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天风医药周报,郑微团队
最新题材挖掘
2020-09-29 19:06:43

医药生物同比下跌1.17%,整体表现弱于大盘

本周上证综指下跌3.56%,报3219.42点,中小板下跌3.05%,报8559.04点,创业板下跌2.14%,报2540.43点。医药生物同比下跌0.51%,报11578.5点,表现弱于上证4.06个pp,弱于中小板3.56个pp,弱于创业板2.65个pp。全部A股估值为15.38倍,医药生物估值为49.25倍,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220.14%,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行业一周政策总结

9 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起草《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加快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化学药品研发上市进程。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发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监查委员会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0年第27号),指导申办者建立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监查委员会,规范数据监查委员会的监查活动。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境内企业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 第104号) 》,全面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医保药品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统一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加快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形成全国“通用语言”。

本周专题:医药高景气板块:眼科高值耗材领域,国产品牌崛起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互联网产品的普及,眼科相关疾病患病人数不断扩大,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眼科高值耗材主要应用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三大领域2025年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行业分别 保持了10%、35%、20%的快速增长,兼备“刚需+消费”属性。但同时白内障、屈光手术渗透率却依旧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内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基础学科的发展国产眼科高值耗材迎来发展,在进口品牌为主导的市场逐步暂露头角,实现突破。我们对比海外爱尔康、蔡司、豪雅等品牌,我们认为眼科高值耗材的发展过程中,研发能力、丰富的产品线、全球化的布局是企业长生命周期的重要支持,建议关注爱博医疗、昊海生科、欧普康视等。

行业观点预判:医药长周期高景气度,建议积极布局

近期医药板块回调,估值已有所下降,医药行业长期看景气度高,再回调空间有限,当前时点建议继续围绕医疗新基建,关注医疗器械、疫苗、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和创新药及产业链。1、医疗器械领域: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安图生物、迈克生物、万孚生物、海尔生物、奥美医疗、鱼跃医疗等。2、疫苗板块:新冠疫情下,建议关注沃森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3、医疗服务:一季度受影响,门诊量下滑,但专科医疗服务相对是刚需,二季度迎来较快恢复,重点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4、连锁药店:上半年各家连锁药店均取得较好成绩,行业景气度高,当前背景下渠道价值凸显,重点关注:大参林、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等;5、创新药:创新药企业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速出现阶段性下滑,随着二季度门诊量逐步恢复,下半年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贝达药业、浙江医药等;6、创新药产业链,新冠疫情背景下,海外客户转单明显,虽然一季报受国内疫情影响,但影响逐步消除,国内创新产业未来趋势确定,创新药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等。

9月金股:丽珠集团(000513.SZ)、大参林(603233.SH)

丽珠集团(000513.SZ):已有产品艾普拉唑系列、亮丙瑞林等为公司业绩奠基,新冠试剂盒带来业绩弹性,单抗子公司领导层调整后临床研究加速,单抗和微球平台创新产品逐渐开始兑现,看好公司向创新药企的转型之路。

大参林(603233.SH):公司是华南地区医药零售龙头,随着新开门店与并购门店持续贡献业绩,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我们预计2020年新冠疫情对公司业绩存在正向作用,同时门店增速略超预期,将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8/13.19/17.3亿元。

稳健组合(排名不分先后,滚动调整)

健康元,迈克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迈瑞医疗,金域医学,恒瑞医药,片仔癀,通化东宝,爱尔眼科,美年健康,泰格医药,药明康德,云南白药,长春高新,凯莱英,科伦药业,乐普医疗,沃森生物

风险提示:市场震荡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个别公司外延整合不及预期,个别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生产经营质量规范性风险、新冠疫情进展具有不确定性

