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神州泰岳线上策略会交流(1)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1-08 18:52:03

会议要点

1. 四季度游戏流水增长

2023年四季度,神州泰岳两款主力游戏表现强劲,旭日之城月流水突破4000万美金,连续创新高;战火与秩序也保持1300万美金以上月流水。

四季度买量有所下降,公司选择在三季度加大投放,利用营销时机优化广告成本,并保持四季度流水增长趋势。

新上线的SLG类游戏预期不会造成现有游戏流水的分流,公司认为海外市场容量大,新产品并不会对老产品造成显著冲击。

2. 研发调整与上线策略

游戏开发进度:两款新游戏已在海外多轮测试并修正,处于上线后调整阶段,预估上线时间为2024年第二季度,但会根据测试反馈灵活调整。

运营策略:新游戏上线后将根据表现决定推广力度,3-6个月的数据表现将指导推广策略。

人员规模:研发团队人效高,公司不追求人员规模大增,视游戏表现可能仅有小幅增长,目前人员规模为500-550人,2024年新游戏上线将适度增加人员。

3. 自主研发出海策略

公司坚持出海战略10年,重点北美市场,游戏自研自发,无需购买IP或海外合作,近年出海占比、收益持续增加

公司SLG类型游戏在美日韩市场表现强劲,但未对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定制产品,而是观察投放测试后再决定加大投入

对国内游戏政策持乐观态度,预期政策鼓励游戏出海,ICT运维和信息安全业务线有信心完成10~15%收入增速

4. 催收业务与成本分析

神州泰岳的催收业务实现连续环比增长,特别是在23年10月份单月业绩超过700万人民币。

公司主要成本包括催收员成本和算法团队成本。随着收入的增长和算法团队成本保持稳定,净利润率有望持续提高。

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为持牌金融机构(如银行)和大型互联网平台。2023年业务亏损收窄,对整体扭亏具有正面影响。

Q&A

Q:公司在第四季度两款主力游戏的流水同比和环比变化情况如何?

 

A:在2023年全年来看,神州泰岳的手游业务不仅在流水增长上表现出色,其他数据的变化以及收入和利润的指标也表现优秀。在三季度,公司对表现良好的《旭日之城》加大投放,该游戏数据表现良好,即使没有增加投放,也保持了增长。对《旭日之城》内容更新策略进行了调整,三季度目标是流水冲击3800万到3900万美金,希望在十月份能达到4000万美金。四季度《旭日之城》表现符合预期,十月份流水首次突破4000万美金并达到4200万美金的高度,十一月和十二月仍保持小幅上升。《账户与秩序》作为上线七年的游戏,整个第四季度月流水保持在1300万美金以上,并在年末有所增长。总体来说,两款游戏的出色表现带动了业务线流水不断创新高。

 

Q:第四季度在买量方面有什么变化么?是否有增加投放力度?

 

A:四季度相对于三季度而言,我们的买量环比下降。下半年我们决定加大买量,但主要投放时间点定在三季度。四季度由于海外有黑色星期五、购物节、圣诞节等多个节日,广告投放较多,导致成本增加。因此,我们选择在三季度加大投放,而在四季度相对减少。

 

Q:公司计划明年上线两款SLG和模拟经营的新游戏,上线后是否会对现有游戏《旭日之城》和《账户与秩序》的用户和流水产生影响?

 

A:新上线的SLG游戏不会对现有游戏产生流水和玩家份额的重大分流。海外市场玩家群体庞大,新上线的游戏不会明显冲击既有游戏。以历史数据为例,即使是我们自身上线新游戏,或其他同行推出新产品,均未对我们的流水产生影响。例如,《旭日之城》增长到4000万美金流水,而《账户与秩序》仍然保持稳定,国内外其他成功的SLG产品也没有对我们现有产品的流水造成压力。整体来看,新产品上线对已有产品的冲击有限,因为海外市场大,游戏忠诚度高,以及玩家对于不同题材和玩法的偏好差异化明显。

 

Q:公司公司当前的新游戏研发和运营阶段如何?预计上线时间是什么时候?

 

A:我们的两款新游戏目前处于制作修改阶段,两个月前已经在海外进行了多轮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不断进行优化。游戏上线后,我们计划会根据服务器开放情况和数据表现,持续进行3到6个月的修改和调整。我们将根据这一阶段的表现和策略,决定是否大规模推广游戏。目前上线时间的预期是在2024年的第二季度。

 

Q:公司研发团队的规模如何?是否会根据游戏表现调整人员数量?

 

A:我们的研发团队规模与游戏表现和公司策略有强相关性。例如,尽管"日程"游戏已上线5年,但我们依然每年保持超过40次的更新,而且相关制作团队人员数量不亚于任何一款正在研发中的游戏。如果新上线的游戏表现优秀,我们会考虑增加人员投入。目前,我们的游戏团队包括制作、投放、支持等,总人数在500多人。这样的团队规模相较于我们的收益和流水来看,人效极高。预计明年虽有可能小幅增加人员,但不会有大规模变动。

 

Q:除了正在研发布的游戏,公司是否还有其他处于研发阶段的项目?

