择新建生产线,但这种方式投资成本较高,且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建议企业可以效仿华金水泥,采取并购模式。总体而言,出海不应成为重点,应保留现金,以便在未来几年内在国内进行产能收购和优化。

 

Q:海外碳交易政策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如何?

 

A:虽然对海外碳交易的具体交易过程了解不多,但据悉,碳交易价格大约在400元人民币左右,这也是水泥成本的一部分。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水泥价格较高,可能与碳交易政策有关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万年青
S
上峰水泥
工分
1.9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