目录

正文

1. 眼科高值耗材兼备“规模”与“增速”,是重要的器械细分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较多,从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细分市场销售额来看,排名前五细分领域分别是:IVD>心血管>影像>骨科>眼科;从增速来看,有明显较高增速的是肾病、创伤护理,而眼科、整形、心血管、IVD、内镜、牙科四大细分领域的行业增速则在6-7%的区间,排在第二梯队。

1.1. 眼科高值耗材具备较大的成长潜力

眼科器械设备主要是爱尔康以及蔡司等进口企业垄断,而在耗材领域,眼科耗材中诸如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等受益国内庞大的需求以及消费升级,迎来快速增速。从2018年中国高值医用耗材细分市场来看,眼科是高值医用耗材第三大细分市场,市场规模为76亿元。同比增长16.92%,近3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白内障、屈光不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眼疾病的治疗更多依赖手术,受益于当前眼科疾病患病率高且治疗渗透率的现状,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细分市场高速增长,推动行业加快增长,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1.2. 供需两端看,眼科行业的高景气度发展

我国眼科疾病拥有庞大的患者基础,眼科医院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次保持持续高增长。据卫健委数据,我国眼科医院诊疗人次从2011年1277万增长至2018年2932万,年复合增长率达10.9%;2011年眼科医院入院人次56.9万,2018年达到210.2万,年复合增长率达17.7%。我们判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升以及电子产品普及等,眼疾病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眼科耗材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非公立眼科医院数量与公立眼科医院数量市占率差异不断拉大,据卫计委数据统计,2003年非公立眼科医院76家(占比56%),公立眼科医院60家(占比44%)。至2018年,非公立眼科医院达到709家,公立眼科医院减少至52家,占比分别为93%和7%。从市场规模上看,国内眼科医疗市场2013-2019年复合增速达17.9%,其中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但民营医院成长势头良好,近年来增速都超过公立医院。随着患者群体扩大,国民眼健康意识提升,预计未来迅速扩张、高效经营的民营眼科规模将不断扩大。





2. “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刚需+消费”撬动百亿市场

目前80%的视力损害都是可以预防、治疗或治愈的。不同的眼科疾病治疗手段不同,常见的眼科疾病,如白内障、屈光不正,均可借助手术和耗材治愈。包括人工晶状体、人工视网膜、人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在内的高值医用耗材用于眼疾治疗。

2.1. 屈光治疗应用:消费属性强,需求度高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电子化与可视化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用眼强度,青少年近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根据卫健委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全国儿童青少年(6-18岁)总体近视率为53.6%,在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随着学业压力加重以及电子产品普及,青少年缺乏户外锻炼,近视情况将日趋严重。

青少年近视率情况严峻,视力改善需求日渐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年度出生人数以及卫健委统计的各年龄段近视率,可以估算得到我国8-18岁青少年近视人数在1亿以上。但角膜激光手术不适用于青少年,这使得能够延缓近视的角膜塑形镜快速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眼科及视光学分会统计,2015年我国角膜塑形镜销量达到64.30万副,2011年至201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11%。但我国角膜塑形镜的渗透率仍不足1%,渗透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预计2025年角膜塑形镜渗透率将达到3.51%,潜在消费人数将达到约365万人,市场规模接近55亿元(出厂价口径)。

核心假设与测算方法如下:

① 用历年出生人数计算2011-2025年8-12岁、13-15岁、16-18岁各年龄段青少年人数。

②假设各年度近视率不变,利用2018年卫健委调查数据,即8-12岁的近视率为36.0%,13-15岁的近视率为71.6%,16-18岁的近视率为81.0%,计算各年度8-18岁青少年近视人数。

③鉴于2011 -2015年选择角膜塑形镜治疗方式的比例增长率远超过20%,2015年后保守按照每年20%的增长率计算渗透率。

④根据爱博医疗招股说明书,角膜塑形镜厂家或进口总代理商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500元/副。

