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150家机构蜂拥调研,医疗行业细分隐形龙头,大股东是实力超强的网红公司-普洛药业
myegg
2022-01-31 16:19:01

在一众原料药企里,九洲药业由于其CDMO业务占比超过50%(2021年H1在55%左右),业绩已经成功由原料药的周期性驱动切换成了CDMO高速驱动(所有的CXO近些年增速都很迅猛)。

有九洲药业这个鲜活的例子摆在这里,其余的同行肯定也不甘落后,纷纷向原料药以及制剂一体化(从原料药往下游成品药延伸,参加集采不需要自己去拓展市场)转型。

其中比较有前景的,除了本周二我们讲到的美诺华,就属今日的主角普洛药业了。

不过,比起美诺华来,普洛药业的优势显然更明显,在凯莱英2021年5月的一份会议纪要里,有调研员向凯莱英提问:如何看原料药厂向CDMO的转型?九洲已经转型成功,普洛药业呢?

凯莱英这样说:普洛药业之前就做新药中间体、原料的代工代生产,对新药有一定的理解,再加上产能、成本控制能力、团队都不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进入几个国内biotech的API供应序列(不再是单纯的中间体、原料供应),因此,普洛可能像九洲、博腾一样转型成功。

我们知道,凯莱英可以说是国内CDMO龙头一样的存在,能得到凯莱英的认可,说明普洛药业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01
价值事务所
三位一体的普洛药业

在一众原料药企里,普洛药业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看营收体量也能看得出来。2020年,普洛营收就是78.8亿;美诺华多少呢?11.94亿;九洲呢?26.47亿,还有一半是CDMO贡献的。

所以,就营收的体量来看,美诺华、九洲等都是弟弟

普洛药业在2012年以前,都是做原料药的,因此,业绩也就一般般,2012年以后,他背后的母公司将自己旗下所有的医药业务都注入到普洛药业。

这个母公司是谁呢?

横店集团,对,就是那个拥有横店影视城的横店集团,不过横店集团的实力远比大家了解的还要强大,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

于是,除了原料药以外,普洛也拥有了自己的制药业务,原料药企做药品,本就更有优势。

之前在华海药业的文章里,所长就讲过,华海由于制剂一体化的优势,成本比国内其他药企低非常多。华海欠缺的不是低价的好药,缺的是销售能力,所以之前他的药一直就没怎么在国内卖。等集采政策出来,不再需要销售人员挨个医院去推广,直接可以得到一大块份额,所以华海成了国内集采政策最大的赢家。只要是他去参加的产品,就没有不中标的。

再往后,2017年,普洛对自己的战略做了重大调整,从“原料药+制剂”变成了“原料药+制剂+CDMO”三条腿走路。

公司自己都说:公司的三个业务之间,逻辑非常明确,API(原料药的意思)及中间体是我们的基础核心。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其实做了两个延伸,一块是往制剂延伸,另一块就是往 CDMO 延伸。

仿制药这块,虽然大家看到集采就害怕,看到集采就下意识反应“利空”这两个字,但如果我们看整个仿制药的盘子,哪怕是遭到集采的“洗礼”,也还是非常大。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集采政策下药企日子不好过,没看到的是,未来行业会高度集中,拥有质量+成本优势的企业将能很好的划分这一块市场。普洛、华海,包括昨天讲的美诺华,都属于这里面的佼佼者。

因此,普洛在2021年10月一份会议纪要里提到:在过去五轮集采中,公司参加了三个产品集采,三个产品的集采中标价格都非常合理。我们的原则是合理价格中标,这会推动我们整体制剂毛利率的提升。未来毛利率也还是不错的,但需要做一些差异化的选择,过于同质化或不能利用自身优势的产品就没办法保障比较好的毛利。对于公司来说,我们有原料药的支持,制剂品种的选择上我们也很慎重,围绕成本、技术、市场的各方面差异化来选择。