 

A:除了当前公开的两款游戏外,我们有更多游戏处于研发过程中,但这些游戏在2024年内没有上线计划。根据我们精品游戏的策略,我们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和削减,可能在初期创意阶段有多款游戏,但经过立项阶段会缩减数量。正在制作的游戏处于内部的竞赛过程中,一般会在进入后置立项阶段后才会和投资者沟通。

 

Q:公司游戏出海的具体策略是什么?是否会有中外团队合作?

 

A:对于游戏出海方面,我们的策略更注重管理和项目方面。正视中外合作可能存在的矛盾,我们会确保合作模式的实效性。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由内部团队研发或与外部合作,并通过有效管理确保项目的成功推进。

 

Q:公司公司在游戏出海方面有哪些策略和特点?

 

A:首先,神州泰岳的游戏出海策略不是先做国内市场再拓展海外,而是从成立之初就主要面向北美市场制作和发行游戏,这一策略已坚持了10年。其次,公司所有游戏产品都是百分之百自研自发,没有购买IP,没有与海外工作室合作,也没有进行第三方团队合作开发或发行。第三,公司对北美市场的SLG市场玩家偏好和市场变化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且超过90%的制作人员在北京,这意味着公司不需要在北美设立公司或者与其他海外公司合作开发。最后,神州泰岳拥有自己独立的发行渠道而不依赖第三方,这一点在A股市场中较为少见,发行能力是公司通过至少5年积累构建的,自2018年起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发行团队。

 

Q:公司未来会对自研自发策略进行调整吗?

 

A:在策略上,公司未来会坚持完整的自研自发策略。公司目前的整体规模仍然是中小型,因此在现有阶段会聚焦于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以锻炼团队能力为主。公司将继续加深在具有优势的业务线上的优势,同时业绩方面如流水、利润以及出海占比正在持续提升。

 

Q:公司在对抗头部企业方面有何优势?

 

A:尽管被归为中小型公司,但神州泰岳在与头部企业竞争时拥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游戏市场根据游戏类型可以细分为不同的领域,各个类型中都有不同的头部公司和国家游戏公司的聚集。例如,在SLG领域,中国公司能占到近50%的份额。对于神州泰岳来说,重点是聚焦在SLG领域并在其他可以长线运营的游戏类型中进行探索和尝试。大型平台公司可能需要在多个细分领域发力。

 

Q:公司除了北美市场外有其他地区的拓展计划吗?对新兴市场的看法是什么?

 

A:北美市场是公司长期生根的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在全球最大市场取得一定成功才能证明业务线有真正竞争力。虽然以北美市场为发行目标,神州泰岳的游戏文化和风格广泛接受,产品在日本和韩国市场也有不错的市占率,甚至2022年能在这些地区的SLG市场排名前十。至于新兴市场,公司目前并不会为特定市场定制化游戏产品,而是在产品在北美、日韩发行后,观察并测试新兴市场,只要收益满足要求,会加大投入。

 

Q:关于国内政策环境,您对游戏业的未来有何看法?

 

A:对于国内游戏行业的政策环境,我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因为政策层面有鼓励游戏和文化出海的明确指导。虽然市场上可能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但我对政策鼓励游戏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Q:关于计算机业务的发展情况和收入增长目标,您怎么看?

 

A:对于公司计算机业务的发展,特别是ICT运维和信息安全,我们之前提到的收入增长目标是10~15%。虽然具体数据尚未公布,我个人对完成这一收入增长目标非常有信心,尤其是12月份是我们业务线产品交付和收入确认的高峰期。

 

Q:催收业务的近期发展情况如何?

 

A:我们的催收业务从2023年年初开始有序展开,环比增长态势明显,月度收入从数百万元稳步增至10月份突破700万元人民币。尽管12月的数据尚未完全披露,但目前看来没有超过千万元一个水平。

 

Q:AI智能催收方面,能否对公司的成本和费用进行详细解释,并谈谈预期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

 

A:AI智能催收的成本主要包括普通催收员和算法工程师团队的人工成本。传统催收行业中约60%的收入最终转为催收员工资,而AI催收能显著降低该部分成本。总体净利率在规模小、算法工程师成本难以分摊时可能低于行业平均,但随着收入规模扩大,净利率水平会逐渐提升,最终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至于稳态时期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预计毛利率将至少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

 

Q:能否描述下神州泰岳在催收市场中的竞争布局以及客户群体?

 

A:催收市场竞争格局特点是小而分散,在中国有超3000家催收公司。我们选择催收业务是因为技术商业化落地的优势和行业背景。我们主要服务持牌的金融机构,核心客户包括银行。客户群中既有中国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也有互联网平台如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美团等。

 

Q:今年计算机业务的扭亏前景如何?催收业务是否会对此起到关键作用?

 

A:对于计算机业务的扭亏,我认为可能性还是挺大的。催收业务带来的新收入增长确实在帮助减少亏损,并且整个计算机业务线经营质量也在提升,从亏损较多到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的转变。不过也需要指出,2022年顶部智能亏损超过6,000万元,主要受股权激励摊销费用影响,这不是长期持续性的发生的业务费用项,所以顶部实际经营性亏损并不高。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神州泰岳
工分
1.9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