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学习 资治通鉴(57)一条路走到黑的,早晚要出事
逍遥游之涅盘重生
2022-03-27 06:17:29

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上所幸慎夫人,在禁中常与皇后同席坐。及坐郎置,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也。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白话:

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向西纵马奔驰下山。

中郎将袁盎骑马上前,与文帝车驾并行伸手挽住马缰绳。文帝说:“将军胆怯了吗?”袁盎回答:“我听说‘家有千金资财的人,不能坐在堂屋的边缘’。圣明的君主不能冒险,不求侥幸。现在陛下要想放纵驾车的六匹骏马,奔驰下险峻的高山,如果马匹受惊,车辆被撞毁,陛下纵然是看轻自身安危,又怎么对得起高祖的基业和太后的抚育之恩呢!”

文帝这才停止冒险。

文帝所宠幸的慎夫人,在宫中经常与皇后同席而坐。

等到她们一起到郎官府衙就坐时,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排在下位。慎夫人恼怒,不肯入坐;文帝也大怒,站起身来,返回宫中。

袁盎借此机会上前规劝文帝说:“我听说‘尊卑次序严明,就能上下和睦’。现在,陛下既然已册立了皇后,慎夫人只是妾,妾怎么能与主人同席而坐呢!况且如果陛下真的宠爱慎夫人,就给她丰厚的赏赐;而陛下现在宠爱慎夫人的做法,恰恰会给慎夫人带来祸害。陛下难道不见‘人彘’的悲剧吗!”

文帝这才醒悟,转怒为喜,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以示感谢。




过程是这样的:汉文帝当时对周勃的态度特别好,经常目送他退朝。周勃也很自满,面露傲色。袁盎于是劝诫文帝对周勃的态度不要太好,不然失了君臣之礼。文帝听了他的话。

这,就很不给周勃面子。

当时的袁盎,还只是个郎中,相当于汉文帝保镖,文帝有很多保镖,袁盎并不起眼。但他敢这么得罪功臣周勃,除了想要维护心中儒家的尊卑礼仪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上进。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史书上大大小小的政治家们,他们行为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自身利益。讲白了:主张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

放袁盎身上也一样,虽说他在史书上一直是一个儒家礼制的维护者和直言敢谏的谏臣形象,似乎他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家国大义,但别忘了历史就是儒家这帮人记录的。

由于当时的文帝不甘心做个傀儡,他急需一个人率先站到自己这边,为其他臣子打样,以争取到更多的支持。正好,袁盎就主动充当了这么个角色。所以,袁盎的这次劝诫,让他脱颖而出,从郎中升到了中郎将(皇家保镖队长)。

这就叫个人的发展,正好踩在了历史关键节点上。

这是一个人的幸运。

有句话叫: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从旁观者视角看,这是猪的幸运,而不是猪的能力,如果不是正好选对了那阵风,干得再好,都不见得能飞。

袁盎劝诫文帝这件事,也是一样。汉文帝并不见得真在乎袁盎的说法,但是袁盎站出来,说了,就可以了。

从袁盎的角度出发,他当时只要是公开站队文帝,就可以了,至于他的理由是什么,他怎么说,对文帝而言没那么重要。

这就叫选择大于努力啊。

人是善于总结的,同时,大多数人做事往往有个特点:一旦某个人做了某种选择,就好像不会回头一样,容易一条路走到黑,尤其是做了这个选择还获得了好处(正向反馈),那就更会不断强化这人重复做这个选择,直到走不出去。

换个时髦点的词,就叫:路径依赖。

袁盎就是这样,通过劝诫文帝,获得提拔之后,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发不可收拾。

如材料中所说:文帝想在霸陵上飙车下山,袁盎谏阻。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袁盎谏阻。

前一件事,袁盎出于工作职责,确实应该阻止文帝。所以,文帝也坦然接受。

如果袁盎没有阻止,出了问题,他逃不了干系。要没出事,以文帝之谨慎多疑,事后回味起来,会对袁盎什么看法?是个只会讨好皇帝的小臣罢了。以后还会重用他吗?所以,袁盎这步没走错,说不定在文帝心中还加了分。

但,后一件事就不对了。首先,谁坐什么位置,根本不是袁盎管的,他越权了。其次,慎夫人坐皇后边上,按照礼仪来说是不对,但是,皇帝皇后都没说话,袁盎站出来说话,很容易让文帝起疑心:你袁盎是不是跟皇后联系上了,想讨好她的关系,你到底想干什么?

