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学习 资治通鉴(13)围魏救赵,孙膑的战术谋划和齐王的战略眼光
逍遥游之涅盘重生
2022-02-05 14:52:25

围魏救赵,看起来是一场战役,其实它是一门生意。

生意讲究的是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换句话就是付出要尽可能小,好处要往大了捞。围魏救赵正是这样,齐国用了最小的代价,花了最少的力气,狠狠捞上了一票

请看材料: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白话文如下:

田忌想要率兵到赵国去。孙膑说:“要化解纠缠不清的双方之间的纷乱,不可以握拳开打;要劝解斗殴的人,更不能参加到搏斗中。只需要根据形势乘虚而入,使打斗的紧张形势缓和,双方自然就会退兵了。现在魏、赵两国相互攻伐,精锐部队必定全部出战,只剩下老弱残兵在城内。你不如派兵突袭魏国国都,占领要塞路段,攻击魏国空虚的大后方,魏国肯定会放弃攻打赵国回兵自救。这样既解除了赵国的围困之局,又打击了魏国,可谓是一举两得。”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谋。十月,邯郸城向魏国投降,魏国军队又回师救援都城,在桂陵与齐军激战,魏国军队大败。

老规矩,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背景。

魏国的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这庞涓是个生猛的人,一路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并包围了起来。

眼看着邯郸快撑不住,赵国要完了,赵成侯急中生智派人到邻居齐国这里求救。这救还是不救?是个问题。最后,齐威王觉得必须救赵,就使田忌为将军,孙膑做军师,带着大军救赵

于是才有了上述材料开头所说的,田忌想要率兵直接到赵国去。

不过,田忌直奔赵国的想法马上就被孙膑给否决了。孙膑认为要劝架的人,不能加入混战。试想一下,当时的赵国是个什么状况?大型的绞肉机啊,什么强的弱的、死的活的、魏军赵军、人啊马啊啥的,都堆在一起。

如果田忌带着齐军也进入赵国,那不是送货上门、愈搅愈乱么。一台已经发动起来的绞肉机,往里面投放再多的肉,也不能让它马上停下来,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肉变成肉末和血浆

所以,此时的齐军如果直入赵国,那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就算赢了,也是损失惨重。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让这台“绞肉机”停下来呢?

孙膑给出的方法是,直接派兵进攻魏国国都,攻击它的大后方。好家伙,这是从根儿上解决问题,直接把“绞肉机”的电源给拔了呀。

孙膑认为魏国攻伐赵国,精锐部队肯定全部出战,留在国内的就是些老弱残兵。这个时候齐军进攻魏国都城,不仅没什么阻力,容易得手,而且还能逼得魏军不得不回军自救,如此邯郸之围就解了。

这么做既打击削弱了魏国,又帮助拯救了赵国,一举两得。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谋。魏军拿下邯郸之后,果然马上就回师救援国都,在桂陵与齐军交战,大败。

至此,齐国圆满完成了“围魏救赵”。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孙膑在“围魏救赵”中的表现,简直是完美。他几乎是精确地踩准了每一个节点,从判断战役形势,到选择作战方法,最后到抓住作战时机,一步不差地运筹帷幄,不仅用最小的代价帮助齐国取得胜利,赚到了威名和声望,还让齐国成为这次战役中最大的获益者。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战役形势。魏国攻打赵国的形势如何?魏国快要胜利,赵国要完败了。

要知道魏赵两国都是强国,赵国作为固守的一方,肯定会拼尽全力,全副武装,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但尽管如此,赵都邯郸还是被魏军给围攻了。想象一下,魏军的武力值是有多么恐怖

而魏国作为发起进攻的一方,行军千里,进入赵国心脏地带,还能如入无人之境,把赵成侯逼得不得不向外国求援。如果魏国不是倾巢出动,面对强敌赵国,又怎么能做到呢?

所以,孙膑对形势的观察:现在魏、赵两国相互攻伐,精锐部队必定全部出战,只剩下老弱残兵在城内。完全没有误判。也正是基于此,齐军之后的行动才能成功

第二,作战方法。对当时的战役形势有了准确判断,猜到魏国都城空虚之后,孙膑给出了奇袭魏国都城的作战方案。

如果按照田忌的想法,直接进军赵国,也不是不可以,但对于齐国来说不是最优解。因为魏军围在邯郸,齐军跑到邯郸跟他们干仗,魏军是以逸待劳的,而齐军不仅奔波劳累,而且还承担了魏军原本带给赵国的军事压力。

其次,魏军很强,齐军就算打得过,那也会损失惨重。这虽然也能解邯郸之围,但对于齐国来说是为赵国做嫁衣,自己代价太大,利益却很小。

不如趁着魏国精锐部队出门在外,奇袭空虚的魏国国都,这样一来既能重挫魏国,又能帮助赵国解围,卖了人家一个人情,更重要的是齐军作战成本低,不用花太大力气,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第三,作战时机。拟定作战方法之后,更重要的是择时而动。

我们看齐军是什么时候行动的?

