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新能源汽车四季度景气度展望电话会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0-09 21:25:08

1.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及影响

今年4月份,法国总统宣布为欧盟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补贴,随后敦促欧盟开启对华电动汽车贸易战。9月13日,欧委会zx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充斥了欧洲市场且价格较低,扭曲了市场。从9月13日开始反补贴调查,到10月4日决定进行调查,同时还有一些投票和抽样决定的环节。明年6月9日最晚的初次裁定措施宣布,明年9月7日开始征税,最晚征税截止日期为明年10月7日。反补贴调查并不仅指直接给消费者的购置补贴,而是政府给予企业的广义补贴,包括各种优惠政策。欧盟调查的重点可能在于出口退税和政府补贴。


2.反补贴调查对中国车企的影响

中国有几个车企受到影响?受到反补贴调查的情况下,国内车企会有哪些差别性的对待吗?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主要集中在特斯拉、上汽、名爵、木兰等品牌,以及比亚迪的原PLUS等,还有一些合资车型和海外出口的车型。反补贴调查刚开始时,可能所有来自中国产地的品牌都会受到影响。但根据美国的反补贴法案的操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享受补贴的白名单。虽然初始白名单中除了美国三大车企外,其他欧洲、日本和韩国的车型均未入选,但随后美国与日本签署关键矿物协议,与欧盟进行协商,一些日本车型进入了补贴清单。因此,虽然一开始中国的美资和欧洲血统品牌以及我们收购的MG等车型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后续由于各个车企的背景和公关能力不同,我们认为可能受影响最大的是自主品牌,如名爵和比亚迪,而特斯拉和易捷特等合资品牌一定会有办法规避关税。对于不同企业和国家的关系不同,可能受影响最大的是自主品牌。另外,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决可能要等到明年的10月或9月,这段时间企业出口到欧洲应该不会受到相关关税的增加,但需要加快当地投资建厂的速度。


如果自主品牌想要规避反补贴征税,除了海外建厂还有其他的方式吗?或者说现在已经被加到名单里了,想要申诉的成功性有多高?

首先,如果企业被起诉,比如比亚迪或上汽名爵,企业一定要积极请当地专业的律师团队进行应诉,如果不应诉的话,欧盟对企业的关税将会持续增加。此外,企业和政府都应该游说德国政府和德国的工业协会,将欧盟内部分化开来,不能让他们与法国站在同一战线上。海外建厂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现在中国在东盟地区建厂很多,尤其在泰国。


Q: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会有什么影响?不同的车企会受到怎样的对待?

A:反补贴调查对于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可能会产生影响。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特斯拉、上汽、名爵、木兰、MG等品牌,还包括合资车型如东风易捷特的达奇亚spring以及smart。但根据我们的分析,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自主品牌的车企,例如名爵和比亚迪。而特斯拉和易捷特这两家车企则可能会通过规避关税来应对影响。此外,我们也看到一些自主品牌的车企如比亚迪和上汽正在计划在欧洲建厂,这可能会减轻一些短期冲击。然而,最终的反补贴调查裁决预计要到明年的9月或10月才会出来,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加快在当地投资建厂的速度。



Q:如果自主品牌想要规避反补贴的征税,除了海外建厂还有其他方式吗?申诉的成功性有多高?

A:除了海外建厂之外,企业应该积极寻找当地的律师团队来应诉。如果企业不应诉,欧盟对企业加征的关税将持续存在。虽然有可能一开始被征税,但是我们预计欧盟内部的立场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于德国等重要市场。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和政府应该游说德国政府和相关协会,分化欧盟内部的立场,使其不再与法国站在一条战线上。至于其他规避方式,尽管理论上可能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Q:泰国的产能是否足够辐射到欧盟市场?

A:泰国的产能最大可能只有12万辆,小企业可能只有2万辆,是否足够辐射到欧盟市场还存在疑问。


Q:如果中国的产能转移到东盟地区,欧盟是否会对来自非欧盟的电动汽车实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

A:如果欧盟意识到中国的产能转移到东盟后,仍然会对来自非欧盟的电动汽车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因此不建议企业选择东盟作为产能转移的目的地。


Q:法国和德国对于法案的态度是否决定了欧盟内部对中国的态度?

A:法国和德国在整个欧盟内部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法国态度明确。目前提议的建议是通过与德国进行磋商来谈判,通过一些措施对法国或与法国相关的利益方的产品进行打击,以释放给德国一个信号并坚定其与中国站在一起。


Q:其他欧盟国家的意见是否重要?

A:法国、意大利、捷克等国家与法国和德国一致的立场。目前的策略是首先说服德国,若德国或者整个欧盟都不对中国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则中国已有对策准备好。


Q:市场补贴对于各国电动化进展的意义如何?

A:目前欧洲各国在电动化进程中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对中国征税比例可能也会不同。市场补贴主要是由各国自主决定的,近期英国将计划推迟5年,欧洲整体国家的电动化进展存在变化。


Q: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是否存在贸易保护措施?