一旦皇帝起了疑心,袁盎好日子到头。

好在袁盎把“人彘”拿出来做比喻,文帝才放心。要是袁盎真要走皇后这条关系,万万不敢打这种比方。

但其实袁盎的这次劝诫,把人都给得罪了一遍,首先他得罪了汉文帝,当着众人的面不给慎夫人面子,就是间接打了文帝的脸;其次得罪了慎夫人,人家是当红炸子鸡,不给面,得罪她干嘛;最后是得罪了皇后,把窦漪房比作吕后……

好在这三位大佬,都比较通情达理,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这也能看出来,袁盎这个人太直,不懂机变。而且,袁盎却坐之后,慎夫人还赐给他黄金五十斤作为感谢。这无疑又强化了袁盎对直谏的信念。

终于,连文帝都受不了他直来直去的嘴巴,把他贬到了地方。一直到汉文帝驾崩,袁盎都没能再回中央。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袁盎的中央职业生涯,从郎中出发,通过直言敢谏,获得皇帝的赏识,晋升中郎将。又因为多次直谏,最终不被汉文帝容纳,遭到贬黜(chù)。

袁盎在地方上的风评不错,但他直谏的习惯一直没改。

退休之后,有一次碰上了时任丞相申屠嘉。袁盎下车行礼,申屠嘉只是在车上回应。事后袁盎觉得在下属面前丢了脸,就主动跑到丞相府,对申屠嘉进行了“批评教育”。

丞相申屠嘉没有怀恨在心,反而虚心接受了。

后来,汉景帝上台,窦太后在一次饭局上,想说服景帝立弟弟梁王刘武为储君。景帝当时酒多了,一口答应。事后反应过来,这事不对,于是就询问袁盎的意见。


袁盎继续发挥直言敢谏的艺能,极力反对,还说服窦太后打消了这个念头。之后,梁王为了挽回一点颜面,请求建筑一条从梁国到长乐宫的大道,以随时朝拜母亲窦太后。袁盎又坚决反对。

最终,袁盎因此惹怒了梁王刘武,被梁王派来的刺客所杀。而他死了之后,景帝也没有追究梁王责任,案子也不了了之。换句话说:死了就死了…很是凄凉。

回顾一下:袁盎一路走来还是比较幸运的,不光是他第一次出手就押对了时机和阵营,更重要的是,他之前直谏得罪了这么多人,啥事没有。

直到他的嘴巴,得罪了梁王刘武,才引来杀身之祸。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不会一直倒霉,更不会一直幸运。

袁盎之前的直谏,得罪了这么多人,不仅平安无事,还获得了利益,整个过程就在不断强化他对直谏的信念,形成了如莫比乌斯环一般难以走出的路径依赖。

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造成本人对过往方法、经验的盲目自信,从而导致他对人、对形势的误判,最终走向覆灭。

就像袁盎,当他回应汉景帝要不要立梁王为储君的时候,当他反对梁王建筑甬道的请求的时候,其实那时他所面对的皇帝也好,太后也好,诸侯梁王也好,都不是曾经那帮万分小心谨慎、深谋远虑的老派大佬了。

如文帝刘恒,本身合法性不足,为了争取更多支持,所以袁盎嘴巴再大,也只是把他调离京师。如薄太后,本身非常低调,又只有一个儿子,不会想着兄终弟及。再如,那些与文帝同时期的诸侯王,强势有实力的都已经【被死亡】,剩下的都是好控制的角色。

但随着这帮老派大佬相继去世,景帝上台,袁盎面对的这批新派大佬,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正所谓“时移人易”,过往的方法和经验,又怎么能一直有效呢?所以,偏执一端的袁盎,因不知机变,最终死于非命。

就是夜路走多,遇到“鬼”是大概率事件。

因为过去的成功,让他们忽略了当下:情况已然不同,时势已经转变。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是也。

所以,低头走路、埋头干事,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抬头看天,看看那风,会吹往什么方向。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宁德时代
工分
0.6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7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股歪歪
    全梭哈的龙头选手
    只看TA
    2022-04-04 21:37
    感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3-27 16:46
    顺应潮流,变则通!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