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股东频繁抛出增持计划,专家认为应结合实际客观看待
NeiIHu
自学成才的老韭菜
2022-01-30 02:55:16

中国移动在A股上市以来,股价表现持续低迷。1月23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中国移动集团在1月21日增持公司价值约7.1亿元的股份(不含佣金及交易税费),同时计划在2022年年底之前择机继续增持,累计增持金额不少于30亿元且不超过50亿元。这一巨额资金增持引发各方关注。

作为增强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的重要手段,近年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行为屡见不鲜。《金融时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截至目前,有404家A股上市公司共发布股东增持计划901次,其中644次按计划完成,20次实施失败,另有237次仍在进行中。仅今年以来,已有81家A股上市公司被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净增持。

“此次中国移动抛出大手笔的增持计划,可能是由于实控人认为当前公司市值被低估,旨在稳定股价表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因相对具备信息优势,大股东或高管增持较为“靠谱”,但具体还要看计划执行情况,如果后续实际增持数量能够按照计划落实执行,在达到一定数量水平后,对投资者信心将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中国移动打出稳股价“组合拳”

中国移动抛出的上述增持计划未设置股份购买价格区间,中国移动集团将根据股票价格波动及资本市场趋势,适时实施增持。同时,对于增持计划实施的具体时间,中国移动表示,将视市场情况而定,可能存在因证券市场发生变化或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等因素,导致增持计划无法完成或无法达到预期等风险。

中国移动在公告中指出,“中国移动集团实施增持计划是基于对本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及中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1月5日,中国移动正式挂牌上交所主板,股价在首日冲高至63.58元/股后,一直在“破发线”附近徘徊。1月27日,中国移动A股午盘报57.58元/股,与发行价持平。

事实上,资本市场对中国移动上市情绪的“不明朗”早前已现端倪。根据中国移动披露的A股发行结果,网上及网下投资者合计弃购金额达7.56亿元,刷新了A股最高弃购额纪录。

而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股价波动,中国移动此前已打出一系列稳股价“组合拳”。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移动承诺上市3年内,若收盘价格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将启动回购、增持等稳定股价的措施。若有增持计划,当次计划增持总金额不低于两亿元。此外,中国移动在发行时引入“绿鞋机制”,授予联席主承销商不超过初始发行股份数量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回A”上市前夕,1月4日晚间,中国移动H股计划回购不超过20.5亿股香港股份,公司将在人民币股份发行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期届满(2022年2月7日)后行使期回购权利,回购计划已经获得董事会通过。

光大证券观点认为,中国移动在A股上市前宣布回购,彰显了公司的中长期信心。浙商证券分析师张建民、汪洁也表示,中国移动当前已经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向上通道,回购体现了公司对发展的信心,同时将有效增厚公司每股收益(EPS),提升每股价值。

2021年净利润预计超千亿元

截至《金融时报》记者发稿前,已有约1500家A股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1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中国移动以预计超过110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暂列A股“盈利王”,比当前第二位的中国石油预计盈利额多出200多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43.07亿元至1164.64亿元,同比增长6%至8%。据兴业证券通信团队测算,预计中国移动2021年至2023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160.9亿元、1256.7亿元和1358.8亿元。

此前召开的中国移动2022年工作会议表示,公司将着力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品质一流的5G网络。在多家券商看来,5G将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开拓更多想象空间。

“在收入端方面,中国移动传统个人业务受5G驱动焕发新活力,政企端和家庭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在成本费用端,5G共建共享降低资本开支、运营成本压力,渠道转型、行业考核政策变化等驱动费用率下行。长期来看,中国移动当前估值安全边际较高。”兴业证券通信团队在研报中表示。

但红蚁资本投资总监李泽铭认为,中国移动未来的收入和利润不会有太大波动,对股价回报有较高诉求的投资者吸引力不大;不过,中国移动派息十分稳定,每年股息率约为6%至7%,对长期基金有较高的吸引力。

“中国移动的稳股价‘组合拳’能否见效,还要通过观察后续市场表现才能得出结论。”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业绩确实普遍存在增长乏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客观看待重要股东增持行为,结合公司基本面、所处发展阶段及行业前景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关注公司公告,注意风险,理性投资。

能否按期如实履约是关键

近两年间,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披露重要股东或董监高增持计划,表明对公司估值提升的内在认同,向市场传递一定正面预期。同时,这也会对投资者的决策和交易产生重要影响,相关方应严格履行增持计划。

《金融时报》记者根据数据统计,近两年间,增持计划按期如实履约比例达97%,但仍有少数股东或董监高无视公开承诺,“只动嘴不动手”,涉嫌“忽悠式”增持拉抬股价,从而对投资者决策造成重大误导,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2021年12月21日,上交所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对*st中天的股东及关联方予以公开谴责,原因在于其违背了增持承诺。事件回溯到2020年7月3日,已连续16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的*ST中天发布公告称,相关股东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计划增持公司不低于5000万不超过1亿股普通股股票。此后连续5个交易日,*ST中天股价均获得涨停。但从实施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7月2日,增持计划期限已届满,相关股东均1股未增。

“新证券法第84条规定了承诺人不履行承诺,投资者可以索赔。”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律师臧小丽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证券交易所不是行政监管机关,无权对违规主体作出行政处罚,但是纪律处分说明*ST中天的股东及相关方的确存在违规行为。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也表示,*ST中天投资者有权起诉相关承诺人,要求相关承诺人赔偿损失。司法实践层面,投资者如何证明其损失与违背承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会是一个难点。尽管如此,因果关系的证明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相关受损投资者应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

“界定这一因果关系要依据‘倘若没有’的判断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时延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即如果上市公司增持计划不存在逾期未完成的情况,便不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就可以认为具备因果关系。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移动
S
退市中天
工分
7.1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6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