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一阶段关注什么??
轻点一支烟
绝不追高的老司机
2024-05-21 12:27:30

1、市场对于CN基本面的客观描述

CN特别是恒生的这把反弹,和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关系。

最主要还是global fund flow back的集中体现。所以上周我们明显的看到,JD,BABA 1Q 都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季报”之后,走出了一个大大的反弹。上个周末,我和几个PM讨论了一下零售电商(PDD,JD,BABA) 这几个标的。大家的视角很有意思:    

A: 这仨公司的模式以及所处周期完全不一样,你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一个中年大叔&青少年,所以什么竞争格局的研究在这里几乎是无效的(市占就是个混乱&不可研究的对象)。

B:这种高ROE的公司,可以无穷无尽的用高毛利换市占&久期

C:类似JD和BABA就是个简单粗糙的CN Beta交易逻辑。当市场下行的时候,15倍BABA可以更便宜到9倍。当市场反向的时候,同理。

D: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填水位"是第一位的。9倍的阿里,他还能怎么差(更别说他还有一堆upside story)。

          

说回对于CN的基本面客观描述:

A:现在CN一定还是处于基本面的左侧,高频数据我们没有看到特别不一样的“超预期的好”

B:地产,出口,cpi 大概率就是接近转折点,或者在肉眼可见要起来的地方

C:预期先行,只要你的现状是不能更差+人心思涨,我那资本市场就可以开始交易Ta的逐季改善

          

2、为什么这个时间点,是个思维范式的转折点

上周一个PM给我说的一个逻辑我很受用。他说过去的CN三年,大家抱团的高股息,红利,资源品。

一来是大家把不同维度的东西,揉在了一起(高股息和资源品交易的逻辑就不是一回事儿);

二来是这些品种的底层逻辑,表达的是对CN需求&经济体的看空。    

A:之前对CN经济体的看空&系统性风险的担心,体现在AH的价差,抱团高股息,以及0.5倍港股银行

B:CN的过去三年,正是经历“旧经济”-以地产政府体系为代表的,房地产一条龙体系,到“新经济”-制造业产业全面升级+企业全球化布局

C:市场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完完全全price-in以及交易“破”(202102-202401);按照对称性原理, 市场也需要花相同的时间,去相信“立”

D:周五央妈的“炸裂级王炸”组合拳,以及对标2018,2024我们已经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有了大大的升级,所以万万不可能再用熊市视角去看待市场

          

3、恒生大反弹之后,会有扩散效应么?在确定了大趋势,大方向的"不破不立"之后我就问了一个问题。

那之前拥抱的“红利交易”,是否应该就会被打破呢?这里得到的答案,有点扭捏(我觉得大家没有特别清晰的答案)

A:基于现在CN基本面依然在左侧,以及“疤痕效应”明显。

恒科&恒生在经历这波水位快速注入的过程里,或许已经进入中后期

B:打破红利交易的核心,是需求以及EPS 要快速改善。

虽然市场交易的是一个“逐级改善”,但是大家普遍都预期这是个弱复苏而不是强复苏

C:现在经济的三驾马车里,出口还是个顶梁柱一般的存在。老美的通胀以及购买力下降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这把老美的pmi回到枯荣线,大概率也是个弱补库而不是个强补库    

D:国内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地产的企稳,我们看到了非常积极的众多信号。但是实质性的消费的起来,还需要时间


按照上述的综合陈述,感觉大部分PM现在就是个"翻石头寻宝”的过程。

A:5%股息率+1%成长性的公司A和3%股息率+8%成长性的公司B之间,持仓应该渐渐从A过渡到B

B:高质量成长性公司,应该获得更高的仓位配置(经营质量甚是关键,现金流好的,壁垒高的企业,会获得更好的估值溢价)

C:从交易拥挤度的角度,也应该减仓一部分红利,拥抱高质量成长性公司


总结一下

A:CN基本面仍然在左侧区间,一旦贵了要及时减仓(EPS跟上,还需要时间)

B:大趋势大方向,现在一定是“破“结束了,“立”刚开始

C:高质量成长性公司,应该得到市场的增配

D:复苏标的大概率是那种听起来很无聊,高增长不是这轮筛选的主要kpi,永续和现金流,更加重要。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华能国际
S
德明利
工分
4.8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