⑤利用市场规模=潜在消费人数×角膜塑形镜平均价格,预计我国2025年角膜塑形镜市场规模为55亿元。





三类器械高壁垒,“2+7”的竞争格局。以角膜塑形镜为代表眼科耗材属于III类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和品牌壁垒较高。目前国内获批生产的OK镜厂家达9家,其中进口厂家包括中国台湾亨泰、美国欧几里得、C&E、ParagonVision、日本阿迩发、韩国露晰得、荷兰Procornea等7家,国产欧普康视和爱博诺德2家。





屈光型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提升速度快。人民日报报道,预计到2020年,中国近视人群将突破7亿人,高度近视人群将达4000万—5150万人。当前屈光型人工晶状体的产品数量较少,其渗透率在高度近视人群中仍不足0.3%,预计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的完善与普及,2025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44%,市场规模约30亿元(出场价口径)。

核心假设与测算方法如下:

① 我们判断目前高度近视人数增长较快,但随着近视防控力度加大,预计2020-2025年增速在2-5%。

②2017-2018年屈光型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人群中的渗透率增速均高于50%,预计2020-2025年增速仍保持较高的速度,约为25-40%。

③我们预计STAAR Surgical的ICL销售价格约为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00元,以此作为屈光型人工晶状体的出厂价格,根据市场规模=销量×价格,计算屈光型人工晶状体的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





2.2.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刚需”,消费升级带来产品结构变化

白内障是一种年龄相关性较高的眼科疾病。据2018年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2019 年我国白内障的患病人数高达 1.84 亿。2011-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3.7%增长至18.1%,未来,中国将加速步入老龄化时代,预计白内障患者人数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

过去十年国家发布和实施多项政策普及和鼓励白内障手术;同时在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居民眼健康知识不断普及的趋势下,我国白内障手术还将持续提升,而伴随使用的人工晶状体市场也将随之而提升。预计2025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将超过4000,白内障手术总量将会达到612万例,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4亿元。

测算方法如下:

①我国未来人口增长放缓,2019年后以0.3%的增速增长,预计2025年总共人口达到1428百万。

②2018 年下半年起,由于受国家实施城镇居民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医保政策整合调整过渡,以及部分省区医保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影响,白内障手术量增长率出现阶段性放缓,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非急诊手术影响较大。假设2019年、2020 年CSR与2018年持平,2021年之后恢复正常增长率,保守按照每年10%的增长率计算,预计2025年CSR增长至4287。

③由2019年京津冀和黑吉辽蒙晋鲁“3+N”医用耗材(人工晶体类)联合带量采购竞价涉及的31.39万片人工晶状体价格年采购金额为9.34亿元,估计我国市场人工晶状体均价约为3000元,出厂价大约为1000元/片。

④利用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白内障手术量×人工晶状体价格,预计2025年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为61.3亿元。





3. 他山之石,国产品牌成长的几个核心要素

目前全球市场国外企业,诸如爱尔康、卡尔蔡司、博士伦、强生、日本豪雅、STAAR、日本阿尔法、法国露晰得等企业在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这两个领域在发展历史以及技术水平上都领先国内器械。通过他们全球化的布局发展,我们看到,眼科高值耗材领域具备长大的空间。

3.1. 产品线+研发,决定发展企业的生存周期

对比海外优秀企业,我们发现优秀的研发能力以及完善的产品线,在眼科市场的局部不可或缺。以爱尔康为例,是全球眼科保健领域的引领者,公司的人工晶状体产品线完善,包含了折叠/不可折叠、紫外阻隔/防蓝光、PMMA材料/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单焦点/双焦点等,产品型号众多。我们判断由于人工晶状体具备共性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个性,不同患者对产品属性、性能、价格等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完善的产品线是医生以及患者而言都是重要的选择。





3.2. 坚守品牌,全球化布局

目前在人工晶状体领域,爱尔康、卡尔蔡司、博士伦等都享有较好品牌美誉度,角膜塑形镜领域阿尔法、阿基米得等品牌价值都相对较强,也因此在通过不断的提升产品质量,许多海外优秀企业产品享有较强的品牌,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定价溢价。