A: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存在关税和贸易壁垒,这导致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兴起。但历史表明,欧盟的保护主义措施并不能永远保护本土产业,最终可能会导致它们自己产业的破产。

 

Q:在欧洲,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受到的贸易保护是否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

A:虽然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是不同的产品,但贸易保护和演变的规律可能是相似的。无论是光伏还是动力电池,包括电动汽车出口欧洲市场,最终会面临反补贴或反倾销的压力,这可能导致企业的生存竞争,只有头部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中立足。


Q:关于零部件领域,欧盟的调查是否会涉及到车辆零部件和动力电池?

A: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的调查主要针对电动乘用车,而不包括商用车和零部件,动力电池企业需要注意的是碳足迹这个法案,并不被包括在欧盟调查范围内。


Q:国内是否有车企可以摆脱政府补贴的存在?

A:目前在国内没有车企可以完全摆脱政府补贴的存在。同时,欧洲对企业的补贴也是可以追溯的,即使补贴已经停止,仍可能受到欧盟的反补贴调查。


Q:中国企业想要突破反补贴调查,最好的方式是本土化的建厂。建议企业去跟欧盟当地的企业合资合作的难度很大,建议自己建独资厂。在欧洲建厂所面临的一些程序化的东西和成本,大概怎么看待?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权衡利弊?

A:企业要按照欧洲或美国的法律,接受投资审查,是可以做到的,法律比较透明。在欧洲投资可能需要一段磨合期,一些零部件可能需要从国内进口,但是欧盟反补贴或反倾销不针对中国零部件,所以应该不会受到影响。另外,采用欧洲生产的动力电池可以规避碳足迹的问题,避免碳关税的征收。如果无法在欧盟站稳脚跟,去攻美国市场会更困难。所以,企业一定要迈出最难的这一步,效仿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企业,通过投资在当地建厂来实现海外发展。产品的出口只是国际化发展的最低层次,往后发展一定是整个产业链走出去。否则,中国企业只停留在中国本土,仅仅是出口而不是当地投资建厂,将很难持续下去。


Q:如果在欧洲非欧盟国家建厂,有可能规避反补贴调查吗?

A:在欧洲非欧盟国家建厂的选项并不多,英国可能是一个选择。但英国的汽车产业萎缩严重,造车成本非常高。如果企业真的要在欧洲建厂,最好选择东欧或中欧的国家,如匈牙利或捷克等,因为对欧洲当地工厂不是很了解,可能会有一些工厂可以收购。但欧盟最近出台的法案会增加收购当地工厂的难度。


Q:对于跨国汽车企业来说,建工厂和收购工厂哪种方式更容易?为什么?

A:建工厂可能是最终唯一的选择,因为收购工厂较为容易。虽然改造现有工厂更快,但是从零建一个工厂会有更大的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选择建工厂的国家和方式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一对一的谈判,因为不仅中国存在这样的情况,欧洲也一样。跟当地谈得好会给予一些方便,谈得不好就不行。


Q:美国对中国汽车的关税是多少?如果欧盟也加征关税,可能达到什么比例?

A:目前美国对中国汽车的关税大概是67%。对于欧盟加征关税的比例,我认为最惠国税率是10%,加征关税可能会在10%到50%之间。


Q:在什么样的关税比例下,中国的汽车出口到欧洲还会有一些竞争优势?

A:比较有竞争力的车型,比如达奇亚的spring车型,可能在关税加到30%或25%之内仍然能够抵消掉关税。如果关税超过30%,像特斯拉这样的车型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对于比亚迪的海豚车型,我认为在30%之内企业仍然有能力消化关税,但是超过30%的关税将变得困难。


Q:有没有针对像比亚迪和长城这类车企在欧洲面临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是否可能由于其实际控股人而不是产品生产地的问题进行调查?

A:对于类似比亚迪和长城这样的车企在欧洲面临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专家表示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会非常小。因为比亚迪已经在法国拥有工厂,并且已经在法国生产大巴车。此外,比亚迪没有俄罗斯业务,而欧盟可以制裁的对象通常会包括实际控股人。专家还提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不想在当地建厂只想做贸易,可以尝试一些迂回的方式进入市场,如寻找贸易公司进行贸易,以降低贸易风险。他举了奇瑞在伊朗市场的例子,通过贴牌出口的方式规避了伊朗制裁的风险。


Q: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紧急度在明年四季度和明年的情况如何?

A: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可能会加快对欧盟出口一批车辆以避免反补贴的大棒,四季度和明年年底,出口量应该还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此外,东盟市场的需求也很好,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拉美、中东以及俄罗斯等地区也是很好的补充。企业应该考虑市场的多元化,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Q:您对法国等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的排解措施有信心吗?

A: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和政府一定有能力出台反制措施并给利益团体施加威慑。虽然我无法透露具体措施,但国家已经有了应对准备。我希望企业能提振士气,坚定地迈向国际化,因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此类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参考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双林股份
S
宁德时代
工分
1.7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