好了,话扯远了,目前来讲,不论九洲还是美诺华亦或者普洛,当下最大的看点还是CDMO业务。

截至2021年H1,普洛的CDMO业务收入7.2亿,占营收比16.8%,和美诺华的占比基本处在同一梯队(美诺华15%多一点)。但好在,他们的增速都很快。

截至三季报,公司 CDMO 运行项目数 285 个,同比增长 63%;临床期项目 113 个,同比增长 170%;临床三期项目 26 个,同比增长 136%;商业化项目 172 个,同比增长 30%。

看一家CDMO未来业绩如何,一定要看其手里的项目数和在建工程,毕竟,咱们投资投的是未来,不是现在和过去。

看下图,九洲药业近两年业绩涨得飞快,活生生一幅脱离原料药企的模样,全靠其2019年疯狂扩产能(近期有所放缓),而近一年,扩产能扩得最猛的,就要属普洛和美诺华,所以,别看这两者近期业绩不佳(被原料药周期拖累),过段时间,就会如九洲一样吓人了。

图片

图片


02
价值事务所
CDMO会内卷么?

不论是本来就做CDMO的(如凯莱英),还是由CRO向下游延伸(如药明、康龙、方达),亦或者是原料药企业向CDMO转型(如九洲、美诺华、普洛)。

大家都在疯狂扩产能,大家都在涨业绩,大家也都在狂欢。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CDMO会内卷么?这么多企业都在拼命往里面涌,行业能容纳下这么多企业么?大家都在拼命扩产能,今后产能会不会过剩?

至少,2021年还火得不要不要的光伏,现在已经开始产能过剩集体降价了。

CDMO,也会这样么?

我们先看一下普洛药业自己怎么说:CDMO 的规模还是非常大的,即便目前最大的 CDMO 公司,在数据上和行业需求还是相差非常大,说明整个行业还是非常分散的,未来依然会非常分散。一方面,所有的客户都希望供应商比较优秀,另一方面他们更希望将产品进行分散。其实今天大家也看到,头部的 5-6 家 CDMO 企业整体来说都是很不错的,大家的产能都比较紧张,项目也很多,原因还是中国 CDMO 企业的崛起,从科技研发投入到制造端到体系都在崛起。

公司今年 CDMO的体量在整个行业里面还是非常小,去年是 10 亿多。目前算是较大规模的企业,离整个行业的天花板还非常遥远。除小分子以外,大家现在也都在向其他方面扩张,比如大分子、小分子大分子结合的ADC、细胞治疗等等。因为医药产业链很长,今后专业化分工会愈加明显,目前谈天花板为时还非常早。

(上述出自普洛药业2021年10月初的一份调研纪要。)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凯莱英怎么说: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非常高,以凯莱英为例,产能利用率大于80%,除了过年、正常的停机检修、7*24小时三班倒。每年有600个项目在滚动进行,400个项目要交付,现在的产能只能勉强满足目前的订单需求。头部企业回单率30%-35%,市场需求远大于产能匹配。

(上述出自凯莱英2021年5月的一份调研纪要。)

下图是全球2021年上半年CRO公司排名,即便大如药明也就能排个全球第七,离老大哥实验室集团还有5倍的差距,康龙也就只能排个第九,而且,即便实验室集团营收份额这么大,人家的市占率也并不高。

图片

所以,现在担心内卷,所长觉得还为时尚早,如果咱们国内的CXO一直以这个增速再增长个3、5年,可能才真的会开始卷。


03
价值事务所
写在最后

当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一线CXO身上,其实七龙珠身旁还有一批原料药CXO在悄然崛起,九洲,自然是他们中转型最快最成功的一个,而作为国内原料药老大哥的普洛,后劲可能会比九洲更厉害。

这也难怪,开年才半个月,就有超过150家机构跑去调研它。

转自价值事务所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普洛药业
工分
2.5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2-01 13:1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