依托产品能力,走向全球,打开市场空进。对比海外企业,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实施全球化的布局,打开市场空间。我们判断,首先我国本土基础市场够大,眼科高值耗材需求度高,本国市场均具备相对培养大公司的土壤,同时未来可依靠自身劳动力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等,逐步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扩大销售范围。





4. 医药长周期受益方向——医药新基建

2020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多数产业早期处于停滞状态。相对来说,医药生物行业具有强韧性,抗风险能力较强,尽管部分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为负增长,但是仍然能看到部分公司迅速反应,急国家所急,加紧生产疫情所需各类物资,同时供应全球,在一季度业绩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增长。从股价的角度,上半年医药生物由于具备相对优势,涨幅较多,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置,近期医药板块回调较多,估值已逐步回调到合适位置,同时,长期来看,估值会被行业增长所消化,医药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接下来将围绕医药新基建思路,继续重点关注疫情后周期受益方向,同时保持医药消费的长线逻辑进行筛选标的。

4.1. 重点关注疫苗赛道:接种率有望持续恢复,后疫情时代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新冠疫情下,一季度疫苗接种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疫苗的接种有所延后,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疫苗在二季度将迎来集中补种,从全年角度看,业绩影响相对较小。从批签发数据来看,2020M1-6重点非免疫规划疫苗(13价肺炎为代表的18个品种)总体批签发8424万剂,同比增长23.42%,表现强劲,二季度环比+77%,同比+38%,相较于Q1提速明显。从具体品种来看:

➢肺炎疫苗:全球疫苗之王13价肺炎结合疫苗2020M1-6批签发约335万支,同比大幅增长98%;23价肺炎多糖疫苗批签发约536万支,同比大幅增长90%。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居民对疫苗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肺部健康保健的意识大为提升,预计肺炎相关的疫苗接种渗透率将显著提高。

➢多联苗:智飞生物AC-Hib三联苗由于再注册未通过,2020M1-6无批签发记录,同比减少约299万支;康泰生物DTaP-Hib四联苗批签发约312万支,大幅增长245%;赛诺菲巴斯德DTaP-IPV-Hib五联苗批签发约358万支,同比+52%。

➢HPV疫苗:二价HPV疫苗2020M1-6批签发约37万支,均为4月首获批签发的万泰生物贡献,GSK1-6月无批签发记录;期间四价HPV疫苗批签发约366万支,同比+30%;九价HPV疫苗批签发约216万支,同比增长83%。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GSK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于2019年5月国内获批,2020年4月17日首获批签发,H1共批签发约23万支。





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苗开发受到重视,研发如火如荼,相关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和技术引进,有利于推动行业技术平台建设,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此次疫情对于居民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对疫苗的认知度有望大幅提升,从中长期看有利于非规划疫苗疫苗接种率的持续提升。我们看好我国疫苗的增长空间:

1、从我国目前疫苗的消费品种结构和全球十大疫苗品种看,我们大品种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疫情的教育有望提升后续居民大品种接种的渗透率。未来我国疫苗行业将以品种取胜,拥有潜力品种的企业有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国产13价肺炎结合疫苗、2价HPV疫苗等有望开启国产大品种时代,推动疫苗行业持续扩容。

2、未来监管趋严,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行业整合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国企和骨干型民企有望在竞争中胜出,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疫情后国家有望加大对于疾控等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投入,疫苗企业将受益。

推荐沃森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等,建议关注康希诺生物、康华生物、西藏药业、复星医药等。

4.2. 重点关注疫情后周期受益方向——医疗器械、创新药及其产业链

据新华网报道,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点提及三个要加强方向:i.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 ii.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 iii.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

根据新华社消息,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并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地方解决基层特殊困难。同时根据我们整理各地的医疗新规划建设情况,投入力度较大,有望推动相关产业加速发展。