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

十月,赵都邯郸向魏军投降,然后魏军回师。如果说齐军在邯郸投降魏军之前,就进攻魏国都城,那魏军肯定是要放弃邯郸这块肥肉,先回老家救人要紧。但是魏军没有这样做,他们是在邯郸投降之后,再回军的。

也就是说,齐军是在邯郸向魏军降之后,才举兵进攻的魏国都城。魏军一看不对劲,这才马上回家

齐军为什么要等到邯郸投降了再行动呢?

因为这样能做到利益最大化。这次围魏救赵是赵成侯主动向齐威王求助才引发的,所以这次战役齐威王只是帮忙,不是侵略,他是捞不到什么土地、人口、财富之类的实物好处的,他能捞到就是赵国欠他的人情。

假如说最后邯郸靠自己打退了魏军,那么齐军再去也只是帮了个小忙,对于赵国来说无足轻重。

但是,邯郸向魏军投降了,这相当于赵国已经亡了。齐军是在拯救赵国于死亡边缘,这种大恩大德,赵成侯还能怎么报答?肯定是唯齐国马首是瞻。赵国上下也会感恩戴德。这样一来齐国在赵国的影响力就大了。

总的来说,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术谋划,就可以总结为以上三步:
第一看清形势,形势看不清,努力都白费;
第二选择打法,看清形势了还不够,方法错误事倍功半;
第三抓住时机再行动,时机转瞬即逝,行动地太早或过晚,都达不到利益最大化。

最后来说说,为什么围魏救赵中最大的获益者是齐国?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齐国、魏国、赵国都是强国,都想做最厉害的那个国家,但是哪一个都暂时做不到。

无论是哪个国家,最希望发生的情况就是,其他两国打仗,相互削弱实力,但又不至于一国吞并了另一国。如此一来,三个国家力量均衡的格局被打破,发展成一强两弱的格局。那么强的那国,吞并其他两个弱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时的齐国遇到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也是他最想看到的局面:魏国和赵国打得你死我活,相互削弱。他俩弱了,齐国就强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魏国把赵国打趴下了,赵国被削弱。齐国再抓住机会,把魏国揍了一顿,再削弱了魏国。接下来,齐国就是那一块儿的大佬了

这就是齐国在这次围魏救赵的战役中,获得的最大的好处。

所以当赵成侯主动向齐威王求救的时候,齐威王就应该觉察到,这是齐国难得一遇的机会。赵国必须救,因为这既能宣扬国威,增加自己的声望,又能卖个天大的人情给赵国,加强齐赵之间的邦交,还能同时削弱赵国和魏国,巩固齐国的地位。简直是举手之劳,一箭三雕。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流传千古,但人们都只记得孙膑的运筹帷幄,却忽略了齐威王的战略眼光,他才是站在背后的那个最厉害的人。没有他,任凭十个孙膑也发挥不了作用。

如果说孙膑是战术谋划大师的话,那么齐威王就是战略层面的高手。

“围魏救赵”给我最大的借鉴就是:成本和收益思维,换个词也叫“生意人思维”。凡事考虑投入的成本和拿到手的收益,尽可能用缩小成本,扩大收益。

这种思维放在办事情上,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但我想说的是,也可以把这种思维放在人际交往上。

比如,在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如果这人是真的没办法来求助,那我们帮助他时,首先不用太多投入,因为能做的他应该都已经做了,剩下他做不了,才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只需要承担其中小部分;其次,他已经实在没了办法,身心俱疲,这时候我们出手帮忙,在他看来无异于救苦救难,他怎么能不记住这份恩德呢?

但如果这人只是单纯地想把麻烦推给我们,我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做个好人没关系,愿意被人利用也可以,但不要做个白白被人利用的滥好人。

当别人把他们的麻烦直接推给我们,还美其名曰帮忙的时候,其实是把他们应该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转嫁给我们了。我们办成了,他们只会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该有痛苦。要是办不成,说不定还会给他们落下话柄。这才真叫是进退两失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2.6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股歪歪
    全梭哈的龙头选手
    只看TA
    2022-02-12 17:19
    好文章,保存,慢慢品!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NeiIHu
    自学成才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2-02-06 17:52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NeiIHu
    自学成才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2-02-05 22:59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