我们认为在财政大力支持下,将重点关注三个受益方向,包括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及其产业链。





医疗器械:医疗新基建叠加公共卫生政策,ICU、检验实验室、县级医院等将受益

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针对此次疫情当中暴露出来的能力短板和体制机制问题,设定具体建设目标,细化建设内容,提升我国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此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设目标,以及相对于建设内容,我们认为将持续强化ICU、分子诊断实验室、县级医院等能力提升及设备配置,相关产品将迎来一波采购潮。

新冠肺炎目前暂未有特效药,仅能对症治疗支持,重症病房ICU和相关器械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医疗设备,我国在专业性医用设备的配置上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

国内ICU配置床位数与海外仍然具有2-5倍以上的差距。根据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加拿大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高达24.6和13.5张。美国在2003年SARS后,同样加强了ICU的配置,ICU病床占比以及每10万人拥有ICU床位数都在持续提升。实际情况,以2014年人口为参照,中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平均为3.19张,加上专科ICU预计超过6张/10万人。





国内ICU配置已有政策要求,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不足。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需设立至少一个ICU,且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应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而美国2009年的数据已经达到12.4%。但是截止至2014年,实际情况在头部医院仅能初步满足要求,仍有大部分医院存在不足。

疫情过后,我们认为国家有望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ICU配置、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建设、加强居家个人医用防护水平等,将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关注医疗器械各领域标的(排名不分先后):迈瑞医疗、鱼跃医疗、万孚生物、健帆生物、迈克生物、安图生物、乐普医疗、海尔生物。

创新药:上半年受疫情影响Q2出现环比改善,下半年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医院门诊量明显下滑,对处方药终端销售造成影响。以龙头恒瑞为例,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3.09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26.62亿元,同比增长10.3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62亿元,同比增长11.94%。分季度看,公司Q2业绩出现一定环比改善。2020Q1、Q2分别实现营收55.27亿元(+yoy11.28%)、57.82亿元(+yoy14.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5亿元(+yoy10.30%)、13.46亿元(+yoy10.38%);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76亿元(+yoy10.52%)、12.86亿元(+yoy13.40%)。2020H1业绩主要受到疫情影响,下半年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短期来看,疫情对国内创新药可能带来的两点潜在影响:(1)对部分产品的终端销售有些许影响,但肿瘤等强刚需药品影响较为有限;(2)部分新药的临床试验可能短期会受疫情影响。但是我们强调:(1)疫情即便短期可能带来些许影响但影响也较为有限;(2)短期疫情影响不改产业长期向好发展趋势,创新药是未来医药发展最核心的方向之一。

从业绩角度,国内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企业已开始步入收获期,未来业绩有望持续跑赢行业整体。以龙头恒瑞医药为例,2018-2019年包括19K、吡咯替尼、PD-1等多款重磅创新药迎来集中获批上市,以PD-1为代表的创新药尚处于放量初期阶段,部分创新品种今年年存在超预期可能。短期来看,随着国内疫情消减,公司创新药业绩有望恢复高速增长;长期来看,公司研发管线储备众多潜力品种,靶点布局全面,研发进度国内领先,长期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建议投资者长期持续关注。

此外,建议关注贝达药业,我们判断公司在“预期差”+“边际变化”驱动下基本面趋势有望持续向上。预期差:现有核心品种埃克替尼有望持续超预期(EGFR靶向药渗透率存翻倍空间+埃克差异化优势);边际变化:公司研发步入收获期,恩沙替尼有望不久获批,贝伐珠单抗已报产被受理,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CM-082、X-396全球多中心一线、D-0316有望陆续申报注册,带来多个催化剂,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创新药产业链:行业处于高景气度业绩短期具有恢复预期

一季度创新药产业链阶段性受到疫情影响,部分部门订单交接可能存在延迟,但创新产业链公司业务弹性大,可以通过合理排产的调整和产能的调动降低负面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的消减,二季度相关公司都实现了良好的业绩恢复,从中长期角度我们持续看好行业的高景气度。随着全球外包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加之中国的质量体系、标准的持续完善,成本优势凸显,成为了全球医药企业理想的外包市场,我国外包市场有望迎来相较于全球更高的增速。

我国医药政策鼓励创新,国内医保控费下集采成为常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对外包需求加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为中小创新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小企业与外包行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外包企业业务的增长。

同时,疫情下,企业会加大相关的研发投入,外包型的重视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行业领先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

4.3. 重点关注疫情后周期受益方向——医药大消费

医疗服务:受损子行业后续有望迎来恢复

可选消费医疗服务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出现短暂性下滑,但是这种需求只是被延后,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二季度开始各家医疗服务机构门诊量持续恢复,有望在消化一季度积攒的需求基础上,迎来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受益我国人口红利以及消费健康意识的升级,具备十年以上的长期增长空间,具备长期价值的赛道,建议积极关注板块的投资机会。相关公司:爱尔眼科、美年健康、通策医疗、锦欣生殖。

根据卫健委统计中心数据,2020年3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4.8亿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比下降33.1% ,环比上升34.4%。具体来看,公立医院就诊人2.7亿(yoy-33.8%),民营医院0.49亿人次(yoy-30.9%),三级医院就诊人次1.66亿人次(yoy-36.30%),基层医疗3.7亿人次(yoy-33.0%)。





零售药店:行业稳定增长,龙头企业明高于行业增长

行业持续稳健增长:零售药店是我国药品销售终端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行业保持了稳步快速的增长。从销售规模增长的速度来看,2019年行业规模达到6620亿元,同比增长8.4%(包含药品和非药品)。

头部企业超越行业增长:目前上市的四家连锁药店,凭借资本优势,管理能力等持续进行扩张,四家连锁药店保持了远高于行业的增长,2012-2019年,四家连锁药店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的营收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分别达到了20.49%、22.35%、31.15%、19.23%;四家连锁药店平均超过20%的符合增长,远高于行业的增长。





建议积极关注四大药店长期的成长机会,推荐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

品牌中药:建议持续重点关注具备提价能力的品牌OTC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尤其是品牌中药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终端药店等人流量的逐步恢复,中药otc纯销有望恢复。

当前时点建议投资者持续重点关注具备提价能力的品牌OTC药品。

1)OTC稀缺性(原料或处方稀缺)品种能持续提价:

√稀缺性品种大多亦品牌力强,但其提价动力足,主因在于原料稀缺带来的持续成本压力与处方稀缺赋予的强定价权。

√对于原料稀缺性品种而言,如果说一般的品牌OTC是高层次消费的基础版的话,那么原料稀缺性品种就好比高层次消费里的奢侈品或者个性化消费,其定位人群有限,价格往往较高,是名副其实的高端消费。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阿胶等。

√对于处方稀缺性而言,其需求刚性,难以替代,消费者价格不敏感,提价对销量影响不大。如片仔癀、云南白药、龟龄集等。

2)OTC行业近年来改变销售模式,由渠道拉动模式向终端驱动模式转变,更多的举措促使终端纯销的增长,提振业绩并减少业绩波动性,主要表现为三类:拓展终端渠道、加大终端宣传、提价并让利渠道终端。例如片仔癀通过新设体验馆拓展渠道,拉动了产品销量增长等。

我们认为提价一方面是公司产品定价力、核心力的根本体现,有利于提升公司估值,另一方面来讲,合适的提价能有效的推动经销商的积极性,利于产品的动销,提升销量。

我们建议关注潜在的具备持续中药涨价主线,建议关注稀缺属性标的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广誉远、东阿阿胶等。

片仔癀: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处方、公司双绝密;原料资源稀缺,主要原料天然麝香、蛇胆的供应需获得行政许可,持续存在成本压力。公司2016年6月提高片仔癀出厂价和终端价,2017年5月和7月又分别提升内销价格和外销价格,国内终端价格由500提升至530元/粒,海外供应价在45美元/粒的基础上平均提价2.5%;2020年1月21日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30元/粒上调到590元/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4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5.80美元/粒。基于原料稀缺性、及持续的成本上涨压力,片仔癀持续存在提价预期。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国家绝密级,是代表性的处方稀缺性品种,2019年公司激励落地,2020年有望边际有望继续改善。

同仁堂:金字招牌,底蕴深厚,拥有安宫牛黄丸等经典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强,产品定价能力强,双天然安宫牛黄丸等受上游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影响提价积极性高,2020年业绩有望恢复增长。

广誉远:品牌宣传持续加强,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等国药品牌知名度不断深入;采取积极的价格策略,近年来渠道拓展迅速,2019年公司持续去库存,2020年有望恢复良好增长。

血制品:新冠疫情提升全民血制品认知度,优秀企业价值进一步凸显

新冠疫情提升民众对血制品的认识,体现出血制品的重要地位:在寻求新冠有效的治疗方法时,恢复期血浆以及静丙、白蛋白等治疗性血制品得到广泛宣传,对于医生和民众认识血制品起到较强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提高血制品的影响力;同时,在新冠这类重大公众卫生事件发生时,血制品及恢复性血浆起到了一定治疗作用,体现出血液制品的重要地位,对于后期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也产生了一定的动力。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血液制品附录(征求意见稿)发布:2020年4月15日,国家药监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发布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血液制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血液制品附录》进行了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对血制品企业生产、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对于治理优秀的血制品企业形成利好,优秀企业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长期看好浆量有望持续增长、注重学术推广的企业:短期看,受到疫情影响血制品企业业绩增长有限,但从长期来看,血制品高壁垒,行业具有战略意义,供给端弹性有限,企业通过持续进行渠道建设、营销和学术推广,有望拉动终端纯销需求的增长。建议关注浆量有望持续提升、产品齐全、学术推广强、渠道能力优秀的血制品企业,推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建议关注卫光生物、双林生物。

5. 一周行情更新

医药生物同比下跌0.51%,整体表现弱于大盘。本周上证综指下跌3.56%,报3219.42点,中小板下跌3.05%,报8559.04点,创业板下跌2.14%,报2540.43点。医药生物同比下跌0.51%,报11578.5点,表现弱于上证4.06个pp,弱于中小板3.56个pp,弱于创业板2.65个pp。





医药生物估值相对A股溢价上升。全部A股估值为15.38倍,医药生物估值为49.25倍,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220.14%。各子行业分板块具体表现为:化学制药15.38倍,中药38.64倍,生物制品70.95倍,医药商业19.64倍,医疗器械44.43倍,医疗服务128.18倍。





本周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板块有所上涨,其余板块下跌。本周生物制品板块涨幅最大,上涨4.1%;医疗器械板块上涨2.54%,医药商业板块上涨1.7%,医疗服务板块下跌-0.43%,化学制药板块下跌1.42%;中药板块下跌幅度最大,下跌3.3%。





本周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医药商业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上升,其余板块均下降。从交易量来看,本周医疗器械板块交易量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升48.28%,中药板块交易量下跌幅度最大,同比下跌4.06%。从交易额来看,本周医疗器械板块交易额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46.89%,中药板块交易额下跌幅度最大,同比下跌3.09%。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爱博医疗
S
昊海生科
S
爱尔眼科
工分
25.0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后韭
    只买龙头的散户
    只看TA
    2020-10-11 10:08
    感谢分享,希望可以发更多优质资料和个人原创观点~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0-09-29 23:39
    写的很详细,祝双节快乐,兄弟们看完记得点赞关注赢工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